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天皇親自為中國人道歉:對不起貴國人民,日方要求嚴格保密

2020-12-14 飛春讀傳

蔣作賓,民國日本大使,1935年5月中日兩國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後,奉命赴日履新,向日本天皇裕仁遞交國書。

就在這次履新之旅中,他意外地聽到裕仁以一國之神的身份,親自向他就「侵華事變」進行道歉。

只是,事後他應日方要求,對此事進行了嚴格保密。直到若干年後,後人看到他的日記。

蔣作賓,1884-1942

據2011年出版的《民國勳臣蔣作賓及其子孫們》一書載,當年6月20日,51歲的蔣大使抵日後,日方派來了比以前接待更多的人和車來接待他。

見到日本天皇裕仁後,他和以往一樣,照樣用日語與他寒暄,但他沒想到的是,34歲的裕仁一張口,說出了下面一席話:

「日本軍人在貴國的所作所為,實在對不起貴國人民,本人深感遺憾。」

一旁的日本外相廣田弘毅聞聽,立馬臉色大變,惶恐不安。遞交國書儀式結束後,沒等蔣作賓出門,廣田就急忙上前,用幾乎「低聲而近乎哀求」地說:

「剛才天皇陛下對閣下講的幾句話,你出去後,千萬別向外面宣揚,否則,我們日本軍人會發起逼宮行動,甚至引起流血慘案。」

蔣大使當場允諾不外傳。

他認為,日軍在中國所犯罪行,「不怪裕仁」,為了怕天皇遭刺,他覺得有義務對這一道歉進行保密。

遞交國書時的蔣(中)

然而,蔣大使守口如瓶,不負重託,對起了日本,日本卻沒有對得起中國,2年後爆發了全面侵華戰爭。

他也許更沒有料到,這次裕仁親口說出的「對不起貴國人民」,是他一生所說的最為直接、最為明確、最為肯定的一次道歉。

幾年後隨著蔣作賓的去世,再沒有中國人能聽到日本天皇親自就侵華問題,這麼直接明了地道歉了。

後來的歷史中,中日宣戰、日本投降,兩國建交,在裕仁1989年去世前,一共見過2個中方代表人物,都曾委婉表示侵華道歉,但都沒有這一次來得直接、大膽。

1935年的裕仁

這2次含蓄的道歉,一次是在1978年10月23日,裕仁在皇宮正殿「竹間」會見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公夫婦時,說了一段沒有列入事前提綱的話:

「在兩國悠久的歷史中,雖然其間一度發生過不幸的事件,但正如您所說,那已經成為過去,兩國之間(現在已經)締結了和平友好的條約,這實在是件好事情。今後,兩國要永遠和平友好下去。」

事後,日本共同社對裕仁此番談話評論道:

「陛下首次會見中國最高領導人時,使用了『不幸的事件』這一措辭,是從天皇的戰爭責任這個角度,間接地向中國人民表明謝罪之意。」

配圖:晚年的裕仁

裕仁的另一次道歉,更是含蓄而「短命」。

1980年5月27日,中國華總理應邀到日本正式訪問。據當時裕仁的侍從小林忍所寫日記載,會見華總理前,他曾與小林商量,「希望向對方表達對日本侵華戰爭的遺憾之意,但(宮內廳)長官、式部官長以事到如今為由,欲加反對。」

這個在2018年由日本共同社報導的小林日記還說,小林本人也是贊同天皇道歉的想法的,但是怕引起右翼的不滿,最終將此事封存。

據新華社和共同社當年的報導,27日的會見和29日的晚宴上,裕仁隻字未提歷史事件,此次道歉也就夭折腹胎。

3次道歉,分別出現在裕仁34歲、77歲和79歲,後兩次之所以含蓄或夭折,是因為戰後的天皇本身脫離政治,新憲法規定他禁止談論與政治有關的言論。

另外,戰後的裕仁一直為戰爭責任所困,先後多次向身邊不同的侍從提出退位的想法,戰爭的問責令他緊繃神經,揮之不去,「刻骨銘心」,所以道歉主觀上有擔憂,客觀上有掣肘。

裕仁晚年

而34歲時的那次道歉,是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退出國聯,軍部正與政府內閣鬥得火熱,不到一年就發生了改變日本歷史的二二六兵變,軍部徹底控制內閣,所以這次道歉明顯是出自「天皇主政」的個人意願。

對中關係上,廣田弘毅外相提出對華新政策,打出「和平」「親善」牌,升級大使館,企圖通過外交努力解決事變。這也是裕仁道歉的一個背景。

然而,天皇的直抒胸臆,還是違背了日本軍方狂熱派的侵華主張。上任不到10年的裕仁,明顯是在對軍部的控制上,心餘力絀。

正如廣田所說,如果道歉傳出去,就等於對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日本軍部打了一個耳光,這不僅暴露了日本內部的矛盾,有違之前對事變的定論,也是對裕仁本人極其危險的。

這就是3次道歉,均傳不到中國人耳朵裡的原因。

===========

參考文獻:

張鋒《民國勳臣蔣作賓及其子孫們》團家出版社2011年

人民日報《日媒:昭和天皇晚年為戰爭所困》2018.8.24

相關焦點

  • 中國皇帝後宮妃子成群,為何日本天皇只娶一妻,裕仁天皇揭秘
    其實這與日本裕仁天皇的堅持有很大關係,他在位62年零10天,是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沒有之一。裕仁天皇對日本在二戰後的重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戰後的日本一片蕭條,裕仁天皇親自到日本各地視察,鼓勵日本民眾投身建設,讓日本僅用10年時間就從一片廢墟中走了出來。
  • 裕仁天皇最忌憚的弟弟,為求和平刺殺侵華戰犯,主動向中國道歉
    昭和天皇,名裕仁,是日本第124代天皇,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他犯下的滔天大罪我們時刻不能忘,正是在他執政期間,指揮和策劃日本相繼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侵略和踐踏了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幾萬、幾十萬無辜百姓因此喪命。
  • 裕仁天皇:侵華戰爭直接責任者 &新刊推介
    戰爭之初 ,全力徵戰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病逝,25歲的裕仁繼承皇位,定年號為「昭和」,取自中國《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含有和平之義。但僅3天後,他就頒布詔書,向他的祖父、發動侵略戰爭的明治天皇致敬:「明治天皇以他文武兼備的卓越素質,於內廣泛施教,於外屢建戰功,建立了豐功偉業。我將不忘遺訓,繼承遺志。」
  • 裕仁天皇逝世後,日本希望中國出席葬禮,中國僅回復日本四個字
    在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歷史有著一定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對於中國人民而言,日本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雖然說如今的中日之間已經達成了友好的外交往來,但在近代歷史上,日本對中國所造成的迫害,卻讓很多人都難以忘懷。 正因如此,在我們看待一些關於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時,也會有著很多的感慨。
  • 前臺北縣長率眾向日本抗議:要天皇為慰安婦下跪道歉
    (觀察者網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5月13日報導,前臺北縣長周錫瑋與正在參加國民黨新北「立委」初選的徐正文13日率眾到臺「日本交流協會」踢館(抗議),抗議日本「侵佔」釣魚島,還要日本天皇為慰安婦事件下跪道歉。
  • 裕仁天皇去世,日本邀請中國代表出席,中國為此提了一個要求
    而那些對於發動戰爭起決定性作用的政府高層也沒有受到懲罰,比如說裕仁。 當時裕仁的也是一個被點名的罪人,但是日本全國都在維護,而他本人對於指控也是拒不認罪,不配合調查,甚至還向當時比較強大的美國求助。
  • 蕭西之水:裕仁天皇如何逃脫戰爭責任?
    從1945年9月美軍開始進駐日本,到1946年1月《人間宣言》發布之前,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共收到1488封信件,其中有337封信件與天皇有關,且大多數要求保留天皇制。這些信件大多冗長不堪,充斥著「你們敢動陛下一根手指頭我就要刺殺麥克阿瑟」「我們再也忍受不了美國的統治了」等等威脅性話語。
  • 日本天皇首次訪華,晚宴上一道菜被要求撤下,為何會遭到中方拒絕?
    日本天皇首次訪華,晚宴上一道菜被要求撤下,為何會遭到中方拒絕?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國家日本對我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是不會忘記的,那是當時四萬萬同胞的困難,我們是二戰中損失最大而受害最深的國家的。這是我們中國的屈辱史,每個中國人都不該忘卻的歷史。
  • 麥克阿瑟問裕仁天皇:你為何不切腹自殺?天皇的回答很無恥
    而且一直到了1989年才去世,裕仁天皇出生於1901年,他從小體弱多病,有先天性近視,從小就被灌輸軍國主義的思想,而他的第1個老師就是日俄戰爭中的陸軍大將乃木希典,他教育天皇要崇尚武力。
  • 日本天皇真假風雲:一中年男子自稱是天皇后裔,裕仁天皇是冒牌貨
    曾經在第二世界戰中投靠法西斯陣營,最終慘遭失敗的日本裕仁天皇,因為戰爭失去了日本民眾的支持,導致民眾對於裕仁天皇公信力越發質疑,裕仁天皇一時間地位岌岌可危。但是他真正的危機,還要屬幾十年前,那場誰是「真正的天皇」之間的較量。
  • 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天皇的回答只有4個字
    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因為日本曾經在中國國土上肆意放縱,搶奪掠殺,中國人的內心是非常憎恨日本的,即便中國在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我們都知道日本奉行武士道精神,那麼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這是很多人都好奇地?對此天皇的回答只有短短4個字:無能為力。
  • 日本天皇首次訪華,歡迎宴會上日方提出換掉一道菜,被中國拒絕了
    明仁天皇,日本現任天皇。裕仁天皇結婚後,皇后良子接連生了四個女兒,造成了日本皇室的繼承危機。1933年12月,裕仁迎來了自己的第五個孩子,這是一名男孩。這是裕仁的第一個男孩,他非常高興,取名「繼宮明仁」, 繼宮為號,明仁為名。
  • 同是軸心國元首,為何墨索裡尼和希特勒喪命,裕仁天皇安然無恙
    義大利首相墨索裡尼和德國元首希特勒在1945年二戰結束前夕命喪黃泉,但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罪魁禍首,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日本裕仁天皇不僅逃脫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還悠哉悠哉的活到了戰後,見證了日本經濟的騰飛,直至1989年才壽終正寢。
  • 揭秘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最終沒有退位?
    天皇讓木戶幸一的繼任者侍從長藤田尚德調查,時下最高司令部是否希望他退位。藤田對此表示反對。裕仁一直熱心於研究歷代天皇的先例,1月下旬他讓學者為他講授宇多天皇讓位之事。宇多天皇887—897年在位,於31歲時退位。裕仁還將英王室看作是現代皇室禮儀的參考典範,讓官員扼要匯報英王退位的慣例。天皇退位的話題很快洩露給了媒體。
  •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裕仁為何逃過審判?
    作為戰場的發動者,此前德國元首希特勒自殺,義大利領袖墨索裡尼被殺,而作為日本最高統治者的裕仁天皇竟然沒有列入戰犯,既沒有被審判,更沒有被懲處,依然做他的天皇,直到病死。對戰爭負有重大責任的裕仁,為何能逃過審判?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日本天皇,是當時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他並不像後來那樣,是一位虛位元首。在二戰期間,日本是由軍部主導的,無論是內閣,還是軍部,都從屬於天皇。
  • 裕仁天皇和阿拉伯馬「白雪」
    裕仁與愛馬「白雪」這匹叫做「白雪」的馬,大概是二戰期間最出名的馬。因為,它的主人是二戰罪魁之一的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我們從無數的老照片和新聞短片中都可以看到,裕仁在每次閱兵、重大活動中總是一身戎裝騎著這匹白馬。因為身材矮小、體弱多病,騎著這匹高頭大馬很能凸顯天皇的「光輝形象」。據統計,裕仁共騎著「白雪」露面344次。
  • 裕仁天皇當年為何被人刺殺,為何裕仁反而反過來為刺殺者求情
    1923年12月27日,當時身為皇太子的裕仁,代替臥病在床的大正天皇攝政,出席當天舉行的日本國會開幕式。上午10時45分,當他乘車經過東京市中心的虎之門時,人群中突然竄出一手持霰彈槍的男子,一邊對著裕仁的座駕開槍射擊,一邊高呼著「革命萬歲」的口號。雖然該男子一口氣射出了槍內的所有子彈,將裕仁的汽車玻璃全部擊碎,其中一發子彈還呼嘯著從裕仁的耳邊掠過。
  • 31年前裕仁天皇去世,日本邀請我們參與葬禮,官方霸氣回復4字
    侵華戰爭中日本給我國造成的傷害人們至今都記憶猶新,而這場戰爭背後的最大罪魁禍首就是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可恨的是日本在二戰中戰敗之後,天皇裕仁竟然將所有責任都推到了那些戰犯身上,最終逃脫了軍事法庭的懲罰。
  • 二戰日本戰敗後,24名甲級戰犯被絞死,裕仁天皇結局如何?
    二戰日本戰敗後,24名甲級戰犯被絞死,裕仁天皇結果如何? 導語: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布投降。自此,二戰結束了。隨後,日軍二十四名甲級戰犯都被絞死。可是在美國人的庇護下,裕仁天皇卻倖免於難。並且,日本社會的天皇制度依舊被保存了下來。
  • 此人本是日本皇族,戰死中國後就地埋葬,裕仁天皇都親自前往祭拜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公元1348年,日本北朝光嚴天皇的長子興仁正式踐祚,是為崇光天皇。說起來,這位天皇不是太有名,而且在位四年就出家當了和尚,不過他的兒子榮仁,卻深刻地改變了日本歷史。眾所周知,日本皇室為維護統治,長期採取近親通婚的方式來保證血統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