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悍棋王柳大華:(19)「害了」楊官璘

2021-02-07 象棋之家

1976 年下半年的全國賽決賽被意外取消,柳大華沒能在預賽出線的基礎上再顯身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自然感到非常失望,要知道,這可是他參加全國賽以來第一次打進決賽圈。機會既失,光痛惜也只是徒增煩惱而已,大華只得安慰自己:只要功夫到了,機會總是有的,一年的時間很快就會過去。

柳大華仍是找尋一切下棋的機會。1977 年 3 月底 4 月初,沙市總工會主辦了一次湖北省六市(武漢、黃石、沙市、宜昌、十堰、襄樊)兩縣(監利、江陵)的象棋邀請賽,武漢市是以江岸區隊的人馬出徵的,隊員是柳大華、李德漢和沈子樵。比賽在沙市文化宮進行,結果武漢隊、柳大華分別奪得團體、個人冠軍。

棋賽進行期間,廣東象棋隊出訪北方練兵,,返穗路過武漢,欲與柳大華等湖北強手切磋,下得車來,才得知柳大華他們正在沙市鏖兵,於是又馬不停蹄地直奔沙市而來。廣東隊素來是國內的一支勁旅,此次前來的蔡福如、劉星、蔡玉光、李廣流又都是該隊的臺柱人物,個個實力不凡。柳大華他們見廣東隊風塵僕僕而來,也為其熱愛棋藝的精神所感動,同時急忙調兵遣將,臨時組成湖北聯隊。兩隊進行了兩場對抗賽,結果雙方以一比一打成平手。

歲月如流,轉眼就又是一年全國象棋賽。1977 年的全國象棋賽,是解放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棋壇盛會,於 9 月 11 日至 10 月 4 日在山西太原舉行。來自 24 個省市的 72 名棋手先分成 6 個小組進行第一階段比賽,經過 7輪積分循環,決出小組名次,然後第二階段再進行同名次決賽。

頭一年的全國賽,柳大華第一次進入了前十二名,可惜決賽取消,遂無從知道他還將會在決賽中有怎樣的表現。在這年的全國賽之前,他心裡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去年我進入了前十二名,名次是兩位數,那麼我今年無論如何也要使名次打入一位數的行列。」

小組預賽大華一上來發揮得非常出色,取得三連勝,到第 4 輪才和了一局,歇了一口氣。第 5 輪他遇上勁敵天津黃少龍。這黃少龍是很有來頭的,乃有「華南神龍」之稱的棋壇名宿陳松順的嫡傳弟子,基本功紮實,注重實踐與理論的有機結合,特別是對各種流行布局時有創新。這局棋由黃少龍執先,雙方布成了中炮直橫車對屏風馬兩頭蛇的流行陣勢。黃此時是有備而來,當弈至第 10 回合時,突然祭出了四兵相見的新招,意欲打大華一個措手不及。面對對方的殺手鐧,柳大華還是十分冷靜的,他考慮到現在不能輕舉妄動,於是以象位車暗中支援 3 路卒,這是一步積極防禦的停著,有力地化解了新招的來勢。只可惜的是,因為前面耗時太多,到中殘階段,大華走漏一著,導致了最後無法挽回的敗局。

前半段還走得很順,到黃少龍這裡摔了一跤,大華的損失自然不小,但他經過許多年的枰上榮枯,也懂得「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個道理,後悔了一陣,也就釋然了,又將精力集中到下面的比賽中去。

也巧,緊接著的第 6 輪大華的對手更強,是棋壇的老冠軍廣東楊官璘,而且大華又是拿後手。在此之前,他曾與楊公在比賽中多次相遇,還未有過勝績,現在面臨這一關鍵之役,該怎樣取得突破呢?賽前,大華琢磨了很久。

老楊執先手幾乎鐵定擺中炮,作為後手的大華拿什麼迎敵呢?權衡再三,大華決定與之鬥順炮。在大華的布局武器庫裡,對付中炮最拿手的要數屏風馬了,今棄而不用改為順炮,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楊官璘在1958 年曾再度失利於順炮,其後胡榮華又在滬粵對抗賽上與楊多次鬥順炮,亦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棋界私下有「楊官璘怕鬥順炮」的說法。

其實大華也明白,對於楊官璘這樣功力高深的一代宗師來說,沒有什麼布局他是不懂的,以至於你擺出一種陣勢來他會心慌得不會應招。所謂「楊官璘怕鬥順炮」,只不過是在他非常全面的修養中找出相對薄弱的一環來,以儘可能多地增加自己哪怕一丁點兒的勝機。這也就是兵家常說的「以己之長克彼之短」。

事實上,楊柳之戰的大鬥順炮,大華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布局結束後,楊官璘還是略優的局面。雙方勝負的關鍵出現在中局。當時,柳大華為了將局勢搞得更加複雜,突然走出一著進炮打馬的招法。出乎他意料的是,楊官璘竟然採取了棄子的戰法。可惜,楊官璘在選擇上出現了誤算,以為棄子之後有強大的攻勢,卻沒料大華得子後有一連串化解他先手的強硬手段,結果老將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是大華第一次擊敗楊官璘,自然可喜可賀,但對楊來說損失可就太大了,這使得他自 1956 年參加全國賽以來首次不能進入前六名,成了當年棋壇的一大新聞。

7輪小組賽結束,大華以 4勝 2和 1負的戰績獲得第二名,將在決賽階段參加第七到第十二名的爭奪。

在決賽階段的共 5 輪角逐中,大華的成績是 3 勝 2 負,最後奪得全國第九名。這一名次不算太了不起,但它畢竟又兌現了大華賽前所說的「名次要進入一位數」的誓言。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驃悍棋王柳大華: (42)拼命頂住
    第3回合戰幕拉開後,執先的胡榮華與大華果然大鬥當頭炮對屏風馬陣勢。雙方的演變,跟1981年亞洲城市名手邀請賽上,胡榮華對李來群的中局雷同。這使大華不得不三思而改變策略,何況胡榮華還搶先變招呢。這場激戰雖然最後平分秋色,但胡榮華一度曾迫使大華處於被動挨打的困境。要不是胡榮華急於操刀,露出破綻反居劣勢的話,各得一分的戰績可能改寫了。
  • 驃悍棋王柳大華:(29)勇奪「王中王」
    大華本來奪冠前景一片光明,此戰一負,馬上有大塊陰影投下。命運的變幻莫測正是體育競賽的魅力所在。大華只剩下次日對楊官璘的最後一盤棋,以後就得看楊、胡之戰的結果了,無疑的,要想奪冠的話,這盤棋是輸不起的。楊官璘萬變不離其宗地立上了中炮,柳大華也當然地應上了屏風馬,這都是他倆賴以克敵制勝的法寶,只不知這法寶今天到底能救誰的命。
  • 驃悍棋王柳大華:(8)一個好老師
    這兩局棋,使李義庭開始對柳大華有了不小的印象,也為後來了力薦柳參加全國比賽埋下了伏筆。俗話說: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是老三。可柳家素來貧寒,老大大中就沒穿過什麼新衣,落到老三大華這裡,衣服、鞋子就更是陳舊破爛。大華從小愛面子,以這樣的著裝在公開場合露面,他總是覺得很難過。每逢在分開場合表演,他的心情都十分矛盾:一方面他為自己的棋藝才華感到驕傲,另一方面他又為自己破舊的衣服感到羞恥。
  • 驃悍棋王柳大華:(17)進入國手行列
    大華在第三小組,共有 13 人,強手主要是楊官璘、孫志偉、孟立國、丁曉峰等。比賽過程正如人們所料,老冠軍楊官璘技高一籌,一路領先,拿一個出線名額估計問題不大,而餘下的這個名額,主要由大華與黑龍江的孫志偉爭奪。弈完第 11 輪時,柳大華 6 勝 4 和 1負,孫志偉 5勝 6和,兩人同積 8分,至於誰能以該組第二的身份出線,就看最後一輪的結果了。
  • 柳大華:驃悍的棋王,驃悍的人生(六)
    第3輪大華先手對胡榮華,無疑是遺憾之局,中局本有一個天賜良機,可以棄車一舉奠定勝勢,可惜未能走出,放了胡榮華一條生路,兩人成和。 二、賈公的先見之明 第一循環結束,胡、柳不相上下,楊命途多舛。 三輪戰罷,棋賽休息一天,三棋王關門閉戶,調理精神,以利再戰。 新年除夕夜,棋枰又開,柳大華與楊官璘臺上重逢,由柳執紅先行,楊力戰頂和。
  • 柳大華:驃悍的棋王,驃悍的人生(五)
    但胡榮華是現代飛象局的鼻祖,箇中奧妙無有不知,只見他突然賣個破綻,誘楊官璘平車捉馬,然後巧棄七路兵,再驅邊兵暗渡陳倉,等楊官璘驀然清醒過來時,才發現自己的邊炮已是在劫難逃。自己的這一妙計得逞,胡榮華心裡不禁一陣得意,豈料他正要操刀之際,卻走子太快,大意摸錯了棋子,白白讓楊官璘的炮逃生而去。 胡榮華大意失荊州,未免心情煩躁,結果越走越損,最後竟將這局棋下輸了。
  • 棋王楊官璘的風採,66年前的這盤棋,楊官璘展現精妙的攻殺絕技
    賽事: 1954年楊官璘訪上海表演賽布局: 中炮巡河車對屏風馬 紅進左馬紅方: 廣東 楊官璘黑方: 上海 徐大慶結果: 紅方勝日期: 1954年地點: 上海的大新遊樂場棋局類型: 全局  本局選自楊官璘與另外一名棋界高手徐大慶之間的對決。雙方戰到第12回合的局面如圖所示。子力上黑方多一卒,雙方均沒有棋子過河,紅方有一車巡河,雙炮形成一道嚴密的防線。黑方車在左翼,被己方炮阻擋,另一車在邊路,右翼子力略顯空虛。
  • 象棋名人 | 楊官璘
    楊官璘3歲開始看棋,5歲能對弈,10歲在鄉下已無敵手,少年時致力於古譜研究。抗戰勝利後,楊官璘走出家鄉,當過裁縫,23歲開始在廣州遊樂場打擂,並經常和南國名手盧輝、董文淵在一起切磋棋藝,研究古譜、殘局,功力精深,從而為後來馳騁棋壇打下了堅實基礎。1949年下半年,楊官璘應一個在香港的同鄉的邀請,到香港觀看比賽,並教人下棋。從此楊官璘以一個職業棋手的身份真正開始了自己的象棋生涯。
  • 驃悍棋王柳大華:(21)難倒「考官」
    從 1978 年 3 月為迎接當年的全國賽而進行的集訓起,柳大華就開始了在武昌體育場的生活:住運動員宿舍、吃運動員夥食、在訓練室練棋,儘管那時他還不是一名專業運動員。下半年的全國個人賽大華奪得第三名後,聲望大增,省體委愛惜他這個人才,也加快了調他入隊的步伐。
  • 驃悍棋王柳大華:(32)又遇到了險情
    在已佔優的情況下,大華採取了最簡明穩妥的下法,飛馬直取中兵,瞬間就獲得了多兵之利,並打通了對方的上二路。其後,大華憑藉中炮鎮頭的威力,演出了一幕以貓戲虎的好戲,瞄準對方的底線大車,連衝三步小兵,而這隻大車卻如被灌了迷魂湯一般,渾身動彈不得,只得束手就擒。大華安然又過一關。這輪戰罷,與大華同以兩勝兩和領先的還有李來群、王嘉良。
  • 驃悍棋王柳大華:(16)回城
    什麼時候能夠脫離農村,回城參加工作,一直是困擾著柳大華心頭的的一個大問題。下放的第二年,即1969 年,他們一起的 12 個人裡,就開始有人回城參加工作了,這在 1972 年達到了一個高潮。但所有的這些,似乎都與大華沒有關係,因為要想回城工作,首先的一關是要經過大隊推薦,可隊裡也知道大華父親的所謂「歷史問題」,哪裡還會想著把這樣的好事留給他呢?所以推薦表上從來就沒有大華的名字。
  • 驃悍棋王柳大華:(9)文革開始
    1966 年 6 月,大搜家的浪潮一開始掀起,敏感的大華就擔心這浪潮說不準哪一天會湧到自己家裡來。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首先自己家庭成份不好,再者象棋被認為是帝王將相,是封資修,而哪個又不知道他柳大華愛的就是下象棋、看棋書?柳氏三兄弟都愛看棋書、買棋書,那時候家裡已積攢了不少的棋書,這都是柳大華視為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
  • 驃悍棋王柳大華:(15)遺憾之局
    轉眼冬天開始來臨了,過去這個季節是讓大華所不喜歡的,但這次卻正相反,因為他又有比賽可打了。1974 年 11 月,柳大華參加了在孝感舉行的孝感地區象棋賽,比賽共進行了三天,結果胡遠茂奪得冠軍,柳大華屈居亞軍。胡與柳其他成績相同,但胡戰勝了閔守禮,而柳卻與閔下和了,因此有了這樣的排名。地區象棋賽實際是為即將開始的省象棋賽進行的選拔賽,胡遠茂和柳大華就成了當然的代表。
  • 驃悍棋王柳大華:(12)艱苦的生活
    因為柳大華一到隊裡就露了一手閉目棋絕技,所以後來社員們見他這個城裡伢在棋上痴痴迷迷的樣子,也就並不感到吃驚,而且還抱著非常理解的心情,從沒人指責他不務正業,或不好好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在安陸,棋上哪裡有大華的對手?於是隔一段時間,他就要請假回到武漢找高手交流,也順便打打牙祭,解決肚子裡的油水問題。對他的這些舉動,隊裡總是網開一面,不加幹涉的。
  • 柳大華:驃悍的棋王,驃悍的人生(七)
    一直到上世紀30年代,我們才知道,著名百歲棋王謝俠遜有過閉目1對3人的記錄;上世紀5、60年代,廣東楊官璘和湖北李義庭有應眾5盤的能力;而在1975年,絕代棋王上海胡榮華在桂林創下了1對12人的紀錄1992年3月1曰和1993年8月19曰,柳大華分別在桂林、北京又以1對16、1對17人刷新了自己的紀錄。柳大華在閉目棋上有這樣的造詣和名聲,他家鄉武漢的媒體和企業當然也不會視而不見,放著這樣的資源而不利用。1994年的元月,在武漢地區頗具影響力的《武漢晚報》便動了心思,想請柳大華在春節前搞一個1對18人的閉目棋創紀錄賽,而柳大華也有此意,真箇是一拍即合。
  • 驃悍棋王柳大華:(18)首次擊敗胡榮華
    在此之前,柳大華曾與胡榮華交手過兩次,分別是在 1974 年、1975 年的全國賽上,結果大華均遭敗北。當時的柳大華,因功力和經驗兩方面都還缺乏與超一流強手抗衡的本錢,碰上胡榮華這樣泰山北鬥似的人物,難免畏懼,發揮不出水平,屢戰屢敗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兩人的這第三次相遇,柳大華的心態卻與以往大不相同了。
  • 看一代棋王楊官璘的風採,66年前的這盤棋裡,楊官璘展現了精妙的攻...
    賽事: 1954年楊官璘訪上海表演賽 布局: 中炮巡河車對屏風馬 紅進左馬 紅方: 廣東 楊官璘 黑方: 上海 徐大慶 結果: 紅方勝 日期: 1954
  • 淺談悲情棋手柳大華得失參半的象棋人生
    本次我之所以要來寫一寫柳大華,是因為在頂尖的全國象棋冠軍中,就剩柳大華和趙國榮二人沒有寫過了,寫完柳大華似乎還得寫一下趙國榮,不然總覺得不完美。眾所皆知,柳大華1950年出生於湖北,在柳大華8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柳大華兄弟姐妹四人全靠母親每月30元的微薄工資勉強生活著,日子過得是異常的艱苦。在那個經濟落後、物質匱乏的年代,貧困問題是千家萬戶都存在的,柳大華家只是一個縮影而已。
  • 幼時的一記「鞭杖」,造就了楊官璘嚴謹的棋風,終成象棋宗師
    楊官璘棋風嚴謹,精於中炮對屏風馬的各種布局變化,殘局功力尤深,享有「南粵棋王」、「魔叔」的美譽。若問楊官璘嚴謹的棋風是怎樣形成的,那和他幼時的一記「鞭杖」脫不了關係,成為棋壇一代宗師的楊官璘回憶起這一鞭,依然感慨萬千:「那一鞭教會了我什麼叫認真,什麼叫一絲不苟,對我的一生都產生了重要和深刻的影響!我的嚴謹,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養成的。」
  • 象棋:大戰樂山「東方電腦」柳大華終結「十連霸」胡榮華
    象棋自1960年十五歲的上海胡榮華初出茅廬即一鳴驚人大魁天下以來,至1979年一共獲得過十屆全國冠軍,僅1962年與廣東楊官璘結果柳大華小分居多奪冠,這也是繼1958年「小神童」李義庭奪魁之後,湖北省獲得的第二個全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