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日本皇族,戰死中國後就地埋葬,裕仁天皇都親自前往祭拜

2021-01-09 趣觀歷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公元1348年,日本北朝光嚴天皇的長子興仁正式踐祚,是為崇光天皇。說起來,這位天皇不是太有名,而且在位四年就出家當了和尚,不過他的兒子榮仁,卻深刻地改變了日本歷史。眾所周知,日本皇室為維護統治,長期採取近親通婚的方式來保證血統純正。

▲日本天皇畫像

然而這卻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由於是近親結婚,其後代很容易早夭或者患病,合格的繼承人少之又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榮仁親王創立了一個世襲親王且專門在天皇絕嗣時提供「備胎」的家族——伏見宮。當然,為了保證血統儘量純正,伏見宮還是有著嚴格的通婚規則,男子只能娶貴族女子,女子則必須嫁給皇子或是親王,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吧。

▲明治天皇畫像

到大正時期,四大宮家之中除伏見宮人丁興旺外,桂宮、有栖川宮和閒院宮全部絕後,於是伏見宮的第六、七、八、九個孫子分別娶明治天皇第六、七、八、九女為妻,這四個男子被封為竹田宮、北白川宮、朝香宮、東久邇宮,世襲親王稱號,史稱「新四大宮家」。

▲「中日甲午戰爭」劇照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仁孝天皇養子、伏見宮家族第21代分支北白川宮家的繼承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雖然名字叫「能久」,但他活的時間卻一點也不長。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時任近衛師團中將師團長的北白川宮能久率部參加「中日甲午戰爭」。次年,清政府被迫割讓臺灣,然而臺灣軍民卻不認這個帳,在各地展開激烈的抵抗運動。在新竹牛埔山,北白川宮能久被義軍炮彈擊中身亡,時年48歲。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舊照

消息傳回日本後,朝廷一致認為這實在太過恥辱,而且擔心會動搖軍心,所以拒不承認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去世,並且還派伏見宮貞愛親王作為替身繼續指揮戰鬥。不過臺灣軍民的抵抗實在是太過激烈,貞愛不久也受了重傷,於是被送回日本。這時候日本終於可以宣布北白川宮能久的死訊了,於是日本媒體紛紛刊登消息,稱北白川宮親王在進攻臺南時不慎感染瘧疾,回國休養時被授予大將軍銜,授銜次日不幸於家中去世。

▲靖國神社外景

不過這只是日本人的障眼法。在臺灣淪陷後,日本在新竹牛埔山專門為北白川宮能久修建了一座神社,其實就是在變相告訴世人真相。神社建好以後,北白川宮的妻子島津富子和兒子每年都來參拜,甚至在1923年,尚未登基的裕仁天皇也專門前來祭拜。就這樣,北白川宮「神位」一直被供奉在臺灣,直到二戰結束後才被搗毀,其牌位也才黯然運回日本本土的靖國神社。

參考文獻:

《斃命中國的侵華日軍高級將領》

相關焦點

  • 第一個斃命中國的日本皇族,日本隱瞞50年,天皇親自來祭拜
    1923年裕仁訪臺,隨祭祀官到神社祭拜今天說說日本親王那些事兒。1.親王與宮家咋來的?在大概中國元朝時期,日本有個天皇叫興仁,即崇光天皇。邦家是一個特別能生的「種馬」,他活了70歲,生了32個孩子,其中第13子叫智成,天皇賜他北白川宮家。不幸的是,16歲時,智成一病嗚呼了。為保存北白川宮家香火,他死前立遺囑讓哥哥——伏見宮邦家的第9個兒子能久,來繼承北白川宮家。這個能久,就是後來參加侵華戰爭的日本皇族將軍,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這個能久,活得一點也不久,48歲就死在了中國臺灣。
  • 中國皇帝後宮妃子成群,為何日本天皇只娶一妻,裕仁天皇揭秘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皇帝的後宮是妃子成群,除了皇后之外還有眾多的妃子,可是延續至今的日本天皇卻提倡一夫一妻制,尤其是日本的裕仁天皇,在位62年,只娶了一個妻子。日本天皇也是封建社會的遺留,為何日本天皇卻不像中國古代皇帝那樣,娶多個女人呢?
  • 李奉昌:從韓國皇族到行刺日本天皇的刺客
    自從甲午戰爭後,朝鮮脫離了中國,成為名義上的獨立國家。可大家都清楚,「大韓帝國」不過是日本人製造的傀儡政權,其早就成為東洋人的附庸了。1910年,日本人強迫韓國人籤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半島正式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失去國家的李奉昌在這一年進入龍山私立文昌學校就讀,畢業之後,到日本人經營的果品店當店員。
  • 韓國皇族行刺日本天皇,最後結果又是怎麼樣
    雖然這場行動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些英雄的義舉,得到了人們的肯定。鮮為人知的是,東方戰場「頭號戰犯」裕仁天皇,同樣遭到了一場未遂的暗殺事件,那麼是誰執行了這次行動,其中又有哪些傳奇故事呢?011900年8月10日,漢城(今首爾)一個王族家庭,誕生了一位男嬰,他的父親將他取名為李奉昌。
  • 日本天皇真假風雲:一中年男子自稱是天皇后裔,裕仁天皇是冒牌貨
    在中國歷史上,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相信不少讀者都有過疑惑,為什麼花木蘭能在軍營多年而不被發現身份。不過,而相對於女扮男裝的難度,在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更為離奇。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真正的歷史裡卻有一些故事的影子。可見古代皇朝為了爭奪政權,其花樣百出,無所不用其極。而近代也有一件關於身份的疑雲事件。
  •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裕仁為何逃過審判?
    作為戰場的發動者,此前德國元首希特勒自殺,義大利領袖墨索裡尼被殺,而作為日本最高統治者的裕仁天皇竟然沒有列入戰犯,既沒有被審判,更沒有被懲處,依然做他的天皇,直到病死。對戰爭負有重大責任的裕仁,為何能逃過審判?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日本天皇,是當時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他並不像後來那樣,是一位虛位元首。在二戰期間,日本是由軍部主導的,無論是內閣,還是軍部,都從屬於天皇。
  • 裕仁天皇親自為中國人道歉:對不起貴國人民,日方要求嚴格保密
    蔣作賓,民國日本大使,1935年5月中日兩國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後,奉命赴日履新,向日本天皇裕仁遞交國書。就在這次履新之旅中,他意外地聽到裕仁以一國之神的身份,親自向他就「侵華事變」進行道歉。只是,事後他應日方要求,對此事進行了嚴格保密。
  • 揭秘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最終沒有退位?
    10月的第一周,東久邇宮首相私下會見了他的侄婿裕仁,並勸其退位。東久邇宮表示,願意放棄自身的皇族地位。據稱他的提議被駁回了,理由是「時機未到」。幾周後,裕仁語調平淡地告訴他的侍從次長說,萬一退位的話,他希望找到一位有才能的研究者,協助他的海洋生物學研究(這是數年前,天皇為樹立其真正「現代人」的形象,自己選擇的學問領域)。
  • 裕仁天皇逝世後,日本希望中國出席葬禮,中國僅回復日本四個字
    在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歷史有著一定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對於中國人民而言,日本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雖然說如今的中日之間已經達成了友好的外交往來,但在近代歷史上,日本對中國所造成的迫害,卻讓很多人都難以忘懷。 正因如此,在我們看待一些關於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時,也會有著很多的感慨。
  • 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天皇的回答只有4個字
    日本這個國家曾經在歷史中,向很多國家都發起過戰爭,而且日本人的手段是非常殘忍可怕的。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因為日本曾經在中國國土上肆意放縱,搶奪掠殺,中國人的內心是非常憎恨日本的,即便中國在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
  • 遭裕仁天皇悔婚,老丈人立馬就怒了,先殺女兒,再全家自殺,看你娶不娶
    日本有兩個天皇對中國造成了極大傷害,第一個就是明治天皇睦仁,甲午中日戰爭就是他發起的;另一個就是天皇裕仁,他發動了侵華戰爭,是大家最為痛恨的一位天皇。裕仁由於發動了臭名昭著的侵略戰爭,因此世界都對他沒什麼好感,特別是在中國,人們對他都是咬牙切齒。大家知道裕仁天皇,那對於他的皇后有沒有什麼了解呢?
  • 裕仁天皇:侵華戰爭直接責任者 &新刊推介
    (北京地區已於9月3日上市)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抗戰勝利69年後的今天,我們不應忘記那場戰爭的勝利,更不應忘記日本對侵略者中國億萬無辜百姓的屠戮,「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廠窖慘案、平頂山慘案…這一系列野蠻的侵略和慘無人道的殺戮,都與日本昭和天皇密切相關。
  • 當日本裕仁天皇去世時,中國參加其葬禮後,為什麼說是一場勝利?
    當日本裕仁天皇去世時,中國參加其葬禮後,為什麼說是一場勝利?說起近代以來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這個國家,理所應當的就是日本,在晚清時期,日本就將其膨脹的侵略野心展露無疑。如果說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強行撬開清朝的大門,並且將虛弱的晚清打得遍體鱗傷,那麼日本就是一個恨不得將中華給完全吞併的白眼狼。
  • 不具備政治實權的日本天皇平時都幹些什麼
    1946年元旦天皇裕仁在美國佔領當局的壓力下發布《人格宣言》:首次向全國民眾申明自己只是一介凡人而非神明,天皇的「現人神」地位自此開始打破。1946年2月在麥克阿瑟的策劃安排下日本天皇裕仁開始巡視全國,實際上麥克阿瑟是想藉機了解天皇在日本國民心中的地位以確定天皇對美國的佔領政策所能起到的作用,這將直接決定美國對天皇制存廢以及是否審判裕仁的態度。
  • 裕仁天皇去世,日本邀請中國代表出席,中國為此提了一個要求
    中國在近代歷經過多次的戰爭,而這些戰爭大部分都是由別的國家發起,中國只是被迫迎敵,在這些侵略國之中,日本就是罪行最嚴重的一個。 當時裕仁的也是一個被點名的罪人,但是日本全國都在維護,而他本人對於指控也是拒不認罪,不配合調查,甚至還向當時比較強大的美國求助。
  • 二戰日本戰敗後,24名甲級戰犯被絞死,裕仁天皇結局如何?
    二戰日本戰敗後,24名甲級戰犯被絞死,裕仁天皇結果如何? 導語: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布投降。自此,二戰結束了。隨後,日軍二十四名甲級戰犯都被絞死。可是在美國人的庇護下,裕仁天皇卻倖免於難。並且,日本社會的天皇制度依舊被保存了下來。
  • 死在中國戰場上的日本皇族:爺爺臺灣被炸死,孫子張家口被砸死
    1895年3月,腐敗無能的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慘敗,與日本籤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將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等島嶼割讓給日本,並賠償白銀2億兩。當時日本為了侵佔臺灣派出了兩支部隊,一支由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率領的直屬部隊,另一支由與明治天皇爭奪皇位的堂弟,時任陸軍中將的北白宮能久親王帶領的近衛師團。北白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共有官兵1.5萬人,常駐東京,屬於日本天皇的御林軍。
  • 麥克阿瑟問裕仁天皇:你為何不切腹自殺?天皇的回答很無恥
    ,在戰爭中死傷的居民人數超過9000萬,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萬億美金,這場戰爭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以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為首的反法西斯國家成立同盟國,對抗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為首的軸心國。 在戰爭結束之後,墨索裡尼和希特勒都死去了,但作為劊子手之一的裕仁天皇卻活了下來,這讓很多人都費解,他明明是最大的戰犯,為什麼能夠活到二戰之後?
  • 日軍中將二戰在中國戰死,45年後傳出烏龍,在日本又死了一次
    而他們高昂的士氣離不開對天皇的信仰,所以二戰時鮮有日軍逃兵,他們要麼死於戰場,要麼為天皇和武士道精神而自盡。可是有一個日軍中將,卻是中國史學界公認的逃兵,這是怎樣一個慫蛋,竟然能抵抗日軍武士道精神的洗腦?話說回1940年2月,為了收復被日軍佔領的失地,中國軍隊在陝綏地區爆發了五原會戰。
  • 裕仁天皇和阿拉伯馬「白雪」
    我們從無數的老照片和新聞短片中都可以看到,裕仁在每次閱兵、重大活動中總是一身戎裝騎著這匹白馬。因為身材矮小、體弱多病,騎著這匹高頭大馬很能凸顯天皇的「光輝形象」。據統計,裕仁共騎著「白雪」露面3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