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桌球場上高手與低手非常好辨認,有經驗的人甚至都不需要看他們打球,只要看一眼對方比賽時在球檯前的站位,就能對其水平有所估算。一般來說高手的站位更科學合理,會根據對方不同採取相應的變化,而且站位時將身體重心壓得很低。水平低的業餘愛好者通常站得直溜溜地,想站在哪裡就站在哪裡,視對手如空氣,這樣能贏球才怪呢。
業餘桌球愛好者想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首先要了解乓球比賽站位的意義。知道高手為什麼要那樣站位,其合理性在哪裡?並且要嘗試去模仿學習這樣的站位,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桌球技術有所提高。
桌球比賽站位是指桌球比賽中選手接發球時的所處位置和準備擊球的狀態,具體表現為人與球檯的位置,但內在含義包括了對手的站位、來球可能線路和自己選擇回擊方式。比賽中選手發球後也會回到一個相對合理的站位,準備下一板擊球。這個站位與接發球站位也有相似之處,不同的地方是裡面包含了發球後的第三板銜接技術。這裡我們重要討論一下桌球比賽中接發球時的站位。
桌球比賽站位就是要根據自己不同的打法、不同的身高,在最舒服的位置上擊球。從身高上來說,許昕1.81m,站位就離球檯稍遠,對他來說上前來得及,後退也方便,在這個位置上他擊球最舒服,這個位置就是他擊球的基本位置。像伊藤美誠身高只有1.50m多一些,所以站位必須更靠近球檯,因為一旦站遠了,短球可能夠不著。
桌球比賽站位還跟選手的打法特點和習慣有關係。一般來說喜歡主動發力、跑動範圍大的選手,站位稍遠;喜歡借力擊球的選手,站位就近一些;正反手兩面實力比較均衡的選手站位就靠中間一些;像馬龍這樣正手突出的選手站位更靠近反手位。
桌球比賽站位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當右手選手遇到左手選手時,會比平時對右手選手時更靠近球檯中間,就是為了防止左手選手反手這條大斜線。當對手經常用長球偷襲時,就應該適當調整站位靠後一些,這樣能更從容處理對方的長球偷襲。
生理結構決定人在移動時,由後往前移動時速度是最快的,橫向移動的速度稍慢,由前向後移動的速度是最慢的。所以當站位太近時,被對手用長球頂住時由前向後移動速度會很慢,比較容易失誤。稍遠一點,對方發短球時,由後前向上步完全來得及。
業餘桌球愛好者不需要通過大量時間去練習,只需要在比賽中去體現什麼樣的站位更適合自己的打法,讓自己的擊球更舒服。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肯定能找到自己理想的桌球比賽站位。那時就會感覺自己也像個桌球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