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只知八苦,何為八難?

2021-01-18 紅塵禪緣

人生總是苦樂參半,知其樂,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說,所想,所做,所為,所用,所棄,所喜,所怨,所憂,所慮。皆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發。那麼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坎坷迷離,傷痛落失,眾叛親離,流離失所,凡此種種都為苦之表象。

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我等凡人,難脫八苦和吧難,八難就是八種艱難,八種苦難,八種災難。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眾生沒辦法聽到佛法,沒辦法見到佛祖,這是第一種苦難。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在畜生道當中,沒有智慧,不能聽經聞法,這是第二種苦難。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生在餓鬼道受苦,沒有辦法學佛,這是第三種苦難。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生在長壽天去了,沒機會學習佛法,這是第四種苦難。

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生在偏遠的地方,遠離佛法僧三寶,誹謗賢聖,造各種惡業,這是第五種苦難。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雖然生在中心國家,但是呢,身體有缺陷,比如盲聾啞等身體殘疾,而且比較愚痴,沒有能力分辨善惡之法,搞不好被邪教欺騙了,這是第六種苦難。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雖然出生在中心國家,而且身體健康,但是呢,心裡卻充滿了邪見,說不要布施,沒有因果報應,沒有來世,沒有阿羅漢,這是第七種苦難。有個眾生出生在中心國家,身體健康,智商很高,聽到佛法都能理解,有正知正見。但是呢,這個時候,佛祖卻不在世上。這是第八種苦難。

現在這個時代,娑婆世界的眾生都屬於八難之中,有些在三惡道,有些在長壽天,有些在邊地,一輩子都沒聽過佛法,有些是身體殘疾,有些身體雖然健康,但是心中充滿邪見,我們精進群的師兄基本上都屬於第八種,身體健康,心有正見,但是生不逢佛。

相關焦點

  • 八難是什麼?八種障礙我們修行的苦難
    八難就是八種艱難,八種苦難,八種災難。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凡夫之人不聞不知說法時節。比丘當知:有八不聞時節,人不得修行。云何為八?  有一天,佛祖在給孤獨園說法:有八種情況,人不容易修行,哪八種呢?  「若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如來之所行,然此眾生在地獄中,不聞不睹,是謂初一難也。
  • 南懷瑾老師:大家研究佛經,知不知道這個世界有「三災八難」?
    大家研究佛經,知不知道這個世界有「三災八難」?佛學經常講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有「三災八難」,大三災是什麼?火水風。這個宇宙毀壞時,火災先來,譬如現在全世界科學家,擔心我們這個地球,北極的溫度高,冰雪化了,化了以後將來水災一起來,這個世界毀掉,這個地球翻了個身了。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又從何而來?佛教的看法大不同
    宇宙從何而來?我們人類又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實在是太大了,至今尚無絕對的定論。不同的人與團體,從不同的出發點,各自有自己的論述。佛教對此也有自己鮮明的觀點。佛教徒都是無神論者,所以佛教不相信有創世神,也不相信我們的世界與人類,我們的宇宙是由神創造的,而宇宙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是確定無疑,不可否認的。佛教認為,空性才是眾生永恆不變的真理。
  • 綠松石與藏傳佛教的淵源,需要從何說起?
    綠松石與藏傳佛教的淵源,需要從何說起?綠松石和佛教的淵源,還要從我國藏族人民說起,在青藏高原上,每一個藏民都擁有自己的綠松石,他們認為佩戴綠松石是天意。藏王的子民不得把綠松石丟棄在水裡,人的靈魂就會離開肉體而消亡。
  • 佛教常識:何為聖僧,如何才稱得上聖僧
    出家人,也稱為僧人,指出離家庭潛心修道之人,在佛教則指遁入空門潛心修佛之人。翻開字典,其中對「僧」字的解釋是「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人,和尚」。由此可見,在一般世人的眼中,「僧」與「尼」相對,分別是佛教的出家男女二眾。
  • 藏傳佛教中多面多臂的觀音菩薩圖像研究
    隨著佛教信仰的民間化,漢地的觀音信仰逐漸走向民間和世俗化,如出現了水月觀音、送子觀音、魚藍觀音、楊柳枝觀音等形象。在藏地,觀音菩薩則成為雪域的保護神,執掌政權的藏王和達賴喇嘛多被信眾視為觀音菩薩的化身。明代人所著的西藏佛教史書《青史》中,作者迅魯伯稱「漢地為文殊菩薩教化之地,而西藏則是觀音菩薩的教化之地。」[1]西藏民族與觀音信仰有著更加深厚的情感基礎和歷史淵源。
  • 佛教:世人為何要推崇佛教典籍?
    我們應該利用現代印刷技術,為印刷流通佛經服務。佛教雖然是超科學的,但並不是反科學的。佛法從來就是強調契理契機,隨著時代的不同,它的外在面貌也不相同。從手抄經文、鉛字經文到現代雷射排版的經文,經書的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而且在今天還可以利用錄像、錄音來傳播佛法,使那些不識字的人也能聽到佛法。
  • 釋寬旭方丈解惑:唐代佛教密宗為何物?有何現實意義?
    攝影:田進   日前,在主題為「從黃寺與皇家寺院看佛教中國化」的第四屆黃寺論壇上,西安大興善寺方丈釋寬旭所演講的題為《西安大興善寺與唐代佛教密宗》,引發眾學者與高僧大德熱議。   何為佛教密宗?   釋寬旭說到,「大興善寺作為佛教密宗的祖庭,對密宗的形成、傳承和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何為「清規」?何為「戒律」?雖然連在一起,其實含義不同
    「清規戒律」是一個漢語成語,不過,我們卻能一眼就看出它的宗教痕跡,事實上,「清規戒律」本就來源於宗教——佛教,它的原意是,佛教徒所要遵守的規則和戒條,現在多用來比喻束縛人的繁瑣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雖說它起源於佛教,但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自然也是有「清規戒律」的,而且,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有。那麼,何為「清規」?又何為「戒律」呢?雖然二者連在一起,其實含義不同。簡單來說,「戒律」是約束佛、道等教徒的行為準則,而「清規」則是對那些違犯「戒律」的教徒的懲罰;這,就是「清規」與「戒律」的核心區別。明白了這一點,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
  • 何為佛教的「過去七佛」
    一:毗婆尸佛南無毗婆尸佛,為過去七佛的第一位。據說其出世時間,距今有九十一劫(一劫為13億4千萬年,共計1219億4千萬年)。舉行過三次說法集會,度人三十四萬八千人。在《觀佛三昧海經》卷十中說:過去久遠有佛世尊名毗婆尸佛。身高顯長六十由旬。其佛圓光百二十由旬。身紫金色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八萬四千好。一一好中無數金光。一一光中有恆沙化佛。一一化佛有恆沙色光。一一光中無數諸天聲聞比丘菩薩大眾。以為侍者。
  • 何為四大部洲
    器物多是金銀、琉璃、水晶所製成,並且為大眾共同所擁有,沒有搶奪、爭執,更沒有盜賊、惡人、鬥爭的事。居民壽足千歲,命終之後,便往生忉利天或他化自在天,於四洲中果報最為殊勝,但是由於沒有佛出世,因此是學佛的八難之一。
  • 何為四大菩薩?這四座絕美的中國佛教名山,你都去過了嗎?
    何為四大菩薩?這四座絕美的中國佛教名                 山,你都去過了嗎?轉至 | 釋道根四大菩薩  中國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代表中國佛教的特質。據說他有延命之德,發過十種廣大心願,決心要為佛教做弘法工作。  普賢菩薩的尊號是「大行普賢」。白象是功德圓滿的象徵,所以普賢菩薩的聖像大都是頭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執鈴,右手執金剛杵,騎著六牙白象,這頭白象是大聖天王的神體。
  • 佛教:告訴你為善從何做起,才有大的福報
    今天靜下心來,突然想為他人作些「善事」或「好事」,但一時又不知該做些什麼,想起從前錯過很多「行善」的機會,內心不免有些遺憾,甚至有一絲傷感。02佛教教導人「為善」世上很多正規的教派都在教導人行善守道,其中包括我們最熟知的佛教。
  • 何為山之妙?
    何為山之妙?入之峰迴路轉,遠觀風起波生。
  • 道教和佛教中,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將有何聯繫?如何區分?
    道教和佛教中,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將有何聯繫?如何區分?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封神演義》中,魔家四將是鎮守佳夢關的四名大將,屬於商紂陣營,戰死後被姜子牙封神,進入天庭,而他們的原型是佛教中的四大護法神將。
  • 佛教的文殊菩薩,你了解多少,告訴你何為真正的文殊菩薩
    01卍 導語 卍隨著佛教在唐代的盛傳,從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的轉變,演變成了十幾個宗門,但是他們的真正的根源依舊是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戒定慧」而創立的,不同的宗就有著不同的佛陀主持,人們可能對於所有的佛的名字無法說的完全,但是對於佛教中的四大菩薩的名字,人們卻是如數家珍,這個是因為四大菩薩的慈悲已經深入人們的內心。
  • 佛教13經(完結)
    目錄如下:000發刊詞:佛教十三經,了解佛教文化的入門書.jpg  298.32kb000發刊詞:佛教十三經,了解佛教文化的入門書.mp3  3.88M001 相比儒、道:佛教十三經有何特點.mp3  13.04M001
  • 何為佛弟子四眾
    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四眾」者,舊云:「出家、在家各二,合為四眾。」此名局,意不周。今約一眾,更開為四:謂發起眾、當機眾、影響眾、結緣眾。通俗來講,佛教裡的四眾,其實指代的是佛陀講法時,恭敬、尊重及讚嘆佛陀的弟子。不僅有男女僧眾,還有在家學佛的居士們。
  • 為何佛教的菩薩羅漢都喜歡以蓮花為座,道教的神仙都以蒲團為坐?
    在中國神話當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慣常又奇怪的現象,那便是道教神仙與佛教羅漢菩薩在日常行止修煉時有很大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兩者盤坐的物品不同,道教神仙打坐修行一般都是坐在蒲團上,或者直接就地打坐;而佛教羅漢菩薩則都是坐在蓮花座之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佛教開光儀式有何內涵?
    《禪林象器》上說:「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諸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在佛教中,經過開光的佛像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聖性,受佛教徒頂禮膜拜。開光時,將佛像安好,誦經及咒語,奉請佛菩薩安座,請法師為佛像開光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