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故事會 ▏指間春秋②:卷制大師李秋月:集腋成裘十二春秋

2020-12-17 閃電新聞

大師李秋月正在卷制雪茄

她,神情專注,手法流暢,一支支雪茄在手掌下緩緩旋轉、慢慢成形,形狀優雅而標準。

她,從平凡的卷制工到卷制大師,用了十二個春秋,被稱為「中國第一蓋帽手」。

李秋月,80後,長城雪茄的手工卷制大師,開宗立派「月派」。

從新手到高手的蛻變

父母均是什邡光明捲菸廠(現長城雪茄廠)的工人,從小,李秋月就對雪茄有一種親切感。

2001年,李秋月進入令人羨慕的某事業單位就職,工作輕鬆而規律,但一直找不到人生的價值。2005年恰逢工廠招聘新員工,李秋月毫不猶豫辭去工作來應聘,「我總感覺自己與雪茄有某種緣分。」

通過招聘考試,李秋月正式進入什邡煙廠雪茄製造部,成為一名手工雪茄卷制工。最初的工作,是為迷你小雪茄上茄衣,初出茅廬,即便是最簡單的上茄衣,也並不簡單。上茄衣之前,還需要自己去梗、理皮、分左右手,其次才是上茄衣。作為新手,李秋月別說選煙胚,連菸葉的左右手也分不清,加之手上的力度控制不好,一天辛苦卷制出來的100餘支雪茄,不合格的就有二三十支。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裡,李秋月每天的重點,都放在了怎麼動手上——向師傅學、向同事學、回家從網上下載視頻學,就是在這樣沒日沒夜的反覆練習中,出自李秋月手中的雪茄,開始有了質的飛躍。三個月之後,她一天可以卷制一千多支,幾乎沒有不合格的產品。

2006年,李秋月的卷制生涯,有了新的轉變。

從那年起,公司開始計劃大規模地生產手工雪茄,一支好的純手工雪茄,裝填菸葉要適當、從頭到尾撫摸時有一致的堅固感、而且橫斷面在形狀上要規則。但當時有卷制手工雪茄經驗的工人鳳毛麟角,加之近乎苛刻的成品標準,卷制工作很難直接進行。於是,工廠決定從卷制迷你小雪茄的工人中選拔一批出來培訓。當時一共選拔了80多人,李秋月便是其中之一。

李秋月回憶,剛開始最不容易拿捏的,是對於菸葉紋理的感覺,以及對茄芯比例的掌控、擺放的部位和對於煙支鬆緊度的把握。在那個各方面卷制技巧還在摸索階段的年代,工人本身的手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李秋月和同伴們每天都在反覆練習,不斷對比,他們用自己的手在反覆的觸摸揣摩中,確定茄芯比例的多少,選取最佳的擺放位置,感受煙支鬆緊的程度,煙支圓周的大小。

最重要的是,李秋月必須在不斷的練習中,建立起自己的感知標準,創造出手中的完美雪茄。

由於考核標準的嚴格苛刻,每批次產品首次合格率必須達到99%以上。一年下來,培訓班只有三十多人被留了下來,包括李秋月。

自成一派的非遺傳承人

2008年,是李秋月進入雪茄行業的第三年。此時的她,已經成為了長城雪茄廠手工卷制團隊中的佼佼者。日復一日的進步,終於迎來行業內外的肯定。「同樣的原料,經她之手就會成為一件『藝術品』,迅速獲得生命力」。這是同事們對李秋月卷制手法的評價,「看她工作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2013年,在「首屆海南雪茄文化旅遊節雪茄配方及卷制交流」比賽中,李秋月卷制「雙魚雷雪茄」作品獲得「最佳外表獎」。古巴九級卷制大師稱讚李秋月的作品為「大家的作風、均衡的架構、優美的外觀」,阿塔迪斯公司的卷制大師則給予了「渾然天成的完美雪茄」的高度評價。

從熟悉技術到操作頓悟,從學徒工到首席操作工,李秋月僅用了7年就「青出於藍」,進步之快連經驗最豐富的師傅也覺得驚訝。2015年,李秋月獲得了「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稱號,卷制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

2016年,李秋月又多了一個身份:她成為了「132」小組成員黃炳福的嫡傳弟子。同年,以李秋月命名的「李秋月大師工作室」正式投入使用。

在傳承老一輩大師的經驗上,李秋月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和技術創新,將「長城」秘制132手工雪茄做到極致,建立了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和質量檢查體系。

不僅如此,卷制手法創新也是李秋月的強項。作為女性卷制師,李秋月發揮女性獨有的溫柔細膩,將東方元素融入到卷制雪茄當中,開創了「單葉成束重疊卷製法」、「旋轉填充上茄衣卷製法」,自成一派,形成了獨特的「月派」手法。

不斷超越終成世界之最

不過,人生總是充滿挑戰。

2018年,李秋月和另外兩位大師接到一個特殊的任務,在四川中煙百年華誕、長城雪茄創牌60周年之際,卷制世界上最長的雪茄。普通的雪茄卷制對他們來說,並無困難,可世界最長雪茄,卷制的難度實在太大!「我們三人在卷制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協調,確保旋轉和上茄衣的速度拿捏一致,否則可能導致煙支粗細不勻,甚至在卷制過程中變形、斷裂。」

為此,李秋月和其他兩位大師不斷探索,經過20多天不分晝夜的研究試驗,終於將可能面臨的卷制難題一一攻克。之後,李秋月與兩位大師一同協作,耗時11天,完美完成了這支世界最長雪茄的卷制工作。

當這隻耗用118公斤茄衣、茄套、茄芯菸葉,總長119.18米、環徑60的雪茄呈現在大眾面前時,所有人都被卷制大師們精湛的技藝折服,也讓大家看到了長城雪茄世界級的卷制工藝。

在李秋月眼中,每一件產品都獨具生命,每一次創造都要達到極致高度,馬虎不得。這種對工作的專注與投入,也影響著她身邊的人。同時,她對自己的技法也從不打埋伏,對徒弟傾囊相授。

「在老師傅們的經驗基礎上,我有所創新,同時也更希望徒弟們超越我,再次創新。」李秋月說,「我要用窄窄一方工作檯,卷出中國雪茄的寬廣影響力。」

李秋月,「月派」創始人,「中國雪茄第一蓋帽手」

相關焦點

  • 長城故事會 ▏指間春秋①:卷制大師劉浩:被雪茄成就的人生
    大師劉浩正在卷制雪茄心養浩月一輪鏡,逍遙物外景長春。在中國雪茄界,「浩月長春」這四個字已揚名立萬多年。浩,月,長,春,分別代表四位雪茄卷制大師劉浩、李秋月、劉長勇、劉萬春。二拜師兩大師2008年,長城雪茄開始在手工雪茄領域全面發力,劉浩因攻克了魚雷型雪茄卷制的技術難關而大放異彩。
  • 長城故事會 ▏指間春秋④:卷制大師劉萬春:出道十年即C位
    正在卷制雪茄的大師劉萬春雪茄卷制大師劉萬春,「浩月長春」四大國手之一。長城雪茄廠「春」派創始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浩月長春」四位大師中,劉萬春的年紀最小。30出頭的她,已有十多年的制茄經驗,並在中國雪茄界的C位擁有一席之地。
  • 長城故事會 ▏指間春秋⑤:選色大師張能琴 64種顏色明察秋毫
    選色大師張能琴對一個女人來說膚質、外在形象是不是很重要,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絕大多數女人對此都是孜孜不倦。雪茄也是如此,對於每一盒雪茄來說,打開後雪茄茄衣顏色一致是給人第一直觀印象,哪一位客人都不想買一盒五彩斑斕的雪茄。這裡面就涉及雪茄工廠尤為重要的一個職業——雪茄色彩分級師。
  • 長城故事會 ▏茄人茄話⑤:119.18米 世界最長雪茄誕生記
    對於製作這款超長雪茄,長城雪茄人精益求精,以中國什邡原料為主、糅合世界多產地優質菸葉共計118公斤,經8年以上自然醇化,通過活性礦泉水溼潤處理後人工去梗,片片精選,葉葉優質,只為保證其濃鬱又不失柔順的「長城」味道。「甜味適中,味道濃鬱,香氣飽滿度非常好,不愧是一款精品。」在當年的活動現場品吸了這款超長雪茄的一部分後,「享茄會」會長馬能傑先生讚不絕口。
  • 長城故事會 ▏指間春秋⑦:廖天亮:長城雪茄 世界雪茄又一極
    在一次雪茄展覽會上,廖天亮看到現場有大師卷了一支手工雪茄,雖然價錢不菲,他還是收入囊中。回到單位,關上門,他用抽吸捲菸的方式抽了那支雪茄,結果當場醉煙,比醉酒還難過。「還有一次,參加持灰比賽,沒有經驗,也不知道快速抽雪茄,會導致血糖下降,等到測長短的時候,我已經完全眩暈了,過了好一會才緩過勁來。」
  • 新「春秋五霸」煉成記!
    若是能站立於長城之上,觸摸著歷史感濃鬱的磚牆,眺望著綿延巍峨的燕山山脈,人生還有什麼險峰不能徵服。 9月6日,豪sir也當了一把「好漢」,在居庸關長城見證了一場氣勢恢宏的大戲——《遠洋北方區域戰略暨春秋系品牌發布會》。
  • 春秋故事——兩次借路虞國的「假道伐虢」
    能對春秋那段歷史了解個五六成的人,不多。為什麼?因為太亂了~國君更替頻繁,版圖變化太快,諸侯國很多,等等。最近在看春秋戰國,不知道看多久,也不知道能吸收多少,在連載天下九塞的間隙,寫點有意思的故事吧。看看春秋初期的地圖,不熟悉這段歷史的,想找個諸侯國都得看半天。春秋時代,通常用來指中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即從前770年——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 《春秋》與《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
    說到四書五經,在五經中有一本《春秋》,也稱《春秋經》、《麟經》、《麟史》等,有時又被《左傳》所代替,為何!首先,《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是四本不同的書,後面的三傳全稱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都與《春秋》這本書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
  • 春秋戰國時期君王霸主相關的成語故事
    「攘夷」,即對遊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退避三舍,晉文公,重耳,逃到楚國。
  • 董仲舒與《春秋繁露》
    2 本期答案 本期答案:A 3 答案解析 《春秋繁露
  • 新書丨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元本吳越春秋》
    今本《吳越春秋》成書過程較為複雜,最初源自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十二卷,晉時經楊方刊削為《吳越春秋削繁》五卷,後由皇甫遵改寫、編定,最終由元徐天祜音注、刊版而成《吳越春秋》十卷。從廣義作者而言,原著者為趙曄,改編者為楊方、皇甫遵,音注者為徐天祜。其成書過程歷時一千二百餘年。
  • 春秋左傳注——三英大戰呂布的虎牢關,春秋時期在什麼位置呢?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1、元年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依《春秋》書法,魯國十二君,與其元年,應書「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方苞《春秋直解》雲「春秋從無書字之法」,且謂:「意克為儀父之子」云云。顧棟高因之而作《春秋無書字之法論》。《春秋》不書字,然亦非絕無例外。方、顧二碩得其大概而遣其特例。書蟲小確幸總結:邾國和魯國相鄰,雞犬相聞,但亦戰亦和,糾纏不休,長達七百年。邾國曾經也很強大,讓周天子和魯國戰戰兢兢,後面慢慢被瓦解,漸漸消失。
  • 怎樣讀經典 《春秋繁露》
    郵發代號1-201董仲舒(約前179-前104),為有漢一代儒宗,亦是漢初最重要的《公羊》學大師。自漢武帝建立五經博士,其中,《春秋》唯立《公羊》,此後三百年間,皆董氏弟子及其後學世代立於學官。至於本傳所言「說《春秋》事得失」者,即今所見《春秋繁露》。許慎《五經異義》又載有《公羊董仲舒說》。此外,本傳中尚錄其舉賢良對策,即《天人三策》。至《五行志》《食貨志》《匈奴傳》等諸志傳中,猶散見其議論。然至《隋志》始著錄有《春秋繁露》十七卷、《春秋決事》十卷,而集部類則著錄有《漢膠西相董仲舒集》一卷。
  • 關公與左傳春秋
    對後世的經學研究產生很大影響,我們平時講的《春秋》,實際上大部分是指《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正史,後來司馬遷寫《史記》,就大量參考引用了《左傳》,有些章節甚至全部照搬《左傳》。東漢至三國時期,《左傳》的研究已經相當豐富,經過賈逵、鄭眾、馬融、鄭玄、服虔等大儒為之註解訓釋、發揚光大。
  • 舒城故事:春秋山、椿樹塘、「蛇形地」的地名故事!
    地處舒城名山春秋山北麓的幹汊河鎮春塘村,流傳著有關春秋山、椿樹塘、「蛇形地」的地名故事。      春塘村關於春秋山地名的傳說:據說古代有位舉人在春秋山上讀書,當時的春秋山無名,山的主峰下是讀書堂,堂前有洗墨池,這位舉人就在此堂讀《春秋》一書,後參加科考,考取功名後,主考大人問他師出何處,舉人答不上來,又問他在山上讀何書,他答曰:讀《春秋》一書,因此後來,這座山就被叫做春秋山。
  • 孟姜女哭長城?秦始皇:春秋時期的女子,為啥要哭寡人的長城
    我們很容易把民間故事當成歷史事件,比如「孟姜女哭長城」,在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雖然這個故事家喻戶曉,但為了證明它的「傳說性」,我們首先還是大致梳理下梗概。話說,秦朝女子孟姜女正要和萬喜良拜堂,衙役突然衝進家門,把萬喜良抓去修長城;一年後,孟姜女去長城尋夫,卻聽說丈夫已累死;她悲痛的放聲大哭,長城由此倒塌了800裡,露出了萬喜良的屍骨。
  • 【蒲園軼聞】《春秋筆》的故事
    據說此三字原系山西蒲州某狀元為當地關帝廟戲樓敬獻的,懸匾時請名班演三天《春秋筆》。以後,不管哪個戲班在此演戲,都先演《春秋筆》,形成慣例。敦煌修建戲樓時,有位山西商人說及此事,當地人便派人到蒲州,偷偷把「春秋筆」三字拓來,制匾掛於戲樓之上,同時,把演戲先演《春秋筆》的慣例也帶到了敦煌。
  • 柳詒徵的《春秋》學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柳氏家學的影響亦是他長於《春秋》學的重要淵源:「京江柳氏學術氛圍濃厚,如:柳可法(六世)、柳如長(七世)治《左氏春秋》學;柳加蔚(七世)、柳春林(八世)講理學;柳興恩(十二世)治《榖梁春秋》學,柳榮宗(十二世)治《說文》、小學,不愧『經術代有傳人』之譽,這是柳詒徵以學術安身立命的家族背景。」5 可見,其家學中傳統經史學的傳統較為深遠。
  • 《春秋左傳》怎麼讀?這一套權威、精審、好讀!
    留心古代文獻的學者,看《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春秋類,都知道其中著錄有「《春秋古經》十二篇」「《左氏傳》三十卷」。包括四庫館臣在內的不少學者知道這所謂「《古經》十二篇即《左傳》之經,故謂之古」(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二六),而所謂《左氏傳》即後來學人稱呼的《春秋左傳》(簡稱《左傳》或《左氏》)。《孟子·滕文公下》《史記·孔子世家》,還有別的好些古代文獻,認為《春秋》是孔子所作。
  • 陝菜春秋參悟水火之道 雕琢亮麗人生——陝菜大師李水亮印象
    記者前日見到赫赫有名的陝菜大師李水亮老師時,對方開門見山的幾句樸素話語,便給我留下了親切而質樸的良好印象。「我就愛幹這一行」今年花甲初過的李水亮老師個子不高,衣著樸素,少許花白的頭髮無言地記錄著他在爐火旁默默奉獻、認真執著、熱情服務的數十載難忘的歲月。李老師是地道的西安人,一口標準的鄉音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