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田文

2021-02-23 我是霞姐

孟嘗君田文


田文又叫薛公,生於何時不詳卒於公元前279年,媯姓,是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的孫子,靖郭君田嬰的兒子,是戰國四君子之一。

田文承襲父蔭,資產豐富,所以就在封地薛邑廣招各路人才。投奔他門下的食客有數千人。

田文的名氣非常大,就相當於現在的大網紅。

秦昭王聽說了,將他招攬到秦國邴鳳偉2丞相,但是,不就田文就逃回家了。之後他又出任齊湣王的相國。出任齊湣王相國的時候,他聯合韓、魏擊敗了楚國和秦國。

後來,齊湣王藉由貴族田甲叛亂之事嫁禍給田甲。田文只好謝病回家。

之後,田文又出奔到魏國,任魏國的相國。在魏國任相國的時候他又聯合秦國和趙國、燕國一起攻破了齊國。

齊襄王繼位之後,田文保持中立。

突然就想到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

田文死後,諡號孟嘗君。

其實,田文的父親靖郭君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而田文的母親只是田嬰一個不起眼的小妾。因為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田嬰認為五月五日生日的人很不好,就對田文的母親說道,不要養活他。但是呢,田文的母親還是偷偷地把田文養大了。

田文長大之後,田文的母親就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薦給了父親田嬰。

田嬰看到這個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非常生氣,他憤怒地質問田文的母親:「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掉,你竟敢把他養活,這究竟是為什麼?」

田文的母親正不知道怎麼回答田嬰的問話呢,田文卻走過來叩頭大拜,對田嬰問道:「您不讓養育五月五日生的孩子,是什麼緣故呢?"

田嬰回答道:「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死父母的。」

田文說道:「人的命運是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那麼只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到那麼高呢?」

田嬰竟然無言以對,就拿出父親的底氣,訓斥道:「你不要說了!」田文只好住嘴。

又過了一段時間,田文找到他的父親又來了一段對話。

「兒子的兒子叫什麼?」「孫子。」

「孫子的孫子叫什麼?」 「玄孫。」

「玄孫的孫子叫什麼?」  「這就不知道了。」

田文說道:「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的宰相,到如今已經經歷三代君王了,可是齊國的領土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財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僕女奴有剩餘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您還一個勁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交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我私下是奇怪的。」

這樣的一番話,讓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開始器重他。田嬰讓田文主持家政,讓田文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這樣一來,田文的名氣也非常大起來,網紅之名逐漸形成。

因為田文的才能以及能說會道的一番見地,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世子,田嬰答應了。田嬰去世之後,被追諡靖郭君,田文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就是薛公,食邑在薛邑。

田文在薛邑,不斷地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他甚至招攬那些犯罪逃亡的人。於是,田文的名聲日益傳遍各諸侯國。很多人都歸附了田文。田文也肯施捨財物給這些人。他寧肯捨棄家業也給食客們豐厚的待遇。於是乎,天下賢士無不傾心嚮往。於是乎,田文食客達到了幾千人,而待遇卻不分貴賤一律跟田文相同。

田文還安排侍史,把田文跟食客們的對話都記錄在冊。

相關焦點

  • 欺世盜名、國之大奸——戰國四大公子之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田文孟嘗君田文,戰國時期齊國宗室大臣,他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田因齊的最小的兒子。公元前311年,齊宣王田闢疆命弟弟田嬰擔任宰相(長達十一年)。然孟嘗君乃欺世盜名之徒,實在不能與其他三位相提並論。好虛名的孟嘗君一聽,樂呵呵地接受了。但是他的三千門客是如何繼續供養的?私底下有沒有做巧取豪奪、貪贓枉法的事呢?你以為孟嘗君真的是個仁愛君子嗎?「雞鳴狗盜」兩個人幫助孟嘗君逃出秦國,之後途徑趙國時,趙國平原君以貴賓之禮款待孟嘗君及其門客。「圍觀群眾」自古長存,趙國人聽說孟嘗君來了,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採。
  • 孟嘗君田文領銜戰國四大攪屎棍
    和其他名人一樣,傳聞孟嘗君田文小時候就很了不起。有多了不起呢?了不起到剛一生下來就差點被淹死在了小池塘。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這可不是一個好日子,在古人的觀念中,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百事多禁,因此被稱為「五毒日」,是傳統的不吉之期。
  • 孟嘗君田文:門客上千,善用雞鳴狗盜之徒,是偽君子還是真小人?
    「戰國四公子」中,孟嘗君田文無疑在歷史上留下了更加廣為流傳的故事,但是對於他的評價,歷史上卻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真君子,也有人說他是小人。孟嘗君田文不拘一格招攬賢才,果然在關鍵時刻救了自己一命。僅此而看,他的確是一個禮賢下士的君子,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在途徑趙國的時候,雖然得到了平原君趙勝的熱情款待,他卻因為被人嘲笑身材矮小而大怒。當即與隨從跳下車馬,接連砍殺了數百人,足足毀掉趙國一個縣才揚長而去。
  • 秦昭王邀孟嘗君田文入秦,為何第一次拒絕,第二次同意之後卻出逃
    孟嘗君田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雖然為齊國人,但是卻入秦為秦相,而且還是秦昭王翹首以盼的。但是擔任秦相沒多久,就不得不使用"雞鳴狗盜"之法才逃離秦國。這又是為何呢。身世孟嘗君田文,是齊國靖郭君田嬰的兒子。但是這個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而不巧的是田文還是小妾生的。田文是五月五日生的。田嬰覺得五月生的孩子"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就是說身高和門戶一樣高,對父母不利。
  • 《水滸傳》柴進還有個「小孟嘗」的綽號是怎麼來的?
    梁山好漢第十位「小旋風」柴進,在滄州時還有一個一個「小孟嘗」的綽號。今天說一說他這個綽號是什麼意思!先說說這個孟嘗君是誰?孟嘗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這「四公子」分別是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 「名人百科」招賢養士、雞鳴狗盜的戰國四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
    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遮住了燈亮,那個賓客很惱火,認為飯食的質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辭別而去。孟嘗君馬上站起來,親自端著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就以刎頸自殺表示謝罪。賢士們因此有很多人都情願歸附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 戰國四公子—孟嘗君篇,一個被美化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所謂的戰國四公子指的是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徵伐越來越激烈,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打仗,為了強盛自身應對外敵,各國貴族紛紛大肆招攬人才。
  • 【燈謎賞析】「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當代書法家)王小田
    「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謎面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名篇《讀<孟嘗君傳>》,其大意是:孟嘗君田文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王安石認為賢明之士是指治國安邦的人,正因為孟嘗君門下儘是一些雕蟲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賢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文章的觀點非常有新意,和之前的評論大相逕庭,但是又很有說服力。現在看來,只是對人才標準的不同看法而已。這是成句掛麵典故謎,涉及兩個重要歷史人物——文章作者王安石和文中評論對象田文。王小田,入謎別解成「王安石小看(看不起)田文」,會意迎合謎面,攏括精當,言簡意賅。
  • 彈劍作歌、薛國市義、狡兔三窟,這些典故主人公都是孟嘗君一門客
    提到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田文,都知道他有著「俠義」、「仁愛」的名聲,善養士,號稱有三千門客。但是說到這個馮諼,可能一時想不起來他是誰。李白曾經在《行路難》中寫過一句詩: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趁情。
  • 孟嘗君田文有數千門客,為何慘遭滅門之禍?威脅到兩代齊王的地位
    在隋唐小說當中,我們常常稱呼秦瓊為小孟嘗,有個小孟嘗,自然也就有個大孟嘗。這個大孟嘗便是田文,他是戰國四公子之一。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以及趙國的平原君趙勝。
  • 孟嘗君新傳
    這個消息傳開後,很多門客都視孟嘗君為親人。       秦昭王聽說孟嘗禮賢下士,想招孟嘗君事秦,先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孟嘗君便想事秦。       一個叫木偶的人說:今秦,虎狼之國也,君到秦,可能就回不來啦!孟嘗君便作罷。齊泯王第二十五年同意秦昭王請孟嘗君為秦相。
  • 讀二十四史——《史記》176:戰國四公子之孟嘗君——出身
    孟嘗君名田文,他的父親是靖郭君田嬰。田嬰是齊威王的少子,齊宣王的庶弟。田嬰從齊威王時起就任職用事,與成侯鄒忌及將軍田忌帶兵救韓伐魏。後來成侯與田忌爭寵,成侯陷害田忌,田忌害怕,就偷襲齊國邊境的城邑,未勝,便逃亡離開齊國。齊威王去世,齊宣王繼立為君,宣王知道是成侯鄒忌陷害田忌,就召回田忌並讓他繼續領兵為將。
  • 孟嘗君與門客馮驩的春秋大義
    孟嘗君曰:「先生遠辱,何以教文也?」馮驩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於君。」孟嘗君置傳舍十日,孟嘗君問傳舍長曰:「客何所為?」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遷之幸舍,食有魚矣。五日,又問傳舍長。答曰:「客復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輿』。」孟嘗君遷之代舍,出入乘輿車矣。五日,孟嘗君復問傳舍長。
  • 馮諼焚券市義,孟嘗君狡兔三窟
    孟嘗君本名叫田文,父親是郭靖君田嬰,公元前323年,田嬰去世,田文繼承爵位,被封為孟嘗君。孟嘗君是我們所熟知的戰國四公子之首,另外三位分別是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四公子的共同愛好就是養士,而開養士風氣之先的就是孟嘗君。
  • 名人名篇||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朗誦:雅君】
    讀孟嘗君傳 宋 · 王安石整理:若欣,朗誦:雅君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古文觀止】: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zú)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 讀孟嘗君傳 ,北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
    讀孟嘗君傳                    北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