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上色老照片,清朝自製蒸汽機,維新軍在進行訓練

2020-12-11 騰訊網

清末民初上色老照片,清朝自製蒸汽機,維新軍在進行訓練

清朝末年是一個動蕩的時代,一切都在轉換,雖然社會有了很多變化,但同時也保留了很多清朝的殘留,歷史百家爭鳴選取了一些照片進行上色,力求還原當時真實的狀況,照片為清朝的八旗士兵,他們正在練習射箭,而此時的歐洲已經進入工業革命,大刀長矛怎麼可能打的火槍大炮,清朝被打怨不得別人

外國人用火炮打開了清朝大門,清朝也在改變,圖為中國製造的第一輛簡易蒸汽機車「中國火箭號」,1881 年唐胥鐵路通車時,使用的就是這個蒸汽機車,是唐山開平礦務局工程處中國工人參照英國人金達的幾份設計圖紙, 使用礦場起重鍋爐和豎井架的槽鐵等舊材料試製而成,只不過得不到清政府的重視

新軍是民國重要的軍事力量,可以說為民國建立貢獻了巨大力量,圖為新軍的偵察兵在漢口執行任務,他們收集了很多有用的情報

戰火中的村莊,村莊裡已經濃煙滾滾,一旦有戰爭,受到戰爭傷害最大的還是普通老百姓

圖為維新軍正在進行軍事訓練,這不是在百日維新期間,而是百日維繫失敗以後,康有為成立了保皇黨,得到美國人的支持,有了部分軍事力量

1911 年10 月的漢口革命軍炮兵變換炮位,京漢鐵路南端的火車總站是劉家廟車站,這裡有很多作為掩護的建築物,因此是重要的軍事要地,此時的革命軍正趕著騾子變換炮位,左臂上系的白布是革命軍區分敵我的標誌。

1912 年2 月15 日,孫中山等在南京謁祭明孝陵,清帝退位三天後,孫中山一身戎裝攜南京臨時政府官員謁祭明孝陵,這張照片中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康熙也曾經來孝陵祭祀過,孫中山祭祀孝陵以後一個月,臨時政府宣告解散,代之而起的是北洋政府

相關焦點

  • 清朝人上色老照片,身穿綠色衣服的女子,走街串巷的大叔
    清朝人上色老照片,幾位閒逛的清朝女子正在圍觀著什麼東西,身穿綠色衣服的女子突然回頭瞪了一眼他身後的人,從她的眼神中我們可以分析出此女子的脾氣不好! 清朝人上色老照片,北京周邊農村一位鋤地的女子正在地裡忙碌,從她身穿的衣服以及身後的小樹林可以推斷出此時的季節應該是秋季,她抹著口紅說明還是個很講究的女人!
  • 清末民初老照片:貝勒毓朗家族影像,二格格英氣逼人
    清末民初宗室重要人物毓朗是定慎郡王溥煦次子,歷任宗人府左宗正、軍機大臣上行走、民政部侍郎、步軍統領、訓練禁衛軍大臣、軍機大臣、軍諮大臣等職。清朝滅亡後,積極參與「宗社黨」活動。毓朗福晉、女兒等與婉容合影。
  • 清末上色老照片,八旗後裔提著鳥籠四處溜達,李蓮英臉上膿包畢現
    清末時照相的清晰度儘管有了很大改善,可彩色技術依舊不成熟,我們看到的都是黑白照片。今天就來分享一組經過後期上色的老照片,因為有了顏色的加持,視覺上看起來格外讓人印象深刻!
  • 清朝滅亡前的新軍罕見上色照:穿現代軍裝留辮子,還有山西閻錫山
    進入20世紀苟延殘喘的滿清政府為了維持統治在半殖民地的背景下開始所謂莫清末新政,其中對後來中國歷史影響最為重要的清末改革就是清末軍隊改革,出現的清末新軍最後影響中國幾十年。圖為清末新軍。1905年當年清廷下旨,改變原來的綠營和南北洋海軍,建立新軍。
  • 清末彩色老照片:士兵瘦如猴子,坐轎子的老爺,百年前的紫禁城!
    清末彩色老照片:士兵瘦如猴子,坐轎子的老爺,百年前的紫禁城!清朝時期,士兵瘦如猴子,這樣怎麼能夠抵禦了外國的侵華。 清朝時期,坐轎子的老爺,很風光,這都是有錢人才能坐的。那個時代,還沒有彩色攝影技術,但攝影師對繽紛色彩的追求從沒停止,通過後期上色來實現。
  • 清末老照片:男扮女裝的演員,巨人與侏儒合影
    今天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認識清朝末年的人物(拍攝於1901-1910年之間)。處在時代劇變的當口,他們身上所體現的社會元素也較為複雜,傳統與時尚雜陳。沒過幾年,這些人親眼看到大清王朝轟然倒塌。因此,他們是朝代更替的見證者。
  • 清末人民生活老照片:江邊漁民訓練水獺捕魚,都把駱駝當成寶
    清末人民生活老照片:江邊漁民訓練水獺捕魚,都把駱駝當成寶這是一組描繪晚清社會生活的老照片顯示。顯示當年的人物和周圍環境都很遙遠,但相機留下了一片片碎片。我們可以把它組合起來,把整個歷史放在一起。長江上的漁民訓練水獺捕魚。水獺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擅長釣魚伏擊。漁夫訓練它,讓水獺把獵物帶進他們的漁網,讓更多的魚能被更快地抓到。訓練水獺是傳統。隨著時間的進化,逐漸把水獺變成了瀕危動物,現在再幫助人們釣魚是不可能的了。
  • 清末民初兒童文學翻譯探究
    因此,清末民初的兒童文學翻譯極具現實性。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從民族文化心理視角出發進行探究,既能釐清當時兒童文學翻譯存在的問題,還原歷史文化語境,又能對早期文學翻譯的一些特殊現象進行合理解釋。民族文化心理包括民族感情、意識、習慣等,是特定民族較為穩固之心理定式。清末民初時期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不可避免地會對當時的兒童文學翻譯產生影響。
  • 他要讓紹興老照片恆久流傳 樓立偉,老照片裡的收藏故事
    作為一名資深的老照片收藏愛好者,樓立偉收藏了很多老照片,包括清末民初,新中國成立後各個年代的照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紹興有關。隨著時間的推移,回頭看這些珍貴的歷史圖像,更覺時光飛逝,歷史的厚重。近日,記者來到樓立偉家,看到了一箱箱他多年收藏的老照片。  在紹興第二醫院,當年護士們合影背後的這幢樓已經作為歷史遺蹟保護起來。在1934年,那時紹興城的護士還很稀少。
  • 清末時期的老照片:真實的打板子場景,乞丐餓死街頭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清末時期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照片拍攝於清末時期,真實的杖刑場景,被施予杖刑的人往往會皮開肉綻,甚是體弱者還會被直接打死。
  • 清末民初老照片:100多年前的杭州西湖,斷橋、白堤簡直認不出
    1910-1915年,杭州月溪照相店攝製了一組「西湖勝景」照片,記錄了清末民初之際杭州西湖的美景。我們整理刊發其中部分照片,大家看看相隔著100多年的時空距離,西湖的今昔有什麼樣的差別?「湖心平眺」是清朝西湖十八景之一。站在湖心亭向周圍望去,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美景。遊客吟詠著「宛在水中央」的詩句,更有一種身在仙境之感。
  • 清末社會生活老照片:長江漁民訓練水獺捕魚,快要消失的採耳行當
    這是一組展示清末社會生活的老照片。當年的人物和環境已經遠去,但照相機留下了一鱗半爪的碎片,我們撿拾起來,能拼湊大概的歷史面貌。長江漁民訓練水獺捕魚。水獺生活於河流和湖泊一帶,擅長用伏擊的方式捕魚。漁民訓練它們,讓它們將魚群趕到漁網中,從而以更快的速度捕獲更多的魚。訓練水獺捕魚,曾是亞洲一些國家的傳統。
  • 清末老照片:塗口紅的婉容,看賽馬的溥儀,文繡的洋娃娃,溥傑的東洋...
    清末老照片:塗口紅的婉容,看賽馬的溥儀,文繡的洋娃娃,溥傑的東洋妻子! 清末老照片:溥傑,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同母弟弟,幼年曾作溥儀伴讀。
  • 清末民初思想研究(1900—1915年)
    本項目擬對思想界在兩種路徑上的選擇及其實際工作進行研究,探究思想界由政治改造而轉向新文化運動的歷程,從清末民初政治變遷與思想文化變遷的歷史進程中探討新文化運動的起源。  第三,清末中國思想,受劇烈的民族危機的刺激,受帝國主義論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國家主義曾經頗有市場,國家富強成為佔據思想界最重要的追求。
  • 老照片:清朝滅亡之後的蒙古社會生活,射箭比賽難得一見
    今天給大家展示的這一組老照片,記錄了清朝滅亡之後的蒙古社會面貌,拍攝地點在大草原上的大城市——庫倫(後來稱為烏蘭巴託)。從照片來看,雖然時代劇變,但是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清朝時期相比,變化不大。1911年,清朝尚未滅亡之際,外蒙古在俄國策動下即有獨立傾向。袁世凱當大總統的時期,中、俄、蒙籤署《恰克圖協約》,約定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取消獨立,實行自治。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官員、軍隊,不得移民。
  • 精選一組上色老照片;老照片上色後真美
    「沒有任何一張重新上色的照片可以取代黑白老照片,但是重新上色的照片會給你帶來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角和體驗。」一,二十世紀初美國紐約的街頭;上色之後的一對情侶,時尚可比美今天的紐約街頭的潮男潮女。二,不老的美人:1953年的赫本。赫本就是高貴,優雅,美麗的代名詞。三,不老的美人;瑪麗蓮夢露。
  • 清朝老照片:雙胞胎官員肥頭大耳,第二張是慈禧兩個「兒媳婦」!
    清朝老照片:雙胞胎官員肥頭大耳,第二張是慈禧兩個「兒媳婦」!清朝時期,難得在老照片中看到的雙胞胎官員,肥頭大耳的樣子,富態十足。 清朝時期的街頭剃頭匠。作為一名剃頭匠,需要掌握多種技能,例如:梳發、剃頭、編辮子、刮臉、清眼等。
  • 清末、民初的天心閣長什麼樣?
    長沙文史專家陳先樞在整理前人的資料時發現,有關天心閣的最早記載是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善化縣(明清兩朝長沙、善化兩縣同城分治)知縣唐源在《分地方申詳》中闡述善化縣在長沙城轄地範圍時的一段話:「善化所轄城內之地,止一鋪、二鋪、三鋪,不過自縣治北抵織機巷,南抵天星閣,東抵王府稻田,西抵王府大街而已。」    可見,天心閣早在明萬曆以前就存在了。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彬 ‖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為研究範例李 彬[提要] 清末民初,社會動蕩,國力疲弱。[關鍵詞]清末民初;日本;川渝調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可見,清末民初日本依仗國勢,對川渝進行的實地踏查並撰寫的《中國省別全志》之四川卷在史料價值上值得重視,可從以下幾點考量。
  • 「史話」清末民初,老北京飯店最出名的「八大樓」,七家是山東菜
    清末民初時的北京,出名的飯店就有「八大樓」、「八大堂」、「八大春」、「八大居」之多。大家注意到,這裡的名稱都帶個「八」字,為什麼呢?如去猜可能是因為受到清朝皇廷多喜歡「八」的影響吧,清朝的管理制度叫做八旗制度,軍隊叫做八旗軍,八旗軍的子弟叫做八旗子弟……老北京人特別喜歡用「八」這個數字,估計與此有關。下面說說這些帶「八」字的飯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