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初戰不利
自1978年以來,柳大華一步一個腳印,成績穩步上升,充分顯示了自己深厚紮實的藝術功力,其咄咄逼人的勢頭已讓棋界人士感覺到一個超級棋星正在冉冉升起,棋壇霸主胡榮華就曾對人說過:「柳大華有冠軍之才。」
對於柳大華這樣一位自幼嗜棋,沒有經過科班訓練而全憑自學成才的的後起之秀來說,能達到今天在棋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境地,按說應是非常滿足的了,但人都有隴望蜀之心,柳大華也不例外,他早就為能取代胡榮華,建蓋世奇功在做準備了。
1980年的全國棋類團體賽暨個人預賽4月20日至5月2曰在福州市進行。這次比賽與往年不同,過去,往往總是先舉行團體賽,再從每一臺擇優選出若干名名參加個人複賽和決賽。這一次則將58名運動員分成三個小組,採取11輪積分循環制,按各隊(3名)男運動員個人得分的總和計算團體成績,同時於每組擇優選出若干名參加下半年的全國棋類分組聯賽,具體規定是:每組前四名共12人為甲組棋手,每組五至八名共十二人為乙組棋手,每組九至十二名共十二人為丙組棋手。其餘的即遭淘汰,沒有資格角逐下半年的聯賽。聯賽為升降級制,每組的前三名和後三名進行升降。
福州的賽事對湖北隊來說是值得高興的,首先是團體奪得了第6名,這是湖北重新建隊以來的最好名次,另外柳大華和胡遠茂進入了下半年的甲組棋手行列。
除柳、胡外,奪得甲組資格的還有廣東楊官璘、上海胡榮華、河北李來群、黑龍江王嘉良、江蘇言穆江、上海徐天利、北京臧如意、浙江陳孝坤、廣東呂欽、內蒙古李曰純十人。
8月24曰,全國棋類聯賽在四川省樂山市郊凌雲山上的凌雲禪院內揭幕,凌雲山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匯流處,峰巒起伏,樹木茂盛,風景如畫,山上的凌雲古寺,以71米高的巨大石雕佛像著稱於世,象棋甲組聯賽的賽場設在古寺裡的東坡樓上,具有數百年歷史的東坡樓環山倚水,地勢險要,由此極目遠眺,可以看到匯流的奇妙景致。據傳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曾登上凌雲山,在些飲酒賦詩,飽覽無限風光。
雖說此次挾技前來的柳大華已成為棋界矚目人物,但在人們的心目中,現在還沒有把他看成冠軍人選,評論家的眼光,仍然停留在老霸主胡榮華、楊官璘身上,認為今曰之棋國,還是「非胡即楊」的天下。
局勢的發展,有些在人們意料之中了有些出人意料,光是第1輪,就有新聞爆出。說來也巧,奪魁呼聲最高的胡榮華、楊官璘首輪即狹路相逢。這局棋由胡執先,雙方以飛象對過宮炮開局,以往,楊官璘應飛象局大多還中炮,現在突然變了,意在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但胡榮華是現代飛象局的鼻祖,箇中奧妙無有不知,只見他突然賣個破綻,誘楊官璘平車捉馬,然後巧棄七路兵,再驅邊兵暗渡陳倉,等楊官璘驀然清醒過來時,才發現自己的邊炮已是在劫難逃。自己的這一妙計得逞,胡榮華心裡不禁一陣得意,豈料他正要操刀之際,卻走子太快,大意摸錯了棋子,白白讓楊官璘的炮逃生而去。
胡榮華大意失荊州,未免心情煩躁,結果越走越損,最後竟將這局棋下輸了。雖說才輸了一盤棋,但這對胡榮華卻影響巨大,因為它導致了他隨後幾輪的成績,甚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它改變了當代象棋史的發展。前5輪結束時,胡榮華竟然3和2負,早早即滅絕了奪冠的希望。
心懷壯志的柳大華,前3輪戰罷,日子也並不比胡榮華好過多少,首輪他與臧如意弈和,次輪與胡榮華平分秋色,第3輪卻每況愈下,竟敗在言穆江手下。
難道,他拿冠軍的火候果真還未到?
二、奮起直追
柳大華在前3輪處於低潮的時候,有四人的積分都是2勝1和,並駕領先,他們是楊官璘、呂欽、徐天利、李來群,大華與之相比,竟已有三分的差距。
這麼多,大華心中也暗自著急,但他卻並沒有因此慌了手腳,因為他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屬於慢熱型的棋手,一開始總是下得不那麼順手。這已為多次比賽所證明。另外,他總結前幾輪成績不理想的原因,發現自己策略過於保守,採用的布局都是熟套,沒能因人而施出奇兵。如此嚴峻的形勢,逼迫他要使出非常的手段了。
第4輪,大華執先手遇上了正春風得意的羊城小將呂欽。如何打好與呂欽的這一仗,大華頗動了一番腦筋。經過慎重思考,大華擺上了玄妙莫測的「仙人指路」的陣法。他分析了對手的優缺點,認為呂欽長在流行布局熟,思維敏捷,短在臨局經驗少,中殘相持能力弱,而仙人指路正可拉長戰線,全面較量功力。局勢的發展正如大華所料,呂欽果然不識此「投石問路」戰法,第4回合匹馬孤軍深入授人以柄,布局露出破綻,被大華抓住弱點,三招兩式即拿得全身無法動彈,很快敗下陣來。此局取勝之順利,讓早就做好要艱苦奮鬥的大華甚感意外。
大華勝了一陣之後,頓有元氣恢復之感,次曰又一鼓作氣以拿手的屏風馬擊敗了積分居第二位的李來群的中炮局,一下躍至與楊官璘、呂欽、言穆江、李來群同坐次席的地位。大華的處境儘管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與目前已是4勝1和的徐天利相比,差距還有三分之多,還是有望塵莫及的感覺。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華與領先的徐天利於第6輪相逢在棋枰前。認都知道,對大華來說,這是一場硬仗,因為徐天利是一個在棋壇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久負盛譽的滬上三傑之一,是上海五十年代即披甲上陣的棋手中的第三號高手,1956年曾獲我國第一次全國性正式比賽的學生冠軍,1957年、1958年兩獲全國第6名,1959年後,改弈西洋棋,取得了比象棋更為輝煌的戰績,竟兩奪全國冠軍。1974年以來,他重返象棋賽場,因受十年動亂之苦,棋藝荒疏,戰績平平,然經過幾年恢復後,功力精進,隱然有王者之氣。徐的棋路詭奇多變,講求流水不爭先,而又胸懷韜略,比賽經驗豐富,最善用兵。他還有一個特點也是弈林一絕,那就是只憑兩種布局打天下:先手飛相局和後手反宮馬。對這兩大兵器,徐多年來進行了藝術家般的千錘百鍊,使之成為了臨陣降敵的一大法寶。被他這兩種布局所傷的弈林高手真是不計其數。因此,與徐天利對弈,怎樣過布局這一關,就是令人頭疼的事。
但柳大華對如何應付徐天利,卻是早就胸有成算了。是局由他執先,出人意料的,他沒有走慣常的中炮,而是輕輕上了一步馬。查閱大華歷年來的對局記錄可以發現,他執先手是很少下起馬局的,現在在些關鍵時刻使出,自然有深意存焉。首先,他避開了徐所精研而擅長的反宮馬陣;其次,在心理上也給對方施加了壓力。
對柳大華擺弄的起馬局,徐天利是很不以為然的,因為他自恃棋力深厚,中殘細緻綿密,這種功夫棋正合口味。賽前,胡榮華就曾提醒過他這位亦師亦友的老大哥,謹防遭柳大華暗算,但徐天利前幾輪一路連斬數將,殺得異常順手,如今上得陣來,見了正中下懷的棋路,一時得意,就把胡的提醒拋在腦後了。他以最常見的挺卒來應大華的起馬,心想:我擺下如此的堂堂之陣,你又豈能奈我何?
他哪裡料到,柳大華早就挖下了一個絕妙的陷阱在等待著他。
三、一波三折
當柳大華布成先手屏風馬時,徐天利飛了一手中象,暫不讓左車和右馬定位。這一招早就在大華預料之中。大華為何有如此未卜先知的神力?卻原來……
在《上海象棋》1978年第2期5頁上,刊登有徐天利先生評註的甘肅錢洪發(紅先勝)上海於紅木的實戰對局,在相同的局面下,於紅木沒有飛中象而是以起橫車相對。對此,徐天利曾作了這樣的評註意見:「可考慮先飛中象,靜觀紅方動向,再決定選擇直橫車……」柳大華於棋上是無書不讀的,堪稱博學多才,這一評註意見當然沒能逃過他的眼睛。正是寫者無心,觀者有意,大華料定徐天利既然這樣評註也會這樣實踐的,而他覺得這樣下的話先手方是有進攻之路可尋的,於是一直等待著與徐天利在這一陣法上進行較量的機會。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布局之後,雙方兌掉一車,大華雖然仍握有先手,但局勢尚屬平穩。怎樣打開突破口呢?賽前,大華在與《羊城晚報》的記者黎民良先生閒聊時說:「我已落後徐天利三分,他肯定小心跟我糾纏,但我非得像江水那樣衝垮他不可。」現在,面臨平靜無波的局勢,大華開始實施他賽前的既定方針:尋釁鬧事,把對方逼到懸崖邊上搏鬥。
他突然地平炮塞象眼,使出七路兵即將強渡的姿態,逼對方馬上表態。面對大華的強硬手段,徐天利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看到此時有兩條路可供選擇:其一是躍馬河口對攻,雙方都有危險也都有機會;其二退馬捉炮,雖然委屈但陣腳未亂。
思來想去,畢竟因為自己積分領先,徐天利求穩怕亂,長考之後終於選擇了委屈示弱的一手:退馬捉炮。
見自己的計謀生效,大華精神抖擻,以先棄後取的手法,七路兵搶先過河,壓回對方的右馬。緊接著他仗著自己馬炮站位良好,逼對方兌車,意圖進入平穩的馬炮殘棋,顯示了收發自如般把握局勢的素養。對局一開始他大膽興風作浪,那是因為局勢平穩,前景不明,他得製造機會,而現在他又力求平穩,避免混戰,那是因為自己已優勢在握,進入無車棋以便把對方的反撲能力減弱到最低限度,正符合棋戰兵法:贏棋不鬧事。
當時的旁觀者,見大華主動兌車要下殘棋,有人覺得他不夠明智,因為徐天利有「殘棋聖手」之稱,無車棋功力深厚。但這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來,為了在高手林立的全國甲組聯賽中出人頭地,大華在入川前幾個月,早就朝夕磨練殘棋,其技也已爐火純青,臨枰他還畏懼何人!
果然,大華的馬炮殘棋弈來鬼神莫測,忽柔忽剛,先是大膽棄象,後又老練兌子,始終纏繞得徐天利無處發力。當大華兵坐花心,做成絕殺時,徐天利不得不投子認負了。
這仗真是贏得價值連城,本來兩人之間有三分差距之巨,現在一進一出,挹此注彼,積分差距立即縮至一分,大華的手已經要搭上徐天利的肩頭了。
但柳大華的輝煌卻似乎給人曇花一現的感覺,在其後的第7輪比賽裡,他與老將王嘉良力鬥幾十回合,最終精疲力竭而敗陣,所幸的是,這一輪領先的徐天利也沒「開張」,僅僅與陳孝坤弈和,只把積分差距拉大到兩分。
大華有個優點是棋手們所難得的,就是每逢輸棋之後,頭腦反而清醒,所以很少連輸兩盤棋。第8輪他與積分最低的李曰純機遇,也絕不急躁冒進,而是採取了穩妥而又變化莫測的飛象局,大鬥運子謀勢的功夫,最後蠶食對方一象獲勝。大華帳上又添了兩分,而徐天利這輪卻被臧如意逼和,於是兩人又回到了只差一分的局面上。
五、五羊杯閃亮登場
柳大華成為了新的全國冠軍,這點在許多人的意料之中,但卻也並不是得到了所有人的信服。在有些重資歷的人看來,總覺得這把金交椅還輪不到他來坐。大華也知道棋壇對他所存在的種種看法,也渴望著有證明自己強大實力的新的機會。就在這時,出現了「五羊杯」中國象棋三冠軍賽。
在這以前,棋壇除每年的全國團體賽和個人賽外,其他的邀請賽和杯賽都非常少,而純粹由全國冠軍獲得者參加的比賽更是沒有人嘗試過。剛進入八十年代的時候,棋界有些熱心人士曾有過讓胡榮華與楊官璘這兩個全國冠軍下十番棋決戰的動議,但當時的胡榮華對此非常冷淡,因為他認為環顧天下,沒有人能作為他番棋的對手,包括楊官璘,所以舉辦這樣的比賽也就缺乏實際的意義。自然的,這個比賽流產了。
柳大華結束了胡榮華對棋壇二十年的統治,成為新的霸主後,又有人動起了搞全國冠軍賽的腦筋,而且終於辦成了,並且越辦越紅火,後來成為了中國棋界最有影響、最具權威的杯賽。出面辦比賽的是廣州的《羊城晚報》和北京的《新體育》雜誌社。賽前,主辦者定下了兩條最基本的原則:一、比賽在棋城廣州舉行,取名「五羊杯」賽;二、參賽者必須具備全國個人冠軍榮銜,以保證比賽的高規格。
在此之前,我國只舉行過15屆全國賽,總括起來,卻只產生了四位全國冠軍,他們是上海胡榮華、廣東楊官璘、湖北李義庭和柳大華。其中李義庭早在六十年代即封刀掛劍,退出江湖了,因此有資格角逐「五羊杯」賽的,也就只有胡、楊、柳三人而已。當胡榮華得知要搞「五羊杯」賽時,一開始他的態度又很不以為然,仍然認為沒有人能與他相抗衡,儘管他那時已被柳大華推下了王座,但他仍被棋界公認為天下第一人,高高在上。後來,胡榮華考慮到如果他這個「一號人物」不出賽的話,楊、柳兩人打出的「王中王」又有什麼意思呢?為了棋藝事業的大局,胡榮華經過權衡,最終決定參加「五羊杯」。
1981年1月9日,參加第一屆「五羊杯」中國象棋三冠軍賽的棋手、工作人員、領導均已匯集羊城,下榻於廣州市第一招待所。此招待所原系==廣州市委辦公之用,設備比較簡陋:四人一個房間,全是硬板床,一層樓僅一個公用盥洗室。楊官璘家住廣州,只要求解決參賽的交通問題,不願進駐招待所。比賽大會在招待所包餐,每天每人夥食標準四元。如此住宿條件,與參賽者的檔次相比,自然顯得有些遜色,但眾棋王考慮到能辦成這樣的比賽已屬不易,何況他們的心思只放在如何打好這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冠軍賽上,至於住宿之類的事情,都沒有在意。
10日晚上7時15分,具有歷史意義的「五羊杯」在廣州文化公園正式開幕。這文化公園位於人口稠密的市區西南角,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文化娛樂場所之一。此公園自建國初期創立以來,一直將棋藝列為重要活動內容,廣州棋界的許多重大棋賽都曾在這裡舉行,連當時全國唯一的《象棋》雜誌編輯部也設在園內。廣州素來被稱為「象棋城」,不誇張地說,這一美譽的得來有一半的功勞應歸於文化公園。十年浩劫之後,廣州市首先恢復棋藝活動的也是文化公園。在這裡舉辦「五羊杯」,知情人都說是「得其所哉」。
賽場設在公園的康樂場上。這康樂場是一個橢圓形的水泥地燈光球場,場內籃球架前,豎起了兩塊兩人高的木製大棋盤。開賽前的開幕式一切從簡,前後不到一刻鐘,緊接著棋界名宿、裁判長陳松順宣布首輪比賽開始。
「五羊杯」為保證高水平的演出,減少勝負的偶然性,決定採用分先兩局循環制,最後以兩個循環積分多少排列名次。
經過事前的抽籤,第一天的比賽由胡榮華對柳大華,楊官璘輪空,坐山觀虎鬥。
六、兩極分化
胡榮華、柳大華走上臺來,在棋枰前坐定,觀眾席裡就一陣騷動,大家議論紛紛,都知道有一齣好戲即將上演。細心人統計了一下以往胡、柳十局大戰的情況,發現胡以3勝3和4負反居下風,他哪有不想報一箭之仇的道理;更何況柳大華剛剛奪了他的王位,為挽回「十連霸」的聲譽,胡榮華一定會在這揭幕戰裡使出看家本領。人們感興趣的是,仗先行之利的胡榮華會拿起武器庫裡的哪一把兵器向柳大華進擊。
胡榮華擺下中炮,緊接著不出車而搶先挺起了三路兵。這讓敏感的大華一下繃緊了神經。他檢索腦海中儲存的名家對局資料,馬上發現這是胡榮華在六十年代殺得上海名手陳奇一籌莫展的新式五八炮布局。當胡榮華飛炮過河時,陳奇應的是飛象,結果局勢受困挨打,機敏過人的柳大華豈會重蹈他人覆轍,於是改飛象為上馬,陣形工穩。
兌去一車後,雙方各有一兵一馬渡河,侵入對方陣地。在這一戰役中,本來有兌子的機會,但雙方不約而同地都避開了,顯然兩人均懷決鬥之心,非弄出個魚死網破的結局不可。
當大華跳馬塞相眼,威脅以右炮平左打悶宮時,胡榮華穩健地走了步退車河口。但這是純防守的招,先前給對手陣地的某些壓力一下就解除了,從而使對手得以在自己空虛的右翼集中了毀滅性的打擊力量。大華的棋本來就以攻殺力強而著稱,現在又佔了高屋建瓴之勢,更是弈來得心應手,哪裡容得胡榮華有喘息之機?頃刻間胡榮華就兵敗如山倒了。
這盤棋的得失非常微妙,究竟胡榮華失敗的關鍵在哪裡?賽後胡榮華、柳大華與裁判長陳松順復盤解拆到凌晨二時許,也未找到滿意的結論。胡榮華心有不甘地勉強上床,但委實難以入睡,腦子裡全是那盤棋。招待所的早晨格外吵鬧,令人無法安枕,於是在掛鐘敲響六下之後不久,他索性爬起來,披起外衣到記者房間借象棋。原來他在床上蒙目復盤時發現了局勢轉折點,奧妙在於將退車河口改為撤中炮瞄柳大華底象,那樣無論怎樣演變,都是於他有利。
陳松順、柳大華對他的分析都深表讚賞。儘管這些都只是事後諸葛亮,於敗局無補,但胡榮華在這局棋上所體現出的孜孜不倦鑽研精神,卻讓人窺見到他之所以能成為棋壇巨人的一些原因。
柳大華首輪力挫胡榮華,倍受棋迷讚揚,大家都急著想看他第2輪如何與楊老先生鬥法。
賽前,曾有人直截了當探問柳大華拿先手會用什麼布局對付楊官璘,他毫不諱言地答覆決定用「仙人指路」,並解釋說這既可避開楊所精研擅長的中炮對屏風馬的套路,又可保持複雜局勢,讓精力不濟的老將在頻頻長考中將時間耗盡。真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戰陣擺開,兩人鬥的果真是仙人指路對卒底炮,而且有趣的是,雙方過招18個回合,棋枰上竟連兵也不少一個。這真是各打各的算盤:大華是在等對方後半盤老眼昏花出漏洞,而楊官璘則是堅壁清野,以使對手久攻不下產生急躁情緒,自投羅網。
棋勢處在盤根錯節、糾纏不清的局面,雙方都有機會,但對楊官璘不利的是,他到了需二十分鐘走18步棋的緊張階段。此時,坐在觀戰席上的胡榮華認為,目前最佳的選擇,應是棄7路卒,混戰一場。但一旁的廣東名手蔡福如卻斷言楊官璘不肯這樣幹,因為他深知楊官璘愛「兵」如子,絕不願輕棄。局勢的發展果如蔡福如所料,楊官璘不僅沒有棄卒,還遠炮輕發貪吃柳大華的三路兵,後防由於這隻炮的輕舉妄動而頓時變得空虛了。
柳大華針對楊官璘右翼車馬處在如野鬼孤魂般的悲慘境地,遂相繼把七、九路兵運送過河,施展奪子戰術。最後階段,柳大華的一匹駿馬從棋盤右邊發威,巧入底線後再從左側功成身退,真是縱橫千裡如入無人之境,將楊官璘的防線撕扯得千瘡百孔,老先生不得不俯首稱臣了。
兩輪戰罷,「新科狀元」與兩個老冠軍的積分差距是4:0,形勢大好,接下來的第3輪該由楊官璘對胡榮華了。對柳大華來說,最希望他倆弈和。
但這兩個輸家誰不相趕本呢?和了不是兩敗俱傷,白白讓柳大華遙遙領先嗎?
都不想和的結果,是兩人鬥上了激烈的順炮,鬥來鬥去,終於有一個人精疲力竭倒下了。他是胡榮華。
第一循環結束,柳大華兩戰兩捷,楊官璘1勝1負,胡榮華兩戰皆北。對目前的戰績,人們最感到吃驚的是柳大華與胡榮華積分的嚴重兩極分化。
七、勇奪「王中王」
第一循環結束後,棋戰休息了一天。15曰晚,棋枰重開,先出場的仍然是柳大華與胡榮華,只是互換了先後手。柳大華在棋盤上走出的第一手棋,就產生了轟動效應,也使胡榮華託腮深思了兩分多鐘才應招。你道為何?原來大華出人意料弈的是飛象局。愛棋的人誰不知道胡榮華是現代飛象局的鼻祖,在棋界享有「大象王」的美譽?就憑這飛象局,他不知殺敗過多少弈林豪傑,今番大華也擺下這一陣勢,大有班門弄斧的味道。
賽前,大華決定採取飛象局,出於兩種考慮。其一,他在第一循環中已取得兩勝戰績,所以想在第二循環中穩紮穩打;其二,為了在戰略上達到出其不意的目的。
胡榮華也明白大華心裡所打的算盤,因此才會如此慎重,第一步棋「長考」之後才布下了過宮炮的局面。
布局階段,胡榮華為了打破大華對他雙車的封鎖,伸炮騎河攻馬,從而引起一系列複雜的變化,結果胡榮華選擇了得子少兵丟先手的下法。當大華進炮將胡榮華的好幾個大子都壓在下二線,又多五個兵時,他的戰略思想不知不覺發生了變化。本來,這盤棋他是作和棋打算的,現在棋已佔優了,他又哪想輕易放過勝機呢,何況此局要是拿下來了,冠軍不是提前落入囊中了嗎?
這樣美滋滋地一想,大華就開始動腦筋怎樣爭取勝利了。棋枰上的形勢,大華確實有利一些,但胡榮華畢竟多子,防守力量很強,再加上他進行了韌性的戰鬥,時不時地車炮偷襲一下,讓大華也有顧忌。
大華只想著怎樣取勝,卻忽略了時間在飛逝而去,結果最後在時間恐慌中漏算了一步簡單的變化,以為平車可以抓死馬,哪知對方一步退車兵線即可解圍,隨後,他又在平兵的問題上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讓對方已陷入牢籠的馬掙脫而出,終於形成了車馬炮的聯攻之勢。
入局階段,胡榮華弈來有如神助,特別是一著退馬象口叫將的妙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大華已是無力回天了。
大華本來奪冠前景一片光明,此戰一負,馬上有大塊陰影投下。命運的變幻莫測正是體育競賽的魅力所在。大華只剩下次曰對楊官璘的最後一盤棋,以後就得看楊、胡之戰的結果了,無疑的,要想奪冠的話,這盤棋是輸不起的。
楊官璘萬變不離其宗地立上了中炮,柳大華也當然地應上了屏風馬,這都是他倆賴以克敵制勝的法寶,只不知這法寶今天到底能救誰的命。楊官璘對這類布局的解拆,確實下了精深的功夫,憑藉先行之利一直掌握著一定的主動權,並逐漸獲得了兵種好和多兵的優勢。大華知道再這樣糾纏下去,雖不會馬上遇到毀滅性的致命打擊,但卻是毫無希望的慢性自殺。這不符合大華的性格。於是他毅然棄士飛炮擊中兵,再以炮換雙兵,將「愛兵模範」楊官璘全部剩下的小兵一掃而光。
大華棄炮換兵後,形勢演成車單缺士三卒對楊官璘的車馬士象全。他那三卒全未過河,是「豆腐兵」,遲早要變成盤中餐的。但雖如此,車單缺士對車馬士象全的殘局,至今未有勝和的定論。
這盤棋,楊官璘是勝是和,關係重大。如楊勝,則最後極可能三人同分;若柳和,則肯定提前將胡榮華排在了冠軍的大門之外。
楊官璘不愧有「殘棋聖手」之稱,車馬威風八面,先後將大華的卒消滅,接著又劫得一士,使對手的防守力量只剩下車雙象。形成這樣的局面後,楊官璘本來是有機會打開缺口的,可惜在長時間的鏖戰中老將狀態欠佳,臨局頓忘殺路,結果勝機稍縱即逝。大華虎口餘生後,一再表現了卓越的殘棋功夫,把條條要道守得密不透風,便履險如夷了。經過幾度形勢的周而復始後,糾纏中楊官璘將四十步自然限著耗盡,被判和棋。
柳大華幸運地弈和這盤棋後,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從而穩坐釣魚臺了:只有最後一輪楊官璘取勝胡榮華,他才要與楊加賽快棋爭冠軍,而最後一戰由胡拿先手,楊想有所作為的可能性不大。
最後一輪,胡榮華儘管勝了也無緣奪魁,但為了一世英名,仍然全力以赴,並拿出了久已準備好的新招,最終擊敗了楊官璘。
精彩激烈、扣人心弦的6輪大戰終於降下了帷幕,新科狀元柳大華壓倒兩位老冠軍,成為「王中王」,再次向世人展示了無可爭辯的強大實力,可謂雙喜臨門,以下胡榮華居次,楊官璘殿後,席位排定。
說起來,這次比賽的規格是無與倫比的,但棋手們的獎金是多少呢?說來肯定會讓你感到吃驚:柳大華50元,胡榮華30元,楊官璘20元。當然,這是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後來,主辦者又拉到了一些贊助,便給每個棋手補發了一塊五羊牌手錶和一個天鵝牌電子計算器。這在當時,都不是太便宜的東西。
八、初出國門
在首屆「五羊杯」之前,還有一件事在柳大華的棋藝史上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80年12月2曰至10曰,他第一次代表中國象棋隊,也是第一次走出境外,與上海胡榮華、黑龍江王嘉良一道,參加了在澳門舉行的第一屆亞洲杯象棋團體賽。
平生頭一遭出境開眼界,大華自然覺得興奮和新奇,但到了澳門後,他卻沒有多少心情遊玩,而是把精力全投入到對局中去了。比賽結果,實力超群的中國隊意料之中地奪取了冠軍,而柳大華作為中國隊的主力隊員,在他所出賽的場次裡,發揮上佳,未辱使命。
「五羊杯」後,也就是在1981年4月6曰至21曰,中國象棋隊出訪菲律賓,隊員有柳大華、李來群、王嘉良和徐天利,領隊是顧爾承,秘書是戴林。在菲期間,中國隊除與菲律賓棋手進行了友誼對局外,四個中國棋手在宿霧市打了一個單循環,稱作「宿霧杯」。前兩輪,柳、李對另兩個的戰績分別是2勝、2和,最後柳、李之戰便成了冠軍決賽,而柳只需弈和就大功告成,可惜這一仗大華發揮失常,雖有先行之利卻一開始就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很快鑄下了敗局,結果讓李來群捧走冠軍,大華屈居亞軍。
比賽之餘,大華還在馬尼拉、宿霧、達沃三城市分別進行了一對四的閉目棋表演,那裡的棋迷大多還是第一次親眼目睹這一神奇的技藝,無不對柳大華精湛的棋藝和驚人的記憶力佩服得五體投地。其實,此時的大華已有可下十盤左右閉目棋的能力,現在的表演不過一對四而已,那他應付起來還不是「小菜一碟」,如風掃殘雲一般?一次表演時,當地一名警察不知道這是怎樣在進行對弈,觀看時只是覺得稀奇有趣罷了,後來他得知了閉目棋是怎麼一回事,不禁對大華肅然起敬,表演結束後他擠到大華身邊,豎起大拇指,一再表示自己的崇拜之情。
這也是大華首次在海外展示自己的閉目棋功夫,從此,他這方面的名聲就在海外越傳越廣,也越傳越神了。
中國代表團22日返回廣州,但隊員們並沒有回到各自的省市,而是又馬不停蹄地趕赴肇慶,因為一年一度的全國象棋團體賽4月28曰至5月12曰在那裡舉行。參加這次比賽的有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20個代表隊。經過12輪積分循環,廣東隊獲得了冠軍。湖北隊因自身實力所限,未能進入前6名,但這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與男子團體賽同時進行的是女子個人賽。參加這一賽事的是上一年全國賽的前9名優秀棋手,經過8輪單循環角逐,柳大華的女弟子陳淑蘭首次取得第3名的好成績,由此進入高手行列,這多少讓他的心裡得到了一絲安慰。在此之前,陳淑蘭的最佳名次是在頭一年的個人賽上的第6名。
這一年棋界的重頭戲,應該是下半年9月在浙江溫州舉行的全國個人賽,但在此之前,即7月15曰至27曰,河北省體委在承德市著名的風景區避暑山莊舉辦了「避暑山莊杯」象棋、圍棋邀請賽。由於這一賽事臨近全國大賽,因此棋手們均認為這是一次極好的練兵和檢驗的機會,著名高手全都興致勃勃地匯集到了賽地。
柳大華在本次比賽中發揮不理想,主要是虎頭蛇尾,開始一段時間,曾取得3連勝的大優局面,但緊接著卻突然失控,竟連負3陣,最後只獲得第6名。
由於大華在「避暑山莊杯」上的表現有負眾望,因此人們對他在溫州全國大賽上能否衛冕,心裡就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九、衛冕徵途多坎坷
柳大華大「避暑山莊杯」上表現不如人意,讓人為他在兩個月後即將開始的全國賽上的前景感到擔憂,但他卻對自己信心十足,因為那畢竟只是一次練兵而已,他並沒有盡全力,特別是在布局上,打了一些埋伏,使出的基本是散手套路。
參加溫州全國甲級聯賽的12名棋手是根據上年的聯賽成績決定的,他們分別是:湖北柳大華、安徽蔣志梁、浙江陳孝坤、浙江於幼華、江蘇言穆江、上海徐天利、廣東楊官璘、廣東呂欽、黑龍江王嘉良、黑龍江趙國榮、河北李來群和湖北胡遠茂。由於對手都是早就知道的,又是單循環,哪一輪對誰也是很明白的,因此備戰的時間就很充裕,也容易做到有的放矢。從「避暑山莊杯」上回來以後,柳大華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全國賽賽前的準備工作上了。他把重點放在布局研究領域,結合各個對手的特點、愛好和擅長的布局,有針對性地將流行布局進行了一番細緻的梳理和解拆,對每個對手的情況都做到了心中有數,並制定了相應的對策。
9月10曰,全國賽拉開大幕。過去,人們預測比賽的冠軍,眼光首先就投在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胡榮華身上,但胡榮華去年痛遭「滑鐵盧」,跌落乙組,今年要為升級而戰,自然是無緣桂冠的。於是本次聯賽就給人眾龍無首的感覺,關於誰能奪魁,便有了各式各樣的說法。賽前,據一家權威報紙的分析,冠軍爭奪者竟有柳大華、李來群、陳孝坤、楊官璘、徐天利等五位之多,可見棋國春秋風雲莫測,懸念無窮。
此次賽場,在甌江之畔、雪山之巔的雪山招待所,乃溫州的一個遊覽勝地,正是枰上鏖兵的絕佳之處。
首輪交鋒,大華拿後手遇上了老將王嘉良。王是一員猛將,有「東北虎」之雅稱,素來的棋風大刀闊斧,直來直去,講究以力取勝。戰前,大華做好了惡鬥一番的準備,但是,王嘉良一上來卻擺出了一副「老虎不出洞」的架式,頗有些出人意料。大華布下屏風馬搶挺7路卒,等待著王嘉良的中炮過河車猛撲過來,但卻見他突然進車巡河,穩穩地扎住陣腳。其實,王嘉良這一招是在大打心理戰,他考慮到大華這兩年競技狀態好,今年肯定志在衛冕,再加上去年聯賽大華曾負於他,今番難免不抱雪恥之心,爭勝的欲望一定很強烈,因此他擺出個不軟不硬的態度,誘大華殺得性起,以便張網捕魚。
剛交手,大華確實不知老將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也不敢造次,於是平炮亮車,來個靜觀其變。戰了十來個回合,雙方六個大子均在,局勢呈膠著狀態。畢竟,兩人都是喜攻好殺的血性漢子,裝斯文也總有失去耐心的時候,果然,大華首先手癢起來,一招棄3路卒挑起了事端,緊接著一車換雙,子力便撲了出來。他們都是外家功夫的大高手,這一段拳拳到肉的較量煞是精彩好看。正所謂「大殺小勝負」,兩人的解拆曲盡其妙也同時都消耗了戰鬥力,儘管最後大家都還打得起勁而不願收手,但也只能是以和棋告終。
第一仗後手弈了盤和棋,大華心裡無有不滿,倒是王嘉良設下的妙計沒有收到意料的效果,暗地裡有幾分懊惱。第2輪柳大華拿先手本想有所作為,但對手陳孝坤也並非易與之輩,結果「第二次握手」。
連和了兩輪,對於胸懷衛冕壯志的大華來說,自然地增添了一絲緊迫感,他決定在下一戰採取非常的手段。這輪該他走後手,碰上的又是一員殺氣騰騰的驍將於幼華。於在棋上屬於那種寧折不彎的男兒,每戰非勝即負,鮮有和棋,因此棋界送他的美稱是「拼命三郎」。對付這種殺棋風格的棋手大華還是頗有心得的。棋界有種說法:「殺棋怕殺。」大華決定在這一局裡與對手殺個天翻地覆。
在大華後手抵禦中炮的布局裡,平時是很少用列手炮的,但既然是定下了以暴易暴的策略,他便毫不猶豫地使出了針尖對麥芒般的列手炮。縱是殺手,也有他心虛手軟的時刻,在大華義無反顧、毫無懼色的進招面前,於幼華也感到了恐怖,從而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崩潰,輸得很快。
大華終於開了殺戒。他知道,只要自己開始贏棋了,事情就好辦了。
十、又遇到了險情
柳大華的第4個對手是安徽蔣志梁。蔣是上海知青,1975年開始嶄露頭角,擊敗楊官璘、逼和胡榮華而榮獲第三屆全運會亞軍,此後又兩次得以進入全國六強之列,是七十年代崛起的實力派新秀。1980年上半年福州預賽最後一輪,他大意失荊州,輸給了山東趙文山,跌落乙組;下半年聯賽他以壓倒優勢,力挫群雄而晉升甲組,此次也是滿懷一腔豪情而來。
面對勁敵,大華不敢怠慢,執先行之利以研究有素的中炮過河車緩挺兵開局。這種局面,後行的屏風馬一方按通常情況應以兩頭蛇相抗衡,但蔣志梁卻變成了上士。這是布局階段不明顯的軟手,心細如髮的大華馬上敏銳地窺見到其中的可利用之處,於是迅速平邊炮亮出左車,形成兩翼齊飛的鉗形攻勢。蔣志梁此時尚未意識到自己處在不樂觀的狀況,依然弈得很強硬,左馬撲出,右炮封車,決鬥之心躍然枰上。在已佔優的情況下,大華採取了最簡明穩妥的下法,飛馬直取中兵,瞬間就獲得了多兵之利,並打通了對方的上二路。
其後,大華憑藉中炮鎮頭的威力,演出了一幕以貓戲虎的好戲,瞄準對方的底線大車,連衝三步小兵,而這隻大車卻如被灌了迷魂湯一般,渾身動彈不得,只得束手就擒。大華安然又過一關。
這輪戰罷,與大華同以兩勝兩和領先的還有李來群、王嘉良。
接下來的兩輪,大華又先後擊敗楊官璘、胡遠茂,形勢越來越好,但另有一個人也不甘示弱,一路比著贏過來,他是李來群。此人少年得志,棋上有絕頂天才,又勤奮好學,更兼多年來得名師指點,因此進步神速,早早就被棋界權威們視為未來的冠軍人選。第5、6輪,他連著勝了胡遠茂和王嘉良,從而將王遂出了領先行列,只剩自己與大華保持不敗,傲視群雄。
第7輪李來群與陳孝坤弈和,而大華則首遭敗績,負於言穆江,開始與李來群拉開了距離。柳、言之戰,由柳執先雙方以對進兵局布陣,中局兌掉四個大車後,本是十分平穩均衡的局面,但大華竟一時精神恍惚,憑空走出了進馬河口的大漏著,結果被對方利用叫殺的威脅抽吃一子,當時就籤了降書。真是走平地跌破了頭,這局棋輸得讓大華惱火不已。
棋輸了,懊悔也沒用,經過多年勝負世界的磨練,大華的修養已到了相當高的境界,他知道如果陷在失敗的陰影中走不出來,不僅於事無補,還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不幸。他努力將情緒調整到正常的狀態,以迎接下面的戰鬥。
第8輪李來群順利拿下了於幼華,柳大華則與徐天利握手言和,李的領先之勢已頓時擴大到兩分。第9輪大華力挫呂欽,但李來群也毫不鬆氣,又降服了蔣志梁,兩人之間橫著的那條溝並沒有絲毫縮小。
比賽只剩下最後的兩輪,李來群眼看著就要搶先衝到終點,許多走到時間前面的象棋評論家們,已在趕寫這位尚未問世的第五位全國象棋冠軍的文章了。
然而,棋局的變化總是在人們的意料之外的,第10輪兩位領顯賄竟同遭鎩羽,李來群負於楊官璘、柳大華負於趙國榮,這樣就給李的奪冠道路設置了障礙而給柳的後來居上帶來了希望。最後一輪由柳、李對壘,雖然目前李仍然比柳多贏一盤棋,而且此戰李只需弈和即可穩執牛耳,但比賽結果畢竟存在一種柳勝李的可能性。若柳勝李,則兩人大分將相同,但柳小分高,冠軍反而會變成大華的了。
出現這樣戲劇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兩位領顯賄在爭奪冠軍的道路上都顯得過於急躁了,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大華積分落後,為了追趕來群,急得還情有可原,但來群的急躁冒進卻是那麼的不明智。
本來,楊官璘是要哭不得嘴癟的,早就委屈得想找人出氣。前9輪他戰績不佳,積分不高,先後負于于幼華、徐天利、柳大華,面臨降級危機,對來群一戰,形勢嚴峻,許勝不許和,其迫切「撈分」的心情可想而知了,來群理應抓住老楊這一臨局心理,守株待兔,順流而下,即使贏不了,弈盤和棋是沒有問題的。來群失策在於太害怕大華追上來,因而過分看重這局棋的勝負,以力相拼,同時也對狀態不佳的老將有些輕敵了,犯了驕兵必敗的大忌。
說來又有幾個人處在來群這種情況,會把自己渴望早點成功的欲望控制得恰到好處呢?
來群為此戰之失利痛苦不堪,而大華為不失最後一搏的機會而振奮,同樣輸棋,兩般心情。有人說:「大華最後一賭勝負,是沒本的生意。」言外之意,大華無包袱,棋好下。但還有更多的人認為畢竟是來群的積分形勢好,有利條件多,大華要搶冠軍,弄不好會頭破血流。
十一、衛冕成功
李來群在懊悔與自責中,同時也在緊張的備戰中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而柳大華在盤算好了次日決戰的策略後,心情平靜地早早上了床,扎紮實實睡了一個好覺。
9月23曰上午7時30分,執先的柳大華伸手擺上了中炮,揭開了冠亞軍之戰帷幕的一角。
這是一場難得的真正的冠亞軍爭奪戰。以往歷屆全國賽,從1956年的楊官璘、王嘉良之爭,到1980年柳大華、徐天利之戰,冠亞軍都在未知數之中,等到棋賽結束,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一局就是冠亞軍之戰!
今天不同了,前無顯賄,後無來者,自己的命運由這一戰決定。這是兩位棋手棋藝、素養、意志、精力的全面較量,也從而使比賽充滿了更加吸引人的氣氛。
一開始,人們最感興趣的是,作為積分落後的大華,在這背水一戰裡,會採用什麼樣的布局。但當布局完成後,人們發現預想中的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遲遲不來,有的開始失望了,有的心中升起一團疑雲。
賽前,許多權威認為,大華衛冕,只有一條路可走,不是虎口拔牙,就是虎口喪生,別無選擇。
出人意外,大華平穩起步,採用的是四平八穩緩攻性的五七炮進三兵布局。大華棋路廣闊,各類布局拿得起放得下,他為什麼不走激烈的中炮過河車?他為什麼不用投石問路的仙人指路?他為什麼採用這一變化簡單的老式陣法?太多的問號在人們的腦子裡盤旋……
李來群和他的隊友們又是怎樣估計的呢?他們認為大華只有華山一條路,勢必強弓硬弩,走激烈對攻的路子,因此,當大華布成五七炮時,來群並未在意,反而覺得心中有底了,因為這一布局也是他非常熟悉而且非常對他口味的。
賽前,來群的師傅劉殿中曾告誡他:「大華有李義庭的棋風,『小先手』的棋掌握得好,可不能讓他牽著鼻子打你,要敢於對殺……」
但如今大華雙車巡河,穩住陣腳,擺出一副不戰不和、糾纏不清的架勢,來群原來對攻的計劃落空了。他心裡盤算著如何擺脫這令人膩味而沉悶的局面。他先進車點相眼,次又棄卒躍馬入邊陲,想擾亂大華的陣型,結果不僅讓大華的七路兵過河,而且反使自己的雙馬全暴露在受攻的前沿位置。
由於這最後一戰事關重大,湖北隊的領隊劉昌錫緊張得不敢到現場觀戰,只得躲在房間裡聽別人來傳遞消息。賽場分設在兩棟樓房裡,中間有一座天橋相通,大華所在的賽場沒有廁所,要方便的話,還得走過天橋到另一棟樓裡去。大華驅兵渡河後,嘴角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輕鬆地站起身來,打算去小便。走到自己隊的房間門口時,他遇到正在焦急地踱著步子的劉昌錫。見到大華,劉脫口而出:「形勢是不是不好了呀?」
大華感到詫異:「沒有哇。誰說的?」
「剛才有人來對我說你的棋要輸了。」
「沒那回事,那是瞎說的。我跟您明說,走到目前這樣子,我今天有戲,您放心地等著聽好消息。」
看著離開的大華,劉昌錫仍然感到半信半疑。
回到座位上的大華發現,來群還在「長考」。這步棋足足想了半個鐘頭,他走了一著退馬。此招一出手,他的隊友們面面相覷,已知大事去矣。你道為何?
來群無疑是在劣勢下作戰,棋到難處無非有兩種可能性的選擇:一對攻,二固守。此時大華子力配置佔優,實力佔優。來群退馬,權將「死馬當活馬」,換得暫時的苟安,但大華有飛炮兌馬,白得一象的變化,這樣來群則成殘象少兵之勢,招架無力,還手更難。面對氣盛勢盛的強敵,哪還有不敗之理呢?
來群布局伊始盲目求攻,待處下風后又膽小怕事,真是在攻守間搖擺不定,導致這一局面的出現純是由於患得患失,精神過度緊張。賽後,胡榮華評論說:「來群自己送掉了冠軍!」
柳大華此戰之勝,與其說是贏在技術上,不如說是贏在戰略上,贏在心理上,贏在勇氣上……總之贏得是那樣的可圈可點,令人信服。這一役,堪稱超級棋星的絕妙大手筆,堪稱八十年代中國象棋史上背水一戰的經典傑作,讓人品之再三,回味無窮……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柳大華歷盡艱辛,最終功德圓滿,蟬聯冠軍,從此奠定了作為一代棋傑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