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之要義,在於主題明確、邏輯清晰、表述流暢、細節豐富而又與主題密切相關。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能「孤篇蓋全唐」,在於句秀,在於骨秀,更在於神秀(摘自《「源流說」概論》之十)。
案例解析:《春江花月夜》的行文邏輯可謂千古經典。全詩36句,明線有兩條:一是月,一是江。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再到「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最後到「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其中15個「月」字,11個「江」字,兩者相互襯託、相伴而行。月是主體,江是場景,月出月落之間,江水東流不止。而在描述月、江的同時,作者又將兩種情感穿插詩中。一是遊子思念情人,「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同時也在感慨時間的流逝,人與世界在月出月落、大江東流之間的變化,所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此時,情感又變成了主體,而江與月又變成了場景,景、情、理三者交融。
下期預告|源流說20問之五:怎麼做出好標題?
作者簡介:吳晨光,人民在線高級顧問。曾任央視記者,南方周末資深記者、編輯,中國新聞周刊副主編,搜狐網總編輯,一點資訊總編輯。正高職稱。出版有《超越門戶》《自媒體之道》,即將出版《源流說》。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