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負責人:鄒小站
實施時間:2014.1-2016.12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關注的問題是:
第一,探討此期思想語彙與思想權勢的變化。此期的思想表述經歷了從傳統思想話語到近代思想話語的變化,諸多近代概念如民族主義、革命、憲政、自由、權利、民權主義、國權主義、世界主義等等,逐漸建立起來,思想權勢也逐步從中國古代經典向日本、歐美文獻轉變。本項目擬對一些重要概念的演變做一系統的梳理。
第二,此期最主要的思想議題是政治革新問題,而關於這一問題,在當時思想界的認識中,其入手方法有政治改造與社會改造兩種路向。政治改造與社會改造互為關聯,究竟側重點何在,在思想家個人會因時勢之不同,而有不同的主張,往往有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情況。而在同一時期,因為認識的不一,思想人物之間也往往有爭論。本項目擬對思想界在兩種路徑上的選擇及其實際工作進行研究,探究思想界由政治改造而轉向新文化運動的歷程,從清末民初政治變遷與思想文化變遷的歷史進程中探討新文化運動的起源。
第三,清末中國思想,受劇烈的民族危機的刺激,受帝國主義論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國家主義曾經頗有市場,國家富強成為佔據思想界最重要的追求。在辛亥革命之後,當人們認為民主共和國已經建立,民權問題已經解決時,這種國家主義的趨向,曾甚囂塵上。但五四新文化運動卻是以個性主義為基調的。這種思想轉折是如何實現的?這是本課題需要探究的又一個問題。
第四,庚子以後,隨著帝國主義論的輸入,帝國主義的強權邏輯曾被中國思想界的相當多的人士所接受,以為弱肉強食、優勝劣敗、適者生存、唯強者為有權利是所謂的「公理」,一段時間裡中國思想界存在比較明顯的崇拜強權的傾向。雖然一些思想界的人士也對帝國主義的強權邏輯、對於社會達爾文主義與帝國主義論,有尖銳的批判,但基本上可以說清末十年,強權邏輯在中國思想界頗有市場。而五四時期,思想界卻猛烈抨擊強權邏輯,以人類協力主義、互助進化論、世界主義抗衡帝國主義與社會達爾文主義。這與一戰給中國思想界的衝擊有直接的關係,也與一戰之前以及一戰時期西方的國際和平主義運動有很大關係。但具體到中國思想來說,有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究:中國思想界對於一戰的最初反應如何?(現在的研究比較注意一戰即將結束或者結束後,中國思想界的認識,對於一戰爆發初期,中國思想界的反應則研究不夠)中國思想界對於社會達爾文主義、對於西方的物質主義的批判,其發展歷程如何;對於所謂武裝和平時期西方的和平主義運動的認識,中國思想界早就有一些接觸,為何到五四時期,中國思想界才對和平主義運動有高度共鳴。
第五,民族主義的輸入與近代國家建構是此期中國思想的重要議題。如何善用民族主義,外求國家之獨立,內求國內各民族之和諧共處,構建統一的多民族的近代國家;如何在國家富強與個人自由權利之間,保持平衡,正確處理國家與個人之關係;如何內合國情,外應世界政治潮流,實現政治體制的近代轉型,是此期中國思想的核心議題。本課題將在深入追溯各派思想主張源流的基礎上,分析思想變遷的緣由與中國近代思想人物在上述問題上面臨的困境。
第六,社會主義思想在此期有了初步的輸入,並形成了早期的關於社會主義問題的論爭。本項目將追溯此期社會主義思想輸入的主要內容,討論中國思想人物對於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選擇,尤其是他們關於國家可以介入經濟生活的層面、程度和方式的爭論。對於他們思想中價值取向與中國現實國情、世界潮流之間的權衡,給予公允的評價。
第七,自甲午而後,中國思想的一個重要趨向是強國保種的政治關懷取代保教的文化關懷,成為中國思想最突出的思想議題。也是在這一時期,在政治思想日益突出,文化心態日趨開放的時候,面對民族文化日趨嚴重的生存危機,文化保守思想日漸顯露,從清末的國粹主義到民初的尊孔復古思想,都是這種趨向的表徵。本項目將對中國思想界在文化開放與文化守成之間的思想論爭,進行研究。
第八,研究此一時期政治與文化之間的互動,研究此一時期,思想界的啟蒙意識及其啟蒙工作,尤其是思想界、文化界在文字改革、拼音方案方面的努力,對比此期思想啟蒙所灌輸的基本思想內容與五四新文化運動所灌輸的思想內容之間的異同。
(二)研究目標
通過本項目的研究,對於清末民初思想的關聯性、民初思想的豐富內涵以及清末民初思想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之間的關係,有系統而深入的揭示,深化學界對於中國近代思想的認識。
(三)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為指導,緊扣時代背景、時代思想議題,在紮實的史料搜集、解讀的基礎上,以政治變革與思想文化變遷之間的互動關係為切入點,對於擬定的問題進行探討。運用政治學、法律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對於此期基本政治概念進行梳理;運用知識溯源的方法,對於此期思想賴以構建的學理進行分析。
(四)項目研究成果
完成專著《清末民初思想研究(1900—1915年)》書稿及若干學術論文。
上一篇:抗戰建國與民族復興:20世紀30—40年代中國思想界研究下一篇:口述歷史理論研究與口述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