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攻克糖尿病足「痛點」

2020-12-23 遂寧新聞網

新技術攻克糖尿病足「痛點」

遂寧市中醫院骨一科創新運用脛骨橫向骨搬運技術 

骨一科醫生為患者做手術

陳福洪查看患者病情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神經病變,包括未梢神經感覺障礙及植物神經損害,下肢血管病變——動脈硬化引起周圍小動脈閉塞症,或皮膚微血管病變以及細菌感染所導致的足部疼病、足部潰瘍及足壞疽等病變。

  講述 新技術保住患者右腿

  自去年以來,市中醫院骨一科成功採用脛骨橫向骨搬運技術為十多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治療。此技術因創面小、康復快,深受患者好評。 

  今年73歲的賴某患有糖尿病十多年,伴有糖尿病足併發症。「因為疼痛難忍,我常常要靠吃止痛藥才能入睡。」賴某說,關鍵是不能自由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開始她不知道這種病的危害,後來聽說如果不及時治療,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截肢。賴某感覺壓力很大,非常焦慮。 

  今年1月,賴某來到市中醫院骨一科就診。 

  「她的右腿壞死伴感染1年,右下肢高位動脈閉塞,出現潰爛、發黑、流膿、壞死等症狀,情況很嚴重。」市中醫院骨一科主任陳福洪對賴某剛入院時的病情還記憶猶新。通過與內分泌科、介入科等科室醫生會診後,陳福洪主刀為賴某實施了脛骨橫向骨搬運手術。 

  術後,賴某感覺右腿明顯變暖,腿部皮膚顏色變得紅潤,疼痛的症狀也得到了緩解,她的右腿成功保住了。「能保住這條腿是我最大的心願,我以後又可以到處去旅遊了,非常感謝陳主任。」賴某激動地說。 

  據陳福洪介紹,目前,賴某的恢復情況很好,壞死創面癒合順利,肢體發冷麻木等症狀明顯減輕,預計3月底就可以順利出院。

  優勢 新技術創面小、康復快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引起的血管閉塞性疾病明顯增加,疾病引起肢體遠端疼痛、肢體壞死等情況愈發突出,病人生活質量差,治療難度大。而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管大多是廣泛性閉塞,通常採用血管外科技術的療效效果不理想。 

  據陳福洪介紹,脛骨橫向骨搬運技術作為一項治療糖尿病足的新技術,其治療理念方法和效果被越來越多的臨床骨科醫生認可。該治療原理是運用Ilizarov生物學理論「張力—應力法則」,通過對生物組織持續、緩慢、穩定的牽張,產生一定張力,刺激骨骼、血管、皮膚等組織的再生和活躍生長。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微損傷和修復機制,促進血管網再生,實現微循環重建,為缺血的肢體再生一套側枝循環系統,解決了糖尿病足缺血的問題,從而使患者的肢體缺血性疼痛得以緩解,感染壞死的創面容易癒合,讓患者免去截肢的風險。 

  「這一技術適用於糖尿病足、動脈硬化閉塞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相對於傳統治療方法,脛骨橫向骨搬運技術的優點明顯,不僅創傷面小、病情改善快,更重要的是能避免患者截肢,減輕了患者痛苦,病情也不易復發,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陳福洪介紹說。

  提醒

  正確認識

  糖尿病足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各種併發症,老年患者中較為常見的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陳福洪介紹,糖尿病足是在糖尿病多種慢性併發症的基礎上,病情進展加重,或者說是多種慢性併發症發展到比較嚴重程度的一個臨床綜合症。 

  據了解,糖尿病足的主要臨床症狀表現為腿部時常發冷或者發麻,發病初期,只有腿部處於休息狀態時才會出現疼痛發麻的情況。 

  隨著病情的加重,就會演變為不行走時也會覺得腿部很疼。其次是腳上部分皮膚會出現紅腫或者是潰爛的情況。如果對這樣的情況置之不理,就會導致病情的惡化,有可能出現行走不便或者是下肢缺血壞死。 

  如果按一般的方法治療,不能從根本上改善肢體的血液供應,患肢(足、趾)能夠保留下來的機率不大。一些較嚴重的病例甚至只有通過多次截肢才能結束治療,給患者的身心及經濟造成極大的打擊,給患者家庭造成嚴重影響和負擔。

  科室譜

  遂寧市中醫院骨一科是四川省重點中醫專科,四川省中醫區域建設中心重點建設科室,川北醫學院中醫骨傷研究生培養科室,遂寧市中醫中西醫骨科質控中心掛靠科室。科室具有專業骨科醫生11人,其中研究生導師2人、省級專委會常委2人、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2人。科室收治四肢及骨盆的各類創傷及創傷術後併發症,各類創面修復,糖尿病足的保肢治療,年收治病人2000餘人次,年手術1000臺以上,手術成功率98%以上,科室開展小夾板固定,中藥內服外用,中藥院內特色藥物,中醫藥康復技術在骨折圍手術期應用等傳統中醫特色技術。

  科室在複雜骨盆、骨搬運、膜誘導技術,斷指(肢)再植,游離皮瓣技術等高難度手術全市領先,擅長複雜創面修復、毀損肢體的保肢與功能重建。科室診療輻射遂寧及周邊地區。

  名醫榜

  陳福洪: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川北醫學院研究生導師,省中醫藥骨傷專委會常委,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4次,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擅長骨折的微創治療、骨盆與髖臼骨折的手術治療。

  廖華:骨科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曾到華西醫院燒傷整形科進修學習一年。擅長治療複雜四肢及骨盆骨折、難治創面治療、手足顯微等。

  周程林:主治醫師,畢業於湖北中醫藥大學,曾到四川省骨科醫院足踝外科、下肢創傷科進修學習半年,從事手足顯微外科及創傷骨科多年,擅長手足、足踝畸形的矯形,斷指(肢)再植,各種創面的修復,功能重建,各種創傷骨科的診治。(田奇)


責任編輯:陳豔    編輯:胡倩

相關焦點

  • 【健康微課堂】手足麻痛難以忍受,小心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盯上...
    1周前趙大叔來到糖尿病、腎病科專家門診,經過李春英主任詳細詢問病史、仔細查體,在糖尿病、腎病科住院治療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惹的禍。經過在糖尿病、腎病科住院期間的系統治療,趙大叔血糖調理正常後,身體感覺輕鬆了很多,手足麻痛的症狀也明顯好轉,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 糖尿病足還能治好嗎?
    「糖尿病足不好治」可能是很多人的心聲,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對於糖尿病足的治療都感到絕望,糖尿病足不好治是真的,但是糖尿病足是能治好的。患者及家屬不應該對此絕望,甚至放棄治療,要知道糖尿病足通過正確的治療方法是可以治好的。
  • 糖尿病最怕糖尿病足!一旦出現潰爛,就離截肢不遠了?還能否治好
    簡而言之對我們老百姓來說,可能需要翻譯一下,就是說我們的足部得了糖尿病以後,有這個神經的異常表現,比如說感覺異常,皮膚麻木,這就是神經的表現,在此基礎上,如果又覺得麻涼疼,走路費勁,這又是血管的表現,如果出現了這個皮膚的異常的潰破,紅腫熱痛,這幾點合起來就叫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如何引起的?
  • 中西醫聯手治癒96歲老人糖尿病足
    在東部戰區總醫院住院一周,內分泌病區主任趙明教授經過各種純西醫療法嘗試,沒有改善,於是邀請全國著名糖尿病足中心主任醫師來會診,經確認也是糖尿病足,也給出了掛水消炎等會診方案,但是繼續治療兩周病情仍在加重,開始出現壞疽區,老人劇烈疼痛,足不能沾地,夜不能寐,持久痛苦呻吟,家人也非常難過。
  • 糖尿病的可怕慢性併發症之糖尿病足「一」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多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是糖尿病非外傷性截肢的最主要原因。這個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1956 年。從它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糖尿病足的發病有兩大直接的病因:第一是下肢遠端的神經異常,也就是說,糖尿病足的發病也和周圍神經病變相關,周圍神經病變我們前面已經用了3節課的時間來學習,大家也有所了解。
  • 手腳麻痛禍根竟是糖尿病
    近日記者採訪時說,糖尿病患者非常多,而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中佔80%經受著神經痛的折磨,表現就是肢體遠端的麻木、刀割樣疼痛等。 國際最新治療理念強調,糖尿病神經痛重在早期診斷及早期防治。但在臨床上了解糖尿病神經痛的患者並不多。
  • 糖尿病足來臨前,糖尿病患者的腳會出現哪些異常
    糖尿病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我國的糖尿病患者已經達到了一億以上,幾乎是每十人裡面就可能會有一個糖尿病患者。而且糖尿病現在正在年輕化,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很多正值壯年的人也會得糖尿病。不過,糖尿病也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疾病,如果控制的不錯,幾乎就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就會出現一系列的併發症,比如說糖尿病足。
  • 「截」足不可先登 防治糖尿病足,不可視而不見
    63歲的徐某是一名糖尿病足患者,30餘年裡,一直使用胰島素治療(未監測血糖),一次意外摔跤導致其左足底皮損並出現紅腫疼痛的症狀,在當地醫院治療1周,稍好轉後,患者自行要求出院。近期,徐某足底傷口加重,左足踝部腫脹明顯,第一、二足趾遠端淤紫色黑,足踝、足趾活動受限,感覺基本消失。
  • 糖尿病足治療的症狀好轉有哪些?糖尿病足的護理怎麼做有用?
    點擊查看 「抱膝而坐」「痛苦呻吟」等詞語用來形容被糖尿病足折磨的患者們再合適不過了,一個遲遲不癒合的壞疽傷口為什麼能引發如此強烈的健康損傷?
  • 糖尿病患者,腳部出現這3個症狀,「糖尿病足」或離你不遠了
    糖尿病是一種相當多見的疾病,在我國有超過一億的糖尿病患者,這表明有超級多的人正受糖尿病的折磨。糖尿病不僅發病率很高,還有很強的危害性,糖尿病會引發各種併發症,從而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糖尿病足就是一個很嚴重的併發症。
  • 糖尿病足專病門診來幫忙
    醫生在詢問有無下肢麻木疼痛症狀,有無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症狀;觸診發現右足背動脈、脛後動脈搏動消失,完善周圍神經和血管初步評估後發現,他的右側下肢存在血管閉塞,於是收入院,做了下肢CTA 檢查顯示,劉先生雙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右側股淺動脈全程閉塞,膝下動脈閉塞。在醫院,經降糖、抗感染、換藥和開通血管治療後,劉先生的病情迅速好轉。
  • 北京同安骨科醫院韓義連治糖尿病足費用貴嗎
    2020年12月16日 16:51:14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 生活中,說到糖尿病足,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屬都不寒而慄,糖尿病足屬於是糖尿病人的最嚴重併發症之一,給糖尿病足患者及家庭帶來巨大的困難和痛苦。如何有效地治療是一個較大難題。
  • 治療四肢痛、頸項痛、手臂肘麻痛、糖尿病的特效穴位
    主治四肢痛、頸項痛、糖尿病、手臂、肘麻痛。針法與應用貼骨斜刺,針深六分至一寸二分。孕婦禁針。【四肢穴】穴位:脛骨之內側,在內踝骨上四寸五分。解剖:伏在神經、四肢神經、心之支神經、腎之分支神經。取穴:脛骨內側,內踝上四寸五分。歸經:入心、肝、腎三經。穴性:和血理氣,舒經活絡。
  • 關於蜞針法治療糖尿病足的探討
    「蜞」在《漢典》中有兩種解釋:蟛蜞,蟹的一種,方蟹科,體小,螯足無毛,紅色,穴居水邊,能傷害禾苗,損壞田埂和堤岸;‚螞蝗,蜞,水蛭也。《外科理例新釋》中按者認為,蜞即蟛蜞,其味鹹性寒,歸脾經,主要功效清熱解毒、除溼止癢,主治癰腫瘡毒、溼癬瘙癢。《神農本草經》謂水蛭味鹹苦平,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晉代醫家葛洪記載「取水蛭令吮去惡血」以治療癰疽。
  • 世一堂中醫院:特聘糖尿病專家坐診,糖尿病患者福音
    為進一步提升我院醫療服務水平,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專業診治,世一堂中醫院特聘副主任醫師孟玄教授長期坐診,為我院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 孟主任畢業於長春中醫藥大學,是吉林省內分泌學會會員,從事臨床內科40餘年,一直潛心攻克糖尿病,建樹頗豐,是吉林省享有盛譽的內科專家。
  • 糖尿病出現爛腳是為什麼,很嚴重嗎?|糖尿病足|神經病變|糖尿病|...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的併發症,患者由於長期受到高血糖的慢性損害,很容易引起下肢動脈血管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使患者下肢的感覺能力減弱或消失,往往出現爛腳時很難察覺,導致足部感染或壞死,嚴重的還可能會截肢。那麼糖尿病人出現爛腳是怎麼一回事呢?糖尿病足一般分為三種類型,神經型、缺血型和神經缺血型,而臨床上神經缺血型較為常見。
  • 尚未被滿足的400億糖尿病足大市場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會沉重負擔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2糖尿病足流行病學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嚴重併發症之一,外周血管疾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病程≥10年、腎病、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等均為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
  • 雙腳涼麻痛,走不動?小心是隱藏的糖尿病足!四個自查方法,遠離截肢...
    糖尿病足徐主任告訴我們,有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足,會面臨截肢的風險!即便是雙腳保護的很好,沒有外傷,也會有這種特殊的糖尿病足。那麼究竟這種特殊的糖足是什麼呢?主任又帶來哪四種自測方法?在我國,糖尿病足潰瘍的年發病率為8.1%,年復發率為31.6%,年死亡率為14.4%。
  • 幾種容易被忽略的糖尿病症狀盤點!幹細胞技術對糖尿病又有新進展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幾種糖尿病症狀,幫助大家更進一步的了解糖尿病!1、經常口渴,並出現尿頻尿急現象。特別是1型糖尿病,還有2型糖尿病後期,這種症狀出現可能性極大。截止到目前為止,臨床上對於糖尿病仍然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近年來,在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方面也在快速更新。糖尿病的治療從傳統的降糖藥物與胰島素注射發展到了胰島移植或胰腺移植。近年來,以幹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有望為糖尿病的治療開闢一條新的途徑!
  • 入秋應注重足部保健 腳部老繭是糖尿病足隱患
    入秋應注重足部保健 腳部老繭是糖尿病足隱患 時間: 2014-08-21 13:45  來源: 39健康網   編輯: 進入秋季,對於糖尿病人來說,腳上的老繭若不能得到及時清理,那就會成為導致糖尿病足的一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