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八旗的旗幟長啥樣,八旗是怎麼建立的?

2021-03-04 讀史觀世界

      八旗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滿洲(女真)社會實行八旗制度,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努爾哈赤遂於天命年間始設蒙古旗,至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編成蒙古八旗。皇太極於天聰五年(1631年)先編一漢軍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漢軍八旗的編制。合稱八旗,統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至此八旗的制度臻於完善。 

     

       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清入關伊始,為加強軍事防禦,分別令八旗兵在京師與各地駐防,直至18世紀中葉,八旗營區終於系統地分布於全國的軍事要地,實行永久性的駐紮。入關伊始,清廷即採取了大規模的「圈地」活動,圈佔民人的大批良田劃歸旗人;豁免旗人的稅賦與勞役。優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頹廢和寄生性,致使其後代騎射荒廢,甚至出現「生計」問題。

     

 

     八旗制度與清政權相始終,它既是清王朝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終走向衰敗沒落之路。

        八旗之中哪一旗的地位最高,哪一旗的地位又最低呢?其實,在入關之前,八旗又經歷了四次重大變動,入關之後一直到康熙、雍正時期都有變化,光是換旗的大變就發生了好幾次。從最後的結果來看,鑲黃、正黃、正白是由皇帝親自掌握的,被稱為「上三旗」,地位更高。
  

     由於努爾哈赤曾經將正黃旗和一半的鑲黃旗交給多爾袞三兄弟,自己只管一半的鑲黃旗。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鑲黃旗就是八旗中的頭旗,地位最高。

   相比之下,阿敏的正藍旗曾與鑲藍旗互換,即人員不變,只是換了旗幟服裝。也就是說,這支八旗軍中成立最早的隊伍,因為長期交給舒爾哈齊父子管理,所以與努爾哈赤這一脈血緣最疏遠。下五旗中,正紅旗是頭旗,而鑲藍旗只能排在最末。

相關焦點

  • 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這樣由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人中豪傑
    八旗兵丁可在其建立伊始,在清軍與明軍的數次大戰中,八旗軍的存在是後金鞏固東北地區的根本,也意味著明朝設立的奴兒幹都司徹底失去對女真的控制和管理。八旗軍分為三種,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其中滿洲八旗設立最早,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是仿照滿洲八旗建制的。
  • 「滿洲八旗」還是「八旗滿洲」?這二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當時各旗的旗主分別是:努爾哈赤:正黃旗和鑲黃旗(其中鑲黃旗是首旗)代善:正紅旗和鑲紅旗(努爾哈赤次子,當時長子褚英已死,代善就是大貝勒,備受努爾哈赤器重,因此掌管兩旗幟)皇太極:正白旗(努爾哈赤第八子)杜度:鑲白旗(努爾哈赤長子褚英之子,努爾哈赤之孫)莽古爾泰:正藍旗(努爾哈赤第五子)阿敏:鑲藍旗(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之子
  • 漢軍八旗與滿洲八旗的差異
    加之20世紀50年代的民族識別中,滿族身份的確定以是否具有旗籍為依據,故八旗內部的各種身份差異就更容易被「旗人-民人」這一對立社會範疇所掩蓋。通過梳理八旗漢軍與滿洲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及意識形態領域的種種差異,我們發現存在於他們之間的種種差異不過是「首崇滿洲」這一滿洲本位政策使然。一漢軍是八旗中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清朝入關前,漢軍完成了八旗建制。
  • 蔡偉傑 | 清代八旗制度與滿洲身份認同
    滿洲人所建立的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由非漢民族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然而,清朝皇帝如何以少數的徵服民族之姿,遂行對廣大漢人的統治,卻又同時能維持滿洲民族自身的統治地位,一直是學術界所重視的問題。  一般認為,清朝的滿洲統治者之所以能鞏固在中國的統治,對漢文化的學習與採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然而這也使得清朝滿人是否漢化的問題成為學界爭論的焦點之一。
  • 滿洲八旗,對清朝統治做出巨大貢獻的制度之一
    導語:滿洲八旗,對於清政府來說是最基礎的制度之一。清政府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縱觀整個中國古代的歷史,凡是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都有一個共性和特點,就是他們的軍事實力和戰鬥力比中原軍隊更加強悍。
  • 滿洲八旗,你知道多少?
    滿清八旗分布鑲黃旗滿洲
  • 八旗滿洲烏雅氏
    八旗姓氏系列·烏雅氏 【來源】《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輯要》中只點明了烏雅氏即為金代兀顏氏,而並沒有具體的提到烏雅氏的來源問題。 【部署】在當時的女真三大部之中,烏雅氏主要集中在海西女真一部。特別是哈達部,在清代23支烏雅氏中,世居哈達部的佔了11支,可見其比例。
  • 八旗姓氏系列·滿洲八大姓
    實際上,關於「滿洲八大姓」的內容以及意義,值得探討的地方頗多,本文僅作初步梳理。(圖為《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序)一、「滿洲八大姓」的雛形——雍乾時期的「八著姓」關於「滿洲八大姓」的來源問題,之前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雖然「八大姓」在晚清以來的筆記、口述歷史中都作為「故老相傳」的知識,但具體在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八大姓」一說,一直並未落實。
  • 清初八旗制度的優勢在哪?
    1615年,努爾哈赤建立滿洲八旗制度,規定每三百人為一牛錄額真,五牛錄為一甲喇額真,五甲喇為一固山額真,固山額真左右,立梅勒額真,原旗有黃白藍紅四色,將此四色鑲之為八色,共為八旗,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
  • 清朝八旗是哪八旗?
    八旗制度是滿清的一項根本制度,貫穿於清朝始終。硬邦邦的八旗,其實也是極有趣有料的。皇帝最早打黑旗黃色向來是皇家的御用顏色,是九五至尊的標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滿清王室最初卻是扛著黑旗起家的。八旗不止是滿人八旗制度的最終確立經歷了長達60年的時間,必須明確的是,八旗不僅僅是滿人,還包括蒙古,漢人等其他民族。1584年努爾哈赤剛起兵時只有黑旗一旗,1589年共有黑紅二旗。1601年,努爾哈赤對部落組織形態進行了一次改革,確立了黃,白,紅,藍四旗。
  • 察哈爾八旗
    一九四五年我綏蒙政論建立綏東四旗(西四旗位於綏東稱之)建制,直至解放。建國初四旗實行中心旗行政建制(同專署)。一九五四年綏遠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合併時,四旗建製取消,同時調整相關地域解決旗縣並存問題,改正黃旗為察哈爾右翼前旗、並鑲蘭鑲 紅旗及陶林縣為察哈爾右翼中旗,改正紅旗為察哈爾右翼後旗。至此,察哈爾四旗廣大地域經過幾個世紀的遊牧、墾荒、設縣、變草,已由最初的遊牧經濟發展成為安居樂業的多元化經濟。
  • 八旗與包衣
    努爾哈赤當時一共編成了四個「固山」,用不同顏色的旗幟來做標識,即黃、白、紅、藍四旗。萬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已經統一了大部分女真地區,領地和人口急劇膨脹,他於是又擴編了四個「固山」,分別是鑲紅、鑲黃、鑲藍、鑲白,其中後三個的旗幟鑲紅邊,第一個的旗幟鑲白邊。原有的黃、白、紅、藍四旗則在前面加了個「正」字——讀「整」音——改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
  • 大東北滿族舊事----- 滿洲八旗分「陳」「新」
    一個山海關外剛剛脫離茹毛飲血漁獵生活的北方民族,能夠迅速從荒蠻的白山黑水間崛起,所靠的就是剛韌堅強的性格和一支敢於衝鋒陷陣所向披靡的滿洲八旗勁旅。隨著土地面積和各民族人口的迅速增加,努爾哈赤依照滿洲八旗的體制,又編制了蒙古八旗和漢族八旗。自此之後的 200 餘年,滿、蒙、漢八旗三勁旅便馳騁在中華各地,進行著清王朝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屯墾戍邊、禦敵於國門的軍旅生涯。
  • 滿洲八旗的內鬥史:正白旗為何能將正藍旗從上三旗擠到下五旗?
    八旗旗幟的樣式也是幾經變化才最終定形,其規格如下:形狀: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這些正四旗為長方形,左右長度七尺五寸,上下寬度六尺許。而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這四旗的旗幟,是將與正四旗的同尺寸長方形旗剪去外上下角而得來五邊形旗幟。
  • 清朝八旗子弟的八旗是怎麼形成的?哪個旗等級最高?
    恰巧和珅是正紅旗,金大菸袋也是正紅旗,和珅立刻下跪給老主子請安,而這正紅旗就為清朝八旗之一,和珅怕金大大菸袋也說明在八旗裡等級很分明清朝八旗除了正紅旗還有哪幾旗?先說八旗的「旗」的由來,這要從清朝入關前說起,清朝前身後金建立者努爾哈赤是(滿族)女真人,本是遊獵民族。
  • 揭秘為什麼滿洲八旗首旗是鑲黃旗而不是正黃旗?!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        清朝官方文件中提到八旗都是嚴格按照正確排列
  • 滿洲八旗入主中原的秘密武器—楯車
    ▲乾隆皇帝戎裝圖其實,幫助滿洲八旗在與明軍的作戰中對抗火器、漸佔上風並最終獲得勝利的,並不是大家通常意味的「騎射」,而是一種秘密武器——「楯車」。根據明人範景文所著《戰守全書》記載,八旗楯車上的盾牌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鐵皮複合而成,這樣製成的楯車「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具有較強的防禦力。在那個時代明軍雖然已經大量裝備火器,這些火器主要針對的是無甲、少甲的蒙古輕騎兵,所以在面對楯車時威力嚴重不足。
  • 滿清八旗是哪八旗,他們是怎麼來的?
    清朝作為我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與中國歷史上的其他王朝一樣都具有獨特之處,作為由滿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清朝從服飾髮型到社會生活再到一些特殊的規章制度,它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現。要說清朝與其他封建王朝最不同、最獨特的地方是什麼,那就清朝建立的八旗制度。
  • 八旗系統
    清太祖努爾哈赤首創滿洲八旗,太宗皇太極又增編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是滿族社會特有的制度,以民兵結合、軍政結合、耕戰結合為特點,以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幾種不同色彩裝飾的旗幟為標誌。努爾哈赤初定,以三百丁為一牛錄,由牛錄額真統領,牛錄額真下設代子二人為其副職。將蘭百丁分為四個達旦,每達旦由一個章京率領,章京下設一個管文書的撥什庫。
  • 清朝的滿洲八旗旗主是幾品官?地位如何?
    努爾哈赤為了統御女真各部,建立了一種軍政合一的制度,將麾下的女真各部分為4個大的建制單元,也就是旗。起初,努爾哈赤只設立了黃、白、紅、藍4旗,而後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清朝的八旗制度初步形成。後來,努爾哈赤又設立了蒙古八旗,皇太極設立了漢軍八旗,八旗制度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