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難是什麼?八種障礙我們修行的苦難

2021-03-02 弘禪一佛

 提示:點擊上方↑"弘禪一佛"↑免費訂閱

             

      八難是什麼?八難就是八種艱難,八種苦難,八種災難。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凡夫之人不聞不知說法時節。比丘當知:有八不聞時節,人不得修行。云何為八?

  有一天,佛祖在給孤獨園說法:有八種情況,人不容易修行,哪八種呢?

  「若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如來之所行,然此眾生在地獄中,不聞不睹,是謂初一難也。

  1、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在地獄裡面坐牢,沒辦法聽到佛法,沒辦法見到佛祖,這是第一種苦難。

  地獄裡面是很苦的,中午沒有佛法分享,只有大刑伺候,沒有念佛持咒,只有無比痛苦。

  「若復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眾生在畜生中,不聞不睹,是謂第二之難。

  2、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在畜生道當中,沒有智慧,不能聽經聞法,這是第二種苦難。

  就好比佛祖當年感慨那一窩螞蟻,上一尊佛的時候,它們就是螞蟻,過了這麼久,釋迦牟尼佛出世了,它們還是在做螞蟻,沒辦法學佛解脫。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說法教,然此眾生在餓鬼中,不聞不睹,是謂此第三之難也。

  3、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生在餓鬼道受苦,沒有辦法學佛,這是第三種苦難。

  就好比當年大目犍連尊者的母親一樣,慳吝心太重,生在餓鬼道,即便目連尊者神通第一,也難以救度母親。

  後來佛祖慈悲,教了目連尊者一個方法,這樣才讓他母親少受一劫的餓鬼之苦。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眾生在長壽天上,不聞不睹,是謂第四之難也。

  4、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生在長壽天去了,沒機會學習佛法,這是第四種苦難。

  三界當中,最長壽的是非想非非想天。壽命是八萬四千大劫。

  當年佛祖成佛前,有位仙人叫做羅勒迦藍,是當時有名的仙人,佛祖成佛之後,想去度化他,結果呢,這位羅勒迦藍運氣不好,半天前已經去世了,投胎到非想非非想天去了。

  這位羅勒迦藍修行很不錯的,所以能生到三界的第二十八層天,但是呢,再下一世,他將變成一隻帶翅膀的壞狐狸,吃其他的動物,再下一世,就會去地獄受苦了。

  你看看,如果你這輩子修行外道,有可能下輩子可以享福,但是再下一世就不好說了,很可能就去三惡道了。

  我們這輩子修淨土法門,下輩子不用發愁,我們可以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保證我們了脫生死,永出輪迴。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眾生在邊地生,誹謗賢聖,造諸邪業,是謂第五之難。

  5、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生在偏遠的地方,遠離佛法僧三寶,誹謗賢聖,造各種惡業,這是第五種苦難。

  佛祖出世的時候,都是選擇當時的中心國家,簡稱中國。

  中心國家的人民福報深厚,所以可以受到佛法的滋潤,然後逐漸從中心國家向邊遠的國家擴散。

  就好比佛法當年以憍薩羅國的舍衛城為中心,逐漸擴散到其他國家,後來富樓那尊者涅槃前,把佛法傳到印度西部邊遠的輸盧那國。

  過了1000年左右,佛法逐漸傳到了東方的中國。

  「複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眾生生於中國,又且六情不完具,亦復不別善惡之法,是謂第六之難也。

  6、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雖然生在中心國家,但是呢,身體有缺陷,比如盲聾啞等身體殘疾,而且比較愚痴,沒有能力分辨善惡之法,搞不好被邪教欺騙了,這是第六種苦難。

  「若復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眾生在於中國,雖復六情完具,無所缺漏,然彼眾生心識邪見:無人、無施、亦無受者,亦無善惡之報,無今世、後世,亦無父母,世無沙門、婆羅門等成就得阿羅漢者自身作證而自遊樂。是謂第七之難也。

  7、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雖然出生在中心國家,而且身體健康,但是呢,心裡卻充滿了邪見,說不要布施,沒有因果報應,沒有來世,沒有阿羅漢,這是第七種苦難。

  這個比前面的更加悲慘。

  身體有缺陷,也算是償還宿債,一步步走向黎明,還完了也有重新做人的機會;

  心中有邪見,這是在造新的罪業,一步步滑向黑暗。

  「複次,如來不出現世,亦復不說法使至涅槃者,又此眾生生在中國,六情完具,堪任受法,聰明高才,聞法則解,修行正見:便有物、有施、有受者,有善惡之報,有今世、後世,世有沙門、婆羅門等修正見,取證得阿羅漢者。是謂第八之難,非梵行所修行。是謂,比丘,有此八難,非梵行所修行。

  8、有個眾生出生在中心國家,身體健康,智商很高,聽到佛法都能理解,有正知正見。但是呢,這個時候,佛祖卻不在世上。這是第八種苦難。

  佛祖不在世,簡單分為佛祖出世前以及佛祖涅槃後。

  佛祖出世前,世界上很難聽到佛法,所以很可惜,最多也就到非想非非想天而已。

  佛祖涅槃後,分3個時期: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

  佛祖在世,就好比一個火炬一樣,發光發熱,可以照亮大家前進的路。

  正法時期,就好比這個火炬以及熄滅了,不發光了,但是呢,還有餘熱,大家見了之後,說這就是火炬,當年發光的,還能依教奉行。正法時期有1000年,證果的人也是不少的。

  像法時期,就好比這個火炬已經完全冷卻了,不再發熱了。大家見了之後,說這個好像就是火炬呢,貌似當年也可以發光發熱的呢。像法時期有1000年,證果的人就少很多了。

  末法時期,就好比這個火炬已經開始逐漸腐爛了。大家見了之後,說這個難道是火炬嗎?你用什麼證明它曾經發光發熱啊?我不太相信哦。末法時期有10000年,證果的人是非常罕見的。

  佛祖在世只有區區80年左右,佛祖不在世的時間卻是非常久遠的,所以說生值佛世難。

  普賢十大願王有一條叫做常隨佛學。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理解為,我們在學習階段的時候,應當經常跟隨在好老師的身邊,跟著好老師學習。最好的老師是誰呢?最好的老師就是佛。現在釋迦牟尼佛已經涅槃了,我們去哪裡找佛呢?我們可以去極樂世界找阿彌陀佛。

  我們現在也屬於八難當中的生不逢佛,幸運的是,短短幾十年之後,我們下一輩子就可以見到佛,可以常隨佛學,直到我們從一個凡夫成長為等覺菩薩。

  有些人喜歡發願說自己願意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輪迴,普度眾生。我們精進群的師兄不要去發這樣笨的願望。

  就好比有個小學生說,我願意年年都留級,一直都念小學一年級,便於幫助其他同學。這個願望讓人哭笑不得。就怕你以後想念一年級,學校都不收了,說你經常欺負其他小朋友,搶人家的棒棒糖吃,搞不好還對其他小朋友進行侵犯,所以被開除出校,去監獄裡面深造了。

  你真心要幫助一年級的小學生,應當努力學習,早日考上師範學校,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然後再來教育一屆又一屆的學生。

  你以一個小學生的身份,你的主要任務不是幫助其他同學,而是努力學習,大家不要本末倒置了。

  你在努力學習的同時,如果有餘力,可以在恰當的時機,以恰當的方法,幫助其他同學共同進步,前提是不要影響自己的學業,不要讓自己留級了。

  這個問題1400年前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裡面就已經解釋過了,我們以前也分享過幾次。

  精進群的師兄知道這個道理就好了,至於遇到其他人被誤導發願累世輪迴,我們也不要去批評他們,他們也是被不好的老師帶歪了。

  如果你真要度化這些人,不妨跟他們這輩子結個善緣,你這輩子精進修行,下輩子去極樂世界,修得神通具足之後,再來度化他們也不遲。

  還有人說要去xx師的xx剎土,這個也是被愚弄了,好好的佛淨土不去,非要去亂七八糟的地方,楞嚴經的想陰十魔當中就曾經介紹過這些伎倆。你現在也沒辦法去勸他們的,那也只能讓他們去走這個彎路。

  佛祖說:地獄,畜生,惡鬼,長壽天,邊地,根缺,邪見,生不逢佛,這八種苦難,不利於修行啊。

  「於是,比丘,有一時節法,梵行人所修行。云何為一?於是,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人生在中國,世智辯聰,觸物皆明,修行正見,亦能分別善惡之法,有今世、後世,世有沙門、婆羅門等修正見,取證得阿羅漢者。是謂梵行人修行一法,得至涅槃。」

  佛祖說,有一個環境適合修行呢: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你出世在佛法的中心國家,聰明好學,正知正見,這樣就可以跟隨佛學,證果涅槃。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八難非一類,令人不得道,

如今現在前,世間不可遇。

亦當學正法,亦莫失是處;

追憶過去等,便生地獄中。

於是斷、無欲,思惟於正法,

久存於世間,而無斷滅時。

於是斷、無欲,思惟於正法,

永斷生死原,久存於世間。

以得於人身,分別正真法;

諸不得果者,必遊八難處。

今說有八難,佛法之要行,

一難猶尚劇,如板浮大海。

雖當離一難,然可有此理;

設離一四諦,永離於正道。

是故當專心,思惟於妙理,

至誠聽正法,便得無為處。」

  於是佛祖說了一個偈子來告訴大家八難讓我們難以得道。

  佛祖告訴大家:諸不得果者,必遊八難處。

  意思就是你如果現在不證果,以後就必定要去八難中受苦。

  「是故,比丘,當求方便,遠離八難之處,莫願其中。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所以,大家要想辦法,遠離八難的環境,不要發願生在八難的環境當中啊。

  現在這個時代,娑婆世界的眾生都屬於八難之中,有些在三惡道,有些在長壽天,有些在邊地,一輩子都沒聽過佛法,有些雖然生在有佛法的中國,但是身體殘疾,有些身體雖然健康,但是心中充滿邪見,我們精進群的師兄基本上都屬於第八種,身體健康,心有正見,但是生不逢佛。

相關焦點

  • 佛教:只知八苦,何為八難?
    我等凡人,難脫八苦和吧難,八難就是八種艱難,八種苦難,八種災難。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眾生沒辦法聽到佛法,沒辦法見到佛祖,這是第一種苦難。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在畜生道當中,沒有智慧,不能聽經聞法,這是第二種苦難。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生在餓鬼道受苦,沒有辦法學佛,這是第三種苦難。佛祖出世說法的時候,這個眾生卻生在長壽天去了,沒機會學習佛法,這是第四種苦難。
  • 宗道法師: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我覺得《法然上人全集》裡的《十二條問答》特別合適,把念佛行者在念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疑問基本都說到了。自古以來,以問答形式闡明淨土教義的著作有很多,最早的是《淨土十疑論》,是天台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寫的,書很薄,裡面只有十個問題。
  • 南懷瑾老師:大家研究佛經,知不知道這個世界有「三災八難」?
    大家研究佛經,知不知道這個世界有「三災八難」?佛學經常講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有「三災八難」,大三災是什麼?火水風。這個宇宙毀壞時,火災先來,譬如現在全世界科學家,擔心我們這個地球,北極的溫度高,冰雪化了,化了以後將來水災一起來,這個世界毀掉,這個地球翻了個身了。
  • 人們常說的三災八難,是指哪三災和哪八難?李雙林
    人生建議在沒有經歷災難的時候,我們永遠都不會相信,災難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當有一天災難降臨到自己身上時,我們又恐懼會再次遭遇災難。而人生中的許多災難,並非都是不吉的,因為這些災難,也給迷惑中的我們一些提點。人只有在經歷災難的時候,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又想做的是什麼,也才是最清醒的,和最有智慧的。
  • 藕益大師:十種障礙中修行
    十種障礙中修行(圖片來源:北海禪院網)導讀一、念身不求無病
  • 修行、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學佛者必然要經歷紅塵「煉心」,經過聞思修證來踐行佛法真諦,從而達到佛之境界,這個過程就是修行。要想修行好,必須要明白人生的道理。做人的使命是什麼?什麼是人生的使命?應該這樣理解:這個使命就是每天起床時能讓自己開心並充滿動力的事。怎樣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使命?怎樣認識自己的使命?每天讓人充滿動力的,未必是人生使命,主要看做什麼。
  • 三途;四生;五苦;六道;七傷;八難;九有;十類
    【八難】 :指不得遇佛、不聞正法之八種障難。又作八難處、八難解法、八無暇、八不閒、八非時、八惡、八不聞時節。據長阿含卷九『十上經』、中阿含卷二十九『八難經』等載,八難即:一、在地獄難,眾生因惡業所感,墮於地獄,長夜冥冥而受苦無間,不得見佛聞法。二、在餓鬼難,餓鬼有三種:(1)業最重之餓鬼,長劫不聞漿水之名。(2)業次重之餓鬼,唯在人間伺求蕩滌膿血糞穢。
  • 修行人的四種障礙:業障、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
    我們世間人修行一定會有很多的障礙,大家常聽說的有四種障:業障、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什麼叫業障呢?就是我們做一切事業的障礙。每個人在幹任何事業中,都免不了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阻力、挫折。生活在社會上的任何人,包括出家人,都是要做事的。
  • 《重讀八十年代》⑤ | 史鐵生:一切苦難,都是修行
    領讀 | 艾林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朱偉的《重讀八十年代》。昨天,我們一起了解了網絡潮人陳村,他用一種類似遊戲的態度做了很多認真而有價值的事情。他的多情讓他深刻理解他人和苦難,用文字把青春歲月浸滿了溫情。
  • 什麼是修行?這些常識,你應該知道!
    一談到修行,人們就很容易想到燒香拜佛、念經誦咒、參禪打坐、深山隱居等等,其實這都是修行的形式和手段,不是修行的目的。那什麼是修行呢?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初學的朋友有所幫助。所謂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什麼行為呢?分為身、口、意三種。
  • 羅漢修行的出世間八正道
    修行佛法的人要實踐八正道,若口說而不行,是無法解脫的。所謂八正道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在這八項事情其實是見、思維、語、業、命、精進、念和定,全都加上一個"正"字。為什麼呢?
  • 什麼是 「三障、三途、八難」?
    八難,又稱為八無暇,是指八種沒有機會聽聞佛法的障難。1、在地獄難,眾生因惡業所感,墮於地獄,長夜冥冥而受苦無間,不得見佛聞法。(1)業最重之餓鬼,長劫不聞漿水之名。(2)業次重之餓鬼,唯在人間伺求蕩滌膿血糞穢。(3)業輕之餓鬼,時或一飽,加以刀杖驅逼,填河塞海,受苦無量。
  • 什麼是「四聖諦」?什麼是「八正道」?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
    什麼是「四聖諦」,什麼是「八正道」,頓悟人生,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01四聖諦諦就是真理的意思,四諦就是關於宇宙人生的四種真理。四諦分別是苦集滅道。苦諦,就是說世間一切都是苦的,苦是苦,比如生老病死;同時,樂也是苦。
  • 最穩當、最圓滿的修行之道,遵循佛陀所說的八正道修行,會有收穫
    八聖道是人們達到生命圓滿的光明大道,是獲得心態秒秒安祥的真實法門。只要種過蔬菜的人就都會知道,開墾雜草叢生的菜地,首先必須把雜草除去,然後再挖翻泥土,同時把較為大叢的草根棄去;反之,若不除草就挖翻泥土,甚至還直接種菜的話,那麼其結果會怎樣呢?
  • 修行中的障礙·尾聲 | 阿姜甘澎《身殘·心明亮》連載 (5)
    我們在同時幹擾了在兩個車道上行駛的汽車,所以我們才痛苦。把這當成是償還以往的業報也行。如果念頭升起越多,我們就可以用它作為鍛鍊覺性的基礎,我們可以學習到念頭的自然特性。但是如果我們跳進念頭或者跟隨念頭走,那就意味著我們不及格了。如果我們看見念頭而且把心脫離出來,與覺知在一起,我們就算通過考試了。念頭同樣是來給予我們智慧的,佛陀會悟道也是由於看見了念頭,並不是由於進入禪定或者見到了什麼光、什麼顏色。
  • 英雄未必非苦難!任正非:不要把苦難作為必修課
    張文宏為什麼被大家喜愛,就是因為人家不陪著演戲,特別是現在這時候,別美化災難,我們最需要的是客觀、科學和冷靜。長久以來,商業成功都是社會的一個聚焦點,很多成功人士的奮鬥史也被包裝成一篇篇的勵志故事。什麼帶雞蛋上大學,什麼餓肚子、生病、被嘲笑等等,好像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經受了苦難的刺激才達成的。這是一種非常令人討厭的邏輯和腔調。
  • 什麼是「三障、三途、八難」?
    八難,又稱為八無暇,是指八種沒有機會聽聞佛法的障難。四、是北俱盧洲,北俱盧州人的壽命千歲,暨不短命也不生病,由於太享福了故不能接受佛法;五、是四空天,又稱為長壽天,由於長壽且安穩享樂,沒有佛菩薩弘法,即使佛在人間說法時曾下來聽法,但很快就因過多的享樂而忘記;六、是盲聾喑啞者,盲人沒辦法看經,聾人無法聽經,啞者有疑問不能問,這都是修學佛法的障礙
  • 修行時遇到障礙,是消業的過程嗎?
    所以我想,修行就像各位在爬山一樣,每一個關口都會有跌倒,每一個石頭都很用力抓到手破,但是這個都是我們要爬到頂,這本來就要超越的問題,而不是說我就不要爬就沒事了。你不要爬就當然沒事,那些坎坎坷坷都沒事,誰叫你去爬。但是你既然要成佛,因為你做煙供、做放生,是為了度眾生成佛的資糧,而不是說我要去賺這個功德,你應該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