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獨立藝術家、佛教居士李嘯堂老師蒞臨河北梧桐書畫院作畫,暢談硃砂書畫藝術,畫院主播就一些網友關心的問題,採訪了李嘯堂老師。
主播:李嘯堂老師您好!歡迎您作客河北梧桐書畫院!您以大寫意聞名遐邇,尤以硃砂寫意畫見長。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硃砂寫意畫,好嗎?
李嘯堂:感謝主播給我這次機會,同大家一起研習硃砂書畫藝術。中國人使用硃砂、喜愛硃砂,最早可追溯到殷商甲骨文時代。
主播:這麼早啊?
李嘯堂:是的,我們的先民用硃砂粉末塗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使其美觀、闢邪。風水學說稱,硃砂帶有極強的陽氣,百邪不侵,道家用硃砂制符,用於開運、闢邪、鎮煞。佛教文化與硃砂也有著極深的淵源。相傳,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頭上的紅點就是硃砂紅印。在佛教文化起源的印度,至今仍盛行在婦女額頭上點硃砂痣用以消災闢邪。佛家常以硃砂來加持,寓意佛光普照,用硃砂敬繪佛像及恭錄經文,闢邪鎮宅保佑平安。
主播:印度婦女額頭上點硃砂痣,這個我在電影裡見過。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李嘯堂:很有趣的。
主播:那麼,硃砂畫起源於何時?
李嘯堂:用硃砂繪畫,據說始於蘇東坡畫朱竹。東坡先生曾醉後以硃砂畫竹,旁人不解地發問,「世間有紅色的竹子嗎?」他反問:「你們以墨畫竹,世間難道有黑色的竹子嗎?」這是一則著名的畫壇掌故,所以,過去老畫家們常說:「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一語道出了國畫的天機奧妙。硃砂的紅,亮麗無燥氣,歷久愈見凝重沉穩。用硃砂畫的竹子,寓意竹報平安、招財納吉,闢邪鎮宅,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後來,畫家擴大了硃砂畫的題材,花鳥、人物、山水都可以純用硃砂繪製。
主播:李嘯堂老師,硃砂是一種怎樣的材料?
李嘯堂:硃砂是一種稀有的礦物原料,顏色紅潤亮麗,永不褪色,而且因其採集自日月精華的礦脈,吸收了天地之正氣,所以帶有極強的陽氣磁場。它還是藥材,《神農本草經》將硃砂列為上品,入藥可以鎮驚、解毒,可治癒癲病、驚風、心悸、失眠、多夢、目昏等症狀。
主播:那麼您為什麼偏愛硃砂書畫呢?
李嘯堂:我最早見到的硃砂畫,也是朱竹。從古到今,很多畫家效仿蘇東坡畫朱竹。後來,我見到了弘一法師用硃砂畫的觀音像羅漢像,條線自然流暢,構圖生動飄逸,別具一格,非常精妙。弘一法師還用硃砂書寫了很多經文和對聯,也相當精美!當時,我一見鍾情,為之傾倒!決心要深入研習硃砂書畫藝術。
主播:學這個畫,是不是要有水墨畫基礎?
李嘯堂:你算說到點子上了!中國畫當初最強調筆墨、氣韻、品格,所以說,畫家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逐步地掌握傳統精華。水墨畫如此,硃砂畫亦然。好在我少年時代就師從田茂懷先生學畫,基礎相當好,路子非常正,後來又師從熊任望先生學書法,遍臨歷代碑帖,再後來又請教國畫大家吳悅石先生,廣泛學習了弘一法師、溥心畲、劉海粟、董壽平、錢松巖丶啟功、朱屺瞻等前輩畫家的硃砂畫技法,由形到神,有了形才有神,然後形、神都有了,再由心裡頭自然生發出來精神、氣質、魂魄,在書畫裡發揮出來就更上層樓了。目前,我的硃砂畫題材已經覆蓋了佛教人物、花鳥和山水幾個領域,作品展出以後,好評如潮,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褒獎和讚許,我這三十多年的努力終於結出碩果!
主播:是的,一個畫家要想取得一點成就,真是不容易啊!李老師,我還注意到,您的畫中經常題有詩句,中堂畫經常配有對聯。這也是一種傳統嗎?
李嘯堂:是的,一種傳統形式。大家都知道,說相聲講究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唱京劇講究四門功課:唱念做打。中國畫也講究四門功課:詩書畫印。這叫「四美」。中國畫最重要的一條,也是區別於西洋畫的,就是畫家要寫書法,畫家要寫詩文。現在,很多畫家不會書法,根本不臨帖,拿起毛筆就寫自由體,這是很可憐的一件事,再一個,現在很多畫家肚中沒有文墨,不會題跋,甚至文不對題,題了一大片,你也讀不懂他真正想說什麼,又沒有詩意,又沒有雅趣,這叫什麼題跋,而且事先打稿都不行,過去講:「題畫難於作畫」,題畫是非常難的一門功課,你得胸中的學問非常好。畫裡面這塊空白,恰好留給你去題跋,當時要編句子,或長或短,要非常妙,要值得人品味。這要花相當的時間學習詩文,所以說成就一個畫家都不是那麼容易的。至於中堂畫配對聯,簡稱「中堂對」,這種形式最顯示畫家的詩書畫印全面修養,因為我是詩書畫印兼具的畫家,所以,我不但不懼怕,反而樂此不疲。
主播:今後,您在創作上有什麼打算?
李嘯堂:一個畫家要不停地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就是說,活到老、學到老、創新到老。人有一口氣,就要繼續學,要追求新高度,齊白石也好,吳冠中也好,都是如此,這種狀態是值得人尊敬的。笪重光曾經說:畫,久看久新,則必為名跡。字畫啊,讓人過目不忘,必為名跡。如何做到?我個人奮鬥的路還很遠。換言之,這就是所謂老道,就是更耐看,更耐咀嚼,使人站在它的面前不忍離去,這就是中國畫。這是你的性格,是你的人品,這畫就是好畫。久看久新,就是我一生的目標。
主播:謝謝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