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月球南極永久陰暗區最可能有水,為何至今無探測器落在哪裡?

2020-12-23 匈奴狼山

月球開發的關鍵自然還是在月球表面找到本土水源。如果能找到,那麼月球就具備商業化開發價值而且具有盈利的可能。如果無法找到月球水源,則只能進行科學探測;說到底所有項目基本都是虧本的。而凡是虧本項目就很難長期維持。阿波羅計劃規模宏大,卻無法持續也是這個原因。不能找到月球水資源,那麼先期開發只能搞一搞月球軌道站一類,月面上的開發恐怕需要下一個一百年的事情了。但是各種探測結論,卻一直說月球南極的永久黑暗區,潛在水資源的概率很高。那麼從上世紀60年代末到今天,落在月球表面的各種探測器,沒有40個也肯定有30個以上了。為何沒有一個是真正軟著陸傳說中存在水資源概率最高的月球南極呢?月球本身沒有大氣,也沒有磁場,月晝的太陽風相當強烈,

月球的引力也不強,逃逸速度只有2.4公裡每秒。這些因素,導致現在可以周期見到陽光的大部分月表,存在天然水或者水冰的難度,比在地面上的茶碗裡長期保存汽油還要難N倍。不過這並不能排除月球內部存在水資源。一個原理就是月球的起源可能和地球一樣,也有可能是地球和其他外星早期碰撞後,拋到軌道上的揚塵最終聚合成了月球。既然地球本身有可觀的水資源存在,那麼也可以反推太陽曬不到的月球內部仍可存在可觀的水分。地球海洋的原始來源是什麼?到現在也說不清。有人認為海洋是含水的大彗星墜落引發。那麼既然月球本身就是地球的防護盾。含水的彗星可以砸在地球上,更有可能砸在月球上。也許砸在太陽風可以吹到的表面的彗星水分已經被蒸發殆盡,而砸到太陽風幾乎永遠吹不到的月球,

南極的陰影區,聚集成永久冰層的概率就不小。這也是月球南極永久陰影區可能有冰層類儲水的主要理論基礎。各種探測器說南極永久陰影區可能有水冰,都是間接證據。畢竟永久陰影區無法形成可見光影像。只能通過探月雷達和同位素光譜遙感。曾經發現這類陰影區內部氫同位素的比例很高。由此推斷這些地方可能有冰層。那麼為何至今沒有一個探測器落到月球南極呢?環境溫度不是問題。因為月球上就算是月晝,只要是陰影區也在零下100多度,而月球南極的永久陰影區也不會比月夜的最低零下190度再低太多。最關鍵的困難是一旦探測器進入這些陰影區,將完全失去和地球的信號聯絡,就像掉入黑洞一樣。在月球南極,從地球上直接發射往來電磁波的角度太大。如果掉入月球南極的峽谷中則徹底失去信號聯繫。嫦娥4號到月球背面可以先發射鵲橋中繼衛星。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鵲橋中繼衛星對月球南極的大峽谷內部也是無能為力的。

月球南極可能是整個月球上地形最崎嶇的地區,從月面全圖上感覺這裡的高山峽谷密集到和捲心菜一樣一層套一層。目前人類所有的軟著陸月球的探測器,基本都選擇性降落在月球表面平坦的平原上,甚至落在月球山區的都很少,何況月球南極峽谷這種根本沒信號的地方。要最終探測這裡,唯一的辦法就是探測器可以高智能自己控制,多次「全自動蛙跳」。主動跳進這種南極峽谷,如果發現無法降落,則自動再跳出來。如果真正發現裡面有月球冰川。可以採樣後再跳出來報告情況,或者和快速經過南極上空的軌道器取得短暫的通訊聯絡。這恐怕就要等到嫦娥6號或者再往後的高智能、高機動探測器了。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關於南極-艾特肯盆地
    那月球背面那麼大,嫦娥四號具體落在了哪裡?嫦娥四號著陸在月球背面一個叫做馮·卡門撞擊坑的內部,而這個馮·卡門撞擊坑,則位於一個叫做南極-艾特肯的盆地內部。南極-艾肯盆地(簡稱SPA),是一個盤踞月球背面南半球的巨型撞擊坑。
  • 月球重力失常原因被找到,你知道是什麼嗎?地下竟然有外星物質
    雖然對於月球的觀測和研究幾乎伴隨了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但是即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這個抬頭就能看見的美麗天體仍然充滿了令人困惑的未解之謎。這些謎題即使在人類五十年前的月球之旅中都無法得到解決,其中最著名的謎題是月球南極出現的重力異常現象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是如何形成的?
  • 月球南極的「巨大質量異常區」,會有什麼驚人發現嗎?
    月球南極有「巨大質量異常區」,讓月球表面產生 800 米的凹陷研究團隊將這項研究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GRAIL 在 2011 年發射了兩艘繞月探測器:退潮號(Ebb)和漲潮號(Flow),描繪月球的重力場。研究團隊分析重力場圖,發現位於艾託肯盆地的巨大質量異常區,代表下方埋著某樣東西。而艾託肯盆地下方埋著巨大的未知物,研究團隊推斷,它可能是金屬,隕石撞擊留下來的殘餘物質。
  • 月球背面有什麼?
    月球的正面約有35%的面積都是一種低洼平原,就是肉眼看上去月球表面的那些黑色斑塊。最早進行觀測的天文學家以為它們是月球上的海洋,於是給它們起了「月海」這樣美麗的名字。雖然現在人們知道月球上沒有液態水資源,但是這個名字仍然沿用至今。分析顯示,這些平原內部充滿了巖漿物質。
  • 炙手可熱的月球商業採礦計劃真的靠譜嗎?
    月球資源有啥?即使月球採礦支持者希望未來人類採集月球資源,但迄今科學界仍未對如何開採月球資源達成一致意見。甚至最基本的問題——什麼物質應當被提取和銷售,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無可否認,月球上有許多具有吸引力的資源,其中包括:建築金屬、製作太陽能電池板的矽、以及用於聚變反應的氦-3。幾年前部分人曾提出開採月球常見、地球非常稀有的資源,之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高價銷售。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一文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問號
    從原理上講,採用多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發射探測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看探測器有多重,二是看探測器要飛往哪裡。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嫦娥五號的情況:本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整體重約8.2噸,目的地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剛好能夠滿足要求,因此必須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了,這八大知識點你應該知道-虎嗅網
    從原理上講,採用多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發射探測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看探測器有多重,二是看探測器要飛往哪裡。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嫦娥五號的情況:本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整體重約8.2噸,目的地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剛好能夠滿足要求,因此必須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
  • 穩穩落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
    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這一區域。無論是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是即將開展的科學探測及自主採樣返回等任務,都看點多多、令人期待。 險!至此,嫦娥五號完美落月!主動減速、快速調整、迅速接近、精準選點、穩步著陸……整個落月過程,一系列複雜精細的動作都由嫦娥五號自主完成,猶如一位在月球凌空漫步的嫋嫋仙子,婀娜多姿。「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是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可以說,落月的過程就是邊飛行邊找尋落點,在15分鐘內,完成約600公裡外的全程自主跳傘。」
  • 未來十年,國際月球探測有這些計劃……
    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2030年前,我國將在月球南極建設科研站基本型
    12月17日,嫦娥五號已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新華社記者專訪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帶您了解中國探月工程的未來。
  • 月球「土特產」送達!嫦五「挖土」之旅為何「最複雜」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為何稱之為我國航天史上最複雜任務之一?技術亮點是什麼?帶回的月球物質有哪些重要價值?本期節目,特別邀請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張玉花分享背後的故事。
  • 【新華網】穩穩落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經過約38萬公裡、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這一區域。無論是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是即將開展的科學探測及自主採樣返回等任務,都看點多多、令人期待。
  • 嫦娥五號「奔月」在即:帶回2千克月球樣本,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月球採樣返回蘇聯捷足先登,美國大肆「挖土」在無人月球採樣返回探測方面,蘇聯可以說是開路先鋒,這也許與蘇聯載人登月半途而廢有關,所以轉向用無人空間探測器採集月球樣品。1970年9月12日,蘇聯發射了世界第一個無人月球採樣返回探測器「月球16號」。
  • 為何嫦娥五號是噩夢難度?無人探月近41%失敗,但這次中國有把握
    人類上次最近的無人取樣月球探測器是1976年蘇聯發射的月球24號,距離現在已有44年,在時隔如此長的時間前提下,中國重新開啟新一輪的登月計劃,對於整個航天事業和人類探索而言,是很有價值的。顯然探月對於技術的要求是極高的,我們一起看看航天史上最昂貴的"科學實驗",並分析嫦娥五號為了成功返回地球,又做了哪些準備?1.最近的探月失敗之印度月船2號為何失敗了?
  • 嫦娥七號將著陸月球南極,喜鵲號中繼實現月地通信,其速率有多高?
    rf0ednc這是一艘集合5大任務艙段的大型登月飛船,對比嫦娥四號體量至少大出將近3倍,分別由軌道器、中繼星、落月器、巡視器、飛越器組成,它們將在月球上空上演一幕天女散花。rf0ednc嫦娥七號為什麼要降落南極?rf0ednc因為月球南極蘊含大量水冰資源。
  • 南航專家解讀「嫦娥五號」:探測器「怎樣返回」比「怎麼挖」更有難度
    2004年,我國正式立項實施探月工程,確定了「繞、落、回」三期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已圓滿完成前兩步,「嫦娥五號」將實現探月工程第三步戰略目標。這意味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還將肩負著「返回」的重要使命,將月球表面的土壤帶回地球。在此之前,實現了在月球「挖土」目標的,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國家。
  • 如果火星上有水,那麼這些水都去哪裡了?
    有一個事實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在漫長地質歷史上的某一個時刻,曾經存在於火星表面的大量液態水突然神秘消失了。火星曾經可能存在的宜居環境是引發人類對這顆紅色星球殖民衝動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現在,歷史上曾經存在於火星上的那麼多水,到哪裡去了?
  • 月球淘金熱會引發地球大戰嗎?
    其實,在今年11月底「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宣布將在月球採樣之後,美國的「酸檸檬」就上線了。今年12月初,有報導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四家私營公司達成了合作,以1美元至1.5萬美元的價格收集月球樣本,意在為私營公司開發太空資源開創先例。
  • 權威訪談 ︳吳偉仁:我們將在月球南極建設科研站基本型
    12月17日 嫦娥五號已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新華社記者專訪在這個探月工程三期過程之中,您覺得最艱難、最難突破的技術關是什麼呢?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我們國家發揮新型舉國體制,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沒有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嫦娥五號任務使用的就是我們特色的「中國方案」。記者:嫦娥五號已經回來了,中國探月工程未來的方向在哪裡?
  •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去月球背面?
    西奧多·馮·卡門也許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外國導師了。他是匈牙利猶太人,1936年加入美國籍,是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和世界上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卻也被認為是中國航天的奠基人,因為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錢學森、郭永懷都是他的親傳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