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斃命中國的日本皇族,日本隱瞞50年,天皇親自來祭拜

2021-01-09 飛春讀傳
1923年裕仁訪臺,隨祭祀官到神社祭拜

今天說說日本親王那些事兒。

1.親王與宮家咋來的?

在大概中國元朝時期,日本有個天皇叫興仁,即崇光天皇。

他15歲登基,4年後出家,留下了一個叫榮仁的兒子。

這個榮仁背負重大使命,開創了一個專門生產皇太子的世襲宮家——伏見宮。日後哪個天皇沒有兒子了,就由該宮家提供一個男孩兒當皇太子,繼天皇之位。

(北白川宮族譜)

過了3代,果然有個稱光天皇沒兒子,於是當主的伏見宮親王就提供一個皇太子來當天皇,他就是後來的後花園天皇。

後花園當天皇以後,伏見宮這個家族一如既往地敬業生子,靠著驚人的「種馬」基因,一輪一輪地為皇室生產著「備胎」。

「備胎」被選為皇太子,也畢竟是少數,多餘的伏見宮後代,有的繁衍出了其他宮家。他們與日本貴族「公家」結姻,男的食俸祿特權,繼續生兒子,女的嫁皇室成王妃皇后,為天皇或親王繼續生孩子。

這就是所謂的萬世一系、純真血統,鍋裡攪鍋裡轉,肥水不流外人田。近親聯姻的結果是:有人特能生,有人天生就不育。

(北白川宮能久,1847-1895)

時光荏苒,500年後來到了1800年代,此時的伏見宮已繁衍了20代,當主名叫邦家。

邦家是一個特別能生的「種馬」,他活了70歲,生了32個孩子,其中第13子叫智成,天皇賜他北白川宮家。

不幸的是,16歲時,智成一病嗚呼了。為保存北白川宮家香火,他死前立遺囑讓哥哥——伏見宮邦家的第9個兒子能久,來繼承北白川宮家。

這個能久,就是後來參加侵華戰爭的日本皇族將軍,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這個能久,活得一點也不久,48歲就死在了中國臺灣。

這個能久,死後日本秘不發喪,用一個替身繼續戰鬥。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段歷史細節。

(1939年的臺灣)

2.臺灣人抗日,殺敵是甲午戰爭的2倍

1895年甲午海戰結束後,中日籤署《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48歲的陸軍中將北白川能久,任日本近衛師團師團長,率軍入侵臺灣,遭到臺灣義勇軍的猛烈抵抗。

4月17日籤訂條約,4月28日北白川就向臺灣進發,5月9日,經過2晝夜激戰,基隆淪陷。15日,臺北陷,29日攻陷新竹,卻被新竹義軍反攻,圍困在城中。

7月,近衛師團已經死傷過半。

8月,日本派第二師團增援,南北夾擊我臺灣守軍,攻下新竹後狂施暴行,焚燒民房,野蠻屠殺我臺灣同胞婦孺老幼數千計……

9月中旬,日本增兵4萬多,兵分三路對臺南進行大規模入侵,臺南義軍利用草木叢雜、山谷險阻的有利地形進行伏擊作戰,北白川率領的近衛師團傷亡慘重。

臺灣地盤小,但人民反擊日寇的力量一點也不小。有人統計,佔領臺灣日本付出了3萬多人死傷的代價,是甲午戰爭傷亡的兩倍。最大的代價是北白川宮戰死臺灣。

關於其死亡有中彈說、暗殺說、病死等不同說法,死因不同,但因侵犯臺灣而死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

據日方《陸海軍將官總覽》載,北白川宮在當年10月進攻臺南時「感染瘧疾」,10月28日被送回日本治療,11月4日被日本軍部授予陸軍大將軍銜,授銜次日抵達東京後死於自己家中。

這是一種完美的死法,戰傷、授銜、歸國、死亡,一切符合故事情節,但不是實事。

(配圖)

3.日本親王戰死中國真相

臺灣客家人黃榮洛考證,北白川其實早在6月攻佔新竹時,就在牛埔山被我臺灣義軍用槍炮擊中身亡。

為不動搖軍心,日本軍部派了他的親弟弟伏見宮貞愛親王率兵增援,攻城後隱瞞北白川死亡的消息,用伏見宮作為其替身,繼續指揮軍隊南下攻佔臺南。

伏見宮貞愛親王在後來也受了重傷,被送回國內,給人造成北白川宮被送回國內治傷並死亡的假象。

(配圖)

死亡一個陸軍中將,即便後來被追授為大將,也是日本並不鮮見的什麼大事,但北白川的死不同,他是代表日本皇室的陸軍大將,他的死本身就是皇族「神」威的腰斬,日本絕不允許這事傳出去,更不能讓臺灣人民知道神威受損。

侵犯臺灣後,日本砍倒臺灣最古老的神樹,為北白川宮修建了一所神社,每逢節日令臺灣人民參拜。這就是日本統治期間的臺灣神社,二戰後被改為臺北圓山大飯店。

神社建好後,北白川宮的妃子兒子等親屬每年都來祭拜,1923年皇太子裕仁替父攝政時來臺視察,也特派侍從到神社祭拜之。明著是參拜天照大神,實際上是拜神社內的主祀北白川宮。

黃榮洛還觀察到,在新竹牛埔山北白川宮戰亡的地方,日本特別為他修了個紀念碑。與其他紀念碑不同的是,此碑造型如墓,碑上列了北白川宮的全部頭銜,碑文冗長,總攬一生,最後的一句頗含暗語:

「下馬而顧望,必見江山之蒼涼。」

一個皇族戰死中國的絕密消息,就這樣從秘不發喪到悄悄祭拜,被日本永遠隱瞞了起來。直到二戰日本戰敗後,神社被毀,北白川宮「神位」移入靖國神社。

=====================

文獻參考:潘澤慶《斃命中國的侵華日軍高級將領》(文史春秋2006年04期)等

相關焦點

  • 此人本是日本皇族,戰死中國後就地埋葬,裕仁天皇都親自前往祭拜
    公元1348年,日本北朝光嚴天皇的長子興仁正式踐祚,是為崇光天皇。說起來,這位天皇不是太有名,而且在位四年就出家當了和尚,不過他的兒子榮仁,卻深刻地改變了日本歷史。眾所周知,日本皇室為維護統治,長期採取近親通婚的方式來保證血統純正。
  • 日本天皇可以傳承2680年,為何中國皇室每隔300年就要洗牌?
    2019年5月1日,日本德仁天皇正式即位,改元「令和」,成為了第126代天皇。本期【列國傳】我們就來聊一聊日本皇室的三大優勢。在封建帝國時代,任何一個君主都想著能夠江山永固,尤其是中國的皇帝,司馬遷的《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記載道: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 日本最短命首相,出身皇族,在任僅54天,解除了700萬日軍武裝
    東久邇宮稔彥王,日本皇族,擔任過陸軍大將。當時的日本皇族大都是軍國主義分子,是好戰分子中的死硬派。所以說東久邇宮稔彥王不是第一個擔任軍職的皇族,也不是最後一個擔任軍職的皇族。不過東久邇宮稔彥王很不簡單,不但是皇族中擔任過軍職的,還是皇族中唯一擔任過首相的。
  • 李奉昌:從韓國皇族到行刺日本天皇的刺客
    不過,李奉昌雖然是李氏朝鮮太宗李芳遠的次子,孝寧大君李補之後,但由於傳了500多年,到他這一代,已經與朝鮮國王的關係疏遠,因此李奉昌雖為皇族,但家境並不特別富裕。而且他的童年,經歷了國家巨大苦難。自從甲午戰爭後,朝鮮脫離了中國,成為名義上的獨立國家。
  • 韓國皇族行刺日本天皇,最後結果又是怎麼樣
    雖然這場行動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些英雄的義舉,得到了人們的肯定。鮮為人知的是,東方戰場「頭號戰犯」裕仁天皇,同樣遭到了一場未遂的暗殺事件,那麼是誰執行了這次行動,其中又有哪些傳奇故事呢?011900年8月10日,漢城(今首爾)一個王族家庭,誕生了一位男嬰,他的父親將他取名為李奉昌。
  • ...與愛犬一同亮相|日本天皇|日本_歷史|由莉|皇族|敬宮愛子內親王
    日本天皇德仁與皇后雅子的獨生女敬宮愛子內親王12月1日迎接19歲生日,到明年此時就將成為成年皇族(註:日本成年年齡為20歲)。日本宮內廳公布了一段影像,可以看到愛子公主牽著愛犬「由莉」一同在住所內散步。據NHK報導,根據宮內廳對外公布的影像,可以看到愛子和愛犬「由莉」一同亮相。愛子牽著「由莉」在住所散步。
  • 日本男子想見皇族,夜闖天皇住所逛2小時被捕
    1月2日晚間,日本一名29歲男子翻越大門闖進天皇和皇后居住的赤坂御用地,逛了2小時後被皇室警察當場逮捕。談及理由,這名男子稱「想要見到皇族」。富士電視臺截圖綜合日本時事通信社、朝日電視臺報導,2日晚9點40分左右,這名男子來到位於東京港區迎賓館西門,翻門而入,闖進日本皇室專用地——赤坂御用地。2小時後,男子逛到三笠宮邸附近被皇室警察發現,以侵入建築物嫌疑當場逮捕。警方稱沒有人受到侵害。
  • 日本天皇首次訪華,歡迎宴會上日方提出換掉一道菜,被中國拒絕了
    明仁天皇,日本現任天皇。裕仁天皇結婚後,皇后良子接連生了四個女兒,造成了日本皇室的繼承危機。1933年12月,裕仁迎來了自己的第五個孩子,這是一名男孩。這是裕仁的第一個男孩,他非常高興,取名「繼宮明仁」, 繼宮為號,明仁為名。
  • 日本天皇為何經歷千年不改,而中國朝代大多只能維持短短幾百年?
    2019年,日本德仁天皇正式即位,改元「令和」。至此,他成為了日本第126代天皇。很多人可能對126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根據日本歷史典籍記載,第一任日本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即位,皇位傳承到今天這位德仁天皇的手裡,一共傳承了126代天皇,整整2680餘年。
  • 落魄中國皇族流亡日本,數千美女爭相來嫁,如今後代上百萬
    在如今的日本,有一些神社專門供奉一位中國人——阿知使主。阿知使主,又叫阿智使主、阿知王或阿知吉師。無論怎麼稱呼,這些都指一個落魄的中國皇族——劉阿知。劉阿知是漢靈帝的曾孫、漢獻帝的玄孫,劉邦的直系後代。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退位後,被封到山陽國當了山陽公。
  • 第一個死在中國的日本大將,死因為何?日本官方3個字
    第一個命喪中國的日本大將,應該是甲午戰爭後,在對臺灣的佔領中死去的北白川親王。而第一個死在大陸的,就是今天要說的畑英太郎。他來中國時間不長,1年不到就暴亡東北,而日本官方對他的死亡描述很模糊,3 個字:「得急病」。他到底得了什麼病,能致人立即死亡?此事要從關東軍說起。
  • 中日雙語 | 日本明仁天皇宣布退位,平成今日畫上句號
    明仁天皇前往皇宮「宮中三殿」之賢所、皇靈殿和神殿祭拜,此為其正式退位前最後的儀式。最後的儀式,退位禮正殿儀式於4月30日17時在「松之間」宮殿舉行,明仁天皇發表了作為日本天皇的最後演講。日本皇族以及日本政府、議會、最高法院的長官、內閣成員等約300人出席儀式。3月12日に始まった退位に関する儀式は、神武天皇陵(奈良県橿原市)や伊勢神宮(三重県伊勢市)の參拝などが行われてきた。
  • 日本天皇哪來的?為何明仁天皇公開承認自己有韓國血統?
    這可不是什麼野史雜聞,這是貨真價實的歷史,就連日本皇室都是承認的,前任日本天皇明仁在2001年12月23日,即他68歲生日那天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日本皇室和古朝鮮王室有親緣關係,還表示自己與朝鮮半島有某種親切感。
  • 日本擬設皇女制,允許出嫁的皇族女性再回宮,日本會出現女皇嗎?
    日本天皇的直系一、當今日本皇族的現狀2019年5月德仁繼位時,流淌著日本皇族血脈的還有18人,這18人中,包括德仁、他爹明仁在內只有5名男性。換言之,德仁之後能繼續當天皇的還有3個,這3個人分別是德仁的親弟弟文仁(55歲)、文仁的兒子悠仁(14歲),明仁的弟弟正仁(85歲)。當今的德仁天皇沒兒子,有個女兒愛子。
  • 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成為首位訪問中國的日本天皇.
    [akiçito];1933年12月23日-)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為「平成」(平成/へいせい Heisei ?)。1989年1月7日即位為日本天皇,2019年4月30日生前退位為上皇。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継宮/つぐのみや Tsugu no miya ?),御印為「榮」(榮/えい Ei ?)
  • 日軍中將二戰在中國戰死,45年後傳出烏龍,在日本又死了一次
    而他們高昂的士氣離不開對天皇的信仰,所以二戰時鮮有日軍逃兵,他們要麼死於戰場,要麼為天皇和武士道精神而自盡。可是有一個日軍中將,卻是中國史學界公認的逃兵,這是怎樣一個慫蛋,竟然能抵抗日軍武士道精神的洗腦?話說回1940年2月,為了收復被日軍佔領的失地,中國軍隊在陝綏地區爆發了五原會戰。
  • 不具備政治實權的日本天皇平時都幹些什麼
    我們姑且不去討論推古女皇之前的33代天皇究竟是否曾真實存在過,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自從日本有文字記載的確切歷史以來日本皇室的確出自傳承著同一血緣的同一個家族,而從公元592年至今這千餘年時間裡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等國無不經歷了多次改朝換代。日本皇室的歷史也許並不像其所吹噓的那麼悠久,但日本皇室的確是全世界現存的王室中最古老的。
  • 為何日軍在侵略中國時,表現的如此兇殘?日本皇族給出答案
    在整個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兵給人們帶來的印象,無外乎是「冷血無情」、「殺人狂魔」、「心狠手辣」等。即便到了今天,再提起這個國家,都會令億萬國人恨得牙痒痒。因為日本人在戰爭期間,實在是喪盡天良,毫無人性。那麼,為什麼日本在侵略中國時,要對我國百姓這般兇殘呢?一位日本皇族給出了答案。
  • 日本只有天皇而沒有國王,那中國古代所稱的「日本國王」是什麼?
    不過,對於古代自認為天下中心的中國來講,根本不可能承認日本的「天皇」稱號,所以中國一直以來基本直接矮化一格稱日本天皇為「王」的。但是,12世紀之後,日本武士勢力崛起,天皇和朝廷被虛化,並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政治倫理,那對於中國來說,稱呼就麻煩了。
  • 陰盛陽衰,日本皇室大盤點18名皇族成員
    天皇曾在日本國內是神一般的存在,但在二戰戰敗後,裕仁被迫頒布《人間宣言》,使得天皇走下神壇,僅作為日本的象徵而存在。除了皇太子外,其他皇子在成年後都會經宮內廳批准成立一個宮家,在明治天皇時期,一共有15個宮家。但在二戰後,其他宮家均脫離皇籍,僅保留大正天皇一脈。令根據《皇室典範》,日本公主一旦下嫁,就會自動脫離皇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