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發現一株已宣布野外滅絕枯魯杜鵑,甘孜還發現零星小種群

2020-12-26 澎湃新聞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對外發布稱,該所科研人員在涼山州木裡縣野外考察過程中重新發現已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目前僅發現一株。

消息一出立馬引起公眾關注,話題還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這株「遺世獨立」的枯魯杜鵑成為了新晉網紅。

幾乎同時,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華西亞高山植物園(以下簡稱「華西植物園」)與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科研團隊在甘孜州也發現了枯魯杜鵑的身影,在康定、九龍兩縣都發現有枯魯杜鵑分布,疑似種約有40多株,目前能確定為枯魯杜鵑的有20多株。

也就是說,涼山發現的枯魯杜鵑並非「唯一」。

關於枯魯杜鵑,你是否有很多問號?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為何在被宣布野外滅絕後,同一時間在多地被發現?它們的發現意味著什麼?……川報觀察記者就此進行探究。

一問:枯魯杜鵑只有一株?

涼山的並非唯一,甘孜還發現了20多株

說起枯魯杜鵑,華西植物園副主任張超如數家珍。「我們很早就在關注枯魯杜鵑,之前也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華西植物園裡有全中國乃至全亞洲種類最多的杜鵑花,這個位於都江堰龍溪—虹口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園,成立之初就是為了杜鵑花的保護與科研。

2014年,園區與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作開展杜鵑花的專題調查,貢嘎山位於橫斷山區,是中國杜鵑花種群聚居區,種類異常豐富。

2016年,貢嘎山保護區專家周華明、蔣勇在九龍發現了一種「不常見」的杜鵑,但也因為採集標本的信息不全,也沒能得到確認,一直存疑。

2017年,保護區專家在九龍另一地方再次發現約20株,杜鵑專家、中科院植物所的副研究員耿玉英認為,此種可能為枯魯杜鵑。

在甘孜發現的杜鵑花叢

直到今年5月,項目組再次來到貢嘎山,專門到荷花海區域考察。正值杜鵑的花期,在荷花海周邊,雲杉密密生長,樹下灌木叢生,粉白色的杜鵑稀稀拉拉地「撒」在叢中,約有20多株。

張超眼前一亮,「這個杜鵑花確實不常見。」

採集了標本後,張超將信息帶回華西植物園請專家一起「會診」,經過與模式標本比對,認定這次發現的就是枯魯杜鵑。

標本比對

二問:

為何80多年都沒找到,這次兩地同時發現?

盛花期容易被看見,建立在多年調查的基礎上

枯魯杜鵑這個新晉網紅,有一段坎坷而又神秘的身世。被發現20多年後,才有了自己的姓名,而在擁有了姓名之後的60年裡,一直不曾被發現,然後直接被宣布野外滅絕。

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採到一份杜鵑標本,但未命名。直到1953年,該標本被作為粘毛杜鵑的變種發表;後於1978年被提升為種,中文名為枯魯杜鵑。

在2013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和覃海寧等(2017)發表的《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裡,枯魯杜鵑均被評估為野外滅絕(EW)。

從1929至今,科學家從沒有停止過對枯魯杜鵑的科考,無論國內國外,科研人員接力了好幾代,都沒有發現它。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僅有2008年採自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的「疑似枯魯杜鵑」標本記錄。

耿玉英是業界公認的杜鵑專家,她曾於1991年,2003年、2007年三次專門到涼山州木裡縣,向村民打聽名為「枯魯」的地名,走過了枯魯村、枯魯溝,但都沒有發現枯魯杜鵑的身影。

耿玉英認為,這次枯魯杜鵑能夠在兩個區域被發現,主要的原因是處於盛花期,在灌木叢中格外顯眼,從而增加了被發現的概率。比如,涼山的枯魯杜鵑就是科研人員在調查快要結束的時候,偶然發現的。

而甘孜的枯魯杜鵑能被發現是建立在此前對保護區杜鵑花詳細調查的基礎上。

張超說,調查前後經歷了5年,相比以往來說,調查更加系統,覆蓋面更大,可以說是地毯式的「摸排」,容易發現新品種。

三問:是否意味不再瀕危?

並不是,仍然需要系統調查並加強保護

從80多年的零發現,到連續發現1株、20株,是否意味著枯魯杜鵑不再稀有?

耿玉英認為,20多株的發現,也不算多,枯魯杜鵑仍然是瀕危的珍稀品種。

這次,枯魯杜鵑靠的是「世界唯一」而出圈,而甘孜的新發現又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從涼山到甘孜的廣闊區域,它究竟發端於哪裡?如何擴張它的版圖?這些問題都有待下一步的探索研究。

「也不排除其他地方還有,因為杜鵑的特點就是喜歡群居。」耿玉英說,這次的發現從涼山木裡到甘孜九龍、康定,從地理單元上來看,是連接成片的,有可能是枯魯杜鵑的傳播繁衍帶。涼山的枯魯杜鵑植株較大,而康定的較小,有可能是從涼山傳播到康定。

張超已經迫不及待開始計劃下一步的考察。「我們打算再沿著木裡、九龍、康定這個區域走一圈,詳細做一個調查。」此外,華西植物園還將採集枯魯杜鵑種子,進行人工繁育和遷地保護。

發現涼山枯魯杜鵑的中科院昆明所科研人員也表示,有必要進一步採取「地毯式」系統調查,徹底摸清該種的資源本底,同時開展「搶救性保護」和系統研究工作。

「一個物種就是一組基因,如果一個物種丟失,生物多樣性就會受影響。」耿玉英說,希望通過這次的發現引發公眾和地方政府的關注,進一步加強對枯魯杜鵑的保護,從而保護生物多樣性。

原標題:《獨家| 枯魯杜鵑全世界僅有一株?不!四川甘孜還發現零星小種群》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人員發現枯魯杜鵑
    枯魯杜鵑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掌上春城訊 5月27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傳出好消息,該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在對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木裡縣的枯魯山區進行野外科學考察時,發現了1株曾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
  • 滅絕後再次「復活」!全球最珍貴的花在四川現世,全球僅此一株
    比起動物的滅絕,植物的滅絕反而很少引起人類關注,大多數人能說出近幾個世紀滅絕的哺乳動物或鳥類的名字,但很少有人能說出一種已滅絕的植物的名字。而在近日,「野外滅絕」多年的枯魯杜鵑再次「復活」,在四川現世。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採到一份杜鵑標本,這株杜鵑幼枝密被腺頭剛毛。葉革質,卵形至披針形或橢圓形。
  • 全球僅一棵,四川發現一種已滅絕杜鵑花,發現者稱需搶救性保護
    5月26日,有媒體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在四川省涼山州進行野外考察時,在對某山區開展為期2天的調查過程中,在深山中發現了一株花團錦簇的杜鵑,隊員們表示從未見過這樣的杜鵑花,經過與已知的杜鵑品種模式標本比對和中國植物志核對,確認發現了這顆杜鵑花為枯魯杜鵑。
  • 被認定滅絕7年植物「復活」!為何宣布滅絕的動植物頻現?
    當然這次的發現並不是在雲南,而是在四川地區,根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發布的報告指出,本次發現宣布「野外滅絕」的植物名叫「枯魯杜鵑」,而且發現的地區也是非常稀有的,僅此1株。所以說非常具有保護價值,並且要好好地將其蔓延下去,如果這一株都保護不下來,那麼也會再次陷入被宣布滅絕的困境。亟需進行「搶救性保護」是必然的了。
  • 全球最珍貴的花,滅絕後再次「復活」,如今僅有一株出現在四川
    地球上誕生至今已經孕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生物,但是地球曾經在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後,很多生物都已經滅絕了,後來人類誕生對地球上的物種也進行了大肆的破壞,導致越來越多的生物都出現了滅絕。但是目前我國有40多種物種都出現了滅絕,不過科學家卻發現有一種已經滅絕的植物,如今卻又重新「復活」,出現在人們的面前,這個植物就是枯魯杜鵑,它屬於灌木,長約7~10.5釐米,寬約2.4~3.4釐米,它開出的花大約有6~8朵,總軸長5毫米,花冠是淡粉紅色,具有紫紅色的斑點。
  • 消失52年的「象鼩」重現,百年前滅絕象龜再現,地下世界或存在?
    大部分物種的消失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首先是極危的狀態,野外生存數量非常少,甚至無法滿足種群的繁殖需求,最後新生個體數量小於死亡的數量,該種群個體最後在野外已經找不到了,也許存在某些孤獨的個體,但是沒有被發現,這個時候認為該物種野外滅絕。
  • 滅絕52年後現身,消失63年重回視野,為何物種屢次消失又出現
    巴西青蛙滅絕52年後再次現身 巴西是一個自然環境不錯的國家,但是近幾十年來也出現了較廣泛的物種滅絕事件,其中一種巴西青蛙最後一次被人類發現是1968年,之後不管研究團隊怎麼尋找都沒有找到,於是失望的科學家宣布它滅絕了。一般來說,一個物種數量越來越少,最後看不到了,基本被認定是滅絕了。
  •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開展滇西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目標物種的調查與種質採集工作
    7月22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由刀志靈博士帶領,在大理市蒼山保護管理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龍陵縣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騰衝分局、騰衝市林業局、保山市林業局等部門的協助下,對滇西地區的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開展了項目目標物種調查與種質採集工作。
  • 被宣布滅絕30年的生物都出現了,那麼野生華南虎會重新被發現嗎?
    在地球的演化歷史中,曾出現過許許多多的生物,但現在還存在的卻寥寥無幾,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的掠殺和生存環境的劇變。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每年都會根據生物種群的數量和棲息地的情況,將各個物種列為不同的保護級別,分別是:絕滅,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低危,數據缺乏,未評估。比如在2012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就把華南虎列為野外滅絕。
  • 滅絕30年的生物都出現了,野生華南虎會被重新發現嗎?
    2019年11月12日,《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上刊發了一篇論文,一種在1990年代已經被宣布滅絕的銀背鼷鹿在越南芽莊市附近的一個沿海林地中被發現!
  • 臺灣雲豹消失近40年後又有人發現,已滅絕的動物為何還能再現身?
    另外,由於臺灣雲豹的毛皮既柔軟又美觀,骨頭還可以入藥,因此人們對雲豹進行捕殺現象愈演愈烈,臺灣雲豹遭受到滅頂之災,數量越來越少,自從1972年以後(到2019年),人們在野外再也沒有在自然界發現過雲豹的蹤跡,1983年被人工收養的一隻幼豹又夭折了,此後便再也沒有觀察到雲豹的身影,於是在2013年的時候,專家學者宣布臺灣雲豹基本滅絕。
  • 被宣布滅絕30年的生物都出現了,野生華南虎會重新被發現嗎?
    歷史上曾經有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第六次或許正在發生,但是我們卻「只緣身在此山中」,科學的研究表明人類的數量在過去的35年裡翻了一倍,但是蝴蝶、蜘蛛等無脊椎動物的數量已經減少了45%。非常多生物被人們擠到了瀕臨滅絕的角落,華南虎是其中一種,既然有的已經被宣布滅絕的生物,又一次出現了,野生華南虎還有可能會出現嗎?
  • 烏來杜鵑,也叫臺北杜鵑,野生滅絕,只剩下43株人工移栽的成株
    據統計,從17世紀工業革命開始,平均每十年就有一個物種滅絕;進入20世紀後,平均每天就有一個物種滅絕;而現在,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表明,2009年,世界上還有1/4的哺乳動物、1200多種鳥類以及3萬多種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
  • 被宣布滅絕30年的物種被發現,野生華南虎可能重新發現嗎?
    而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上的生物可能正在進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因為在最近幾百年的時間內物種滅絕速度明顯增快。個人認為這一次人類既是主角又是誘因,因為人類文明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弊端,首先就是對於環境的破壞,壓縮了很多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這導致一些珍稀野生動物數量大幅度減少,甚至有滅絕的危險。
  • 20多年前被宣告野外滅絕的唐魚和瀕危異鱲驚現大鵬灣流域
    原標題大鵬灣流域發現20多年前被宣告野外滅絕的唐魚和瀕危異鱲深圳安棲兩瀕危魚類種群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對相關生境加強保護,減少人為幹擾和對動物棲息地的破壞近期,根據初步的監測鑑定結果,專家在大鵬灣流域發現了曾被宣告野外滅絕的唐魚和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異鱲。唐魚、異鱲這些聽起來頗為陌生的魚類是什麼樣的種群?它的出現有什麼意義?應該如何保護?4月26日,深晚記者採訪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以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專家解答相關疑問。
  • 18年增長600多隻,這種絕處逢生的貓科動物為何還可能野外滅絕?
    2002年,科學家對伊比利亞猞猁的數量進行統計後發現,其數量僅剩下96隻,只分布在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兩片總佔地面積只有125平方公裡的「孤島」裡。至此,伊比利亞猞猁到了「極度瀕危」的境地,如果再不對其加強保護,那麼它們極有可能在10年之內就會走向滅絕。
  • 哪些動物被宣布滅絕30年後重新出現?野生華南虎會被發現嗎?
    被宣布滅絕30年的生物重新出現,這是一件大好事。起碼,這些動物的重新發現能夠增加生物的多樣性,而且一旦被宣布滅絕的生物被發現,第一時間就會得到最專業的保護,很可能這個物種就不會再次「被宣布滅絕」。下面,我們簡單的來看一下,被宣布滅絕30年後重新出現的是什麼生物?
  • 四面山發現瀕臨滅絕物種,全球僅有8種!盤點那些已滅絕物種
    近日,江津四面山又發現了一個瀕臨滅絕物種!這個物種是一種長相兇猛的昆蟲,名叫巨齒蛉,目前全世界已知8種巨齒蛉,其中6種分布在中國,而且全球範圍內的巨齒蛉都已瀕臨滅絕。據四面山管委會介紹,日前,東北林業大學研究生、在讀博士生張超,在四面山大窩鋪原始森林管護站旁發現瀕臨滅絕物種巨齒蛉。巨齒蛉是一種廣翅目昆蟲,「面目醜陋」,無論雌雄成蟲,頭部前端都長有一副巨大的牙齒,長相兇猛,但成蟲並不捕食其他動物,只吸食樹木流出的汁液,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目前全世界已知8種巨齒蛉,其中6種分布在中國,而且全球範圍內的巨齒蛉都已瀕臨滅絕。
  • 為什麼必須要找到大樹杜鵑?
    被子植物,是高等植物王國中的第一大類群,在這裡,我們要聊聊大樹杜鵑。大樹杜鵑,高大挺拔,繁花錦簇,是我們國家的二級保護植物,被譽為「國寶」。其中最大的一株,號稱杜鵑王,樹高30米,樹齡高達500歲。上個世紀初,一個英國人從緬甸進入雲南騰衝,在山上看到一株大樹杜鵑,驚嘆不已。他竟然用蠻力砍倒了大樹,鋸下了一截樹幹,想盡辦法運回了英國。
  • 絕跡的巨水雞能再次出現,那野生華南虎會被重新發現嗎?
    以巨水雞為例,巨水雞之所以能夠在被人們宣布滅絕後再次出現,主要原因是巨水雞的體型較小,這意味著它們對能量的需求比較小,對棲息地的需求也不如其他動物那麼大。 以華南虎為例,我國華南虎被國外學者宣布野外滅絕,雖然我們國家很多學者不承認,但是我們都必須要承認的是,野外華南虎種群想要繁衍下去,至少需要18個個體,而每個個體的生存至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