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天皇當年為何被人刺殺,為何裕仁反而反過來為刺殺者求情

2021-01-19 騰訊網

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之後,經濟和軍事上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開啟了其近代化的進程。不過,這段時期的日本國內,也充斥著各種尖銳的矛盾,出現了很多暗殺、政變等恐怖活動。

這些暗殺活動,有時甚至會指向高高在上的日本皇室成員。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虎之門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針對皇室的行刺活動。

1923年12月27日,當時身為皇太子的裕仁,代替臥病在床的大正天皇攝政,出席當天舉行的日本國會開幕式。

上午10時45分,當他乘車經過東京市中心的虎之門時,人群中突然竄出一手持霰彈槍的男子,一邊對著裕仁的座駕開槍射擊,一邊高呼著「革命萬歲」的口號。

雖然該男子一口氣射出了槍內的所有子彈,將裕仁的汽車玻璃全部擊碎,其中一發子彈還呼嘯著從裕仁的耳邊掠過。但裕仁依然還是毫髮無損,只造成了隨車的東宮侍衛長輕傷。

隨後,裕仁一行人徑直驅車來到了目的地。行刺男子則在群眾和警察的合力圍捕中落網。

那麼,行兇者是何人呢?他又為什麼要刺殺身為儲君的裕仁呢?

刺客是個年僅23歲的男子,名叫難波大助。其身份非常特殊,並非一般的殺手。他來自於山口縣,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家境殷實,衣食無憂。他的父親名叫難波作之進,是一名實力雄厚的實業家,還曾擔任過眾議院議員,據說和伊藤博文的關係還相當親密。

那麼,這樣的一位貴族子弟,為何要將槍口指向尚未登基的裕仁皇太子呢?

這事兒還得從關東大地震說起。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神奈川縣發生7.9級大地震。地震造成近1萬人死亡, 200萬民眾受災,房屋損毀近20萬間。這個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重創了日本正在快速崛起的經濟,破壞了日本的社會秩序。尤其是在日本民眾中造成恐慌,以至於謠言四起,人心惶惶。

日本政府為安撫民心,穩定社會秩序,決定由軍隊出面在東京實施夜晚戒嚴。9月2日晚,部分朝鮮人不滿戒嚴令,在街上逗留的過程中和士兵發生衝突,造成兩人受傷的暴亂事件。

該事件經媒體報導後,在日本民眾中引發強烈不滿,紛紛自發對朝鮮人進行盤查。9月5日,日本政府對事件進行了通報,並表態戒嚴部隊已經控制了局面,不會任由事件惡化下去,希望民眾不要擅自行動。

但東京市民似乎並不相信政府,整個關東地區依然流言四起,民眾始終處於恐慌之中。個別暴徒甚至趁機打砸商店,搶劫民宅,焚燒建築物,蓄意挑起事端,社會秩序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9月16日下午,一個名叫大杉榮的日本人,和妻子伊藤野枝及7 歲的侄子橘宗外出散步。正當他們悠閒地享受下午陽光時,憲兵隊突然逮捕了他們。

心急火燎的大杉榮親屬們擠滿了東京警察局,要求憲兵隊無條件放人。

大杉榮是日本知名的社會活動家,還是一個著名作者,伊藤野枝同樣富有名望,是一位高產女作家。最為關鍵的是,還牽涉到一位7歲的未成年孩子,這讓全體東京市民異常憤怒。

警察局長不敢怠慢,將情況逐級上報,最後竟然驚動了首相山本權兵衛。為了搞清楚事情真相,山本首相命令陸軍大臣田中義一務必徹查,儘快給民眾一個交代。

田中義一叫來了憲兵司令小泉六一,詢問是否確有其事,大杉榮一家身在何處?小泉不敢隱瞞,承認了確實是憲兵隊逮捕了大杉榮一家,但已經被憲兵大尉甘粕正彥等人殺害了。

此事曝光後,同樣有著無政府主義信仰的難波大助十分悲痛,他發誓要為大杉榮一家討回公道,計劃行刺時任的日本天皇大正。

但大正天皇因精神病長期臥病在床,很少有拋頭露面的機會。要刺殺他幾乎沒有可能。於是,難波大助轉而將目標對準了大正的兒子、皇太子裕仁。

他首先潛回山口縣家中,將父親用於狩獵的一把霰彈槍偷了出來,然後又分別給親朋好友們寄去了一封信,和他們劃清界限,以免這些人被刺殺事件牽連。

難波大助被捕後,按照日本的法律,是肯定難逃一死的,不過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居然幾經波折,出現了誰也沒有意料到的結局。

先是日本政府準備放難波大助一馬,只要他在法庭上承認錯誤,痛改前非,就將他的死刑改為無期。但固執的法官卻不懂得政府的用意,執意要維護法律的尊嚴,判處行兇者死刑。

最後,裕仁不得不親自出面為難波大助說情,表態他不會和一個毛頭青年計較,才說服法庭接受了無期徒刑的方案。

裕仁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是有他深層次意圖的。當時的日本正處於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的時刻,與其殺一儆百,不如就此放難波大助一馬,既顯示了他這位儲君的博大胸懷,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重塑了日本皇室的形象。

讓人萬萬想不到的是,難波大助居然拒絕承認錯誤,這就讓日本皇室和政府有點顏面掃地了。當然了,目的既然沒有達到,裕仁也就不會對難波大助手下留情了。

11月13日,日本大審院經過審判,判處了難波大助死刑,兩日後執行。他的家人拒絕替他收屍,父親難波作之進從眾議院辭職後,灰頭土臉地回到山口縣,將老家用鐵籬笆圍起來,拒絕見任何人,並慢慢開始節食,半年後活活餓死了。

(參考資料:《虎之門事件》等)

相關焦點

  • 二二六事件造成皇道派的終結,為何裕仁對皇道派的懲罰如此嚴重?
    在日本的歷史上,以某種「大義」為理由展開過激的刺殺行為,甚至是政變行為,幾乎就是日本的一種常態。通常而言,若行動方握有大義在手,往往會博得一定的同情。比如說刺殺了永田鐵山的相澤三郎,就是因為其握有大義在手,因此獲得了輿論的同情。但是二二六事件則不同,對於參與者的審判固然是嚴厲無比,甚至於這些人背後的皇道派也是被一擼到底。
  • 麥克阿瑟問裕仁天皇:你為何不切腹自殺?天皇的回答很無恥
    在戰爭結束之後,墨索裡尼和希特勒都死去了,但作為劊子手之一的裕仁天皇卻活了下來,這讓很多人都費解,他明明是最大的戰犯,為什麼能夠活到二戰之後?而且一直到了1989年才去世,裕仁天皇出生於1901年,他從小體弱多病,有先天性近視,從小就被灌輸軍國主義的思想,而他的第1個老師就是日俄戰爭中的陸軍大將乃木希典,他教育天皇要崇尚武力。
  • 同是軸心國元首,為何墨索裡尼和希特勒喪命,裕仁天皇安然無恙
    那麼,同為軸心國元首和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罪魁,為何墨索裡尼、希特勒與裕仁天皇的結局完全相反呢? 上圖_ 裕仁天皇參拜靖國神社 裕仁天皇為何安然無恙?
  •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裕仁為何逃過審判?
    作為戰場的發動者,此前德國元首希特勒自殺,義大利領袖墨索裡尼被殺,而作為日本最高統治者的裕仁天皇竟然沒有列入戰犯,既沒有被審判,更沒有被懲處,依然做他的天皇,直到病死。對戰爭負有重大責任的裕仁,為何能逃過審判?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日本天皇,是當時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他並不像後來那樣,是一位虛位元首。在二戰期間,日本是由軍部主導的,無論是內閣,還是軍部,都從屬於天皇。
  • 裕仁天皇最忌憚的弟弟,為求和平刺殺侵華戰犯,主動向中國道歉
    昭和天皇,名裕仁,是日本第124代天皇,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他犯下的滔天大罪我們時刻不能忘,正是在他執政期間,指揮和策劃日本相繼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侵略和踐踏了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幾萬、幾十萬無辜百姓因此喪命。
  • 中國皇帝後宮妃子成群,為何日本天皇只娶一妻,裕仁天皇揭秘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皇帝的後宮是妃子成群,除了皇后之外還有眾多的妃子,可是延續至今的日本天皇卻提倡一夫一妻制,尤其是日本的裕仁天皇,在位62年,只娶了一個妻子。日本天皇也是封建社會的遺留,為何日本天皇卻不像中國古代皇帝那樣,娶多個女人呢?
  • 蕭西之水:裕仁天皇如何逃脫戰爭責任?
    「德川氏將家康神化為東照宮,家康所定之事全為神君所定,繼而不再改革,以至於最終破滅。」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裕仁已經不再想做「現神」,也不希求維持「明治大帝」所定的憲制體系。但有趣的是,歷史上的後水尾天皇與德川家康是同時代人,德川家康通過軍事力量開創的江戶幕府徹底將皇權架空;而時過300多年,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也以軍事力量進駐日本,裕仁也面臨著後水尾天皇的境況。
  • 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天皇的回答只有4個字
    日本這個國家曾經在歷史中,向很多國家都發起過戰爭,而且日本人的手段是非常殘忍可怕的。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沒自殺謝罪因為日本曾經在中國國土上肆意放縱,搶奪掠殺,中國人的內心是非常憎恨日本的,即便中國在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
  • 揭秘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最終沒有退位?
    10月的第一周,東久邇宮首相私下會見了他的侄婿裕仁,並勸其退位。東久邇宮表示,願意放棄自身的皇族地位。據稱他的提議被駁回了,理由是「時機未到」。幾周後,裕仁語調平淡地告訴他的侍從次長說,萬一退位的話,他希望找到一位有才能的研究者,協助他的海洋生物學研究(這是數年前,天皇為樹立其真正「現代人」的形象,自己選擇的學問領域)。
  • 二二六事件後的政治亂局,少量軍人的叛變為何讓裕仁緊張不已?
    他們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要把他們眼中的國賊統統天誅掉,然後還打算去面見天皇裕仁,以完成他們心中的"昭和維新"。按說這計劃你換個正常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是這群少壯派軍官卻還真的敢這樣做。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腦子不正常,更因為他們有充足的天誅經驗。在日本歷史上,搞這種刺殺或是政變式的天誅國賊的人不在少數。
  • 裕仁天皇死前囑咐,千萬不能惹這個國家,究竟是哪個國家呢
    特別是中國,更成了日本人眼中的大人物。從古到今,從甲午中日戰爭到全面侵華戰爭,日寇給我的華夏龍族帶來了巨大災難。根據歷史記載,他們當年制定的所謂大陸政策,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要徵服世界,先徵服亞洲,最重要的當然是徵服中國和朝鮮。1931年,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邁出徵服中國的第一步。後面的事情,相信那幫傢伙都知道。
  • 二戰末期準備與盟軍同歸於盡的日本人,是如何被裕仁天皇勸降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廣播投降詔書的日子。即便是這天,日本國民依然在準備著「一億玉碎」,他們擦拭著自己的刀具,隨時準備在保衛祖國的戰爭中犧牲。然而就在聽到天皇的名為「終戰」實為「投降」的詔書後,他們中大多就像沒事人一樣該幹嘛就幹嘛去了,最多就是哭一哭,因此自殺士兵比較多,大多數日本人還是情緒穩定接受了戰敗。
  • 裕仁天皇和阿拉伯馬「白雪」
    我們從無數的老照片和新聞短片中都可以看到,裕仁在每次閱兵、重大活動中總是一身戎裝騎著這匹白馬。因為身材矮小、體弱多病,騎著這匹高頭大馬很能凸顯天皇的「光輝形象」。據統計,裕仁共騎著「白雪」露面344次。
  • 裕仁天皇:侵華戰爭直接責任者 &新刊推介
    日本人讚賞昭和天皇的《人間宣言》,卻不願提及他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戰爭之初 ,全力徵戰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病逝,25歲的裕仁繼承皇位,定年號為「昭和」,取自中國《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含有和平之義。
  • 裕仁天皇親自為中國人道歉:對不起貴國人民,日方要求嚴格保密
    蔣作賓,民國日本大使,1935年5月中日兩國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後,奉命赴日履新,向日本天皇裕仁遞交國書。就在這次履新之旅中,他意外地聽到裕仁以一國之神的身份,親自向他就「侵華事變」進行道歉。只是,事後他應日方要求,對此事進行了嚴格保密。
  • 日本戰敗後,美四星上將問天皇為何不自殺謝罪?裕仁回答太無恥了
    當美國的四星上將麥克阿瑟問他為何沒有以自殺謝罪的時候,他只用了無可奈何四個字輕描淡寫地做了解釋,不少人表示裕仁的回答太過無恥了。二戰時一代人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痕,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直接影響力世界的格局。日軍的野心也在二戰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遭受到了他們的侵略,無辜的百姓被日軍殘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一個國家的領土、主權都被隨意踐踏,這樣滔天的罪行全是因為這位天皇的一個命令,日本想從這場非正義的戰爭中牟取利益,想在亞洲樹立自己的威望,士兵的這些過錯都和天皇的決定密不可分。日本在那個時候軍國主義旗幟高舉,無數人都在誘導下投入了這場戰爭。
  • 日本天皇真假風雲:一中年男子自稱是天皇后裔,裕仁天皇是冒牌貨
    曾經在第二世界戰中投靠法西斯陣營,最終慘遭失敗的日本裕仁天皇,因為戰爭失去了日本民眾的支持,導致民眾對於裕仁天皇公信力越發質疑,裕仁天皇一時間地位岌岌可危。但是他真正的危機,還要屬幾十年前,那場誰是「真正的天皇」之間的較量。
  • 日軍戰敗後,此人問裕仁天皇為啥不自殺謝罪,他說了一句無恥的話
    據史料記載,當時他見到裕仁天皇之後,問了一句,「你為何不自殺謝罪?」裕仁天皇聽到後,一時間表現的十分驚慌,說了一句無恥的話,「我本來也是不贊同發動戰爭的,奈何自己寡不敵眾,同意參戰的人力量太大了,對此我表示十分的痛心。」
  • 二戰日本戰敗後,24名甲級戰犯被絞死,裕仁天皇結局如何?
    二戰日本戰敗後,24名甲級戰犯被絞死,裕仁天皇結果如何? 導語: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布投降。自此,二戰結束了。隨後,日軍二十四名甲級戰犯都被絞死。可是在美國人的庇護下,裕仁天皇卻倖免於難。並且,日本社會的天皇制度依舊被保存了下來。
  • 看看裕仁天皇5個孩子的下場,你就明白了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早就知道了近親結婚的危害,對其也是避而遠之,然而日本皇室卻依然在這條路上行走,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為了保證「皇室血統」,所以近親結婚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我們便以裕仁天皇一家為例,看看近親結婚帶來的可怕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