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誘惑者》:被欲望驅使,或屈服於欲望

2021-01-11 澎湃新聞

1782年法國作家皮埃爾·肖代洛·德拉克洛的作品《危險關係》發表時,他本人大概也不會想到自己這部一度因被判定「有傷風化」而遭禁的小說在三百年後會受到韓國人的鐘愛,包括最近播出的MBC月火檔青春題材電視劇《偉大的誘惑者》在內,這個關於引誘與墮落的故事已經被三位韓國導演做了影視化的表現。

第一次是李在容導演、裴勇俊主演的電影《醜聞》,第二次是許秦豪導演、張東健主演的同名電影《危險關係》,最近一次就是三十二集韓國電視劇《偉大的誘惑者》。

韓國人喜歡上這部有年頭的法國小說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危險關係》的戲劇性非常強烈,整個故事都圍繞著發生在上流社會的陰謀和男女關係展開,關鍵詞包括但不限於性、金錢、暴力,話題感十足。所有計謀的展開和暴露都充滿了戲劇性,人物情緒起伏波動大,並且同時存在近些年來韓國影視作品中最鍾情的兩種女性角色類型——處心積慮謀求一切、將情感關係和肉體視為工具和武器的女性,以及傳統的未經世事的純情女性。

其次,即便東西方社會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尤其是韓國這樣一個仍然奉行傳統儒家思想的保守社會,和十八世紀的法國幾乎沒有相似之處,但在改編《危險關係》上,韓國人也不會遭遇什麼困難。原著由一百七十五封書信組成,並從十餘個人物不同視角出發,共同組成了整個故事,人物的設定和人物心理已經寫好,直接拿去與本土文化對接、與時代對接即可,改編難度低。

再次,《危險關係》的開端是一個復仇故事,而復仇恰恰是韓國影視劇的核心命題之一。韓國人喜歡拍攝本國歷史,對歷史上的黑暗時刻似乎也並不介意,電影的敘事對於過去就是一種復仇,更不要提那些數不勝數的復仇故事了。與復仇主題構成互文的則是韓國那種苦中作樂的溫情模式,那是復仇的一種變體,一旦報復對象過於抽象寬泛,無計可施,就只能苦哈哈地笑著活下去了。

最後,像《危險關係》這樣驕奢淫逸、竊玉偷香的故事也只能發生在有閒階級裡。在所有人都靠咖啡續命、橫衝直撞的韓國,只有兩類人有閒,一類是老人,一類是有錢人,前者實現欲望的能力有限,後者表現這種故事再合適不過了。

對於電視機前的觀眾而言,看有錢人被命運折磨是一種再好不過的發洩,這種發生在閉合社交圈中的故事大多十分狗血。不過只要狗血灑得不太難看,電視劇就還能看。

文佳煐飾崔秀芝

《偉大的誘惑者》將十八世紀的上流社會偷香竊玉的故事搬到了韓國資本家二代身上,基本故事結構和情節沒有變,但是豐富了人物關係,主角之間的關係狗血,主角們的上一代人也都不安分。

男主角權時賢(禹棹煥飾)是一家大型製藥企業的公子,父親因他的存在受到爺爺輩的青睞獲得集團繼承權,然而男主角的母親死後,父親卻拋出親子鑑定書表示二人沒有血緣關係,叛逆的男主角傷心之餘希望能夠懲罰父親。雪上加霜的是,父親為了公司借殼上市,著手與母親生前的主治醫師結婚,鞏固勢力。

當初的主治醫師如今已成為醫院的院長,院長的女兒是男主角的高中同學兼好友崔秀芝(文佳煐飾)。崔秀芝父親入獄後,與母親關係緊張,因家庭問題被母親安排的相親對象甩掉之後,咽不下這口氣發誓報復。

男主角為了阻止父親結婚,向崔秀芝求婚。崔秀芝與男主角約定,如果男主角可以毀掉她相親對象的心上人,女主角就履行承諾與他結婚。

而這個心上人則是男主角父親真正喜歡的陶藝家的女兒,即本劇的女主角殷泰熙(樸秀英飾)。

樸秀英飾殷泰熙

和原著小說裡剛從修道院出來的塞西爾不一樣,殷泰熙並不是不經世事的無知少女,她的家庭同樣是破裂的,母親在未告知的情況下與父親離異,殷泰熙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傷害,渴望獨立。和那些財閥二代不同,不完整的家庭並沒有促使殷泰熙走上墮落的道路,反而以三好學生的身份拿到了崔秀芝家財團提供的獎學金。

為了阻止父親結婚,男主角開始按照和女二號的約定引誘女主角……在韓國影視的前兩個版本中,男主角都沒能擺脫儒家道德文化的束縛,玩心遊戲變成真心,情不自禁地愛上純情的女主角,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又不得不拋棄女主角,現代的財閥二代們能擺脫文化束縛,突破禁忌大膽挑戰墮落的深淵嗎?觀眾可以拭目以待。

近幾年韓劇風向改變之後,富貴人家的狗血故事已經不紅了,金勺子的人生對於韓國觀眾而言缺乏新鮮感,土勺子的人生才是重點表現的對象。《偉大的誘惑者》播出後不溫不火,沒什麼水花,但對於國產劇的借鑑意義還是有的。

狗血劇之所以為狗血劇,在於有限的社交網絡中能夠產生的可能十分有限,可即便是狗血劇也分好看不好看。好看的狗血裡,人物的欲望扮演了網絡中的蜘蛛,即便沒有獵物撞到網上來,蜘蛛也會查缺補漏地織網,不好看的狗血劇全然依賴倒黴的獵物大意地撲到蛛網上來產生的震動,依賴事件而非角色的欲望。近些年有口皆碑的狗血韓劇裡,爛尾率和狗血濃度成正比,戲劇程度高,觀眾愛看——觀眾看到人物慾望的同時也能看到自己的欲望,也會產生繼續看下去的欲望。

《偉大的誘惑者》是被欲望驅使又屈服於欲望的故事,它本身就是蛛網,蜘蛛用網捕食的過程中也可能被努力掙脫的獵物傷害,蛛網對於蜘蛛而言就是一段危險關係。三百年來危險關係生生不息,只是不知道這段關係在戊戌年能否再創佳績。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圍獵,死乞白賴,誘惑,黨員,欲望,潔身自好,涅而不緇,磨而不磷...
    既然躲不開誘惑,就主動把自己關進『籠子』。」(4月5日《人民日報》)  隨著從嚴治黨的深入推進,黨員領導幹部拒貪防腐的意識越來越強,絕大多數都能自覺抵制送禮等歪風邪氣。但也有少數黨員領導幹部意志不堅定,被商人「圍獵」的。他們落馬之後,往往搬出「過意不去」「放不下面子」等「情不自禁」的外因。  「面對各種誘惑,我認為自己是在革命家庭中長大的,基本的覺悟和素質是有的。
  • 面對誘惑,怎樣控制欲望?如何提高自控力,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很多時候,我們很想克制,但是,貪,懶,食,色,又是人的天性,所以就壓抑本性來說,自控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那麼,面對誘惑,怎樣控制欲望?如何提高自控力,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呢?什麼是自控力?自制力,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能力,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 《華爾街之狼》:金融大鱷的淪陷,讓我們看破了欲望設下的陷阱
    喬丹本應該有著眾人豔羨的未來,但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最終一無所有。通過喬丹的故事,我們又能從中學到些什麼呢?被欲望驅使,獲得了期待已久的成功喬丹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的職員,那時候的他遇到了改變自己一生的人——馬克。馬克告訴他了在華爾街的生存之道,也打開了喬丹欲望的大門。
  • 普希金《黑桃皇后》欲望誘惑、發瘋的人性和逆轉命運的三張撲克牌
    魯迅用手術刀和刻刀剖出一個血淋淋甚至牽連著真實的人吃人的世界,而普希金表達的發瘋人性更像是心理上被壓抑的欲望,他用寓言式的意境一層層剝開主人公赫爾曼,一個側臉像拿破崙的青年軍官的金錢欲望。
  • 「為了洋裙,我可以交易自己」,衣著Lolita的女孩,被欲望迷了心
    有時人最可怕的不是你去追求欲望,可怕的是你徹底被欲望支配,任由欲望驅使著你做事。當人在享受欲望的時候,會獲得一時的快感,就像染上毒癮一般,一旦堅守不住底線,就會無休止陷入被欲望支配的結局之中。這些誘惑頻發的事件,也在時刻提醒著父母,對於未成年教育,或者剛剛步入大學生活的孩子們,他們對社會的亂象一概不知,沒有任何人去提醒他們需要時刻警惕周圍的陷阱和潛在的危險,給了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 任正非:管理就是洞察人性,激發人的欲望
    任正非說,「管理就是洞察人性,激發人的欲望。一家企業的成與敗、好與壞,背後所展示的邏輯,都是人性的邏輯、欲望的邏輯。欲望是企業、組織、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欲望的激發和控制構成了一部華為的發展史,構成了人類任何組織的管理史。」從某種意義上講,華為能夠一路披荊斬棘,屹立行業之巔,與任正非設定的這些底層邏輯有很大關係。
  • 莉莉絲的欲望誘惑,到底多厲害?12星座靈魂的最深渴望,都在這
    這裡的陰性力量,可能是性慾誘惑,也可能是直覺與轉化力——一種能為我們帶來深層清理,提升整體頻率、實現人生綻放的創造力。你是否在壓抑著莉莉絲的欲望?這份欲望裡又藏著哪些靈魂渴望?欲望、憤怒、誘惑、破壞……那個我們妄圖掩蓋、卻又冥冥中受其引誘的部分,那個不斷吸引著我們、潛意識中的蠢蠢欲動,人們給了心識中的這個部分一個名字:莉莉絲。這個名字,來源於希伯來神話的一個古老傳說——關於亞當的第一任妻子。
  • 欲望,生命的劊子手——讀巴爾扎克《驢皮記》
    其作品開始往往會有冗長的鋪敘,性急者常會掃興而退。有人打過形象的比方:看巴爾扎克的作品如在廚房生火煮飯,開始灶裡總是一堆難於點燃的溼柴,弄得滿屋濃煙,燻得人淚流難受,但慢慢地,柴火起勢,房間便越來越明亮且飯香撲鼻。多好的比喻,我讀《驢皮記》正是這樣的感受。巴爾扎克的偉大,源於他思想的深刻和對人性的明晰燭照,源於他對人事濃墨重彩、細緻精微的刻畫。
  • 《米》:當人性一步步向欲望妥協
    這是《孟子﹒告子》中的千古名句,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是每個人逃不開的天性,這原本是一種自然、本能的人性,卻在社會中孕育出無數的欲望,這些欲望又把人變得邪惡扭曲。這本蘇童不願再提起的書就是《米》,其中的主人公五龍,在欲望的驅使下,一步步墮入深淵、無法自拔。
  • 《一步之遙》是一首人性慾望的詠嘆調丨權力、名利與愛情慾望書寫
    《一步之遙》為觀眾展示了一個欲望狂歡的廣場,在這部電影中,各種欲望訴求交織出現,姜文在眾聲喧譁中構建了一場視覺盛宴。儘管《一步之遙》的劇情被普遍認為較為晦澀難懂,但是如果從人性慾望的角度入手,便不難從中梳理出幾條清晰的線索,分別是權力、名利與愛情慾望。
  • 欲望面前,直面還是克制?豆瓣評分9.0的《指環王》給你答案
    淺藍的眼眸,微卷的頭髮,安居在城堡般的家園的小哈比人還全然不知他手中掌握著所有欲望的來源,全然不知未來的接力棒,世界的命運就由他來逆轉……02魔戒即欲望在現實中,我們難免會遇到無數誘惑和欲望。而在《指環王》中魔戒就是最大的欲望就是魔戒。魔戒象徵著權力,象徵著徵服,象徵著統治。即便是安居在鄉村的佛羅多的叔叔也抵擋不住魔戒對壽命的延長的誘惑。不論是精靈族,矮人族還是原先的智者都在想方設法的跟蹤魔戒持有者-佛羅多。可見誘惑的力量可以發揮如此之大的威力。
  • 為什麼有人慾望強,有人慾望弱?這4個原因,不妨提前了解
    一、 男性和女性的性慾哪個年齡段是最強的一般來說說男性和女性的性慾年齡是不同的,男性在20歲左右的時候性慾是最強的,這個時候他會對同房的欲望變得強烈,因為身體內的雄性激素開始增多。而女性一般是到了30歲左右,性慾才會開始慢慢的變大。
  • 千萬別讓欲望,毀了你的人生
    人生所向的欲望誰都有,但定要符合實際,北野武說:「人這種東西啊,不管外表修飾得多麼光鮮亮麗,剝掉一層皮後就只剩下了一堆欲望。」但欲望就像彈簧,在合理的彈性範圍內,會促使你變得更舒展美好,但一旦用力過猛,就有徹底毀壞的危機。
  • 欲望大,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很多時候也覺得自己沒什麼能力企圖卻那麼大,不知道這是自己的欲望太大還是什麼原因?有時候在消費時我們會很猶豫,因為一旦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那很可能要付出長時間的代價來償還,但是在當下那一刻人真的很難做到望聞觀切。真的羨慕那種一年可以不買新衣服、化妝品…喜愛的東西的人,他們真的守住了自己某時的貪婪。
  • 《偉大的誘惑者》大結局 樸秀榮(JOY)表現亮眼
    《偉大的誘惑者》樸秀榮(Red Velvet JOY)表現亮眼。講述青春男女不惜一切投身危險愛情遊戲的MBC周一周二電視劇《偉大的誘惑者》5月1號大結局。得知「誘惑遊戲」而分手的殷太希和權時賢,五年後再會發現依舊喜歡對方,帶來重歸於好的大團圓結局。本次作品中,樸秀榮首次擔任電視臺電視劇主演,上演前開始已經獲得了大眾的關心,殷切的眼淚演技和強烈的表情演技,將角色完美消化獲得好評。
  • 欲望與快樂不同,欲望有高低之分
    對於密爾而言,這種作為利益的幸福並不僅僅局限於快樂上,而是人們各種欲望和需要的滿足——這就有點類似於欲求滿足理論的觀點,將快樂轉化為了各種欲求的滿足,而不將其限制為快樂的感受本身:「就像愛音樂或要健康……這些欲望都包括在幸福之內;它們是組成幸福的欲望的某些要素。幸福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而是一個具體的整體;音樂、健康等就是這個整體的某些部分」。
  • 「連載」《一次自我的探尋》第一部分 第三章 獨立欲望
    第一部分共十八章,首章為欲望本源論,中間十六章為史蒂文教授的16種欲望,尾章為一個小總結。第三章 獨立欲望欲望二:獨立【Independence】獨立是對自力更生的欲望,表現為對自由的周期性需求。動物受到生物本能的驅使,離開父母的巢穴,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這就是獨立的起源。這種本能促使物種不斷去探索原有生存範圍之外的區域,從而增加了它們的存活率。——《我是誰:成就人生的16種基本欲望》同樣,史蒂文教授在解釋獨立欲望時,也明確說明了該欲望與生存的關聯。這與其第一章的觀點是矛盾的。
  • 欲望是動力
    任正非財散人聚,設計了員工持股制度,與員工分享利益、分擔責任,由此才成就了華為偉大的事業。所以,華為最初的關鍵是任正非抓住了人的欲望。在上個世紀80年代,整個社會都充滿了對發家致富的渴望,眾多老闆通過下海創業致富,而能夠像任正非這樣能夠徹底跟員工分享公司的老闆,寥寥無幾。這是任正非的管理創新,也是任正非的偉大之處。
  • 《阿麗塔:戰鬥天使》:主體的欲望結構與異化
    賽博格本身就是人類科技欲望的結果,它的驅動力仍然來自於人的心理。在拉康的學說中,欲望來自於「大他者」(Other)的「凝視」(gaze),它是主體之所以蠢蠢欲動的根本原因:「在觀測關係中,主體懸置於必要的躊躇(essential vacillation)之上,幻想由此而生,這個幻想的對象便是凝視。」
  • 杜拉斯:我感興趣的,不是性,而是欲望
    杜拉斯說:我感興趣的不是性,我感興趣的是處於情色源頭的那樣東西——欲望。這是一樣我們不能或許也不該因為性就得到滿足的東西。我想到了《金瓶梅》,它寫出了每個人物的深層次的真實欲望。尤其是,西門慶,他的錢色權力各種欲望都得逞了。一個個,在現實當中,大概只能意淫的想法,他都得到了,甚至是輕而易舉地得到了,當然是,在小說的紙面上得到的。西門慶簡直就是欲望的化身,作者用小說構建了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人物,堪稱欲望實現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