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雖然為齊國人,但是卻入秦為秦相,而且還是秦昭王翹首以盼的。但是擔任秦相沒多久,就不得不使用"雞鳴狗盜"之法才逃離秦國。這又是為何呢。
身世
孟嘗君田文,是齊國靖郭君田嬰的兒子。但是這個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而不巧的是田文還是小妾生的。
田文是五月五日生的。田嬰覺得五月生的孩子"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就是說身高和門戶一樣高,對父母不利。田嬰告訴田文的母親不要養活田文,但是田文的母親不捨得,還是將田文撫養成人。
長大後,田嬰知道了這件事,很是生氣。田文則反問父親,人的命運是上天授予的還是門戶授予的。田嬰無言以對。田文則繼續說,如果說是上天授予的,那沒什麼可擔心的,因為人為控制不了,如果是門戶授予的,那就把門戶修高點,而人又不可能長得很高。這樣田嬰才作罷。
賢明
田文勸諫父親要勤儉,體諒民眾生活。田嬰覺得田文比其他兒子能幹。就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往來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越來越大,田嬰也就把田文立為太子,田嬰死後,田文繼承了爵位。
田文繼承了爵位和封地。更是招攬各國的能人異士。他所展覽的有賓客,有犯罪的人,有逃亡的人。田文對他們都是禮遇有加,沒有因為他們的出身而對他們有所芥蒂。所以才有了"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
拒絕秦昭王
孟嘗君田文的名聲享譽諸侯,秦昭王當初剛親政不久。
公元前300年,秦國派涇陽君入齊作人質,秦昭王請求見孟嘗君。而齊國的齊湣王也是剛繼位,可能君臣有些嫌隙。孟嘗君田文聽到這個消息,便準備去秦國。
這時他手下一個叫蘇代的賓客用了木偶人和土偶人的比喻。雨水到來。土偶人化為泥土,重歸土地,而木偶人隨波逐流,失去了自己的位置。
孟嘗君田文覺得很有道理,去了秦國就如同木偶人一樣,失去了根本。便拒絕了秦昭王。
二次入秦
涇陽君在齊國作人質,齊湣王不好得罪秦國,於次年將涇陽君護送回了秦國,而田文也在護送隊伍中到了秦國。
秦昭王見到了翹首以盼的孟嘗君田文,便立即拜他為秦相。
雞鳴狗盜
然而秦國國內勢力紛雜,田文作秦相時間很短。秦昭王的臣子勸他"田文是齊王的同宗,他擔任秦國的宰相,那謀劃事情必定先替齊國打算,然後才考慮到齊國。"這也是秦昭王擔憂的。但是秦昭王是個狠角色,"得不到就要毀掉"於是,他囚禁了田文,打算殺了他。
田文自然要想法自保,他想通過賄賂秦昭王的寵妾獲救。這個寵妾想要田文的白色狐皮裘。但是這個狐皮裘只有一件已經獻給了秦昭王。這時候田文之前的賓客擅長偷盜,便潛入宮中將其偷出,而後獻給了寵妾。這樣寵妾才替田文說情,解除了田文的囚禁。
田文獲釋之後,馬不停蹄就出了城。秦昭王越想越後悔,便派人追。
田文到了函谷關。當時函谷關規定是雞鳴才放來往的客人。這時田文手下一個人擅長雞鳴,便學著公雞打鳴,附近的雞也隨著叫了起來。田文一行人也能提早出函谷關,防止了秦昭王派出的人的追殺。
田文入秦,九死一生。若不是他能禮賢下士,那在他被追殺的時候不會有那麼多人追隨。而戰國時期,有才能的人,有些人能功成名就,有些人卻因為別人的嫉賢妒能而慘遭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