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本裕仁天皇去世時,中國參加其葬禮後,為什麼說是一場勝利?
說起近代以來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這個國家,理所應當的就是日本,在晚清時期,日本就將其膨脹的侵略野心展露無疑。如果說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強行撬開清朝的大門,並且將虛弱的晚清打得遍體鱗傷,那麼日本就是一個恨不得將中華給完全吞併的白眼狼。
為什麼要用白眼狼這個詞呢?其實這得和日本與我們國家在歷史上的關係來說,日本的國名,是武則天賜予的,日本的文字,是藉由中國字演變的,日本的和服,是將三國時期的吳服進行本土化後得到的代表性服飾,另外像木屐也是從中國傳入過去,此外還有茶道等現在被日本奉之為珍寶的代表性文化。
可以說中國給日本帶來的良好影響,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但是日本在近代做了什麼呢?除了侵略就是殺戮,而讓日本的野心膨脹到極致的那個人,就是侵華戰爭的第一元兇—裕仁。在二戰中,因為裕仁而死的人,達到了千萬,受到波及的國家,大大小小几十個,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罪孽滔天。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本該第一時間在飽受日本侵略的人眼前被處死的人,卻因為種種極其複雜的原因,最後被以無罪給釋放了,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被日軍侵略過的中華百姓。而後日本在許多的公開場合,公然否認侵略的事實,更是讓飽受日本侵略的中國人根本無法接受。
因為這些緣故,我們國家和日本的關係在很長一段時間也就很平淡,因為血與淚的屈辱歷史,實在是讓人難以釋懷。而裕仁天皇卻似乎心裡沒有任何懺愧,最後於1989年1月7日因為癌症去世,活了87歲,算是一個相當長壽的壽命。當裕仁天皇去世之後,卻拋了一個難題給中國,這個難題就是裕仁的葬禮邀請了中國去參加。
當時因為日本的種種不承認歷史事實的行為,當時國內還是對日本罵聲一片,雖然在72年就已經和日本建立了外交關係,但這並不代表有所原諒日本的這些行為,所以此時去還是不去,就成了一個問題。但是為了以後的長期和平發展,雖然沒有直接應邀,不過最後還是派人去了日本參加了裕仁的葬禮。
當時日本的首相名叫竹下登,在談到日本對中國的傷害時,仍然是以及其含糊其辭的說法來糊弄當時採訪的記者,而我們國家的態度是要求日本務必要正視歷史,絕對不可閃爍其詞,以此來蒙蔽世人的認知。在1989年的2月24日,新宿御苑舉行了裕仁的葬禮,這代表著那個給中國百姓的頭號戰犯終於還是過世了。
日本首相竹下登
而關於日本不正視歷史的這個問題,本來以為就此會告一段落之時,卻出現了巨大的轉機,在第三天,也就是2月27日,日本的首相竹下登直接承認了日本和我們國家的戰爭,就是日本的單方面侵略,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是不容質疑的。
這種轉變,可以說是極其罕見的,因為日本當時國內普遍都是認為自己沒錯,這其中不管是日本的官員還是普通百姓,但是一個公開場合承認日本侵略事實的人,卻是日本政府的首相,這實在是一場巨大的勝利。
日本之所以會在遮遮掩掩的三天後又改口,主要原因那就是我們的國家漸漸強盛起來了,已經不是19世紀那個任人欺負的舊中國,並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變得越來越大,日本又是一個會屈服於強者的國家,面對強大起來的中國,日本只能用承認歷史事實來改善兩者之間的關係。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請為筆者的文章點個讚吧,您的舉手之勞,對筆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