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解說詞大賞

2020-12-22 一個普通人生活的日常

《中國》的開篇,就用了《春秋》給觀眾展示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世紀會面、一次飛揚激昂的思想碰撞、一場奔走疾馳的為民呼告。雖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窮處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他的思想卻穿越了千年,直至現在還給予當代人以滋養、以啟迪。

《中國》

孔子與老子的會面

在孔子出生那年

老子擔任了周朝的守藏室之史

這是掌管國家檔案典籍的史官

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周朝以及之前的漫長年月中

知識一直被權貴階層壟斷

學術典籍由王室集中管控

教習傳授只限於王公大臣與貴族之間

底層平民是沒有學習的路徑和權利的

老子管理的守藏室幾戶集合了當時中國文化的全部精髓

看到這些凝結著前人智慧和精神的珍貴經典

更增加了孔子對周禮鼎盛時期的崇尚之心

劇照截圖

當然這一次拜訪,孔子是帶著明確目的來的

他想向老子請教「禮」

證明自己對「禮」的堅持沒有錯

他更想與老子探討當下諸多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

期待自己的主張能獲得認同

老子

老子掌握著這個國家最核心的文化資源

學問淵博而且善於思考

對人生、對自然

乃至整個宇宙都有獨到的見解

孔子講述了自己對禮制分明、倫理規範的周公時代的嚮往

希望藉此拯救正在崩塌的社會秩序

老子則將世間萬物的運行法則稱為「道」

主張道法自然

認為人要順應自然規律行事

不妄為、不強求,他提倡無為而治

執政者應「以無事取天下」

兩個人的觀點顯然相去甚遠

孔子與老子

但面對老子

孔子始終是謙遜的

他並不失望

他來了、問了

他聽到了

也表達了

中國歷史上最具象徵意味的一次思想交匯與碰撞

如同所有意味深長的大事那樣

安靜地留在了時間深處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

在拜訪老子之前和辭別老子之後

孔子的想法一直沒有改變過

他要想方設法地呼喚並恢復周禮

他要把散落在地上的禮制碎片一點一點拼起來

重新安放進世人的心中

他當然知道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一切從教化做起

孔子向眾人敞開大門

他打破周王朝多年沿襲的官學傳統

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

知識不再是貴族獨享的特權

孔子提出:有教無類

無論出身貴賤、稟賦高下

都應該獲得受教育的平等機會

只要交少許學費,哪怕只有一條幹肉

就可以到他這裡讀書、學習

很快就有大批平民子弟前來求教

孔子講學

孔子為學生們開設了「禮樂射御書數」六門課程

這被後人稱為「六藝」

孔子辦學的地點有個好聽的名字:杏壇

這是一所面向平民大眾的開放式學校

孔子要把廟堂之上正在衰落的「禮」

傳播到村野民間

「禮」是他教授的一門重要課程

它代表著秩序、規範、倫理

是維繫社會運轉、人與人關係的制度紐帶

劇照

以「禮」為基礎

孔子提出了他最重要的哲學思想:「仁」

關於什麼是「仁」孔子給出過很多不同的解釋

而「仁」的核心就是愛人

是做人需要秉持的基本道理

這位正值盛年的老師

有著豐沛湧動的思想

對教育充滿熱情

教學相長,讓知識如清泉一般流動

當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思考能力

探問天地人生的奧義

開始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自覺

在杏壇廣收門徒的日子是孔子人生中少有的一段快樂時光

與弟子在一起

理想主義者孔子

用近乎固執的行動去實踐理想

這遠遠超出了成敗本身的意義

流浪

和弟子的交流更像是對自身的拷問

我的主張難道有什麼不對嗎

我為什麼會落到這個地步呢

他應該無數次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

也應該無數次地回答過自己

回望走過的道路

他想起了多年前洛陽城外的那個下午

老子的臨別贈言仿佛預言了他必將遇到的磨難

老子說:

聰敏深察之人離死亡很近,因為他喜歡議論別人

博學善辯者常常招致危險,因為他習慣揭人之短

在招致危險,並且離死亡很近的這一刻

孔子完全理解了老子的苦心

他覺得自己從來沒有離老子這麼近過

《中國》劇照

後世有言:上天若沒有降生孔子

中國的歷史將萬古如長夜

孔子

孔子一生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但這些都難以安慰暮年的孤獨

悲傷的事情一件件接踵而至

他最心愛的弟子顏回突然病死

陪伴他最久的子路死於戰亂

唯一的兒子也先他而去

生命的最後幾年裡

孔子沉迷於《易》

他似乎從中看到了超越個體人生的更加複雜的宇宙和自然

歲月蒼茫

曾經,在一個溫暖的春日黃昏

孔子獨自來到大河岸邊

看著川流不息的河水

他發出了一聲悠遠的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像流水一樣消逝

孔子知道生命的有限和遺憾

終其一生連孔子自己都未必意識到他肩負的使命有多麼宏闊

他以一己之力遊說天下

進而創生了一套獨特的思想體系

後世稱為「儒家」的學說由此開啟

他所編撰修訂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著作

被奉為儒學經典

孔子

孔子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非議和質疑

承擔了太多誤解

他在生前並沒有獲得期望中的成功,甚至一再失敗

然而,這正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光榮

正是他的那些在當時不被理解、不被需要、不被欣賞的思想

深深地影響了後世中國兩千年

這些思想如同一條亙古不絕的大河

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川流不息

不舍晝夜

孔子與弟子

一個彬彬有禮的時代結束了

後人用「春秋」二字為這個時代命名

幾乎在同一時期,人類迎來了一次非凡的思想大爆發

偉大的思想家集中湧現

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

古印度有釋迦牟尼

他們提出的思想命題與倫理原則締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

有人將其稱為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就在那個偉大的時代,在亞洲東部的中國

老子和孔子雙星閃耀

他們站在中國思想史的原點

成為後來者仰望的高山

老孔

在沒有了老子與孔子的歲月裡

寒暑易節,春種秋收

大地依舊在按照自己的節奏運行

歷史也在跌宕起伏的紛爭中繼續向前伸展

《中國》,一部值得安利的紀錄片

紀錄片《中國通史》解說詞大賞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中國》之洪流解說詞大賞
    這一天,倉皇奔逃的人群中夾裹著一個疲憊的中年人他就是荀況恰好在楚國遊學的他,與百姓一同遭遇了戰亂此時此刻,孱弱的荀況和所有人一樣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活下來荀況是趙國人,年少時便學習了《春秋中國逃亡的路上,荀況決定重回稷下學宮閱歷和判斷告訴他思想依然是最有力、也是他唯一擁有的武器
  • 爆款紀錄片《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藉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那麼這部敢以「中國」為名的紀錄片,到底有何底氣呢?該片也注重光影氛圍的打造,如在第一集「春秋」中,講述孔子與老子的會面對談,用的就是明亮開闊的外景,孔子對自己的儒家觀點堅信不疑,對未來的設想也是一片光明;而當紀錄片講到孔子周遊列國14年、顛沛流離的「喪家之犬」生活時,畫面光影暗淡下來,顯示出他的處境也是黯淡的。
  • 「自然之聲」——淺析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解說詞
    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的開篇,周迅的聲音便把觀眾帶入其中,引出了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它主要講述了什麼。我們往往無法通過鏡頭去記錄這種傳統文化,而解說詞所提供的是畫面不能提供的非直觀價值,通過對畫面的補充說明去激發觀眾的聯想,更好地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
  • 影像風格獲贊 紀錄片又出爆款《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藉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那麼這部敢以「中國」為名的紀錄片,到底有何底氣呢?  該片也注重光影氛圍的打造,如在第一集「春秋」中,講述孔子與老子的會面對談,用的就是明亮開闊的外景,孔子對自己的儒家觀點堅信不疑,對未來的設想也是一片光明;而當紀錄片講到孔子周遊列國14年、顛沛流離的「喪家之犬」生活時,畫面光影暗淡下來,顯示出他的處境也是黯淡的。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畫面極致唯美,主題宏大不枯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正在播出的紀錄片《中國》,由爆款紀錄片《河西走廊》團隊拍攝,剛一播出就收穫無數好評,該片畫面、解說詞做到了極致唯美,也找到了獨特的敘事方式,輕鬆駕馭了中國歷史這個宏大題材。
  • 12集紀錄片《中國》開播周濤配音 講述自春秋至盛唐中國群星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12月7提起在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2日,該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辦發布會。  紀錄片《中國》共12集,將講述自春秋至盛唐,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 首部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藝考的你還不趕緊看?!
    這也是首部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全片將用三季36集的體量,以人物誌的形式來挖掘這泱泱大國浩瀚的文明史詩。紀錄片《中國》介紹短片【推薦理由】1、高頻考點的主旋律主題編導藝考中紀錄片分析模塊,從近年出現的考題中來看,主旋律題材和熱門作品總是頻繁出現在命題中。
  • 在紀錄片《中國》裡,聆聽千年歷史迴響
    由《河西走廊》製片人李東珅、總撰稿鄧建永,以及《大國崛起》執行總導演、總撰稿周豔聯袂打造的紀錄片《中國》,將於12月7日登陸湖南衛視和芒果TV。紀錄片以《中國》為名,承載的是主創再現歷史、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和宏大願景。
  • 《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第一集「春秋」講述了孔子與老子的會面  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伯璟文化攝製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於12月7日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首播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藉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那麼這部敢以「中國」為名的紀錄片,到底有何底氣呢?
  • 爆款頻出,紀錄片越拍越出色
    正在播出的紀錄片《中國》,由爆款紀錄片《河西走廊》團隊拍攝,剛一播出就收穫諸多好評,該片畫面、解說詞做到了極致唯美,也找到了獨特的敘事方式,輕鬆駕馭了中國歷史這個宏大題材。
  • 《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第一集「春秋」講述了孔子與老子的會面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伯璟文化攝製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於12月7日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首播,每周一至周四晚播出。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藉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
  • 政論專題片《大國外交》解說詞(第四集)
    穿雲破霧——政論專題片《大國外交》解說詞(第四集)   【解說詞】  下午五六點鐘,海潮隨著暮色退去。  所謂仲裁裁決公布後,中國政府第一時間連續發表兩份聲明、一份白皮書,重申反對且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表明堅持與直接有關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議。
  • 紀錄片《中國》開播 首集講述孔子的一生
    12月7日,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在芒果TV、湖南衛視正式播出。作為《中國》的首篇,《春秋》展示了孔子的理想抱負。片中,崇尚禮制的孔子來到東周都城洛陽,向當時掌管國家檔案典籍的史官——老子請教,共同探討「禮」。
  • 《大國外交》第四集《穿雲破霧》解說詞
    《大國外交》第四集《穿雲破霧》解說詞 原標題:
  • 專題片《國家監察》第一集《 擘畫藍圖》解說詞全文
    第一集 擘畫藍圖  【字幕: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  【解說詞】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是他創辦的 紀錄片《中國》告訴你這些故事
    12月7日晚,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中,就展現了孔子如何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同時也被列為2019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紀錄片創意選題,《中國》在敘事上放棄傳統紀錄片的線性結構,採用人像展覽式的戲劇結構;在風格上,強調儀式感和典型場景。據《中國》總導演、總製片人李東珅透露,該片的本子經過了無數次打磨,比一般的紀錄片多出五倍以上的量。
  • 【珍藏】視頻+解說詞!《同心戰「疫」》第一集「令出如山」完整版...
    第一集 令出如山【解說詞】大江東去,不舍晝夜。波瀾壯闊,砥柱中流。多少古今英雄,多少悲歡勇毅,匯入大地蒼茫。【推出本集片名】 第一集 令出如山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由孫春蘭擔任組長,自正月初三到達湖北後,一直同湖北人民、武漢人民並肩作戰,下最大氣力控制疫情流行,努力守住全國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在黨中央要求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充分發揮了抗擊疫情中的統籌協調作用。【解說詞】 用兵之道,先定其謀。
  • 紀錄片《楚國八百年》第一集:初生
    對於三千年前創造了輝煌歷史的楚國,今天的人們知之甚少,它曾一度是世界第一大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段長城、第一個縣、第一支毛筆都出現在楚國大地,它不僅是華夏大地上文化最燦爛輝煌的諸侯國,也曾經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然而這一切都隨著秦始皇統一中國燒毀了各國的史書文獻而沉埋於地下,關於這個偉大王國八百年的歷史,關於它創造的種種文化成果漸漸被人們遺忘,楚國的歷史被風乾成了《春秋》中的寥寥數語。
  • 前所未有的空中旅行: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一季第一集:新疆
    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 960 萬平方公裡的遼闊,還是 300 萬平方公裡的澎湃?
  • 眾行致遠——政論專題片《大國外交》解說詞(第二集)
    【解說詞】一直以來,東協都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解說詞】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倡議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倡導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解說詞】5年來,創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打造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版,中國與東協友好合作不斷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