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對生命的敬畏,有時候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故事

2021-01-19 想媽的育兒生活薈

「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殘忍啊?」昨天一寶媽在群裡感嘆道。

她帶著三歲的孩子去樓下玩,幾個小朋友正在看螞蟻搬家,突然一個孩子衝上去對著排列整齊,忙碌搬家的螞蟻就一頓猛踩。瞬間,長長的螞蟻隊伍就被衝散了,小小的螞蟻們丟下食物四散逃竄。這個孩子看到,開心得手舞足蹈,哈哈大笑。

圍觀的幾個孩子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看到螞蟻們四下散了,也訕訕地各自走開了。

帶著孩子們的大人無動於衷地看著這一幕,跟著孩子們也漸漸地走了。

雖然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卻讓這位帶著孩子下來找夥伴玩耍的寶媽頗有感觸。其實,生活中孩子們確實缺少了對生命敬畏的教育,這樣肆意踐踏小生命的現象比比皆是。

經常看到小孩子欺負小貓咪或者小狗狗的事情,把它們踢得哇哇大叫,就很開心;也有小孩子會喜歡把小貓咪提著到處走,看著可憐的小貓咪在孩子手裡難受的樣子,真的無法和孩子臉上燦爛的笑容相比……

對孩子要怎樣進行生命敬畏的教育呢?顯然這是很多父母都忽略了一個教育環節。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很多孩子長大之後對自己或別人生命的輕視。

比如那些動不動就跳樓自殺的孩子,比如那些因為矛盾而刺殺同學、朋友,甚至父母的孩子,在他們心中,沒有對生命的敬畏,更不覺得生命有什麼值得崇敬。為了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可以輕易地抹殺自己或者別人的生命。

日本知名版畫藝術家手島圭三郎應一系列動物版畫繪本描繪了大自然中動物真實的生存狀態,表現了自然的美麗與殘酷、生命的偉大與渺小。他出版的《湖邊的貓頭鷹》,獲得1983年的日本繪本獎;《北方狐狸的夢》獲得1986年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特別提名獎,併入選1987年《紐約時報》世界最佳圖畫書。此外,《大天鵝的離別》入選了1988年《紐約時報》世界最佳圖畫書。

他的《貓頭鷹與冬日的月亮》講述了在大雪覆蓋的森林裡,一隻飢腸轆轆的貓頭鷹艱難地尋找獵物的故事。月亮在漫漫長夜裡陪伴著貓頭鷹,指引它,找到獵物、找到同伴。黑夜退去,朝霞升起,兩隻貓頭鷹相偎而立。手島圭三郎以版畫描繪了月下雪夜的景色,空曠卻不荒蕪,在那靜謐與靈動交融之處,生命力在綿延。

很多人評論手島圭三郎的作品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講氛圍。讀他的書能夠讓人沉靜,而深厚有力的版畫特別耐看,仿佛透過貓頭鷹的羽毛就能摸到它結實有力的翅膀。它所生存的環境也真的可以透過畫面感覺到滲出的悠遠涵義。

看完書,仿佛真的能夠聽到在原始的蒼茫雪原中,真正的毛腿漁鴞那低沉有力的叫聲……

毛腿漁鴞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了,身長約70釐米,展開雙翅可達1.8米。它居住在遠離人類的地方,如同深山裡的隱士。在日本,毛腿漁鴞分布於北海道,多棲息在河邊的森林中,以鮭魚、鱒魚等魚類為主要食物。捕魚為生的鳥類通常腿部不會長毛,但毛腿漁鴞是個例外,為了禦寒,它不得不穿上毛茸茸的暖靴。

不過,書裡的毛腿漁鴞並不孤獨,在他追逐獵物的時候聽到了同伴的呼聲,雖然沒有獲得獵物,卻擁有了同伴。這對毛腿漁鴞來說,是比食物更重要的存在,是比生存更美好的存在。而這也在提醒著人們,關注自然,關注動物,關注生命的美好……

毛腿漁鴞的現實境遇其實十分艱難。

森林的過度砍伐,百年以上樹齡的樹木逐漸消失,毛腿漁鴞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巢穴。目前,北海道僅存不足160隻毛腿漁鴞。深山中的飲食真的快要從地球上消失了。

在北海道,毛腿漁鴞被原住民阿伊努族人視為部落的守護神,他們稱它為「梟神」,每年都會為它舉行盛大的祭拜儀式。然而悲哀的是,梟神護佑村莊與部落,可又有誰來護佑梟神呢?

關注毛腿漁鴞命運的手島圭三郎是一位版畫家,也是自然愛好者。他受到大自然的感召,致力於觀察家鄉北海道的自然生態。他希望通過描繪自然之物的美妙與神奇,喚起人們對自然的敬畏。

相關焦點

  • 《生命的課堂》,一個關於愛與被愛的故事
    人生,並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而是由一個家庭和另一個家庭組合的故事。在這個世界上,很多的家庭組合在一起之後,便矛盾重重,其最重要的原因大概就在於門不當戶不對造就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有時候去認真的思考父母反對的原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如果對方是一個有擔當並且能夠和自己一起努力拼搏、維護自己的人,那麼則需要自己去考慮如何選擇了。
  • 關於生命的那些事,該如何講給孩子聽?有三點一定要告訴孩子
    一、生活中的生命奇蹟集錦生命誕生、從無到有確實是一個生命的奇蹟,但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關於生命的奇蹟,你聽說過哪些呢?1.奶奶救醒了假死的雞小時候在外面玩耍,見奶奶提了一隻雞,那隻雞軟啪啪的,好像死掉了。
  • 敬畏神的,一無所缺
    如果我們只看眼前的環境,永遠都無法跨過約旦河;當我們憑信前行,把腳踏在水中的時候,上帝會為我們開道路,把我們平安帶進迦南美地。對於我的家來說,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經歷許多的功課,最終都是意想不到的祝福。父親突發腦梗塞住院,恢復治療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幾天他住在我這裡,每天早晨都會聽到他讚美的歌聲,鍛鍊回來他都會戴著眼鏡捧起聖經來閱讀,臉上總是洋溢著難以言喻的喜樂。
  • 家庭之星育兒: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這兩個字!
    其實,在我們的心中,何嘗不也住著一個蘇大可呢?我們也想做母親身邊無憂無慮的孩子。只可惜,隨著時間的累積,我們從孩童到少年,又從少年到成年,然後現在步入中年,再也無法像小時候那樣,依偎在媽媽的臂彎前,躲在媽媽的包圍圈下。可是,父母在,人生還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
  • 非常時期,父母給孩子講好這五個「過年故事」,孩子會獲益終生
    因此,在災難面前,在這個非常時期,父母與其苦口婆心阻止孩子們玩手機,不如抓住機會,給孩子講好五個過年故事,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挫折與困難,將讓TA獲益終生!以後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成年人。03第三,關於 「敬畏生命」的故事。
  • 一場瘟疫是一本教科書,這位作家以一封信為孩子上一堂生命課
    你一定也看到了發布疫情的中國地圖,我們這隻高昂著頭的「雄雞」,現在,它軀體上每個部位都發了「高燒」。孩子們,儘管時局艱難,儘管病毒依然在無情威脅著我們的生命。老師覺得這場席捲全國的瘟疫,也是一堂重要的人生課。
  • 《誰等誰》:通過男孩與小貓的故事,教會孩子接納「期望與失望」
    她認為:幼兒的世界裡,有很多需要立刻被實現的願望,而現實世界並不總是如他們所願,所以他們會經常感到沮喪。其實不只是孩子,對於成年人而言,願望不被達成,失望沮喪也是常有的事情。《誰等誰》其實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接納「期望與失去」,了解到這一點我們再來閱讀《誰等誰》這本繪本就不難了:豐富的色彩背後代表著四季的變化、教會孩子學會接納「期望與失望」、機關設計背後有更多驚喜...
  • 摧毀愛情,往往只需要一個孩子!
    可看似矢志不渝的愛情,轟轟烈烈的誓言,摧毀它們,有時候,只需要一個孩子。第二年,媳婦兒懷孕了,突然成了父親,當然內心是激動的。從這個結果,我們可以大概看出,生男孩的家庭,孩子對於母親而言,則成了一種心靈上的紐帶,滿足了情人的角色擔當;而相反,「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這話也不是隨便說的,父親對於女兒的寵愛,很大程度上會超越對妻子的寵愛。木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 教會孩子接受「失敗」
    我們總是在教導孩子要考第一名,要考滿分。我們一直在要求孩子去看中最終的結果,而不擇手段。孩子考好了,進步了我們從不吝嗇讚美之詞,誇獎孩子,但是孩子一旦沒有考好,就會有暴風雨般的咆哮。有時候孩子確實在進步,可是這個成功對於孩子來說就真的好嗎?
  • 又一個孩子縱身從高樓一躍:孩子的教育,我們到底缺失了什麼?
    孩子在學校出現了任何問題都不敢跟家長說,比如考試考得不好、和老師同學有了矛盾、受到校園凌霸,都不敢和家長老師說,久而久之,也有可能採取極端的行為。第五、以上是一些比較普遍的觀點,我想和大家重點探討的是一個被大家忽略了的、卻是極其重要的一個觀點:現在社會對死亡沒有正確認識,缺乏敬畏之心。我們對於尊重生命、敬畏死亡的教育有一定的盲區。
  • 教會孩子「不必善良」才是最好保護,委曲求全只會讓娃活得很累
    真正聰明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時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善良但不懦弱的人。張姐的孩子天天今年8歲了,從小就是一個老實的乖寶寶。小時候跟同一小區的孩子們一起玩,天天的玩具如果被搶了,天天的第一反應不是馬上搶回來,而是來找媽媽;如果孩子們發生了分歧,天天被打了,他只會哭著跑開但是不會還手。
  • 教會孩子發自內心地說「謝謝」
    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和父母就會教孩子說「謝謝」,但是還是有很多孩子不會說謝謝,需要別人提醒,比如媽媽可能會在旁邊提醒:別人幫助了你,你該說什麼呀?這時候孩子才會蹦出一句「謝謝」,而這種謝謝不知是否發自內心,這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父母不僅僅要教會孩子說謝謝,更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說謝謝,並且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 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是一個迷, 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是怎麼樣, 會出現一個怎麼樣的局面, 那麼就讓我們做一個優秀的演員吧,
  • 孩子教會每個成年人「從心」看待世界
    育鄰夢孩子教會每個成年人「從心」看待世界。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生活中的任何作用力都是相互的,老師【包括家長和學校老師】教導孩子學習成長、教導孩子習得適應社會生活的技能。同樣,孩子也會在諸多方面幫助老師實現人生中第二次跨越式成長。
  • 鋼之鍊金術師:對生命的敬畏
    這部動漫我只看過一集,這是評分上寫著號稱零差評的動漫。我也是看著別人介紹看的,但是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只看了第一集,但是還是被第一集深深地震撼到了。由此我自己想到了一句話,對生命的敬畏。如果說這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生命,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大家活在地球上的機會是一樣的。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我們是一樣的。對生的敬畏開始動漫,兩位男主人公就為了煉活自己的母親,就觸碰了生命的禁忌。人的生命是不能的。
  •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有一個媽媽在網上問:"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和你的孩子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這樣應該怎麼做?孩子可以給我們答案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但是教會我的不是那些莫須有的理論而是我5歲的兒子。有一次他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看到那個小男孩非常生氣地站起來對我兒子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
  • 我們應敬畏生命(感悟)
    敬畏生命(感悟)徐宇蕊 /文都說,生命是頑強的,你看那懸崖絕壁邊上的蒼松翠柏,你看那戈壁沙漠裡的駱駝刺和仙人掌,你看那高原雪域生命禁區的雪蓮花……然而,生命何嘗不是脆弱的呢手輕輕一折,一朵鮮花便香消玉殞,腳輕輕一踩,一隻螞蟻便魂歸故裡,武器輕輕一揮,一個鮮活的生命從此化為塵埃。一個人,在莽莽蒼蒼的大千世界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在生命輪迴的偉力下是那麼的柔弱,柔弱仿佛就是一根風乾了的稻草,上一刻還活蹦亂跳的生命,下一刻也許就再也不會說話,再也不會聆聽,再也不會微笑了。蘇軾曾說過,「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 拿到騰訊年薪30萬,哈工大學生因作弊被開除:如何培養孩子敬畏心
    何為敬畏心?簡單理解,敬畏,敬,尊敬,仰望。畏,畏懼,不輕視。就是對規章制度、歷史文化、普世道德、科學真知和客觀規律等保持該有的尊重和遵守。那麼,作為父母,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敬畏教育呢?日常行為舉止的潛移默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的說教還不如家長行為的影響,這是一個長期的、細膩的、潤物無聲的過程。
  • 武漢加油│徐強: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正如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開篇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冬天,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這是一個憂心忡忡的時期,也是一個信心百倍的時期;這是一個黑暗籠罩的季節,也是一個陽光普照的季節。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性的好和壞、美和醜、善與惡、光明與陰暗。
  • 我們到底教會孩子什麼了
    都是初為父母,都說教育孩子,可最終我們要教會孩子什麼呢?其實有時候竟是孩子的行為給了我們更多的反思,讓我們有所改變。孩子嬰兒時期的本領是不用教的,吃,喝,玩,坐,爬,走,說,其實都是天生的,到了一定的時間他就有了內心渴望,要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