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妙齡少女跑到門診來找小編,一進門就緊張得不得了:「哎呦呦,大夫,可不得了了,我在脖子上摸到了一個腫塊,我看網上說是癌症的淋巴結轉移,轉移到淋巴結就沒救了是嗎?嗚嗚嗚…」聽到這話小編也真為那些網上誇大其詞的言論來氣,所以說今天小編特地寫了這篇小文,和大家談談這個腫大淋巴結的那些事兒。
淋巴結(Lymph node)是哺乳類動物特有的器官。它是產生免疫應答的重要器官之一,在人體中起著防衛的作用,就像衛士一樣守護著我們的健康。它分為淺表淋巴結和深部淋巴結,當然,我們平時能摸到的大多數是淺表淋巴結。正常人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釐米以內,表面光滑、柔軟,與周圍組織無粘連,亦無壓痛。當身體的某個部位感染或發生腫瘤時,細菌、病毒或癌細胞等可沿淋巴管侵入,當淋巴液通過淋巴結的時候,淋巴結內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發生反應性增生,使淋巴結腫大,稱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除此之外,能引起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的還有某些化學藥物、代謝的毒性產物、變性的組織成分及異物等均可引起局部淋巴結的腫大。
說到這裡,相信不少朋友已經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淋巴結腫大都意味著罹患腫瘤的。具體說來,淋巴結腫大分為良性腫大和惡性腫大。
良性腫大:通常是由各種感染引起的,就是常說的「炎性淋巴結」,還有結締組織增生和變態反應引起的腫大也比較常見。良性腫大摸起來更加柔軟、淋巴結在組織裡面活動很好,與周圍組織沒有粘連,而且可能就一顆綠豆大小(一般直徑在 0.5 cm 以內,不會超過 1 cm)。特別是在炎症感染的急性期,會同時有紅、腫、熱、痛的表現。
惡性腫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癌症轉」。比如鼻咽癌、淋巴瘤等導致的頸部淋巴結腫大,肺癌導致的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乳腺癌造成的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等。惡性淋巴結腫大摸起來較硬,活動度差,摸起來凹凸不平,比較飽滿,與周圍的組織粘連比較厲害,而且有些體積比較大。一般手能摸到的淋巴結,起碼都有花生大小了。要是能看到腫大,那說明淋巴結腫大已經非常明顯了。
當然,單單依靠肉眼或觸摸進行診斷不一定靠譜,所以有的時候大夫會讓做一些必要的檢查,比如常用的B超或CT等,其中最靠譜的莫過於取一些腫大淋巴結的組織放在顯微鏡下看,我們叫做「病理穿刺活檢」,因為靠譜也被稱為「金標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會出現取材不具代表性的可能,而且這種操作是有創傷性的,因此也要看情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