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事萬物存在著各種永恆的規律,不容忽視,也無法改變,而我們的一生都在認識和使用這些規律,能更早認識這些規律,意味著我們比別人更早步入成熟。古人云,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但是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以及各樣的生活壓力,似乎不太允許我們等到四五十歲。認識規律不是認命,而是更好得運用它,進而更好把握自己的人生。
所有的規律都是客觀的存在,你信或不信,懂或不懂,用或不用,它就在那裡,不偏不倚、不緊不慢,自行的運轉著,並決定和改變著一切。規律本身沒有感情,同一個規律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傷害一個人,就看如何看待和使用。比如切菜刀的發明,使用了作用力的規律,我們可以用來切菜、切水果,切菜的過程也是我們使用規律的表現,但是不能用這個作用力來傷害自己或別人,畢竟為刀和作用力沒有感情,有感情的是人。世間所有的規律就像這把刀,正確的使用可以對我們有利,錯誤的使用會對我們或者別人造成傷害。
其實在看這篇文章之前,你每天都在有意無意地學習和使用各種規律,只是期待各位看完這篇信息以後,把更多的被動轉化為主動。規律隨時隨地得作用在我們身上,我們卻要主動地去接受、認識和使用它。或許你會突然發現,從小到大,通過父母、老師、朋友等等,我們已經學習掌握了很多規律,最終養成了現在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裡蘊含了我們正確使用規律的方方面面,也讓我們沉浸在習慣裡,忽視了這些規律。
這個世界的規律分為非生命體規律和生命體規律。非生命體規律是宇宙及萬物的運行法則,是所有事物背後的真相,這些真相無窮的多,無窮的大,以至於目前人類只是掌握了其中的一點點,仍在持續探索中,卻也造就了如今繁華的時代和社會。我們高中時期會分理科和文科,其實理科就是學習,人類已知的部分非生命體和生命體的規律,而文科是學習,生命體規律裡的人性和人生社會的規律,只是人性和人生社會的規律隱藏的更深,我們很少有這個意識去領悟。
人性和人生社會的規律是我們,認識自己乃至在群體中生存發展的根本因素,正確的認識這些規律,能夠幫助我們科學得看待自己、別人、事和人生。這也是接下來的幾篇信息中,我要著重闡述的內容,今天只簡單得概述這些規律,以讓各位對其有個初步的認識。
首先,什麼是人性的規律?人性規律的本質是四個字:趨利避害。我們所熟知的各種心理規律,比如從眾心理、獵奇心理、閉鎖心理、求異心理等等,歸根到底都是趨利避害。趨利避害是天然的人性,也是人性的規律,它既保證了人類的生存繁衍,又造成了各種的社會亂象。避害是生存的需要,趨利是發展的需要。所有人都在避害與趨利之間忙忙碌碌,沒有人能逃離這樣的人性規律,即使你有的這個想法,本身也是趨利避害的表現。
人生社會中有三大規律:萬物生長、物極必反和因果循環。這三個規律作用於所有人生和所有社會現象。趨利避害的人性以及自然選擇,造成了這些規律,並深深影響著人類。只要我們活著,只要社會依然存在,這些規律就一直在背後發揮著作用。
萬物生長是人生社會的基本規律,是任何發展的原點。不論戰亂還是和平,不論蕭條還是富強,不論安靜還是熱鬧,在我們可認知的範圍和不可認知的範圍,歷史總在向前,萬物仍在生長,時代不斷更新,人類都在繁衍生息。這是不可逆的趨勢,也是不可改變的現實。
物極必反是不可忽視的發展內律,也是任何發展的表現形式。任何事物發展到極致,也就意味著衰落,任何事物衰落到極致,也就意味著重生。我們每個人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總是呈現波狀起伏,似乎冥冥一種有一個發展的區間,任何發展不會超過這個區間的上限,也不會低過區間的下限,都在區間內循環往復。
因果循環是任何發展的動力,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果是下一件事的因,因是上一件事的果。我們每人的一生都是一個因果的鏈條,從出生的那一刻,呼吸的第一口空氣起,就不可避免的進入到這個鏈條。而社會是一個由龐大的因果相互轉化的蝴蝶效應形成的形態。
面對規律,抵抗是無效的,我們唯有心存敬畏,並不斷得去認識、學習和使用。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規律就是這樣霸道的存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會逐一詳細講解人性規律和人生社會的三大規律。
編輯:語眾
審核:語眾
終審:語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