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2020-12-22 華圖教師網

第二章 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11-23 14:16 江西教師資格證 [您的教師考試網]

 第二章  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歷年試題】

單選題

1.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埃裡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貫穿於個體的一生,整個發展過程可以劃分為八個階段:(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3)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4)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6)親密感對孤獨感(20-24);(7)繁殖感對停滯感(25-65歲);(8)自我整合對絕望感(65歲以上)。12—18歲階段的危機衝突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2.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概念,他認為兒童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水平是兒童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水平;第二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別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也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二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3.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過度學習的概念。當學習熟練程度為150%,即過度學習50%時的記憶效果最好。

4.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是瑞士心理學家,是當代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發生認識論專家,提出認知發展階段論。B選項,柯爾伯格提出道德發展階段論;C選項維果斯基提出文化歷史發展論;D選項埃裡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理論。

5.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記憶過程,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三個環節,對應於信息加工的三個階段分別是編碼、儲存、提取。

6.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語義記憶的概念。語義記憶(語詞—邏輯記憶)是指對用詞語概括的各種有組織的知識的記憶。如公式的記憶。

7.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認為認知的本質就是適應,即兒童的認知是在已有圖式的基礎上,通過同化、順應和平衡,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8.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以兒童適應環境的主導方式即認知結構的性質為依據,將兒童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

9.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由於大腦中已經有關於駿馬的表象,所以可以通過竹子和凳子等再現駿馬的形象。開始出現表象和形象的圖式是在前運算階段。

10.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具體運算階段的特點之一是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能夠進行邏輯推理。

11.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維果茨基提出了三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最近發展區」思想;一個是良好的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一個是關於學習最佳期限問題。

12.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情緒情感的基礎。情緒和情感是指人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需要是情緒和情感產生的基礎。

13.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情緒狀態的分類。根據情緒發生的強度、持續時間和緊張度,可以將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其中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心理狀態。心境一經產生就不只表現在某一特定對象上,而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使人的整個心理活動都染上某種情緒色彩。比如「人逢喜事精神爽」。

14.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初中生情緒表現的隱蔽性和表演性共存A選項錯誤;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向師性」B選項錯誤;高中生情緒情感內容的社會性日益深刻,D選項錯誤。

15.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差異性規律。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包括:連續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差異性。差異性指的是:不同個體的心理發展總要經歷一些共同的發展階段,但是發展起止時間有早晚,發展速度有快慢,且最終水平和優勢領域也不相同。題幹中描述的是兩個14歲少年的差別,屬於差異性。

16.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性格的概念。性格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現實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會意義,不同性格特徵的社會價值是不一樣的,所以性格有好壞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風貌。

責任編輯:江西分校

相關焦點

  •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一直都是一個重點部分,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主要為單、多、判,部分地區也會考察主觀題。這部分的內容雖然較為簡單,但是也有一些重點部分稍微有點混淆,所以需要大家進行詳細區分。個體身心發展是指個體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身心的有規律的連續變化的過程,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特點。
  • 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
    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是教育學裡面關於教育與人的發展這部分比較重要的一塊,涉及題型較廣,首先以客觀題目為主,其次主觀題目也有所考察,比如簡答題,難度中等,我們將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梳理,希望能夠幫助各位考生。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每一個規律都有比較鮮明、核心的特點,其中有部分規律需要進行區分,在考試過程中容易混淆,我們要以此為出發點,對每個規律的特點,對教育的啟示以及相關進行梳理。(一)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1.具體表現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 教育心理學第二章 心理發展及個別差異
    單選題1、學生在從事新的學習時,原有的身心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稱為()A學習 B成熟 C學習準備 D知識準備解析:C
  • 發展真的無跡可尋嗎,人性規律,人生社會規律
    我們高中時期會分理科和文科,其實理科就是學習,人類已知的部分非生命體和生命體的規律,而文科是學習,生命體規律裡的人性和人生社會的規律,只是人性和人生社會的規律隱藏的更深,我們很少有這個意識去領悟。人性和人生社會的規律是我們,認識自己乃至在群體中生存發展的根本因素,正確的認識這些規律,能夠幫助我們科學得看待自己、別人、事和人生。
  • ...招教考試《教育心理學》備考資料:第二章 心理發展及個別差異(一)
    第一節 心理發展概述一、個體心理發展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一)個體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徵——簡答題1.連續性與階段性。2.定向性與順序性。3.不平衡性。
  • 招教考試幼兒心理發展及個別差異第二節:幼兒的個性差異
    【知識點】一、幼兒氣質與性格的差異及其教育(一)幼兒氣質的類型一般把氣質劃分為四種類型:1.膽汁質2.多血質3.黏液質4.抑鬱質(二)幼兒性格的類型1.外傾型和內傾型外傾型的人對人對事能很快熟悉、適應
  • 第四章 中學生學習心理(33分)第一節 認知過程
    第四章 中學生學習心理(33分) 第一節 認知過程一、認知過程:注意-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1、注意(單選):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看誰)和集中(聚精會神地看)。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例子單選)正確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活動;運用有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運用兩種注意相互轉換的組織規律組織教學。
  • 第二章 實習生
    「聽說你要到我們愈見心理實驗室工作,這裡有個機會你是否考慮?」看到了左老師開口說話。  「我可以嗎?」小章開始問道。  「你當然可以,現在你將以實習心理諮詢師的身份進入星際文明中心調查關於這些案件,分析關於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動並且協助警方抓捕罪犯。」  「收到!」章成隆聽到這個消息有點小激動,這也是自己表現的一個機會。
  • 腰胯病症 的心理對應規律
    腰胯病症的心理對應規律 120、腰部 126、腰部麻木 心理對應:多某事產生的忙亂、麻煩、不知道有關的不平心理。 127、腰部涼,怕風 心理對應:盼望得到保護,反而沒有得到的心理導致。
  • 個體身心發展規律及其教育啟示
    在教師考試中,教育學是一個必考的部分,其中教育學中的個體身心發展規律這一節尤其重要,是每年必考的一個知識點。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主要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穩定性和可變性、個別差異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學習這五大規律。一、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1.具體表現:學生個體的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順序,即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 第一章 緒論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7.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學發展概況。9.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心理過程。心理過程是指在客觀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發生、發展的過程。它包括認知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三個方面。
  • 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理論
    在人的工具生產中凝結著人類的間接經驗,即社會文化知識經驗,這就使人類的心理發展規律不再受生物進化規律所制約,而受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所制約。人的心理機能分為低級心理機能和高級心理機能兩類,低級的心理機能包括感覺、知覺、不隨意注意、形象記憶、直觀的動作思維與情緒衝動等,它受個體的生物成熟所制約;高級的心理機能包括觀察、隨意記憶、詞語邏輯記憶、抽象思維和高級情感等,它是社會文化歷史發展的產物,是受社會規律支配,通過語言符號的掌握和運用使兒童心理機能不斷內化的結果。
  • 教育規律與教育規律研究
    教育是一項人的培養活動,教育不僅與人的生理心理發展變化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變化密切相關,而且與人的教育理念、理想、期望等主觀因素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教育過程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是人和人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過程,這給認識教育規律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使得對教育規律的認識相對落後於很多其他學科。但這並不是放棄甚至否認教育規律研究的理由,恰恰相反,這更加說明了加強教育規律研究的必要性。
  • 感覺是怎麼變化的——感覺的一般規律
    感覺的一般規律是《心理學》認知過程中關於感覺的一個重要知識點,考查方式為例子反選、概念選擇等,以客觀題為主,難度中等。主要需把握住關鍵詞理解每一個現象的含義,能夠靈活做對題目。下面將這部分知識做一個梳理,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感覺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任何感覺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主體的感覺能力;另一個是客觀世界的刺激。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五章
    02 白 話 淺 釋【第五章白話直譯】:天地無所偏愛,任憑萬物自然生長;聖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己發展。 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嗎?空虛但不會窮竭,發動起來而生生不息。 政令煩苛反而加速敗亡,不如持守虛靜。
  • 按足球發展規律辦事
    杜兆才(左)與陳戌源握手致意\新華社 圖:杜兆才(左)與陳戌源握手致意\新華社新當選的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昨日在此間表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既抓當下,更重長遠,踏踏實實地夯實中國足球發展的根基,老老實實地按足球發展規律辦事,認認真真地做好足球發展的每一件工作。
  • 心理基礎學之心理學發展簡史
    這句話正確地概括了心理學發展歷史的事實。自古以來,人們對心理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各有其理論觀點。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孟子說:「人都是性善的」,荀子說:「人都是性惡的」,世碩說:「人性有惡有善」,告子則主張:「人性無惡無善」,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對人的心理發展影響的爭論上,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未定事件簿》第二章庭審攻略 第二章完美庭審怎麼過
    導 讀 未定事件簿第二章庭審攻略是遊戲主線2-25關玩法,玩家們需要在辯論環節出示證物全部回答正確哦,那麼未定事件簿第二章庭審怎麼過
  • 臺灣正版《口吃:理論與實務(第二版)》心理出版
    2011年出版的第一版,經過六年後進行改版,目前為第二版,增加了許多新的研究結果和治療方法,內容較第一版更為豐富。除了國外文獻外,書中尚有許多本土的研究結果與作者的實務經驗,共分為十章:第一章說明口吃的定義和內涵;第二章解釋口吃發生學;第三章陳述口吃的發生率與復原率;第四章為口吃的診斷與評估;第五章討論口吃和語言的關係;第六章說明口吃者的心理因素;第七章至第九章分別介紹學齡前口吃兒童、學齡口吃兒童和口吃成人的治療法;第十章則說明重要他人對口吃者的影響和應有的態度。
  • 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之常見古語
    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會出現很多關於個體身心發展規律的考題,多是以給例單選的形式出題。但是在當中還會夾雜著關於古語的單選題這樣的考題,下面盤點一下常見古語。1.順序性(1)具體表現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