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思想研究(1900—1915年)

2021-01-19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項目負責人:鄒小站

實施時間:2014.1-2016.12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關注的問題是:

  第一,探討此期思想語彙與思想權勢的變化。此期的思想表述經歷了從傳統思想話語到近代思想話語的變化,諸多近代概念如民族主義、革命、憲政、自由、權利、民權主義、國權主義、世界主義等等,逐漸建立起來,思想權勢也逐步從中國古代經典向日本、歐美文獻轉變。本項目擬對一些重要概念的演變做一系統的梳理。

  第二,此期最主要的思想議題是政治革新問題,而關於這一問題,在當時思想界的認識中,其入手方法有政治改造與社會改造兩種路向。政治改造與社會改造互為關聯,究竟側重點何在,在思想家個人會因時勢之不同,而有不同的主張,往往有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情況。而在同一時期,因為認識的不一,思想人物之間也往往有爭論。本項目擬對思想界在兩種路徑上的選擇及其實際工作進行研究,探究思想界由政治改造而轉向新文化運動的歷程,從清末民初政治變遷與思想文化變遷的歷史進程中探討新文化運動的起源。

  第三,清末中國思想,受劇烈的民族危機的刺激,受帝國主義論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國家主義曾經頗有市場,國家富強成為佔據思想界最重要的追求。在辛亥革命之後,當人們認為民主共和國已經建立,民權問題已經解決時,這種國家主義的趨向,曾甚囂塵上。但五四新文化運動卻是以個性主義為基調的。這種思想轉折是如何實現的?這是本課題需要探究的又一個問題。

  第四,庚子以後,隨著帝國主義論的輸入,帝國主義的強權邏輯曾被中國思想界的相當多的人士所接受,以為弱肉強食、優勝劣敗、適者生存、唯強者為有權利是所謂的「公理」,一段時間裡中國思想界存在比較明顯的崇拜強權的傾向。雖然一些思想界的人士也對帝國主義的強權邏輯、對於社會達爾文主義與帝國主義論,有尖銳的批判,但基本上可以說清末十年,強權邏輯在中國思想界頗有市場。而五四時期,思想界卻猛烈抨擊強權邏輯,以人類協力主義、互助進化論、世界主義抗衡帝國主義與社會達爾文主義。這與一戰給中國思想界的衝擊有直接的關係,也與一戰之前以及一戰時期西方的國際和平主義運動有很大關係。但具體到中國思想來說,有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究:中國思想界對於一戰的最初反應如何?(現在的研究比較注意一戰即將結束或者結束後,中國思想界的認識,對於一戰爆發初期,中國思想界的反應則研究不夠)中國思想界對於社會達爾文主義、對於西方的物質主義的批判,其發展歷程如何;對於所謂武裝和平時期西方的和平主義運動的認識,中國思想界早就有一些接觸,為何到五四時期,中國思想界才對和平主義運動有高度共鳴。

  第五,民族主義的輸入與近代國家建構是此期中國思想的重要議題。如何善用民族主義,外求國家之獨立,內求國內各民族之和諧共處,構建統一的多民族的近代國家;如何在國家富強與個人自由權利之間,保持平衡,正確處理國家與個人之關係;如何內合國情,外應世界政治潮流,實現政治體制的近代轉型,是此期中國思想的核心議題。本課題將在深入追溯各派思想主張源流的基礎上,分析思想變遷的緣由與中國近代思想人物在上述問題上面臨的困境。

  第六,社會主義思想在此期有了初步的輸入,並形成了早期的關於社會主義問題的論爭。本項目將追溯此期社會主義思想輸入的主要內容,討論中國思想人物對於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選擇,尤其是他們關於國家可以介入經濟生活的層面、程度和方式的爭論。對於他們思想中價值取向與中國現實國情、世界潮流之間的權衡,給予公允的評價。

  第七,自甲午而後,中國思想的一個重要趨向是強國保種的政治關懷取代保教的文化關懷,成為中國思想最突出的思想議題。也是在這一時期,在政治思想日益突出,文化心態日趨開放的時候,面對民族文化日趨嚴重的生存危機,文化保守思想日漸顯露,從清末的國粹主義到民初的尊孔復古思想,都是這種趨向的表徵。本項目將對中國思想界在文化開放與文化守成之間的思想論爭,進行研究。

  第八,研究此一時期政治與文化之間的互動,研究此一時期,思想界的啟蒙意識及其啟蒙工作,尤其是思想界、文化界在文字改革、拼音方案方面的努力,對比此期思想啟蒙所灌輸的基本思想內容與五四新文化運動所灌輸的思想內容之間的異同。

 

  (二)研究目標

  通過本項目的研究,對於清末民初思想的關聯性、民初思想的豐富內涵以及清末民初思想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之間的關係,有系統而深入的揭示,深化學界對於中國近代思想的認識。

 

  (三)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為指導,緊扣時代背景、時代思想議題,在紮實的史料搜集、解讀的基礎上,以政治變革與思想文化變遷之間的互動關係為切入點,對於擬定的問題進行探討。運用政治學、法律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對於此期基本政治概念進行梳理;運用知識溯源的方法,對於此期思想賴以構建的學理進行分析。

 

  (四)項目研究成果

  完成專著《清末民初思想研究(1900—1915年)》書稿及若干學術論文。

上一篇:抗戰建國與民族復興:20世紀30—40年代中國思想界研究下一篇:口述歷史理論研究與口述訪談

相關焦點

  • 清末民初兒童文學翻譯探究
    但在當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影響下,文學翻譯多以「開啟民智」「救亡圖存」為主要目的,兒童文學翻譯大多也不是單純「為兒童」的,不是以兒童閱讀趣味或需求為基本出發點。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末民初是我國兒童文學由「不自覺」向「自覺」狀態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該時期的兒童文學翻譯雖為「成人本位」,且被當作社會改良的有力工具,但其仍為五四時期我國現代兒童文學的發生與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彬 ‖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為研究範例李 彬[提要] 清末民初,社會動蕩,國力疲弱。其中,東亞同文書院學生的川渝踏查規模最為宏大且「業績」斐然,近10年的調查成果被收錄在《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四川卷中。對四川卷的分析,不僅有助於解構日本對川渝調查的進程脈絡,還可以為川渝地區的歷史地理、區域史研究提供資料信息。[關鍵詞]清末民初;日本;川渝調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
  • 《歷史研究》銅元何以佔領農村:清末民初華北小額通貨的流通與更替
    關鍵詞:清末民初 華北 幣制改革 小額通貨 銅元 當前的近代貨幣史研究具有濃厚的「白銀情結」,大多以「銀」為中心對貨幣演變進行制度性梳理與分析,從而相對忽視了以「銅」為主的小額通貨在晚清民國的發行、流通與更替過程。
  • 【時光機】清末民初的交大體育生活
    清末時期專科一度也開設體操課,後因課程較重取消。1915年後附小又增開拳術課,專科也復設體育課,每周3小時,貫穿整個三年學程。民國時期,教育部把「軍國民教育」定為教育宗旨的內容之一,體操的內容也改以兵操為主,並輪流去蘇州的打靶場進行實彈演習。當時傳統的思想仍把學生看成文弱書生,而本校學生卻荷槍實彈列隊往返蘇滬之間,校外人士見了有大開風氣之感。
  • 【封氏人物誌】清末民初北京民族工商業巨子—封永修
    子孫後世隨口都能說出一串引以自豪的封氏先賢名字,而本期為宗親們介紹的這位封氏名人相信今天不為多數宗親所熟知, 他就是清末民初工商界顯赫一時的民族工商業巨子——封永修。 封永修(1854年—1943年),字竹軒,祖籍直隸深縣(今河北省深州市),是清末民初北京著名的大企業家。
  • ...日本人鏡頭下清末民初川渝實景《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
    林嘉薇 四川在線記者 鍾振宇12月15日,記者從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獲悉,由該辦組織專家學者歷時3年編譯的《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中文版,近日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即蓄謀侵佔中國的鐵證,它同時再現了日本人鏡頭下清末民初川渝實景,具有重大史料價值和現實意義。日本明治維新後,出於政治、經濟和對外軍事擴張需要,對中國進行了長時間、巨細無遺的全面踏查。其中歷史最長、覆蓋面最廣的當屬東亞同文書院。
  • 研討會︱清末民初實業家、政治活動家湯壽潛和他的時代
    清末民初著名的改革家、實業家和政治活動家,是晚清立憲派的領袖人物,因爭路權、修鐵路而名重一時。湯壽潛像張謇和湯壽潛並稱「張湯」,但學界及民眾大多只見「張」不見「湯」。有鑑於此,12月12-13日,蕭山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杭州師範大學浙江省民國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編輯部等機構舉辦「湯壽潛和他的時代暨辛亥革命110周年學術研討會」。
  • 張仲民談清末民初那些「被隱藏」的史事與人事
    在新書《葉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中,他寫到嚴復的「好利空談」、胡適曾經考過倒數第二、陳寅恪的成績並非成績單上看起來那樣好等等;此外,他對閻錫山的幕僚南桂馨等不太為人關注的歷史人物著墨頗多。張仲民認為揭示那些被「隱藏的歷史」並非為了反彈琵琶或獵奇,而是在更全面地佔有史料基礎上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過去的複雜性和歷史人物的全貌。
  • 名動天下的清末民初嚄唶宿將—薑桂題雜記
    薑桂題1843年4月16日 (清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七日)生於一個貧寒之家,字翰卿,又作漢清,少年時體格魁梧,"鄉裡兒童望而生畏",曾因家貧乞討度日,因幼時頑皮,常做錯事,得綽號"姜老鍋"。清末武衛左右軍統領、直隸提督、太子少保,北洋政府高級將領,陸軍昭武上將軍,亳州市譙城區十九裡鎮姜屯村人。亳州人暱稱「姜老鍋」,是晚清以來官位最高的亳州人。亳州人有句俗語:「好兒不要多,一個馬三元, 一個姜老鍋。」這兩個名字對亳州人而言,側重點一般指的就是清末民初叱吒風雲的亳州籍名將薑桂題。史記他真誠厚道,擅以情義治兵;他知恩圖報,在街頭巷尾常尋覓姜姓同鄉,對亳州老鄉多有提攜幫助。
  • 突破1900直接多看1915!
    突破1900直接多看1915!  早間高開拉升,遇阻1898稍作停留後直接破位!強勢!1900直接跟多進場,上方短期進一步將會挑戰1915-1920區域目標!  如早間所說,如果突破1900企穩則直接跟多,看漲,看1915-1920!  具體操作策略:  1900直接多,止損1891目標1915-1920!
  • 口述史採訪:清末民初教育家和龔氏家族
    在清末做過官立四川優級選科師範學堂監督。曾任四川成都多所中學、大學校長和四川大學、華西大學教授,主講經學。他學識淵博,博聞強記,「過目不忘,所讀書,至老成誦」。一生著述極豐,所著《中國文學史略論》更是作為學校教課課本。研究近代四川「蜀學」,少不了對其人其學的研究。光緒末年,清廷明令廢科舉,立學校。
  •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永定門,歷史的記憶
    1899年,永定門甕城外的有軌電車,好多人在等候上車。1900年,永定門外,寬闊的護城河,石橋上人來人往,一個趕著驢車的人正在看著攝影師。1900年,八國聯軍吧永定門西側的城牆扒開,把鐵路從城外修進了城內,並在城外的護城河上架起了一座鐵路橋。
  • 劉文玠|與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李瑞清、曾熙並稱三大家
    清末入蘇軍司書禮。辛亥革命時,參加浙軍攻克南京天堡城戰役。後在江北護軍使劉之潔處任秘書長兼軍法處長。擅書法。初學蘇東坡,後參北魏,雄渾俊拔,與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李瑞清、曾熙並稱三大家。劉文玠書法曾編輯上海《小說新報》、又編《大世界報》,組織《萍社》,善作詩謎及韻文。
  • 清末民初老照片:100多年前的杭州西湖,斷橋、白堤簡直認不出
    1910-1915年,杭州月溪照相店攝製了一組「西湖勝景」照片,記錄了清末民初之際杭州西湖的美景。我們整理刊發其中部分照片,大家看看相隔著100多年的時空距離,西湖的今昔有什麼樣的差別?孤山北麓的放鶴亭。
  • 林紓:翻譯界的鬼才,文言文的捍衛者,清末民初古文集大成者
    文/愛啃骨頭的貓咪清末民初翻譯界鬼才,不懂外文,因一部《茶花女》一譯成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或者看過一本外國名著——《報大仇韓利德殺叔》?如果都沒聽說過,那麼「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韓利德」,你是不是聽著比較耳熟呢?沒錯,上面那本《報大仇韓利德殺叔》就是莎士比亞的名著《哈姆雷特》最早版本的中文譯名!
  • 清末民初老照片:貝勒毓朗家族影像,二格格英氣逼人
    清末民初宗室重要人物毓朗是定慎郡王溥煦次子,歷任宗人府左宗正、軍機大臣上行走、民政部侍郎、步軍統領、訓練禁衛軍大臣、軍機大臣、軍諮大臣等職。清朝滅亡後,積極參與「宗社黨」活動。毓朗的福晉、女兒在貝勒載濤家。
  • 清末民初,平武有位袍哥老大王七老爺,被譏為「最不像惡人」的惡人
    清末民初,四川平武有個人叫作王光裕。 王光裕,生年不祥,世襲王土司本家。長相忠厚老實,卻是奸惡內藏,是地方上的大惡霸。後來創辦袍哥組織,因擅自殺人,1915年在成都被斬首。 平武土司王氏,本出於山東,始祖為宋代名臣王佑。
  • 清末岑春煊為何被稱之為「官屠」?
    岑春煊切中時弊,上書朝廷以解內憂外患,不乏好的建議:查禁米糧出口,抑平糧價;防止白銀外溢;設彩票招商局;集民款自修粵漢鐵路,防止外資滲入;讓商人「自購戰艦」……  1900  1906年9月岑春煊調為雲貴總督,岑春煊因病沒有赴任。1907年3月又調任岑春煊為四川總督,不必進京請訓。岑春煊不待上諭逕自赴京。慈禧太后四次召見岑春煊,岑春煊痛陳時局之弊,並彈劾慶親王奕劻縱容貪腐,說到國難悲處而號啕大哭,聲稱要留京作皇上、太后的「看家惡犬」,令太后動容失聲。慈禧為嘉許岑春煊的忠誠,任其為郵傳部尚書(清末民初,郵傳部乃企業主管,大大肥缺)。
  • 《岑春煊集》:補上晚清民初政壇要角文集出版的一個缺環
    全書近500萬字,廣泛收錄岑春煊1892至1933年即32至73歲期間的各種公私文字,是目前有關其著述收錄最全、年代最長、類別最豐、規模最大的文獻集,為研究岑春煊及與其密切相關的清末民初政治、軍事、外交、社會、教育諸問題提供了珍貴、豐富而又權威的史料依據。
  • 清末民初的《探清水河》,究竟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探清水河》是清末民初時期從北京市海澱區火器營村流傳出來的一首民俗歌曲。歌中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之所以說悽美,就是因為這是一齣悲劇。而這悲劇放在古代尤其是宋朝到清末民初,又是很正常的,在那樣一個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之言」而且「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大環境下,兩個自由戀愛的年輕人自然不可能有什麼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