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28等共軸反槳直升機為何並不出彩?

2020-12-16 騰訊網

前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提到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在引進後發現並沒有達到原先的期望值。存在艇身過大而運力相對不足,油耗大噪音高航程相對有限的等系列問題。這也導致歐洲野牛的數量一直限制在4艘,幾乎不再有明顯的發展。反倒是自己研發,全面突破的技術難關的726A會上幾十艘級的大批量,成為和071和075等大艦配套的關鍵兩棲登陸主力。既然說到了兩棲登陸,那麼不論對071還是075來說。水上自然是726A和05式等兩棲戰車為主。那麼作為大甲板兩棲艦艇來說,更重要的應該是大量運用直升機快速垂直登陸。不過在可用的艦載直升機方面,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短板。早期只有4噸級的海豚直升機和自產化的海直九可用。雖然海直九的整體表現中規中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有汗馬功勞。

但是畢竟4噸級的身板實在是太小了。即使324毫米口徑的輕型反潛魚雷都不能同時帶兩發。作為海上使用的主力,其巡航半徑和可以從事的補給運輸與反潛的能力都很弱。好處是這個系列的可靠性比較高,使用成本較低;因此直到目前,仍然有很多自產神盾大艦上攜帶的艦載直升機還是海直九。此後又引進了一批卡27的出口型,這就是卡28。卡28是一種過去比較罕見的共軸反槳雙旋翼直升機。這種設計可以說在直升機領域頗為特殊。普通的直升機因為旋翼轉動的巨大反作用力,會導致飛行中的直升機會有反向自轉扭矩。因此必須有尾槳或者尾部涵道槳進行力矩平衡。尾槳對直升機的飛行沒有正幫助,反倒要消耗一部分發動機的能量。而且尾槳直徑不小,又位於全機的尾部,相對非常脆弱。一旦有碰撞或者被武器擊中就會立即損壞崩潰。

很容易連帶整個直升機飛行狀態的瞬間失衡。歷史上相當比例的直升機事故,是由尾槳崩潰引發。於是有人發明了共軸反槳的雙旋翼直升機。卡式系列算是其中的突出代表。通過共軸反槳,可以消除直升機的自旋力矩。同時讓全機機身變短,在陸地停放和上艦的佔地面積都更小。本來卡式直升機在艦艇上使用應該有更好的表現。但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卡28在引進了不多的數量之後,既沒有後續的大批量訂單,也沒有引進技術自己生產和研發提高。最終的使用情況和前面說過的歐洲野牛非常相似。也就是用戶對這兩種裝備系統的在引進後的實際使用滿意度是十分有限的。卡28是正常起飛重量11噸的中型直升機,自然比4噸級的海直九綜合能力更強些。但是卡28在實際使用中,對比其他大國海軍的10噸級艦載直升機則差距較大。卡28雖然因為沒有尾槳,整體長度更短。

但是複雜的共軸反槳雙旋翼為了避免相互幹擾和碰撞,造成其旋翼軸和整機的高度過高。進出機庫並不方便。更大的問題在於其在原產國的艦上使用經驗也不多,一些原始設計的不足之處表現的非常明顯。卡28採用比較奇異的4點式起落架。而且沒有艦上輔助降落系統。導致海上的浪稍微一大。卡28就不能在4000噸級以上艦艇上安全降落。日常要求艦上停機坪的橫搖角度不超過15度。但是海上80%的天數,一般驅護艦的橫搖標準都會超過15度。而海直九和海鷹等傳統布局的直升機,在停機坪橫搖35度時仍然可安全降落。早期卡式直升機還帶過預警雷達出現在航母上,後來有了更合適的大型預警直升機。未來海直20會更多的擔負起10噸級上艦主力直升機的角色。

相關焦點

  • 武器大講堂:共軸雙旋翼技術的發展
    ▲採用共軸反漿設計的Ka-50黑鯊武裝直升與傳統的單旋翼帶尾槳直升機相比,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由於沒有尾槳的功率損耗,因此具有更高的懸停效率。據卡莫夫設計局的研究資料,通常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的懸停效率要比單旋翼帶尾槳的直升機高出17%~30%。在結構上,由於單旋翼直升機的尾槳部分必須超出旋翼旋轉面,因此其機體縱向尺寸較長,在槳盤載荷、發動機和相同的總重下,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的縱向尺寸僅為單旋翼直升機的60%左右。
  • 兩個螺旋槳同時反著轉,這架特殊直升機卻是俄羅斯的最愛
    當然,這種構型也存在先天上的缺陷,比如,在研製大中型直升機時,就必須採用直徑更大旋翼,隨之而來的就是需要更長的尾梁來安裝尾槳,這就是使大中型直升機的機身會很長,為了搭載黑鷹這類主流艦載直升機,軍艦都必須有一個比較大的直升機起降甲板。這也是為什麼噸位不足的052C/D驅逐艦在搭載大量飛彈和設備的同時只能設置一個僅能供卡-28起降的飛行甲板。
  • 幾十年前,中國人就發明了這兩種直升機
    而所謂的共軸雙旋翼直升機,其實就是具有繞同一理論軸線一正一反旋轉的上下兩副旋翼,由於轉向相反,兩副旋翼產生的扭矩在航向不變的飛行狀態下相互平衡,通過所謂的上下旋翼總距差動產生不平衡扭矩可實現航向操縱,共軸雙旋翼在直升機的飛行中,既是升力面又是縱橫向和航向的操縱面。
  • 為何不仿製?卡-32直升機,中國花4.08億美元進口了20架
    南極科考隊裝備的卡-32說到卡莫夫系列直升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卡-27/28系列直升機,再不濟也是卡-31直升機,為什麼我會專門拿一個卡-32直升機出來講呢?因為卡-32直升機與卡-27/28/31等軍用直升機不同,其主要應用領域是民用領域。
  • 不給俄羅斯面子,拋棄卡系共軸,印度再購美國海鷹直升機
    Naval Air Systems Command),合同約定洛馬公司需要生產和交付總計24架MH-60R海鷹艦載直升機(Seahawk Maritime Helicopter)。 這份合同是由美國國防部在5月14日當天公布的,這24架海鷹直升機中,有3架將會交付給美國海軍,另外21架則都是要交給給印度政府。
  • 西科斯基共軸未必好,詳解馬裡蘭大學提出的單側機翼複合式直升機
    為什麼要提出新的構型——常規直升機和西科斯基共軸有什麼問題?因為,在很高的前飛速度之下,常規直升機前行側槳葉尖端會由於當地速度接近音速而逐漸開始顯現氣動壓縮性問題,後行側槳葉則會由於反向氣流的問題而面臨越發嚴重的動態失速問題,從而致使其振動載荷急劇增大,超出了直升機旋翼結構系統所能承受的範圍。而且,由於旋翼槳盤前行側和後行側動壓的非平衡分布,在高前進比狀態下,常規直升機想要通過操縱實現旋翼槳盤的滾轉平衡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 沒錢才是大問題,俄羅斯卡60直升機研發30年,至今未裝備
    米裡設計局比較著名的直升機有米28武裝直升機和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卡莫夫著名的有卡52武裝直升機和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這兩者的設計風格非常不一樣,米裡主要使用單旋翼帶尾槳的正常布局,而卡莫夫則使用共軸反轉設計。那麼如果俄羅斯出現如下圖所示的這樣一種直升機,大家會認為是哪一個設計局設計的呢?
  • 卡-52武裝直升機性能堪稱卓越 俄軍曾考慮讓其上艦 如今無人問津
    卡-52共軸雙旋翼武裝直升機在世界眾多武裝直升機中,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設計的卡-52共軸雙旋翼武裝直升機絕對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另類。卡莫夫設計局設計的卡-50/52系列武裝直升機是目前全球唯一採用共軸雙旋翼氣動外形的武裝直升機。
  • 武裝直升機的獨苗!速度超快的卡50/52,缺點是旋翼會打架!
    不過當時蘇聯陸軍並不知道自己需要哪一種直升機。因此米裡設計局的米28直升機和卡莫夫設計局的卡50直升機都獲得了勝利,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武裝直升機。 卡50直升機使用的是卡莫夫設計局非常擅長的共軸反轉布局。
  • 武裝直升機的異類:卡-50和卡-52,另闢蹊徑配備彈射座椅
    圖為卡-52武裝直升機優點很突出的同軸反槳設計首先需要說一下卡莫夫設計局的特色同軸反槳設計,同軸反槳實際上是一種無尾翼,反轉雙旋翼直升機設計思路,雖然曾經很多人認為這種設計並沒有前途,包括美國直升機技術天才西科斯基,但是,這種直升機設計性能優勢還是很大的。
  • 卡-90「噴氣」直升機,俄研究了20年,如今想和昌飛聯合研製
    在直升機領域,國產裝備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直-20通用運輸機、直-10專用武直,直-19偵查武直。但是目前國際直升機已經開始進入下一代研發,既新型高速直升機。比如傾轉旋翼,以及共軸反槳技術都將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 我的戰艦直升機製作教程 直升機怎麼製作
    雙軸共軸反槳  它指的是兩個不同方向的單軸。具體方法:  與單軸類似,先搭一架。  上面為直升機的框架與動力系統。  下面為穩定器。  直機大多是軸對稱圖形,能做到旋轉對稱的少,而且直升機不會很小。
  • 美國SB1直升機野心不小,打算同時替代黑鷹與阿帕奇
    在測試中這架共軸複合推進直升機在空中創造出了205節(約380公裡/小時)的新速度紀錄,不過,這並不是SB-1的極限,該高速直升機的最大設計巡航速度為460公裡/小時(250節)。(SB-1直升機原型機在飛行中)205節(時速380公裡)是什麼概念呢?
  • 卡-52、米-28和米-35,俄軍武裝直升機種類之多,後勤都哭了!
    從2011年起開始大規模重整軍備,俄軍獲得了大量的軍事裝備,特別是軍用飛機和直升機。在過去幾年,空軍直升機部隊和新組建的陸戰航空兵旅已經接收數百架全新的直升機,執行作戰勤務,其中有卡-52、米-28和米-35軍用直升機。現在俄軍擁有三種新型戰鬥直升機,卡-52直升機由卡莫夫設計局研製,而另外兩架直升機米-35和米-28由米裡設計局研發。
  • 詳解蘇聯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一問世就創造了三個世界紀錄
    最終在1986年10月在戈羅霍夫靶場進行最終的測試之後,蘇聯軍方在1987年12月選擇了卡莫夫設計局的共軸雙旋翼V-80直升機方案並最終命名為卡-50武裝直升機,而米裡設計局也一直在優化升級米-28的設計,最終在優化改進了20多年後的21世紀初達到最佳水平,被西方國家戲稱為阿帕奇斯基。
  • 飛狼再生:卡莫夫曝光全新黑科技高速直升機,正遊說中國參加研製
    2008年莫斯科直升機展覽中曾展示過卡-90直升機的模型,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卡-90的戰術技術性能如下:螺旋槳直徑8米、加滿油時重達7.5噸、載重4噸或搭載24人,機組人員為2人。卡-90直升機有非常明顯的速度優勢,貨運和客運都非常迅速。它的動力裝置採用兩臺雙轉子渦扇發動機,一個可摺疊的燃氣輪機驅動的硬螺旋槳。
  • 俄羅斯將於2022年完成卡-52M直升機研發工作
    據ruaviation網站2020年9月29日報導,俄羅斯直升機公司執行長Andrei Boginsky表示,卡-52M直升機的工程和開發工作將於2022年完成。
  • 卡-62直升機開始小批量生產 昔日明星產品被緩慢進度拖成路人甲
    3月11日,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宣布,位於阿森耶夫的發展航空公司(Progress Aviation Company)將開始小批量生產卡-52輕型多用途直升機。首批為六架,預計在2021年交付,其中兩架將用於執行濱海邊疆區的運輸任務。
  • 世界十大著名直升機,全是上世紀的老牌貨
    最新款的AH-64D'長弓阿帕奇'型武裝直升機由於安裝了長弓雷達,其打擊能力更進一步,成為阿帕奇直升機中的戰鬥機。然而,AH-64直升機並非是不可墜落的,勇敢的阿富汗人曾用竹竿將它捅下來。RAH-66科曼奇隱身直升機。
  • 共軸反槳可不是蘇聯土特產,日本八十年前就先玩上了
    受益於庫茲涅佐夫設計局研發的NK-12發動機,使用它的圖-95家族、安-22、安-90將其發揚光大,加上卡莫夫的同軸反槳直升機,這項技術仿佛成了俄式航空的標誌之一。不過這技術並不是蘇聯發明的,英國人發明共軸反槳的時候,蘇聯還沒建國呢~共軸反槳的發揚光大者圖-95和它的NK-12發動機不過共軸反槳概念才提出的時候,全球航空業都還處於蹣跚學步期,一戰前,還是個給螺旋槳加片槳葉都嫌貴的時代,那是一個木質雙葉螺旋槳稱霸天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