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年下半年的全國賽決賽被意外取消,柳大華沒能在預賽出線的基礎上再顯身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自然感到非常失望,要知道,這可是他參加全國賽以來第一次打進決賽圈。機會既失,光痛惜也只是徒增煩惱而已,大華只得安慰自己:只要功夫到了,機會總是有的,一年的時間很快就會過去。
柳大華仍是找尋一切下棋的機會。1977 年 3 月底 4 月初,沙市總工會主辦了一次湖北省六市(武漢、黃石、沙市、宜昌、十堰、襄樊)兩縣(監利、江陵)的象棋邀請賽,武漢市是以江岸區隊的人馬出徵的,隊員是柳大華、李德漢和沈子樵。比賽在沙市文化宮進行,結果武漢隊、柳大華分別奪得團體、個人冠軍。
棋賽進行期間,廣東象棋隊出訪北方練兵,,返穗路過武漢,欲與柳大華等湖北強手切磋,下得車來,才得知柳大華他們正在沙市鏖兵,於是又馬不停蹄地直奔沙市而來。廣東隊素來是國內的一支勁旅,此次前來的蔡福如、劉星、蔡玉光、李廣流又都是該隊的臺柱人物,個個實力不凡。柳大華他們見廣東隊風塵僕僕而來,也為其熱愛棋藝的精神所感動,同時急忙調兵遣將,臨時組成湖北聯隊。兩隊進行了兩場對抗賽,結果雙方以一比一打成平手。
歲月如流,轉眼就又是一年全國象棋賽。1977 年的全國象棋賽,是解放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棋壇盛會,於 9 月 11 日至 10 月 4 日在山西太原舉行。來自 24 個省市的 72 名棋手先分成 6 個小組進行第一階段比賽,經過 7輪積分循環,決出小組名次,然後第二階段再進行同名次決賽。
頭一年的全國賽,柳大華第一次進入了前十二名,可惜決賽取消,遂無從知道他還將會在決賽中有怎樣的表現。在這年的全國賽之前,他心裡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去年我進入了前十二名,名次是兩位數,那麼我今年無論如何也要使名次打入一位數的行列。」
小組預賽大華一上來發揮得非常出色,取得三連勝,到第 4 輪才和了一局,歇了一口氣。第 5 輪他遇上勁敵天津黃少龍。這黃少龍是很有來頭的,乃有「華南神龍」之稱的棋壇名宿陳松順的嫡傳弟子,基本功紮實,注重實踐與理論的有機結合,特別是對各種流行布局時有創新。這局棋由黃少龍執先,雙方布成了中炮直橫車對屏風馬兩頭蛇的流行陣勢。黃此時是有備而來,當弈至第 10 回合時,突然祭出了四兵相見的新招,意欲打大華一個措手不及。面對對方的殺手鐧,柳大華還是十分冷靜的,他考慮到現在不能輕舉妄動,於是以象位車暗中支援 3 路卒,這是一步積極防禦的停著,有力地化解了新招的來勢。只可惜的是,因為前面耗時太多,到中殘階段,大華走漏一著,導致了最後無法挽回的敗局。
前半段還走得很順,到黃少龍這裡摔了一跤,大華的損失自然不小,但他經過許多年的枰上榮枯,也懂得「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個道理,後悔了一陣,也就釋然了,又將精力集中到下面的比賽中去。
也巧,緊接著的第 6 輪大華的對手更強,是棋壇的老冠軍廣東楊官璘,而且大華又是拿後手。在此之前,他曾與楊公在比賽中多次相遇,還未有過勝績,現在面臨這一關鍵之役,該怎樣取得突破呢?賽前,大華琢磨了很久。
老楊執先手幾乎鐵定擺中炮,作為後手的大華拿什麼迎敵呢?權衡再三,大華決定與之鬥順炮。在大華的布局武器庫裡,對付中炮最拿手的要數屏風馬了,今棄而不用改為順炮,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楊官璘在1958 年曾再度失利於順炮,其後胡榮華又在滬粵對抗賽上與楊多次鬥順炮,亦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棋界私下有「楊官璘怕鬥順炮」的說法。
其實大華也明白,對於楊官璘這樣功力高深的一代宗師來說,沒有什麼布局他是不懂的,以至於你擺出一種陣勢來他會心慌得不會應招。所謂「楊官璘怕鬥順炮」,只不過是在他非常全面的修養中找出相對薄弱的一環來,以儘可能多地增加自己哪怕一丁點兒的勝機。這也就是兵家常說的「以己之長克彼之短」。
事實上,楊柳之戰的大鬥順炮,大華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布局結束後,楊官璘還是略優的局面。雙方勝負的關鍵出現在中局。當時,柳大華為了將局勢搞得更加複雜,突然走出一著進炮打馬的招法。出乎他意料的是,楊官璘竟然採取了棄子的戰法。可惜,楊官璘在選擇上出現了誤算,以為棄子之後有強大的攻勢,卻沒料大華得子後有一連串化解他先手的強硬手段,結果老將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是大華第一次擊敗楊官璘,自然可喜可賀,但對楊來說損失可就太大了,這使得他自 1956 年參加全國賽以來首次不能進入前六名,成了當年棋壇的一大新聞。
7輪小組賽結束,大華以 4勝 2和 1負的戰績獲得第二名,將在決賽階段參加第七到第十二名的爭奪。
在決賽階段的共 5 輪角逐中,大華的成績是 3 勝 2 負,最後奪得全國第九名。這一名次不算太了不起,但它畢竟又兌現了大華賽前所說的「名次要進入一位數」的誓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