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範嘉智編輯 | 陳菲遐1
海正藥業(600267.SH)收購瀚暉製藥剩餘股權的交易終於有了方案。正如界面新聞此前所推測,高瓴資本並未「拿錢走人」。
7月20日晚間,海正藥業暫確定收購瀚暉製藥的預估價格為43.37億元至44.84億元。收購方案上,海正藥業選擇了以「現金+股份+可轉債」的方式支付。具體來看,海正藥業將首先支付15億元現金,剩餘交易價格的65%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35%以發行可轉債的方式支付。按預估價格中值44.11億元計算,除去15億元以現金支付外,將有18.92億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另有10.19億元將以可轉債方式支付。此次發行股份的價格確定為13.15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完成後,出讓方HPPC Holding SARL(下稱「HPPC」)將持有海正藥業5%以上股份。HPPC由高瓴資本旗下的基金控制。這也意味著,高瓴資本將正式成為海正藥業的股東之一。
醫藥行業頗受高瓴資本青睞。高瓴資本相繼A股「掃貨」了包括愛爾眼科(300015.SZ)、泰格醫藥(300347.SZ)、凱利泰、凱萊英(300326.SZ)、金域醫學(603882.SH)等。在出售瀚暉製藥股份之後,海正藥業也將正式成為高瓴資本布局生物醫藥產業的一環,搖身一變成為「高瓴概念股」。
海正藥業如今正處「危難之際」,高瓴資本入股不啻為一個好消息。
二者的淵源始於2017年。
瀚暉製藥的前身是海正輝瑞製藥有限公司,由海正藥業與輝瑞製藥有限公司於2012年9月共同出資組建。由於海正藥業與輝瑞在某些產品供貨上產生摩擦,在海正輝瑞業績連續沒有起色後,2017年11月,海正藥業發布公告由高瓴資本接手輝瑞部分退出的股份。2018年6月,海正輝瑞正式更名為瀚暉製藥。輝瑞退出後,仍與瀚暉製藥保持合作關係。
高瓴資本接手以來,瀚暉製藥的業績基本保持緩步增長。
按照瀚暉製藥2019年5.41億元淨利潤計算,此次收購靜態市盈率介於8.02倍至8.29倍,遠低於目前市場對醫藥股的常規估值。這筆交易對於海正藥業而言是筆不吃虧的買賣。
根據公告披露,瀚暉製藥主營業務包括藥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其中銷售的藥品品種覆蓋腫瘤、抗感染、心血管、糖尿病、激素、免疫抑制等領域,包括多達一、艾達生、海正美特、俊特、艾諾寧、依比路、玫滿、富利他之、伊達力、甲強龍、雷帕鳴和美卓樂等
有熟悉國內醫藥研發動向的人士分析認為,「曾經業界有過瀚暉製藥上市的預期,然而公司產品主要為已經過專利期的成熟藥,IPO難度較大」。「賣身」海正藥業之後,也為高瓴資本提供了寶貴的流動性。
但對於海正藥業而言,這筆收購的資金壓力確實不小。
2017-2019年,海正藥業資產負債率為63.6%、66.24%和64.21%,流動比率分別為0.86、0.64和0.77。截至2020年3月31日,海正藥業有短期借款51.3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4.63億元、其他流動負債8.18億元,合計84.16億元,而同期公司帳面有貨幣資金23.33億元,這意味著資金缺口約為60.82億元。
出於資金層面的壓力,海正藥業過去兩年置換資產動作頻頻,包括變賣房產及控股公司股權等。
6月19日,海正藥業將位於杭州拱墅區白馬公寓5幢2單元602室房產通過台州市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公開掛牌出售,成交金額為1,300萬元。據公司測算,此次交易可確認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約1020萬元,僅此一項就相當於海正藥業2019年歸母利潤的1/10。
2019年5月開始,海正藥業還陸續發布公告轉讓參股公司浙江導明醫藥科技有限公司20.24%股權、控股孫公司浙江海正宣泰醫藥有限公司51%股權、參股公司浙江嘉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33.33%股權,評估價值分別為1.38億元、2371.5萬元、2500萬元。
除了以上「大件資產」,海正藥業甚至還賣過孔雀,令市場唏噓。
當下海正藥業也亟需再融資「解渴」,以填補短期負債的缺口。因此,除了交易預案,公司還計劃發行股份及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5億元。交易對象正是7月9日剛入股海正藥業控股方海正集團的台州市椒江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下稱「區國資公司」)。
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及可轉債,將一定程度上攤薄區國資公司的持股比例。按發行股份1.44億股計算,此次交易完成後,區國資公司的持股比例將下降至23.06%;按發行股份最高可轉股股份合計2.21億股計算,區國資公司的持股比例將下降至21.57%。
然而這並不會對區國資公司實際控制公司產生影響。在持股比例小於區國資公司的背景下,高瓴資本能否深度參與海正藥業經營管理,將會是未來主要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