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香積法味供養!

2021-03-01 眾善奉行

昔時世尊聽聞維摩詰長者臥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師利菩薩前去探望、慰問。諸菩薩、佛陀弟子及天人等,悉知此二大士相見,必說妙法,於是相偕入毗耶離大城長者處所。果然,一席精妙論對源源不絕開展……

到了午時,舍利弗心想:「該用齋了,如此眾多的菩薩及四眾弟子,要在長者這裡用齋嗎?」

維摩詰長者馬上會意,說道:「諸仁者常聽佛陀開示解脫妙道,豈會耽著塵世飲食諸欲,而無志求了生脫死之法味?不過,稍待片刻,亦有超乎世間珍饈的上妙美食供養大眾。」

長者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現令大眾得以睹見,距此四十二恆河沙佛土外的一個淨土世界,名為「眾香國」,由香積佛住世之故,國土香氣氤氳,於恆河沙世界中最為第一。此方無有二乘之人,唯有清淨大菩薩眾,以香作樓閣,庭園林池亦遍植香花奇樹,穀米果實豐饒,芬芳遍溢十方無量世界。

這時維摩詰長者問道:「哪位仁者願意前去,代為化緣香飯?」眾中,文殊師利菩薩威德、智慧第一,諸大弟子遂面面相覷,不敢作聲。

維摩詰長者明知故問:「世尊的弟子這麼多,沒人幫得上忙嗎?」

文殊師利菩薩平靜和顏說道:「長者,世尊常說,勿輕視後學之人……」

於是長者逕自變化出一位菩薩,相好光明,威德殊勝,處於眾會之中。長者對化菩薩說道:「請您前往上方世界,過如四十二恆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香積佛現正與諸菩薩用齋,請代我頂禮問訊香積佛,並請如來慈悲布施一些齋食,與娑婆世界的行者們結緣,令『樂小法者』得上妙供養,皆發廣大菩提心、宣揚佛德。」

化菩薩即刻前往眾香國。正在用齋的菩薩眾等見其相好莊嚴,歎為稀有,紛紛向香積佛問起:「娑婆世界位於何方?又,什麼是『樂小法者』呢?」

香積佛答道:「娑婆世界在四十二恆河沙佛土外,現在有佛號釋迦牟尼,慈悲住於五濁惡世,開導信樂小乘眾生,令發廣大菩提心。彼世間有一菩薩,名為維摩詰,已證不思議解脫境界,為彼宣說大法,故派遣此化身菩薩前來,稱揚、讚歎眾香國土及佛德,令彼國佛子增益功德,趨向大乘。」

在座菩薩無不歎言:「這位維摩詰居士真是神通廣大呀!」香積佛亦頷首稱許:「是呀!因為維摩詰居士心量寬弘,所成就的功德、神通亦無量,化身十方淨土而無障礙,因此能助佛弘化、饒益有情。」

於是香積如來以眾香缽盛滿香飯,交給化身菩薩。這時,在座的九百萬菩薩眾同聲求請:「我們可否一同前往娑婆世界,親自供養釋迦牟尼佛及維摩詰等諸菩薩?」如來欣然應允,並細心提點:「諸菩薩宜收攝身香,避免彼土眾生起心動念;同時,你們的形貌無比莊嚴,也須隱藏,莫令彼諸菩薩自慚形穢。見到彼世界善惡業混濁,宜觀照自心,勿生輕心、慢心。因為,十方國土皆如虛空,諸佛如來欲化度樂著小法的眾生,因此才不盡現佛所成就清淨佛國淨土。」

諸菩薩眾信受奉行,便與化身菩薩帶著缽飯,藉助如來及維摩詰神力,須臾之間,從彼世界來到長者家。

維摩詰即時化現出九百萬師子之座,恭請諸菩薩眾升座。化身菩薩獻上滿缽香飯,一時香氣瀰漫全城,乃至三千大千世界。聞到此香氣者,身心都感到從未曾有地舒暢。城中,主月蓋長者立刻帶了八萬四千隨從,來到維摩詰宅邸;諸地神、虛空神及諸天神眾,亦聞香而來。

此時,維摩詰長者恭請舍利弗尊者等諸大弟子用齋:「此是如來甘露味飯,大悲心所薰就;若以狹劣識用,則難以消受。」

眾中有人質疑:「這麼一點飯,怎麼夠這許多人吃呢?」

化身菩薩朗然答道:「勿以聲聞小德小智,稱量如來無量福慧!縱使四大海有枯竭之時,而此香飯能滿足一切人食,乃至一大劫取用,終無有窮盡,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有無儘自在解脫功德之力。」

言下,大眾遂安心共享甘露妙味,身心得大安樂,諸毛孔亦散發清香,猶如眾香國土一切花草樹木時時吐露芬芳。

維摩詰長者見大眾法喜充滿,藉此因緣請問眾香菩薩:「香積佛平日如何說法?」

菩薩們道:「香積如來不用文字、言說,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持律儀及諸行門。行者個個坐香樹下,聞諸妙香,即得具足一切功德、三昧,成菩薩道。」又問:「不知釋迦世尊以何說法?」

維摩詰長者言:「此地眾生剛強難化,故釋迦如來說剛強之語來調伏之,說地獄、餓鬼等諸惡道因緣果報,進而勸修十善、持戒,乃至究竟無漏之正道。」

聞此,眾香菩薩鹹起恭敬、感恩之心:「實在太殊勝了!像釋迦世尊,這樣隱藏其無量自在之力,依此方眾生根器所樂,說法度脫;而此方菩薩亦能勞苦謙忍,以無量大悲心,生於此土,助轉法輪。」

維摩詰長者欣然稱是:「誠如所言,此土菩薩於眾生發起堅固悲願。但其在此土饒益眾生一世,超過香積國土百千劫修行。因為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是其餘淨土所沒有的。分別是:以布施攝貧窮,以淨戒攝毀禁,以忍辱攝瞋恚,以精進攝懈怠,以禪定攝亂意,以智慧攝愚痴,說除難法度八難者,以大乘法度樂小乘者,以諸善根濟無德者,常以四攝成就眾生,是為十事善法。」

與會一切大眾聞諸佛菩薩殊勝發心及微妙法門,皆發無上菩提心,上萬菩薩立時成就無生法忍。

典故摘自:《維摩詰經·香積佛品第十》

省  思:

釋迦如來累劫行菩薩道饒益有情,故感無量福慧之報,無量自在之力。然為憫念愚蒙根劣眾生,於娑婆國土示劣應身,八相成道,四十九年悲心說法,教化一切離苦得樂。

吾人業報所感生於五濁惡世,能聽聞佛法,當思佛恩浩瀚,精勤行道,行十事善法,成就道業用報佛恩。更發大願以佛行為己行,紹隆三寶,承事十方諸佛,無有疲勞。修學一切法門,悉皆通達,廣作福慧,普利塵沙。

相關焦點

  • 一個佛教故事,告訴你供養的真實利益
    這一切的供養,所能收穫的功德,並不在於供養物品的大小和多少,而是在於自己的發心。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供養佛,並不是因為佛需要我們供養,而是因為我以此名義和行為來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培養自己布施利他的心,以此來增長福德。當我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時就會懂得,佛前所供養的每一件物品都具有其深刻的表法含義。
  • 佛教:供養三寶的福報與功德,你都知道嗎?
    佛教:供養三寶的福報與功德,你都知道嗎?每個人的一生,都與福報脫不開關係。而福報,也是因果業力體現出來的一種方式。學佛之人都知道,想要修得福報與功德,那麼供養三寶一定要做。供應三寶,也就是供應佛教中的佛、法、僧。供養三寶,要懷有感恩之心。
  • 佛教故事:二祖斷臂供養達摩
    當然,見到老師要供養,拿什麼供養?那個時候出家人帶著戒刀,從身後抽出戒刀把自己的手臂砍下來,供養達摩祖師。達摩看到這個,你這又何必?把手臂砍下來供養我,到底為什麼?他說我心不安,求你老人家替我安心。達摩祖師就伸出手來,你把你的心拿來,我替你安。至誠感通!人真誠到極處,不一樣。當他聽到達摩祖師這一句話,被點醒了,開悟了。
  • 佛教:佛前做供養,這4條「禁忌」,一定要清楚!
    信佛之人,為了更加方便修福,就在家裡設置了佛堂,經常做燒香拜佛、供養之事。很多人知道要燒香拜佛,要去做供養,但是真正的如法供養,卻也不簡單。佛教中有一些「禁忌」,最好不要犯,一定要懂得其中的原理以及寓意,才能真正如法「修福」,才會得無量福報。佛教中的供養有很多種,有供燈、供花、供水、供香、供水果等等。只要一個人發心供養,那麼平時,在燒香拜佛時,可以在佛前做這些供養。
  • 【佛教故事】佛說:供養一碗麵茶即得授記,是為什麼呢
    剛剛你看見一位婦人供養我麵茶嗎?」「有的!」「這位婦人因為這個善根,將於往後十三劫中,不墮惡道。這段期間會在人道或天道輪迴,最後一生轉生為人,自己悟道證得闢支佛果,名號叫善願。」藏喜的丈夫名叫如優,他從樹林中砍材回家的途中,聽說自己的妻子只因為供養佛陀麵茶,佛陀就授記她在十三劫後,可以證得闢支佛。如優覺得佛陀胡說八道,心中很氣忿,就去找佛陀了。
  • 佛經故事:釋迦佛是如何供養前佛的?
    以五莖蓮供養燃燈佛才是關鍵!那麼,修行與供養,哪者更關鍵,佛自己是怎麼說的呢?《大方便佛報恩經》云:「一切諸佛盡三阿僧祇劫修菩薩行。」在佛教的時間觀中,一劫約13.3億年,一阿僧祇劫相當於10的140次方年,約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萬萬為億,萬億為兆)劫。如此漫長的修行時間只是成佛的必要條件,沒有前佛授記與幫助,即使你多修行三阿僧祇劫也不可能成佛!
  • 貔貅的供養方法?貔貅應該怎麼供養?
    貔貅向來都喜歡金錢之味,肚子是個聚財囊,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同時還能催官運。而且貔貅在五行風水中帶火性,能招來大量的金錢,使世間財源自此打開。所以在家宅或工作地點的適當位置置貔貅,可收旺財之效。貔貅有著強大的聚氣招財之效,如果我們能善加利用,就能為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財運。而且奉請貔貅後,除了擺在正確的位置外,後續的供養也是至關重要的。那麼貔貅的供養方法?貔貅應該怎麼供養?
  • [佛教故事]兔王捨身供養梵志
    兔王又至婆羅門居所,對婆羅門說:「唯願大仙明晨一定要來,接受我微薄供養。」婆羅門應允兔王之約。婆羅門不斷的審思:「兔王是得到什麼了嗎?是死亡的鹿?或是其他獸類的殘身?得以提供所食,所以勸請如是?」兔王告訴兔群:「現在大仙將舍我他去,世間無常,有聚就有別離,世態如此。眾生壽命亦如幻化,果報來時,沒有任何機會能免除,所以你們應當勤奮、精進用功,至心求出離生死輪迴之道,才能盡除一切苦。」
  • 關公在佛教中之地位如何?供養關公有何功德?
    1無論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關公在佛教界都具有著崇高的地位。漢傳佛教將關公尊為「伽藍菩薩」;藏傳佛教將關公尊為「蓋天古佛」,民間將關公尊為伽藍尊王、伽藍千歲。2淨土宗九祖、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藕益智旭大師在其所著《見聞錄·古吳沙門智旭隨筆》中記敘過兩則故事:「高明寺沙彌嶽弘。管庫事。侵尅大眾。無所不至。每於庫中私造飲食。偏眾獨享。並偷常住豆米等以供己用。甫及一年。於元旦夜。夢關帝割其舌去。至初四卽大病濱死。乃惶怖無地。盡賣衣單求眾懺悔。
  • 佛教密宗主要供養哪些佛像?
  •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說起佛前供養,關於這大家都知道,都是以香、花、果等物品進行供養,供養的物品不分大小多少,都是一顆虔誠的心。昨天有就個網友問小禪,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佛前供養,這裡小禪稍微的回覆一下。
  • 【佛教故事】農曆七月真的是鬼月嗎?佛弟子能做什麼?
    ▲助印積德以下內容由·佛家智慧故事精選·提供·第14629篇·
  • 供養之旅,解脫之路,我必須全力以赴
    持戒、禪定、悲憫,以及從私慾中徹底解脫出來,這就是偉大東方宗教——佛教的基本教義。——伯特《慈悲的佛陀》我是一念凡塵,機緣巧合,2015年成為了鳳凰網佛教通訊員。慧海公益發起的2020年端午公益活動,我是首批志願者,我願用心走完這次供養之路、恭敬之路、護持之路。
  • 佛教故事 ‖ 萬般帶不走 唯有業隨身
    匡上將滿車的財寶運送到王宮門外,並且鳴鼓昭告:『今日我們仁德的國君,以大慈悲心廣施天下,欲救濟一切貧窮困苦之人,乃至供養修行之人衣食,凡有需要者,都可以到宮門外來領取財物。』消息很快傳遍四方鄰國,窮人們紛紛背著嬰兒、扶老攜幼前來,絡繹不絕的人潮,塞滿了進城的所有道路,不時有人仰天欣嘆:『感恩仁德的大王啊!我們這些窮苦的百姓,今後終於有機會脫離挨餓受凍的日子了!』
  • 供僧丨庚子暖冬供養進行中,暨五期供養匯報
    此時不少寺院處於 「冬安居」期間,為護持師父們精進修行,安心辦道,少受饑寒之累,多一份溫暖,弘化社發起了第六期為中小寺院送物資行動——庚子暖冬供養。每份供僧溫暖包,包含1條智能發熱圍巾、2袋足浴包(每袋10包)和1袋姜粉;計劃供養1萬名師父,每份預算120元。
  • 敦煌壁畫中的佛教故事
    佛教為了宣揚其教理,往往用一些淺顯的故事來講解很多深奧的道理;同時,為了強化釋迦牟尼這一崇拜對象在信徒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就十分重視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宣傳。所以佛教寺院和石窟中,雕刻或繪製的有關釋迦牟尼傳記的故事(簡稱佛傳故事)隨處可見。
  • 佛教:佛前供香鮮花水果等,雖然寓意是很好,但不是最好的供養
    佛教:佛前供香鮮花水果等,雖然寓意是很好,但不是最好的供養。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到寺廟供佛會燒香磕頭,有的供養鮮花,有的供養水果。首先香不是給佛菩薩聞得,佛菩薩也不會吃水果。供香是用來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佛菩薩的教誨,「香」代表戒定,香贊裡面有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
  • 八吉祥圖案喻意及其供養方法
    藏傳佛教寺院中的瓶內裝淨水(甘露)和寶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樹。既象徵著吉祥、清淨和財運又象徵著俱寶無漏、福智園滿、永生不死。寶傘吉祥結較為原初的意義象徵愛情和獻身。按佛教的解釋,吉祥結還象徵著如若跟隨佛陀,就有能力從生存的海洋中打撈起智慧珍珠和覺悟珍寶。法輪
  • 佛教:普賢菩薩的坐騎「六牙白象」,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這尊佛教大菩薩還化現為……我們都知道,普賢菩薩的坐騎為「六牙白象」,這也成了我們辨認這尊佛教大菩薩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事實上,在早先的佛教裡,乘坐六牙白象的並不限於普賢菩薩。一般認為,「六牙」代表大乘佛教菩薩行的「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止觀)、般若(智慧);而「白色」,則代表菩薩無漏無染。
  • 佛教故事:六牙白象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時就是騎乘六牙白象,請看今天鳳凰網佛教的《佛教故事》,六牙白象性情溫順,代表了慈悲的力量,是菩薩的化身。 六牙白象(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舍衛國有一位長者,生了一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