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樁功的三角重心

2020-07-02 許武尚德

許繁曾先師談形意拳樁功的三角重心——摘自許繁曾《淺談形意拳的練法》:

樁功首先要解決重心問題,形意拳的重心是一個銳角三角形的重心。

一、兩腳分別站在垂直線的兩邊,前腳內緣在垂直線左則,腳踵微向外扭,後腳以45度角站在垂直線與水平線之間。

二、重力以前3後7或前4後6比例前虛後實。

三、全身重心;腦子與心臟垂直即百會穴垂直尾閭,恰是銳角形的中心。

以三七或四六的比例形成單重。雙重樁穩,但在邁步時不方便;單重則比較容易變化。

註:兩腿承擔重量相等步法叫雙重如騎乘步。要求看正似斜,看斜似正,是由於形意拳打顧兼備的特點,要求高不過眉,低不過臍,斜身對敵目的是為了減少受敵面積,增強自己手的長度,並保持本身的重心成為有橫有豎的樁步.第一要注意兩腳前後距離適宜;第二要注意兩腳一定分別在垂直線的兩側,避免兩腿擰成麻花失去橫勁。

在練法中,有的派別採取合胯,類似南拳擊法,是採取了正三角形的樁法,其特點是樁步鞏固,發力足。總之不論哪派形意的樁步都沒有離開三角重心。

(北京許武尚德體育研究社許繁曾武學研究會)

形意拳樁功的三角重心

相關焦點

  • 形意拳樁功之:拳通一理悟在一驚
    形意拳樁功訓練注重動作的準確性而非是動作的強度、心意拳樁功訓練時注重以腹式呼吸的協調配合、形意拳訓練過程中要求人體核心區保持高度的剛體性質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形意拳樁功之:拳通一理 悟在一驚。歡迎閱讀!  形意拳樁功之:拳通一理 悟在一驚如小說從幾方面分析了站樁的要領,對此感悟很深。1.站樁先正尾椎。尾椎很重要,心情不好時,按摩一下尾椎,就會緩解。
  • 形意拳樁功---尚濟
    形意拳基本功,即形意拳入門一定之規形意拳是體、用、藝三者兼備的優秀內家拳種之一,講究內外兼 修,神、氣、形合一。內有氣之飛騰,外有勢之變化,勁有起落、橫 豎、吞吐,剛柔,三者合一,方得養生與技擊之妙用。因此,對初學 者必須先進行氣、形、勁三個方面的基礎訓練,然後才能開步練拳。
  • 形意拳,實戰性最強的功夫
    太極形意拳,被劃分為內家拳一脈,實則是內外兼修的拳法。開始的形意拳又叫心意六合拳,追求心意相合,意氣相合,氣力相合,肩誇相合,肘膝相合,手足相合。達到內內相合,外外一體,內外相通,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綿延不絕之境。
  • 形意拳姿勢要求和內功煉養
    邁步如犁行,要「落地生根」,即重心要沉穩。下肢的運動須整齊合拍。上身身法要中正直豎,腳到、身到、手到,身手齊到,齊起齊落。(傳統文化,站樁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出手要「三尖對」,指前足尖、前手尖與鼻尖相照應。身法、手法與腳法齊備,作完整協同的整體運動。以勁整為最佳狀態。
  • 形意拳的樁、拳、形體系
    形意拳的拳法體系(文:吳會迪)形意拳在車毅齋改革、創新、發展之後,就其拳法內容來說,是極其豐富和極具有傳教價值的。它以「體式」為樁功;以「形意彈腿」為入門拳法;以「五行、十二形」為基本拳法;以「單練套路」為綜合拳法;以「對練套路」為訓練技法,形成了一套內容豐富循序漸進的拳法體系。
  • 形意拳與站樁
    而我們人類,自從遠古時期,進化成直立行走以後,動作時,重心較高,很不穩固。故此,通過站樁這種訓練方法,來增強人體下肢的各種運動能力,提高人體整體的健康素質,使拳式動作達到「上虛(虛靈)下實(充實)」穩固的狀態。站樁的表意很形象,站樁的方法簡樸無華,可是,站樁的操練過程是枯燥乏味的,非有堅韌的毅力不能練成。
  • 形意拳步法揭秘(上)
    縱跳步是追擊法,形意拳的龍形、燕形都是縱跳追擊之法,一個直向追擊,一個橫向追擊,步法不成就,這兩個形也難有作為。形意拳是野戰之拳,清末山西商人僱傭的保鏢清一色是形意門人,縱跳步在野戰時,作用極大。  形意門的輕功,是縱跳步成就了。李老愛講尚雲祥和唐維祿一塊去看戲的典故,唐維祿天生腿長,早早以腿功聞名,輕鬆邁步,把尚雲祥落下了。
  •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和形意拳
    我們是成人,逆反回真從新來過,再用拳法規矩把需要的功能引領出來,這就是內家拳的本來面目。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和形意拳。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練勁,經過五行拳進一步練勁用勁,形意拳的上功速度快,勁力霸道兇猛。訓練體系完整,卻比較簡單,效果非常好,有「一年打死人」之說。相對於太極的「十年不出門」,效果非常顯著。
  • 實戰性武術-形意拳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中國傳統拳術之一。據傳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際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神與氣合,氣與意合,意與力合,肩與肘合,胯與膝合,手與足合。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形意拳三法詮真
    三體式為站樁功法,也是學習形意拳的入道之門。形意先師李能然講:「萬發出於三體式,凡百運動基於此」 ,「欲進形意之妙用,必先至於三體式」 。三體式站則為樁,行則為拳,是形意之母。三體式取天、地、人三才之象,俱天、地、人三才之理,合古人「天人合一」之道。習練三體式樁功,要明三體陰陽之理。即「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此乃陰陽對立統一,互以為根,相互依存之道理。
  • 一位中醫博士學習形意拳的練功體會
    我是一名形意拳愛好者,自幼喜愛傳統文化和傳統武術,碩士與博士都是學習的中醫專業。15年讀碩士時在學校有幸學習了形意拳。當時抱著強身健體為主的目的,沒有太多的關注形意拳的拳理以及技擊實戰方面,習練形意拳將近三年的時間,體質較之前的確有很大的提升,精力也變得充沛,但是對於形意拳技擊方面有很多困惑,再加上當時網絡上有很多關於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實戰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自己的困惑越來越深了。18年碩士畢業開始工作,脫離了原來練拳的環境,練拳上很多疑問得不到解答。
  • 習武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功-形意拳的骨力練習法
    形意拳功法體系由樁功和試力兩大部分組成。 樁功是相對靜止的試力,試力包括六力、八法、十二形。 六力從樁法中找,八法是力的運動規律,十二形是(模仿動物)力的運動形式。
  • 形意拳培訓班_八極拳協會
    形意拳培訓班,八極拳協會,(三)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教學,配合主管部門普及宣傳傳統武術文化;組織參加專業比賽,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 在濟南的部分大學內設分會傳授培訓班。簡介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國武林大名拳之一,屬內家拳系。它健身、技擊並行不悖,是優秀武術拳種。
  • 形意拳到底有幾個套路呢?
    形意拳是三大內家拳之一,以三體式樁功為基礎,以五行拳為母,五行拳可演化出十二形拳,是不可多得的民間傳統武術絕技。三體式,五行拳,十二形拳都是以單操手的方式出現,左右相同,姿勢相反,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那種套路,它們是形意拳的基礎。
  • 我跟王繼振老師學練形意樁功
    褚桂亭老師在其形意拳的習練體系中,在初期規定用站樁來打基礎,並讓我們著重練習五行拳中劈拳套路中劈拳進步一式。本人跟隨王繼振老師習拳的時間不長,也不甚刻苦,未得王老師所傳的其中三昧,此文僅以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視角來為大家展示一下褚桂亭宗師所傳、王繼振老師所授的內家形意拳功,並著重討論一下劈拳進步這一樁功的基本要點。
  • 形意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形意拳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差別。形意拳,又稱行意拳。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要知道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增強版,而不是獨立出來的東西。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形意拳與晉商
    形意拳之所以能發展完善,與明、清及民國初年山西晉中祁縣、太谷等縣興盛的商業是分不開的。考究資料表明形意拳與晉商是相扶相襯的關係。1、形意拳的概念形意拳的概念是以"心意誠於中而肢體形於外",或"以形取意,以意取形,形隨意轉,意自形生"。實則為意為本,形為標,以意練形,形意相隨並練的拳種。
  • 形意拳三體式詳細練法及作用
    4.兩掌握拳,兩拳與兩前臂同時貼身由裡向上翻轉,拳,心朝上(圖l~4)。要點:握拳時要先從小指依次卷握,成實心拳,自然,不用拙力。三體式雖是單重前三後七,但要求把身體重心放在後腳根的裡邊。上體雖偏後,卻不影響整體平衡。這樣不僅前腿靈活.容易變化,虛中有實,使後腿既支撐力大,又得蓄力待發。經雲:「四象。」即所謂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
  • 義行天下的形意拳(上)
    李師洛能受到太谷元順昌煉銀工坊煉銀工人剪元寶時所站的步勢的啟發,將形意拳步型改為「坐銀剪步」,後改稱為「形意半馬步」。左腿前屈,似屈不屈,右腿後弓,似弓非弓,身軀似斜非斜。重心落於兩腿,由於此樁功由人體軀幹、上肢、下肢共同完成,人體這三節之間又各有要求,相互關聯,協調,體現了形意拳的基本特徵,乃稱此式為形意拳三體式樁式,李師洛能及其弟子們,觀察到「鼉」在水中,兩掌分水撥浪前進,迅猛異常。
  • 老輩子人怎麼練出形意拳真功夫的!
    其實真傳的形意主要就是單操,至於什麼套路根本不用練,重點是五行拳,它是所有拳法的母拳,但不能自學的,因為那裡有很多小動作,如果師傅不親身示範,你自己是琢磨不出來的!形意拳以三體式為基本,而郭雲深先師把前人的五.五步雙重三體式改為三.七步單重三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