妙玉是既秦可卿之後的第二大紅樓神秘密人物,為何如此神秘?三點原因,其一,作者親言,《紅樓夢》一書系作者歷經十年,先後五次增刪,人物和情節都有所變動,妙玉這個人物到底有沒有在增刪之列,無從可考。其二,紅樓是一本未完待續的斷本小說,前八十回由原作者撰寫,後四十回比較認可的說法是「遺失」,後續此書的作者眾多,然莫衷一是,讀者不是很買帳。第三,此書批註的權威人物脂硯齋,對妙玉後四十回的情節有所披露,這些蛛絲馬跡給予了紅學愛好者們無限的遐想。因此,對妙玉的解讀也就呈現出一片五彩斑斕的景象,甚是豐富。
本文不談別的,僅從明清小說諧音命名的角度,談談「妙玉」此名在小說中可能存在的象徵意義有哪些?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明清時期諧音命名法最常表達的幾種象徵意義,然後我們採用排除法,來確定「妙玉」這個名字可能存在的象徵意義。
明清小說諧音命名最常見的表達意義
諧音是漢民族語言文化中常用的修辭方式,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早在先秦文學作品中就已出現諧音現象,例如《詩經·小雅·採薇》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其中的「柳」諧音「留」,用來說明青年男女分別之際依依不捨的情景。再如唐代劉禹錫的《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以「晴」諧音「情」,也是著名的諧音現象。
諧音命名在古代小說作品中也是屢見不鮮。唐代牛僧孺《玄怪錄·元無有》一篇,以「元無有」的人名諧音「原無有」,《東陽夜怪錄》中「成自虛」諧音「誠自虛」。到了明清小說,這種諧音命名的現象很普遍,在兩在巔峰著作《金瓶梅》和《紅樓夢》中,更是運用廣泛。
諧音實際上反映的是作家的虛構意識,主要的象徵意義有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體現強烈的諷世精神這種諧音命名的方式在《金瓶梅》中尤為突出。《金瓶梅》是為西門慶作傳的小說,作為小說的主要人物,他有一個賤號「四泉」。對於此號,西門慶自己的解釋是「學生賤號四泉,因小莊有四眼井之說」,實際上,從作者的創作意圖上來說,這是一個極具諷世精神的命名,其中的「泉」諧音「全」,「四泉」即「四全」,象徵西門慶酒、色、財、氣四全。
再有《老殘遊記》中一位知縣名為「剛弼」,諧音「剛愎」,此人號稱「清官」,實際上為人剛愎自用,生性殘忍。作者通過諧音命名,體現出強烈的現實批判精神。
其二,體現人物外貌、舉止、身份、性格之間的關係《西遊記》裡的大師兄孫悟空,這個名字的命名源於猴子的身份、外貌。在小說第一回中,祖師說他像個食松果的猢猻,「孫」姓與他猢猻身份中的「猻」諧音,而八戒的取名「豬悟能」則是指身為姓。
再比如《聊齋志異》中,由「狐」與「胡」諧音命名的篇目很多,如《胡氏》、《胡大姑》、《胡四姐》、《胡四相公》,還有以「青」諧音「情」的篇目,如《青鳳》、《青娥》、《青梅》,在故事情節裡突出的是一個「情」字。
諧音命名還與人物性格有密切的關係。《金瓶梅》中韓道國有兩個綽號「韓一搖」和「韓盜國」。「一搖」是諷刺他的舉止,走路搖擺、大大咧咧,借著主子西門慶之勢,招搖過市。「盜國」則是諷刺此人騙人財物如探囊取物。
明代小說《醒世姻緣傳》中,有位縣官簡仁綽號「五泉」,是個無惡不作、五毒俱全的人物。作者通過這一諧音命名揭露官員貪婪的嘴臉。
其三,諧音命名在小說作品的情節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以諧音命名來揭示小說的情節,在《紅樓夢》中多有體現。首先是地名諧音。比如賈雨村未發跡前住在葫蘆廟內,至第四回出現了「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這裡的「葫蘆」諧音「糊塗」,「葫蘆廟」地名與賈雨村的「糊塗」斷案情節相互印證。
其次,某些人物的命名象徵著小說整體情節的設置。如第一回提到的「甄士隱」和「賈雨村」,兩人皆是諧音命名的人物,甄士隱,名費,字士隱,諧音「真廢」和「真事隱去」。賈雨村,名化,字時飛,別號雨村,諧音「假話」、「實非」、「假語存」。一真一假構成小說的整體構思大綱「真事隱去,假語存焉」。
第三,還有一些人物命名並沒有體現小說情節設置的整體特點,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預示了小說情節的發展。比如甄士隱家的僕人「霍啟」,諧音「禍起」,甄英蓮的走失便是因為霍啟小解,闖下的大禍。
其四,諧音命名象徵著小說中人物及其家族的命運
在明清小說中,諧音命名與人物的命運關係密切。比如《紅樓夢》中的「千紅一窟」、「萬豔同杯」,暗示了紅樓少女的悲劇命運,皆為「千紅一哭」、「萬豔同悲」。再如馮淵與甄英蓮,諧音「逢冤」、「真應憐」,花襲人的畫面是一簇鮮花,一床破席,鮮花指代「花」姓,「席」與「襲」諧音,則揭示了襲人的命運,她終究還是離寶玉而去,另嫁了他人。這些都是諧音命名揭示人物命運的典型案例。
還有一些命名與家族命運相關。比如《金瓶梅》中的七個僕人來昭、來安、來定、來爵、來保、來興和來旺,把這七個名字的第二個字連在一起就是,「招安定爵保興旺」,意在表明主人對家族的希望,即興旺發達。
再如《紅樓夢》中,賈府的四位小姐的命名,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和賈惜春。第二個字連起來則為「原應嘆息」,預示著賈府四位小姐的命運坎坷,這一命名既是對她們個人命運的感慨,又是對賈府由盛而衰的家族命運的嘆息。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對明清小說諧音命名的象徵意義作了大致了解,下面我們藉此來探討下「妙玉」一名的具體象徵意義。
通過小說情節,我們知道妙玉與小說中緊密相關的人物,分別是林黛玉、賈寶玉、賈惜春。「妙玉」一名並不具有諷世精神,這個首先可以排除。根據上述相關聯的人物,以及小說的情節,妙玉一名與諧音命名的其它三個方面都有關聯。下面我們來進行分析妙語諧音及其象徵性。
妙玉是一個人名,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小說在創作上的一個特點,即以物喻人。青埂峰下的石頭幻化成美玉,本身具有雙重屬性,即自然性與社會性。它與神瑛侍者一同下凡歷劫,賦予了賈寶玉石性的人格特徵。林黛玉前世為絳株草,下凡後的林黛玉呈現木性的人格特徵,薛寶釵帶著一把金鎖,這金鎖則賦予了寶釵名利性的社會特徵。由此而形成了以物喻人的關係,即」木石同盟「和」金玉姻緣「,以此推斷,妙玉同樣也具有這個特徵。
妙玉中「妙」字有美好的意思,因此妙玉的第一個諧音為「美玉」。這樣自然而然與她產生聯繫的便是「通靈寶玉」,美玉與寶玉具有相同的社會屬性,它們都受世俗的控制。在小說中,妙玉「不合時宜,權勢不容」,賈寶玉被稱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同樣都有「世難容」的特徵。
通讀小說,我們發現妙玉與林黛玉、賈寶玉、賈惜春三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天生都與佛結緣,再根據小說的「真事隱,假語存」結構,發現這其中的佛緣亦是有真有假。與佛真正結緣的是賈寶玉和賈惜春,與佛假結緣的是林黛玉和妙玉本人。由此引申出妙玉命名的第二個諧音,即「廟宇」,同樣也帶有以物喻人物的特點。
小說中的妙玉和林黛玉相似的地方很多,二人同為仕宦家庭出身,性格孤僻,才學過人,同是姑蘇人,父母皆雙亡,自幼體弱多病,皆有和尚勸其出家,結果看似一個檻外人,一個檻內人,實質上同是檻外人,妙玉本人並沒有出家的意願,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遁入空門。因此,她的六根並不清靜,這與她的判詞「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相一致。
作者為何要塑造這樣一個與林黛玉相對應的人物呢?從小說的「真假」結構看,林黛玉是與賈寶玉都是作者借「通靈」之說的人物,他們有著共同的神話故事,都有幻化的仙身,因此,小說中有賈寶玉,還有對應的甄寶玉。同理得出,林黛玉為假,妙玉為真,換句話說,妙玉是俗世中入了空門的「林黛玉」。幻化的仙身林黛玉做到了「質本潔來還潔去」,而俗世中的妙玉卻是「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通過人物結局的對比,達到真與假的幻筆描寫效果。
由此可解,妙玉命名的第三重象徵意義,即:廟玉,意為廟中的黛玉替身。
至此,可以總結出「妙玉」命名的象徵意義,其一,象徵人物命運,如寶玉、惜春最後都出家了。其二,象徵人物性格,如與寶玉一樣都是天生的「世難容」,與黛玉一樣的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其三,在情節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展現真與假的創作結構。妙玉一人在小說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金陵十二釵中,位居第六,也算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