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挖藕人:每天水下勞作十幾小時 換來百姓餐桌佳餚

2020-12-26 南通廣播電視臺

最近氣溫急轉直下,在戶外待上一會兒就感覺凍得吃不消,但有種職業必須在刺骨的冰水裡忙碌,這就是職業挖藕人。近些年,來自湖北、安徽等地的藕農在通州東社鎮一帶租下幾百畝藕塘,每年從7月一直忙到來年3月份左右。今天,記者就帶你走進這些藕農,了解他們的生活。

汪國強今年50多歲,來自安徽蕪湖,有二十多年的種藕、挖藕經驗。五年前,他選擇在東社鎮五馬路村經營這60畝藕塘。

採藕是個技術活。汪師傅憑著十幾年的工作經驗,摸索到藕的位置和深度,用水槍將蓮藕周圍的淤泥衝開,再小心翼翼地將長長的蓮藕拔出來。既不能下手太重把藕弄斷,力道又不能太小,不然拔不出來。

最冷的時候,水溫逼近零下八度。即使戴著厚厚的橡膠手套,防水衣裡穿著棉衣棉褲,也無法驅散刺骨的寒意。多則上千斤,少則七八百斤,一個月下來,汪國強能收入上萬元。

和汪國強一起經營藕塘的吳克和說,今年收入比前兩年要好,蓮藕批發價格每斤不超過三元,他一天能賣五六百斤。

不過,經營藕塘是個看天吃飯的行當,如果遇到冰雹、颱風等自然災害,就會虧損。

通州區東社鎮有近300畝的藕塘,這些外鄉挖藕人日夜辛苦勞作,換來了餐桌上鮮美的白藕,為我們寒冷的冬日帶來了一絲暖意。

相關焦點

  • 嶽陽人手中的每一碗藕湯,都要感謝這些挖藕人!
    要想挖到它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幾葉木舟,二十幾個忙碌的泥人,在天空還未全亮之時,一天就這樣開始了。對於每一個挖藕人來說,他們就像候鳥一般,苦苦等待的是來年的開春。每年秋季,是挖藕人離開家鄉走向挖藕季節的時候。蓮藕埋得深,通常在泥下半米的深處,也只有這樣,藕才能長得又長有大,每每下藕田挖藕,泥巴埋去大半個身子後才觸及其根莖。
  • 藕「匠」人泥裡「淘金」 江西新餘初冬挖藕忙
    12月13日,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羅坊鎮湖頭村500多畝湖藕迎來全面採收期,30多名職業挖藕人攜帶特製工具在湖裡泥潭中進行挖藕作業,靠技術和力量每天挖藕50到150斤不等,人均收入150餘元。據了解,新餘市渝水區羅坊鎮湖頭村的湖藕種植源於宋朝,湖藕常年處於自然繁衍和野生狀態,根植淤泥之下無法機械作業,因此帶動了數代職業挖藕「匠」人靠挖藕「絕活」鼓起腰包。
  • 張子楓下田挖藕忘了水下鏡頭,彎腰一刻領子突然變大,導演緊急救場...
    張子楓在《嚮往的生活》裡,一直都是承擔著一種寶寶角色,雖然已經滿了18歲,但是她實在是太奶了,大家都會下意識覺得她是個還沒有來得及長大的孩子,一些比較繁重的農活不會交給她,當她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有大把的人幫她解決
  • 小暑將至,吃藕的季節來啦!
    天一熱,很多人的胃口好像就會不由自主變差,飲食上偏愛冰冰涼涼、酸酸爽爽的口感,比如涼拌藕。眼下的藕還有點嫩,多半是滿足人們嘗鮮的欲望。記者 崔引 攝現在上市的藕是「小鮮肉」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藕是跟秋天聯繫在一起,就像俗語說的「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事實上,隨著小暑的到來,挖藕已經開始。
  • 各種「小可愛」從甘肅深山走上各地百姓餐桌
    新華社蘭州12月15日電題:各種「小可愛」從甘肅深山走上各地百姓餐桌新華社記者馬莎冬日裡,暖陽下,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張家大坪村的麥田裡一片歡騰。掀起麥草「棉被」、撥開泥土「外套」,頂著一頭金色「爆炸卷」的韭黃哈著熱氣冒出頭來。臨近冬至,正值開鐮。「冬閒」變「冬忙」,村民們在田間地頭盡享豐收喜悅的場景,構成了冬日裡一派豐收景象。「割韭黃是個技術活,這些『小可愛』很脆弱,力度一旦掌握不好就會『跳根』,影響明年收成。」
  • 【每天一道年夜菜】:糯米桂花糖藕
    糯米桂花糖藕是一道典型的南方菜,作為北方人,大家也許會對這道菜比較陌生,那麼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這道菜吧。 蓮藕的含糖量不算很高,又含有大量的維C和膳食纖維,對於肝病、便秘、糖尿病等一切有虛弱之症的人都十分益。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藕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具有收縮血管和血的作用。藕還可以消暑消熱,是良好的祛暑食物。
  • 有李佳琦和朱廣權加持,市委書記一起帶貨的洪湖藕,賣得怎麼樣了
    兩小時內,「小朱配琦」組合的直播被超過1000萬人看到,為湖北農產品下單者眾。 當朱廣權說出這些註定會風行網際網路的雙關妙語時,80後藕農王文娟、楊晶夫婦也正關注著。今年的疫情讓他們帳本上有出無進,下藕苗的時間也差點錯過。不過,隨著從3月20日洪湖市解封至今,線上訂單伴隨全國關注一起飛來,此前的缺口很快就被補上了。
  • 餘杭山裡人傳授這樣挖:一挖一麻袋,一挖一麻袋!
    但是外來遊客也不要心急,如果想體驗挖筍樂趣的,可以聯繫鸕鳥鎮內的民宿農家樂業主,他們都會親自或者找人帶路,如果獨身上山不僅容易跑空,也容易有危險哦!  挖冬筍  當開始挖筍時,挖筍人的姿勢非常重要。
  • 佳「藕」有約!
    今天,跟隨小編一道,去阜城街道新港村,跟著採藕人一起體驗採藕的過程。在阜城街道新港村,室外是十分寒冷,挖藕師傅們卻是激情滿滿,在一片800畝的藕塘中,隨處可見藕農們忙碌的身影。藕農們一彎腰,水槍一打,蓮藕就脫泥而出,十分喜人。洪劉轉從事挖藕工作已經10來個年頭,對於他來說,蓮藕豐收是件高興事,因為這是他大展身手的時候。
  • 粉藕排骨湯
  • 每天能挖1000斤!59歲的大爺靠這個,在杭州買了三套房!
    穿著一件破舊迷彩外套的盛師傅就是這片藕塘的主人,他笑著說,「今年藕的價格好,我們從7月5日就開始挖了,能挖到明年5月10日,現在每天能挖1000斤呢!」穿上連體雨衣,拖著裝藕的大盆和大板,盛師傅慢慢往藕塘裡走,他一手拿高壓水槍衝開淤泥,一手在塘底摸藕,很快藕塘上就有挖出的藕漂浮在上,很是喜人。「挖藕有講究。
  • 王一博:你天天都挖藕!是韭菜!戴上心愛的頭盔,挖啥都有勁!
    「哇偶~」五連擊,王一博藕巴,開啟循環挖藕模式 ~這個故事走向太搞笑了!1、一開始熱搜上的「王一博挖藕」。2、粉絲在評論區闢謠是「王一博挖地瓜」。3、天天向上在線澄清熱搜上一個美麗的誤會:酷蓋挖的不是藕,是韭菜!這走向,誰能想得到?挖藕—挖地瓜—挖韭菜,王一博心裡苦!哈哈哈,挖藕挖了個寂寞~蓮藕:啥?我上熱搜了,還是跟王一博!
  • 1萬人在藏區挖蟲草,之後他們來了……
    滷雞爪「晉升」最受追捧的佳餚?大雪、小雨、冰雹、晴天交替變換?藏區民警有答案!在這兒,每年4月至6月,都是開展採挖蟲草安保工作的關鍵時期。順著雅魯藏布江,車子一路向北,爬上盤山路,近3個小時後,終於抵達壩鄉。這裡距縣城足有130多公裡。剛到雪布丁值守點的山腳下,一位健碩的藏族漢子便迎了上來。他是山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副支隊長索朗次仁。「這是輔助登山用的,千萬別小看它。」
  • 「藕」遇千家洲7000畝荷田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初夏的千家洲,陽光不燥,正是藕根走俏季節,儘管早晨的水裡還有些許寒意,柴松林和他的兩個夥計每天7時就下塘了。「荷葉沒開的藕杆下,才有藕根可採。」一句簡單的科普後,3個人走進了水深沒腰的池塘裡。
  • 中國唯一建在水上的村子:水上住人水下養殖,堪稱「東方威尼斯」
    中國唯一建在水上的村子:水上住人水下養殖,堪稱「東方威尼斯」 我們生類生存是無法離開水的,縱觀古代人類的村落聚集地點,多數都因水而建隨水而走。現在的我們掌握了一套利用水資源的辦法,讓水庫,自來水公司、無數條管道和廢水淨化排放等工序成為了一個循環。
  • 走進王中磊住的豪宅,家裡酒櫃有十幾層,餐桌上每天都是山珍海味
    走進王中磊住的豪宅,家裡酒櫃有十幾層,餐桌上每天都是山珍海味王中磊雖然不是明星,但卻在娛樂圈中有著很高的知名度,而且也非常有地位,為什麼這樣說呢?王中磊就參加過《嚮往的生活》只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在節目中王中磊的言談舉止都非常沉穩,總裁風範十足,給人印象深刻,相信不少人看到這裡,都會非常好奇王中磊現實生活中的家是什麼樣子的吧?
  • 如果我不說,你都不知道武漢的藕到底有多好
    從前奶奶家,老皮沙發被竄跳的小孩子們打磨得油光發亮,前頭支著爺爺喝茶的小桌子,一家人就著這張小小的茶桌嚼藕吮肉,幾碗粉糯糯的藕湯下肚,吃得人渾身發熱額頭冒汗。能跟家人吃上一頓排骨藕湯,對我來說就是冬天裡最好的事情。
  • 它全身是寶,果實清甜,葉子可做茶葉,根很多人愛吃,梗也是美味
    說起全身是寶,很多人都會想到動物,比如羊,毛可以織毛衣,皮可以做成皮製品,肉就更不用說了。其實,在植物界,同樣也有全身是寶的,那就是水生植物荷葉。不僅果實好吃,就是根和梗都是餐桌上的美味,葉子還能製作成茶葉。
  • 湖北美食系列之三:排骨藕湯
    湖北人愛喝湯,有「無湯不成席」的說法。湖北盛產蓮藕,粉嫩白淨,生吃就甘甜化渣,聞名全國。而湖北人最喜歡拿藕和肉骨頭煨湯,文火煨到肉爛脫骨,藕塊吃起來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絕的湯喝上一口,香濃清甜,不禁要感嘆藕香與肉香的搭檔簡直是天下絕配!
  • 氣質給到了,下鄉挖藕也是頭文字D!
    職業賽車手,為生計奔波在鄉間挖藕?當紅男明星,昨日當牙醫,今日挖藕為哪般?上年紅毯西裝帥氣逼人,今年戴著心愛的頭盔下地挖藕。王一博作為奧迪代言人,今天不去GQ盛典走紅毯,反而下鄉去挖藕,哈哈哈……原因竟是……王一博內心(原因嗎?):這破路也能騎出賽道的感覺,服不服!在全世界哪個角落裡, 當酷蓋都沒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