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開發的關鍵自然還是在月球表面找到本土水源。如果能找到,那麼月球就具備商業化開發價值而且具有盈利的可能。如果無法找到月球水源,則只能進行科學探測;說到底所有項目基本都是虧本的。而凡是虧本項目就很難長期維持。阿波羅計劃規模宏大,卻無法持續也是這個原因。不能找到月球水資源,那麼先期開發只能搞一搞月球軌道站一類,月面上的開發恐怕需要下一個一百年的事情了。但是各種探測結論,卻一直說月球南極的永久黑暗區,潛在水資源的概率很高。那麼從上世紀60年代末到今天,落在月球表面的各種探測器,沒有40個也肯定有30個以上了。為何沒有一個是真正軟著陸傳說中存在水資源概率最高的月球南極呢?月球本身沒有大氣,也沒有磁場,月晝的太陽風相當強烈,
月球的引力也不強,逃逸速度只有2.4公裡每秒。這些因素,導致現在可以周期見到陽光的大部分月表,存在天然水或者水冰的難度,比在地面上的茶碗裡長期保存汽油還要難N倍。不過這並不能排除月球內部存在水資源。一個原理就是月球的起源可能和地球一樣,也有可能是地球和其他外星早期碰撞後,拋到軌道上的揚塵最終聚合成了月球。既然地球本身有可觀的水資源存在,那麼也可以反推太陽曬不到的月球內部仍可存在可觀的水分。地球海洋的原始來源是什麼?到現在也說不清。有人認為海洋是含水的大彗星墜落引發。那麼既然月球本身就是地球的防護盾。含水的彗星可以砸在地球上,更有可能砸在月球上。也許砸在太陽風可以吹到的表面的彗星水分已經被蒸發殆盡,而砸到太陽風幾乎永遠吹不到的月球,
南極的陰影區,聚集成永久冰層的概率就不小。這也是月球南極永久陰影區可能有冰層類儲水的主要理論基礎。各種探測器說南極永久陰影區可能有水冰,都是間接證據。畢竟永久陰影區無法形成可見光影像。只能通過探月雷達和同位素光譜遙感。曾經發現這類陰影區內部氫同位素的比例很高。由此推斷這些地方可能有冰層。那麼為何至今沒有一個探測器落到月球南極呢?環境溫度不是問題。因為月球上就算是月晝,只要是陰影區也在零下100多度,而月球南極的永久陰影區也不會比月夜的最低零下190度再低太多。最關鍵的困難是一旦探測器進入這些陰影區,將完全失去和地球的信號聯絡,就像掉入黑洞一樣。在月球南極,從地球上直接發射往來電磁波的角度太大。如果掉入月球南極的峽谷中則徹底失去信號聯繫。嫦娥4號到月球背面可以先發射鵲橋中繼衛星。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鵲橋中繼衛星對月球南極的大峽谷內部也是無能為力的。
月球南極可能是整個月球上地形最崎嶇的地區,從月面全圖上感覺這裡的高山峽谷密集到和捲心菜一樣一層套一層。目前人類所有的軟著陸月球的探測器,基本都選擇性降落在月球表面平坦的平原上,甚至落在月球山區的都很少,何況月球南極峽谷這種根本沒信號的地方。要最終探測這裡,唯一的辦法就是探測器可以高智能自己控制,多次「全自動蛙跳」。主動跳進這種南極峽谷,如果發現無法降落,則自動再跳出來。如果真正發現裡面有月球冰川。可以採樣後再跳出來報告情況,或者和快速經過南極上空的軌道器取得短暫的通訊聯絡。這恐怕就要等到嫦娥6號或者再往後的高智能、高機動探測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