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周瑜會給人嫉賢妒能的印象,《三國演義》裡有沒有黑他
羅貫中沒有黑周瑜,老三國電視劇裡也沒有黑周瑜,這還是借諸葛亮的口說出來的:周瑜非忌我之才遠勝於他,而是忌我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不然也不會一開始讓諸葛瑾來當說客來勸我歸降東吳。而且周瑜本人一對諸葛亮起了感覺,張口就是「早晚必成東吳大患」,從來沒講「早晚都是我周瑜的心頭大患」。且諸葛亮口中的周瑜是「周公瑾風雅超群,乃一代儒將」,自己還冒著風險前去弔孝,可見諸葛亮對他是認可的。周瑜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自己對東吳的公心,並無夾雜個人私意。
-
三國中的周瑜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羽扇綸巾,盡顯儒將風範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也相繼催生了眾多英雄人物,比方說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風流瀟灑的周瑜,堅韌不拔的劉備等等。周瑜這個人物在正史、野史、民間故事和小說編纂中的評價褒貶不一,時下我們對於周瑜的印象無非來自於「諸葛亮三氣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些所謂的名言,好像周瑜是個氣量很小,心胸狹隘的人,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
-
周瑜就不如諸葛亮?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先不說兩人的性格,單從外表形象來看,諸葛亮和周瑜的角色就顛倒了,周瑜出生於公元175年,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赤壁之戰發生的時候,周瑜是33歲,諸葛亮是27歲。難道20多歲的諸葛亮要比30多歲的周瑜面相老嗎?我們總不能說諸葛亮少年老成,整天操勞國家大事,以至於皺紋橫生吧?誤會最深的是,民間流傳的版本裡,諸葛亮三氣周瑜,致使周瑜被活活氣死。
-
「羽扇綸巾」一詞,到底是說的諸葛亮還是周瑜?
「羽扇綸巾」一詞,到底是說的諸葛亮還是周瑜?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眾人皆知,蘇東坡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其中人物寫的是周公瑾,其中故事寫的是三國赤壁之戰,毫無疑問,其中的「羽扇綸巾」說的自然也是指周郎,表示周瑜裝束儒雅,風度翩翩,羽扇指的是羽毛製成的扇子,綸巾,指的是青絲所製成的頭巾。正是這千古名句,使得人們一提「羽扇綸巾」便想到周公瑾,而非諸葛亮可蘇軾說得對?這「羽扇綸巾」當真原本就代指周公瑾?
-
眾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其實後面一句,才真正體現周瑜的胸襟
這時候諸葛亮以唇亡齒寒的角度和江東官員們的利益為由,成功舌戰群儒統一江東的戰線,不僅促成了劉孫聯盟,還成為了孫權的客卿,為吳軍出謀劃策。雖然諸葛亮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但因為搶走了周瑜的風頭讓周瑜懷恨在心。周瑜為了報復諸葛亮,以軍需物資不足為由,逼諸葛亮三天之內造出十萬之箭,不然就依法處置。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諸葛亮哭周瑜又是為何?
我們通過影視劇、小說、戲劇等方式充分的了解到諸葛亮與周瑜是長期處在一個對比的狀態下。 周瑜,自公瑾,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軍,周瑜也是年輕氣盛,胸懷大志,並且在與諸葛亮交手之前一直是優秀的代表,但是總是周瑜萬般厲害,終究抵不住諸葛亮的深謀遠慮。並且,周瑜雖是年輕人,他擁有年輕人的熱血激情,但是他確實一個心眼很小的將軍。
-
赤壁大戰首功到底是諸葛亮還是周瑜?總算有了客觀評價
赤壁大戰是爭議比較多的一場戰役,有人說沒有諸葛亮借東風赤壁大戰就不會贏,首功應該歸屬諸葛亮;也有人說諸葛亮在赤壁大戰中根本就沒有出現,調兵遣將、戰略部署全都是周瑜,所以赤壁大戰和諸葛亮沒有關係,實際是周瑜打贏了曹操;更有甚者,找出三國志和一些野史,乾脆說赤壁大戰根本就不存在,而是曹操士兵水土不服,生病嚴重,曹操自己燒了戰船撤軍而已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那周瑜是怎麼死的?專家:讓人敬佩!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會對「諸葛亮三氣周瑜」的事情印象深刻,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周瑜嫉妒心強、氣量狹小的弱點,用計策活活將周瑜給氣死了。最後周瑜死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膾炙人口。不過,有歷史專家站出來,卻要為周瑜鳴不平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被氣死的,且諸葛亮三氣周瑜只是小說裡才有的橋段,那麼歷史上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專家表示:讓人很敬佩!原來,歷史上的周瑜很大度,根本就不是什麼愛嫉妒別人的小人,他戰略眼光之精準,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而且,周瑜成名之時,諸葛亮剛剛走入仕途,二人一生幾乎沒打過什麼交道。所以根本談不上誰氣誰的說法。
-
古人詩文中的羽扇綸巾,一般是指周瑜還是諸葛亮?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羽扇綸巾」到底指的是諸葛亮還是周瑜?你怎麼看?前言老街小的時候,每天晚上六點半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聽評書。我最喜歡的有劉蘭芳《嶽飛傳》、單田芳《隋唐演義》和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因此」羽扇綸巾「的這個形象,在我心目中就是諸葛亮。長大後讀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一直對於周瑜的」羽扇綸巾「很不適應。
-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千古風流周瑜
殊不知,作為文明古國的一個國度,中國古今以來從來不缺乏「儒將」,能文能武的「將相之材」何其多?其中,最為出色的「儒將」,當屬三國周瑜。世人對於周瑜的形象主要來源於《三國演義》裡面對於周瑜的描述。在《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光輝形象,周瑜被描繪成一個嫉妒心強,極度小氣的人,甚至還活生生被諸葛亮氣死,臨死之際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壯吶喊。
-
揭秘三國演義: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還是病死的?
周瑜為了殺掉諸葛亮先是派諸葛亮去聚鐵山劫曹操的糧草,結果諸葛亮說了一句話「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這句話傳到周瑜耳朵裡把他給氣壞了,不要諸葛亮去了,要自己去,這說明周瑜一生氣什麼都忘了,連自己派諸葛亮去劫曹操糧草的目的都忘了。還是諸葛亮說破了周瑜的用心,他才打消了劫曹操糧草的想法。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 讀者也從這段故事中,看到軍師諸葛亮高深的智慧。在佩服他有智謀的同時,又嘆息周瑜為何如此,心胸狹窄與嫉妒,以致喪命!
-
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
周瑜,自公瑾,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軍,輔助孫策與其一起發展江東,在世時掌管江東所有兵馬,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在赤壁之戰時以少勝多大敗號稱擁有百萬雄師的曹操,一時名聲大作,但是周瑜總是喜歡拿自己與諸葛亮去想比,可見他的心氣非常狹隘,將諸葛亮視為自己的頭號大敵,每次想要陷害於諸葛亮時卻總被諸葛亮輕鬆化解,也因此在諸葛亮面前更容易氣著,最終也是因諸葛亮而去世,可惜可嘆。
-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的功勞更大?
要說赤壁之戰能夠勝利,功臣不只一個,以諸葛亮和周瑜為代表,在這些功臣中,誰的功勞最大呢?受到電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覺得諸葛亮的功勞最大,因為他借來東風,而周瑜卻沒有肚量。諸葛亮在赤壁大戰前後做的事情主要是: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和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
-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是否有三氣周瑜?周瑜又真的是氣量狹隘嗎?
《三國演義》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情節,表現了諸葛亮和周瑜之間鬥智的過程,說是周瑜氣量狹隘,肝火太旺,三次輸在諸葛亮之手,最後落了個活活被氣死的下場。這就叫「一氣周瑜」。我們翻開史書把史實和《三國演義》的內容相對照,周瑜和曹仁交戰,救夷陵,圍攻南郡等情節,從大的框架上來看,《三國演義》所寫的還是基本上符合史實的。但諸葛亮設計奪取南郡,「一氣周瑜」的情節,則純屬虛構。
-
周瑜出對聯嘲笑黃月英醜,諸葛亮笑對江東美女數二喬,氣壞周瑜!
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交集不大,周瑜在前線練兵備戰,劉備派去協同作戰的往往是將領,諸葛亮這樣的外交官,和孫權、魯肅等溝通頻繁,不太會和周瑜深交,論起熟悉劉備可能比諸葛亮更了解周瑜。但是在野史以及各種演義中,周瑜因為死得早,成了諸葛亮出山的墊腳石,周瑜的存在襯託出諸葛亮的無盡智慧,也因此留下了很多名人秩事。
-
羅貫中有沒有故意醜化周瑜
在《三國演義》及其前後的民間傳說、評書評話中,為了襯託諸葛亮,周瑜被做了一些矮化處理,比如草船借箭,以及更過分的三氣周瑜,處處讓諸葛亮佔上風。這讓古林今來的周瑜支持者們很是不爽。 其中一條罪名是:「羅貫中居然把周瑜的羽扇綸巾給諾葛亮了!」
-
周瑜出上聯嘲笑黃月英長得醜,諸葛亮的下聯讓周瑜尷尬無比
人物形象生動,大文豪蘇東坡曾為周瑜、孫權等寫過詩。今日要說的人物,就是那個羽扇綸巾、水戰超人的吳國大將軍周瑜,以及被人們神化的諸葛亮。二人雖是敵手,卻是心相惜的朋友,況且周瑜並非羅貫中塑造的小肚雞腸,斤斤計較,尚不氣餒的偽君子。雖然羅貫中處理人物不恰當,但是這部小說中一些有趣的關於二人的故事還是別出心裁。
-
「草船借箭」借的是別人故事,周瑜也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魯迅先生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謂是有呼風喚雨之能,神機妙算之智。而事實上那些傳奇的功績大都是作者虛構,只因作者偏向於蜀國,因而過大的誇大的諸葛亮的神,劉備的賢和關羽的勇。這裡我不是想要貶低任何一個古之聖賢,只是還原歷史。您看著喜歡可以點個讚,不喜歡也可以去評論區噴我。
-
三國爭議:「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真的比不上諸葛亮?
還有諸葛亮和司馬懿,他們兩人一個是蜀漢的丞相一個是曹魏的權臣,他們的勝負也將決定三國後期的走勢。還有諸葛亮和周瑜,他們各自是集團內的軍師立場不同,但曾經曾經合作打出了赤壁之戰,也傳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但很多朋友指出這不過是貶低諸葛亮刻意抬高周瑜的行為。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