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森裡的大頭菜到底是啥?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

2020-12-17 三個料理人
圖/NHK

過去這一個多月,誰是最令人揪心的食材?

毫無疑問,非大頭菜莫屬了。

大頭菜的火爆,是因為任天堂的一款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

在遊戲中,大頭菜有著股票一樣的設定,可能讓人一夜暴富,或許也會傾家蕩產。

我就一不小心體驗到了「股市賭場」的殘酷。

回到現實中,這白白胖胖的大頭菜到底是啥?最關鍵的是,好不好吃呢?

01雖然長得很像蘿蔔,但大頭菜其實是蕪(wú)菁(jīng)

很多人看到遊戲中的大頭菜,第一反應是:這不是大白蘿蔔嘛,就是長得有點圓。

雖然看起來長得像,但大頭菜還真不是白蘿蔔,它其實是一種叫蕪菁的蔬菜。

蕪菁和蘿蔔都是十字花科的植物,但蘿蔔屬於蘿蔔屬,而蕪菁則屬於蕓薹屬,跟芥菜、白菜、油菜的關係更近。

蕪菁是一種古老的蔬菜,種植歷史在3000年以上,從地中海沿岸到中國均有種植。

有一種說法認為,在萬聖節的發源地愛爾蘭,做萬聖節燈籠原本用的就是蕪菁,後來來到美洲的新移民,發現當地有許多的南瓜,便用南瓜代替了蕪菁。

現實中的蕪菁,和遊戲裡的大頭菜長得差不多,都是圓圓的白胖子。

▲蕪菁

日語中,大頭菜會讀作「カブラ(ka bu ra)」或者「カブ(ka bu)」。

與日語單詞股票 「株」的發音為「かぶ(kabu)」十分相似。

也算是任天堂官方玩了一把諧音梗。

根據NHK(日本放送協會)的資料,日本種植有一百多種的蕪菁,除了遊戲裡我們看到的白色蕪菁外,還有紅色、紫色等其它顏色的蕪菁。

▲圖/pixabay

雖然長得挺低調,但蕪菁富含維生素C和鐵質,並且幾乎沒什麼卡路裡。除了味道平平以外,算是一個出色的蔬菜了。

02日本哪裡的蕪菁最好吃?

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都是日本蕪菁的收穫期。醃、炒、燉、蒸……日本人也用盡各種料理方法來吃掉蕪菁。

眾多吃法中,最受歡迎的還是蕪菁醃漬成的鹹菜。

醃菜,在日語中稱作「漬物」,在日本人的餐飲序列中排位極高。

▲圖/日本訊息

日本舞臺設計家妹尾河童,曾在給《朝日新聞》寫的專欄中提到:「即便是麵包牛奶大肆入侵的新時代,稍微傳統點的日本家庭,『一汁一菜』仍是早飯的標配,汁是味增湯,菜就是醃菜。」

醃菜在日本的地位如此之高,很大原因在於,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官方禁食肉類。除了魚,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一生也幾乎吃不到肉。

再加上,從禪宗和茶道發源出來的懷石料理,推崇簡樸的飲食方式,醃菜在日本人的飲食中,地位越來越高。

▲懷石料理。圖/維基百科

在日本眾多醃菜中,產自京都的醃菜是名氣最大的。

一是京都四面環山遠離海洋,古代日本物產有限、交通不便,保存食物就成為人們的頭等大事。醃漬,無疑是最好的食物保存方法之一;

二是因為位於盆地中的京都,白天暖和、夜晚寒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植物生長儲備糖分,在京都附近種植出來的蕪菁,味道也更加美味。

▲千枚漬。圖/mizkan

千枚漬,是京都最有代表性的醃菜之一。它的原料要選用直徑二十公分,重五公斤左右的圓形蕪菁,也被稱為「聖護院蕪菁」。

之所以叫千枚漬,是因為用於醃製的木桶內可以放入一千片切薄的蕪菁片。

鹽、甜醋、昆布、紅辣椒,再加上一周左右的時間,千枚漬便成熟了。結合了酸、甜、鹹三種口感的千枚漬,是白米飯最好的搭檔。

▲酸莖菜

京都還有一種醃菜——酸莖菜也是用蕪菁醃製而成的。

不同的是,酸莖菜選用的是圓錐形的蕪菁,這是蕪菁的一個變種。

將蕪菁削皮後,連鹽一起放入木桶中,壓上重石;第二天接入菌種,再醃製一周;最後,移入溫暖的房間發酵一周。

酸莖菜是日本少有的發酵醃菜,醃好後的酸莖菜,葉子特別像中國南方的酸菜。

除了做醃菜,蕪菁也可以用來蒸著吃。

▲蒸蕪菁。圖/macaroni

京都傳統的蒸蕪菁,便是將蒸好的蕪菁磨成泥,和蛋白攪拌在一起,鋪在魚上繼續蒸,最後配上高湯做成椀物(使用當季的蔬菜或魚貝製作的湯料理)享用。

喝的時候,將蕪菁泥掃進湯裡,混在一起喝,鮮味十足。

▲蕪菁壽司

而在日本北陸地區的富山縣,當地人在蕪菁上切開口,將鰤魚、胡蘿蔔等配菜加入其間,再讓它們發酵,做成一種發酵壽司——蕪菁壽司。這也成為富山縣冬季的特色美食。

蕪菁在日本真的是非常傳統的食物了。我們知道,在中國,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古代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也借鑑了這一習俗,每年的一月七日是日本的「人日」。

▲七草粥

從日本的平安時代(公元794年-公元1192年)開始,日本人在「人日」這一天要喝「七草粥」。

具體是哪七草,根據各地物產的不同,會有一兩種的出入,但各地的「七草粥」裡,基本都會有蕪菁。

03雖然現在吃得不多了,但曾經,蕪菁對中國人非常重要

中國當然也有蕪菁,它在中國也被叫做蔓菁、盤菜、大頭菜。

只是對比日本,蕪菁在中國人的飲食序列中已經沒什麼存在感了。

原因在於蕪菁尷尬的口感,比水分趕不上蘿蔔,味道又平平無奇。除了口感細膩的會拿去醃鹹菜,就只有少數地方偶爾會炒來吃了。

▲蕪菁在有些地方已經被用作飼料

而在歷史上,蕪菁也曾養活中國人數千年。

早在30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種植蕪菁了,在《詩經》裡,它的名字叫做「葑」。北魏農學巨著《齊民要術》中,就記載有蒸蕪菁的方法。

蕪菁耐旱耐寒、生長期短,既能當菜又能當主食,在年景不好的歲月裡,它是貧苦人家活下去的希望。

《後漢書·桓帝紀》記載:「永興二年六月蝗災為害,詔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

直至近代,蕪菁仍不時成為農村人家維生的必須。著名的荷花澱派作家孫犁曾在《吃菜根》一文中寫道:「蔓菁的根部,家鄉人也叫甜疙瘩。母親很喜歡吃甜疙瘩,我自幼吃的機會就多了。實際上,農民是把它當作糧食看待,並非佐食材料。」

對於中國人來說,蕪菁不僅是困難時期的「頂梁柱」,也有著儒雅的一面。

▲東坡羹

大宋元豐三年,蘇軾在被貶到黃州之後,經濟上並不寬裕。但也正是這一時期,他發明了不少經典的「東坡菜」,其中就包括東坡羹。

東坡羹的原料便是白菜、蕪菁、蘿蔔和苦芥等。發明這道菜後,蘇軾將它介紹給許多朋友,大受歡迎。

要說蕪菁對中國飲食最深刻的影響,倒不是它本尊,而是蕪菁與小白菜一起,經過天然雜交,雜交出了大白菜。

至於大白菜在中國人餐桌上的地位,就不用多說了吧。

當然,雖說中國人現在吃蕪菁比較少了,但也不是一點沒有。

▲恰瑪古燉羊肉

我們在新疆吃到的揪片或者拌麵,裡邊就會有一種被切成丁、甜甜綿綿的蔬菜,新疆人稱它為「恰瑪古」,這其實就是蕪菁。

而在浙江,有一種菜被稱作「盤菜」,其實也就是蕪菁。

盤菜的料理手法比較簡單,生醃、清炒、煮湯都可以。

▲盤菜生

在溫州,當地人會將盤菜切成薄片狀,底部似斷未斷,然後用鹽水醃製三四天。取出後,淋上醬油,再點幾滴芝麻油,口感清甜香脆。這邊是溫州當地的「盤菜生」。

04蕪菁甘藍、芥菜疙瘩、苤藍、圓白菜,它們都是大頭菜

在中國,你要說起大頭菜,旁人可能真的不知道你說的是啥。因為它可能是:蕪菁、蕪菁甘藍、芥菜疙瘩、苤藍,甚至圓白菜。

這些蔬菜,名字不一樣,外表也不太一樣,甚至有些在植物學上的關係還挺遠的,但在不同的地方,他們就有著同一個名字:大頭菜。

蕪菁甘藍,也是蕓薹屬的一種蔬菜,但它是歐洲油菜的變種,歐洲油菜就是我們每年看到的那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

▲蕪菁甘藍。圖/廚房故事

蕪菁甘藍一半在地上,為青紫色,一半在地下,為白黃色。中國人吃它很少,東北有些地方會吃,但更習慣叫它「卜留克」。

「卜留克」源自俄語的音譯。俄羅斯有一個童謠,叫「美味的蕪菁」,講的是一個老人叫來家人和動物們拔出一個大蕪菁的故事。

後來,這個童謠被翻譯到了中國,變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拔蘿蔔」。

▲涼拌卜留克絲

東北人料理卜留克,最常見的還是醃鹹菜。近些年,才開發出了更多的吃法,涼拌、清炒,或者是包成餃子。

芥菜疙瘩,這熟悉的人就很多了,而由芥菜疙瘩醃成的鹹菜,在四川、湖北等很多地方,都被稱為大頭菜。

▲芥菜疙瘩

芥菜疙瘩又名玉根,屬於芥菜的變種。既然是芥菜,那一定會有辛辣的味道。芥菜疙瘩切開後的味道,與芥末十分相似,很難直接食用。

醃製,賦予了芥菜疙瘩新的生命,也使它能變幻出更多的料理。

直接作為鹹菜食用是最常見的,如果將它與豬肉餡、青紅尖椒同炒,就是知名的雲南菜——黑三剁。

▲黑三剁

除此之外,炒回鍋肉、小炒肉、做湯、做臊子、做蒸菜……芥菜疙瘩總能為菜餚添加新的風味。

苤藍,也就是郭德綱相聲中經常出現的「撇咧」,它其實是甘藍的變種,與捲心菜、西蘭花、菜花的關係十分親近。

▲苤藍

與之前幾個根用蔬菜不同,苤藍膨大的肉球,其實是它的莖。

不過,苤藍也沒什麼味道,如果削皮削得不夠多的話,很容易吃一嘴渣,所以吃它的人也不多。如果吃它,也就是清炒或者煮湯。

苤藍的近親——捲心菜,在東北也被稱為大頭菜。

捲心菜的吃法不用多說了,東北最常見的是火爆大頭菜,與手撕包菜形成南北對峙之勢。

另外,捲心菜用作燒烤食材,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呢。

- The End -

文 | 衛奕奕

除註明外,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 參考資料 -

[1]《東京美食之旅:蕪菁》,日本放送協會

[2]《醃菜歲時記》,旅行家雜誌

[3]蕪菁,維基百科

[4]《關於蕪菁甘藍,你應該知道的幾件事》,廚房故事

[5]苤藍,維基百科

相關焦點

  • 《動森》裡的大頭菜到底是個啥?能吃嗎?
    大頭菜是什麼?能吃嗎?答案是,當然能吃,而且醃成鹹菜還特別好吃!《動森》中用大頭菜炒股的邏輯其實很簡單,每個周日大家可以按當時的價格,集中購入保質期為7天的大頭菜,之後一周內,大頭菜的出手價將在各個島嶼內上下浮動,如果能在合適的時機出手,血賺百萬不是夢~當然,如果太過貪心,過度持菜觀望
  • switch動物之森大頭菜怎麼倒賣 動森大頭菜倒賣賺錢攻略
    switch動物之森大頭菜怎麼倒賣?相信很多玩家都知道,動森裡面的遊戲一個"炒股"的小遊戲,那就是大頭菜了,大頭菜是很多玩家心中的炒貨蔬菜,如果我們以低價買進,再高價賣出,將會狠狠的賺一筆,但是想要倒賣大頭菜可不是一時半刻的事,而是要根據市價情況來進行買賣的,下面一起來看下動森裡面大頭菜賺錢的方法吧.
  • switch動物之森大頭菜最高多少錢 動森大頭菜怎麼賣才好
    switch動物之森大頭菜最高多少錢?相信很多玩家都想地價高賣來賺取一筆大頭菜的錢了,大頭超相當於我們炒股類似,買跌買漲,非常刺激,那麼平時我們在賣大頭菜最高多少錢賣出去呢?一起來看下吧.
  • 傳說中的「炒大頭菜」到底是個啥菜?
    傳說中的「炒大頭菜」到底是個啥菜?給在狀況外的朋友解釋一下:這裡說的和熱搜上的「大頭菜」,其實是任天堂出的一款遊戲「動物森友會」裡的一種期貨。遊戲設定是:每周日上午, 有一個叫做曹賣的人出現在島上,向玩家兜售大頭菜。之後的6天,商店會以無規律的浮動價格收購大頭菜,如果你能在最高點上拋售,可以大賺一筆發家致富。
  • Switch動森大頭菜又上熱搜!一周過去了,你家大頭菜賣了多少錢?
    這個周末,動森又上熱搜了,和上次一樣,還是因為大頭菜。每個周日上午,這個名叫「曹賣」的小豬豬,都會頭頂著滿滿一籃大頭菜,在你的小島上叫賣,菜的價格不定,進價從九十幾到一百多都有。由於大頭菜的特殊性,不能儲存在自家房子的倉庫裡,為了儘可能多的屯菜,許多小夥伴花樣輩出、腦洞大開。你可以在室外露天屯菜。也可以將房間鋪得滿滿當當。還可以打造屬於你的大頭菜園。當然,屯菜的最終目的,是得賣出去。
  • 你全押大頭菜了嗎?——聊聊遊戲裡那些有趣的經濟小知識
    這就和你炒大頭菜一樣,如果你的大頭菜被偷,或者是沒有賣出去爛在了地裡,都會實實在在地造成一個結果——損耗或者叫滅失。來自沉迷於動森的同事的滿地大頭菜!囤貨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無論你是想抄底囤積大頭菜還是捏著鈴錢不放,都不得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問題。任天堂設計的這套系統目前還沒有被人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預測模型,現有的產物大多是通過老版本動森加以推測出來的,至於準確性,我只能說——我已經爛了一家門口的大頭菜了。
  • 人人都種大頭菜?你的生活被《動物之森》「入侵」了嗎?
    從上周六開始,筆者所在的一個遊戲微信群,每天都能生產出成百上千條的信息。只要一會沒看手機,就會冒出一大堆未讀且讀不懂的消息。一眼望去,都是一些什麼大頭菜、釣魚一類的奇怪話題,實在搞不清,現在的玩家怎麼不約而同地關心起糧食和蔬菜了?你家大頭菜賣多少錢?啥意思?
  • 逆水寒與動森是屬於前者還是後者
    眾所周知,今年上半年來動森發售之後,在主機界幾乎橫掃了所有對手,作為任天堂手中的王牌之一,遊戲性自然不必多說,動森能火完全也是憑藉任天堂在遊戲中的創意和貼近現實的設定,但遊戲本質還是一個經營養成類的遊戲。
  • 你想在《動森》裡避世,卻遭遇了另一個現實
    所謂房價收入比,即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也就是「不吃不喝,多少年可以買得起房子」。也就是說,在北、上、深等一線城市,在不計算支出的情況下,一個普通家庭平均要25-35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高居不下的房價,和中國人對房地產權的執念形成了巨大的衝突。和《動森》一樣,貸款幾乎成為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買房的唯一指望。
  • 石榴籽到底能不能吃嗎?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喜歡追劇的時候剝石榴吃非常爽。既然喜歡吃石榴,那麼你知道如何正確剝石榴嗎?雖然石榴裡面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是有些人吃石榴怕吐石榴籽麻煩。那麼,你知道石榴籽到底能不能吃嗎?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石榴籽到底能不能吃的小常識,解決了很多人困擾的煩惱。
  • 你能吃嗎?好吃嗎?你怎麼吃的?
    在回到現實裡,這個又白又肥的蘿蔔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他好吃嗎?雖然他看起來像蘿蔔,但他實際上是蕪(wú)Jing(Jng)很多人看到蘿蔔這個遊戲,第一反應是:這不是一個大白蘿蔔,是有點圓。之所以稱之為千塊泡菜,是因為可以把一千塊切好的蘿蔔放進桶裡醃製。鹽,甜醋,昆布,紅辣椒,加上一周左右,上千個汙漬將成熟。酸、甜和鹹的組合是白米飯的最佳搭檔。還有一種醃菜,醃菜,也是用蘿蔔做的。
  • 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錦鯉食用指南
    圖/視覺中國 不管意義如何,鯉魚終要面臨「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的吃貨三連。今天我們就一起把「錦鯉」的先祖­——鯉魚,優雅地吃進肚子裡。圖/視覺中國浙江麗水青田縣的甌江彩鯉,顏值不輸日本錦鯉。青田自古有吃魚的習慣,囿於狹窄的山地,青田人把彩鯉養在梯田裡,白的、紅的、黑的、雜的,各種顏色的鯉魚在稻田裡翻滾,像牛給田地鬆土一樣,非常有趣。
  • 越來越多人把動森玩成了小紅書
    動森裡的調時間指的是:在動森裡無論造橋還是建築升級並不是點一點就「咻」的一下完成了而是會有1天的施工期換言之的肝不就沒勁了嗎?圈地自萌也沒有太大影響但最近比比發現動森裡的急功近利之風愈發誇張甚至都開始氪金了更準確的說是在沒有氪金入口的動森裡氪金
  • 大頭菜怎麼做好吃 常見的一小菜竟能除溼氣
    大頭菜怎麼做好吃 常見的一小菜竟能除溼氣!
  • 學《動森》在遊戲裡加入「炒股」,是個好主意嗎?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炒股」,《動森》玩家之間的交流頻率將會大打折扣。而事實上,《動森》並不是唯一一款引入類似炒股玩法的遊戲。在此之前,有很多遊戲做過類似的嘗試。在遊戲裡「炒股」,好玩在哪?說了這麼多,在遊戲裡「炒股」的樂趣在哪裡?
  • 指環王主演到網友「動森」島上賣大頭菜
    來源:新浪娛樂伊利亞·伍德伊利亞·伍德拜訪Jessa的島伊利亞走的時候還留下了一句「long live Rian Johnson」新浪娛樂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名為Jessa的動森玩家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自家島上的大頭菜價格是
  • 年度回眸:從動森到2077,遊戲的未來到底靠技術、劇情,還是gameplay
    任天堂的作品總是能讓人驚嘆「原來這才是遊戲」。動森發布時,大家都因為疫情而心情抑鬱,動物森友會成了玩家們為數不多的快樂之一。很難向沒玩過動物森友會的人傳達在玩這個遊戲的快樂,每次當我把Switch連到電視上玩動森時,媽媽總會說,「這麼大了怎麼還在玩這些小人」。我每次都會被這句話逗笑。
  • 《動物森友會》爆火出圈,人人都愛的動森世界究竟是啥樣?
    一時間,周圍人都在安利這個遊戲,討論度可謂是熱火朝天,就算是不怎麼玩遊戲,也能刷到不少相關的梗。你上島了嗎?狼蛛致富大頭菜跌停怎麼等流星雨?在動物森友會,你可以環島旅遊閒逛,探索自然,享受好風景好時光,搭一頂小帳篷,摘果子劈柴,抓狼蛛挖礦……趕魚、放餌、收竿,在動森裡釣魚,不同的地方能釣到的不一樣的魚,運氣爆棚還能釣到「皇帶魚」之類的稀有品種。
  • 「大荒雜談」在動森,我們活出了自己的模樣
    同時,《動森》和NS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甚至被網友戲稱「2020最佳投資品」。這個情景看上去讓人有種不真切的感覺,雖然動森也是銷量過千萬的大IP。可畢竟動森系列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流行大作」,其知名度遠非馬裡奧這類的金字招牌可比。然而事實就是,這次動森在國內確實火了,並且火出了圈外,玩家的來源也是五花八門。
  • 從桃花島到絕情谷,只隔著一個「動森」
    和絕情谷好像的動森咋一看,絕情谷會有強烈的桃花源意向:一個連早餐都是吃花瓣的世界裡,有著曲折隱秘的溪流、幽深的竹林、質樸無華的石頭房舍還有與世無爭的居民。有意思的是,動森裡也有同樣的老頑童設定,只是這一次不是搶靈芝,而是搶大頭菜。作為動森裡的交易物品,大頭菜是可以偷的,甚至於是必偷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