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教父」王小波:23年前孤獨離世,有趣的靈魂讓我們永久懷念

2020-12-26 博書

王小波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異端。他似乎從未融入過同時代的那個文人圈子,而是站在圈子之外,任由筆下的文字恣意地流淌。沒有人會把這樣一個格格不入與流俗的人當回事,以致於王小波生前籍籍無名。然而在王小波去世之後,他的名氣卻一天比一天地大起來,到了不讀王小波,都算不上文藝青年的地步。這是高曉松、馮唐那一代人所得出的結論,如今文藝青年的名聲已經毀壞殆盡,但是王小波依然是一個閃耀的精神符號。

在北京昌平的佛山陵園裡,坐落著一座「特立獨行」的巨型墓碑。這是一塊天然的巨石,上面鐫刻著一行青色大字——「王小波之墓:1952——1997 "。這塊墓地是王小波的妻子李銀河在經過深思熟慮過後親自挑選的。李銀河了解自己的丈夫,她深知那些整齊劃一、橫平豎直的墓地會讓王小波那特立獨行、追求自由的靈魂無處安放。思來想去,李銀河為王小波挑中了剛開放不久的佛山陵園作為長眠之地。

不過李銀河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荒僻、寂靜的所在竟因為王小波的到來而鬧熱非凡。自王小波的墓地遷入以來,全國各地前來祭奠的書迷們絡繹不絕,不少人還將自己的留言寫下,貼在了那塊原本做墓碑之用的原石上。那些諸如 「謝謝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留言如春風化雨般,詩化了王小波的離去。只是有多少人能夠理解,這個身前踽踽獨行的孤獨靈魂呢?

每年的4月11日前後,在昌平的佛山陵園裡,總有人向賣鮮花和祭品的小販打聽「新八區怎麼走",這時候小販們多半會問:「您是來看王小波的吧?"王小波,這個被稱為「中國的喬伊斯和卡夫卡」的文學天才,儼然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提起他,人們會本能地想到他的幽默、有趣、天才、自由和浪漫。不過遺憾的是,在王小波生前,他一直如同自己筆下「沉默的大多數」一般蟄居一隅,未曾真正進入大眾的視野。

1952年,王小波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王小波共有四個兄弟姐妹,在家裡的三個男孩中,他排行老二。因此,我們可以在王小波的多部作品中看到他給主人公取名「王二」。很多人不知道《黃金時代》的別稱,又叫「王二風流史」。王二的世界,就是王小波筆下虛構的精神世界,只有在那個虛構的世界裡,王二才那麼痛快地活著。

王小波出生在一個幹部家庭,他的父親是著名的邏輯學大師。小時候,王小波常常將思想定格在一個東西上,陷入深思冥想,時常呈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神情。這在旁人看來是一個異類,但是母親溺愛地叫他「傻波子」。正是這種從小思考的習慣,讓他天生有一種哲人的氣息。

王小波從小就在一個無拘無束中的環境成長,最終成了老師們眼中那個不服管教的孩子。因為王小波在學校既不關心課業,也不愛做功課。當然,這讓他沒少挨父親的揍,只不過這樣的離經叛道之舉並未能掩蓋王小波的天才。和所有的天才一樣,王小波的童年也有不少驚人之舉。王小波從小嗜書,並且看書奇快,一天就讀完厚厚一人本書,還能記住全部內容,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能將馬雅可夫斯基的長詩背著玩;大概是繼承了父親作為一個「邏輯學家」的好基因,王小波雖然沒有在數學課上得過好分數,卻能在競賽中奪冠,因此把母親震驚得目瞪口呆。

王小波從小熱愛閱讀,為了有更多閱讀的機會,他常常不辭辛苦,每周末一個人從學校步行回家,只為了省下路費買書。嗜書如命的人,才能懂得一個孩子對書中世界的嚮往。除此之外,在王小波的性格中,詼諧、幽默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也在他多年後的作品中一以貫之。王小波雖然外表沉默寡言,但他其實是個非常喜歡笑謔的人。他私底下思維敏捷,妙語連珠,是全家人眼中的「頑童」,這一切都歸功於他內心那份天然的自由與浪漫。

16歲那年,王小波懷著這種頑童般的「浪漫救世情懷」,選擇到雲南下鄉勞動。遺憾的是,他在雲南並沒有尋找到想像中的快意生活,只是飽嘗了現實生活的荒誕與無聊。正如他在《沉默的大多數》中所寫的:

「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經歷:傍晚時分,你坐在屋簷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心裡寂寞而悽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當時我是個年輕人,但我害怕這樣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來,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也正是從這段經歷開始,王小波對人類生存意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他回憶自己在那段時間經常趁周圍的人睡著之後,自己在月光下的一面鏡子上用鋼筆寫字,寫到淚流滿面,才偷偷回去睡覺。王小波對文學的熱愛其實在這段經歷中已經表現得非常清晰,這為他在多年後辭去北大的教職工作,回到了創作這條道路上提供了合理的解釋。後來,王小波以上山下鄉這段經歷為藍本,創作了時代三部曲之一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這本書充滿了王小波式的黑色幽默和浪漫情調。王二是一個從北京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的知青。他二十一歲,在環境惡劣的雲南鄉下忍受飢餓,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和所有的知青一樣,面對無法逃脫的命運,他的心裡壓抑著憤怒和孤獨。

「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當我們終於勘破生活的玄機,就不免變得悲觀失意起來。但是二十一歲的王二不同,在他一生的黃金時代,他的生命時刻都充滿著蓬勃的張力。王二並不認命,於是他說道: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可是在庸俗的生活裡王二還是陷入了無聊和虛無之中,直到陳清揚的出現,讓他的青春得以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黃金時代》講述的,就是下鄉青年王二和陳清揚的「愛而不得」的愛情故事。兩個激情蕩漾的青年男女,他們孤獨而無處寄託的靈魂,終於在完成了有如密謀一般的愛情之後,不得不在外力蠻橫的阻撓下走向分別。若干年後,王二和陳清揚再次相逢,他們可以自由地戀愛,自由地呼吸,卻也失去了當初義無反顧的激情。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也許這是對所有「愛而不得」的愛情最好的總結。陳清揚也許只是王二腦海裡的一個幻象,她是一個完美的女人,游離在這個世界的邊緣之外,有如每一個青春年少、荷爾蒙爆發之下的青年心心念念的夢中情人。此夢悠遠如春,了無痕跡。

每一個人心裡,都藏著一個「陳清揚」。《黃金時代》是對愛情尚存幻想的青年男女,對愛情已然勘破的中年男女,不可不讀的一本書。不同的年歲讀來,有不同的滋味在其中。

《黃金時代》在今天觸手可及,但是這本書的出版,其實充滿了曲折。王小波寫《黃金時代》前後用了二十年,從最初的構思到完稿,他前前後後改了十年的時間。然而書稿投出去,卻因為其對情愛的大膽前衛表述,遭到國內出版社的拒稿。

直到1994年,華夏出版社的編輯趙潔平在看了《黃金時代》的書稿後,震撼不已,力排眾議,決定幫助王小波出版這本書。她打了一個時間差,讓《黃金時代》得以出版,但是趙潔平也為此遭到了訓斥,大病了一場。出版之初,書籍無人問津。無奈之下,王小波和趙潔平就推著自行車當街賣書,不善於推銷的王小波,當時第一句話就是:「前幾本白送,後面再要再給錢。」

我們今天能夠讀到《黃金時代》,不僅要感謝王小波,也要感謝慧眼如炬的趙潔平老師。今天,這本書依然暢銷,凡是有書店的地方,都能看到《黃金時代》這本書,或許這也是對王小波在天之靈的告慰,他也許不會想到身後會有這麼多的追隨者,被他自由浪漫、黑色幽默又不失深刻與思考的靈魂所吸引。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突發心臟病逝世,一個人在地板上蜷曲著死去。他的妻子李銀河遠在英國做學者訪問,一年前兩人在機場擁抱分別,從此陰陽兩隔。

王小波死前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更為悽涼的是他身邊一個人都沒有,他孤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讀王小波,他曾經出版困難的作品,如今是一版再版。通過他的作品,人們重新認識了這個有趣的靈魂。用他兄長王小平的話來說:小波現在已經知音滿天下了。

高曉松將王小波奉為「神一樣的存在」,而馮唐則自詡為他門下的「走狗」。但是對王小波而言,他未必覺得這是一種榮光,正如他對自己的認知:

「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若我能如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喧囂的世界裡,王小波永遠地離開了,而他有趣的靈魂,則永遠留在了他十卷本的《王小波全集》裡。在字裡行間,我們依然能夠通過他留下的文字,與之交流,這何嘗不是一種幸運最後,推薦王小波最經典的 「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

只有讀書,能夠讓我們擺脫現實的瑣碎,享有難得的安寧和思考。活動價正版免郵,只要98元,還不到一頓飯的成本,就可以領略王小波字裡行間的幽默精神和他對這個世界的深刻思考。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

相關焦點

  • 45歲王小波痛苦離世,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捧為「一代教父」!
    在這場非正常死亡以後,他的全集、選集一版再版,儘管他終生致力於解構和反對權威,但他還是被捧成了新的權威,一代文學教父,自名為「王小波門下走狗」者,成群結隊。1997年的一個深夜,漆黑的深夜突然傳出了2聲非常慘痛的叫聲。
  • 你好哇,王小波!雖然你已遠行,但我仍想為你唱支好聽的歌!
    23年前,王小波猝然離世。世界似乎沒什麼不同,但又仿佛無可挽回地走向了庸俗。23年後,放眼當下,無處不是王小波的門下客,只是無人再能超越他。肉體遠行,精神尚在。王小波依然活著,他活在潤物無聲的春,風捲殘雲的秋,活在一頁頁的字裡行間,活在一歲歲的似水流年。
  • 王小波逝世23周年:從15部作品來解讀這個有趣的靈魂(上)
    2020年4月11日是王小波逝世23周年,每年此時,讀者都格外懷念這位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者。已經出版了獨家版權王小波15部作品的新經典文化,每年都會舉辦紀念王小波的線下活動。今年,新經典將和讀者一起重溫這些才華閃耀的作品。這15部作品中,包含從未面市的王小波遺稿及大量私人照片。李銀河親自校勘全稿,並作序追憶對王小波的思念之情,諸多文壇名家傾情推薦,致敬王小波。
  • 《黃金時代》:王小波45歲離世,天妒英才讓人惋惜
    在我們現在看來,王小波是一個才華不可多得的作家,任誰看了他的雜文和他的時代三部曲都會被他的文字功底所折服,所以說王小波突然的暴病離世真是太讓人惋惜了。在王小波離世的那天,他給自己很好的朋友劉曉陽發了一封郵件,提到了他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郵件裡他是這麼說的:「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面,始終有個沉默的大多數,既然精神原子彈在一顆又一顆炸著,哪有我說話的份,但我輩現在開始說話,以前說過的一切與我們都無關係,總之是個一刀兩斷的意思。」
  • 王小波45歲貧疾而死,一生孤獨而自由,生前寂寞、身後聲名鵲起
    ——王小波1997年的4月11日,王小波因突發心臟病在家中去世,年僅45歲。這個有趣的靈魂走了,卻點燃了很多人心中的火種。王小波走了,走得很落寞。被人發現時,王小波身邊還有未完成的著作,牆壁上還留著牙齒刮過的印跡,看上去死得特別痛苦。
  • 45歲王小波猝死,生前不受同行待見,死後作品卻火了!妻子道出真相
    被尊稱為一代文學教父,自名為「王小波門下走狗」者,成群結隊。看起來值得開心,但是也頗具諷刺。王小波自小就愛看書,哥哥王小平曾說,弟弟小時候就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時常一個人呆呆地看著一個地方,或者悶在書房裡不出門。連我姥姥和我媽都管他叫「傻波子」。
  • 王小波生時寂寞,死後成為「教父」,流氓小說卻在23年後登上神壇
    這是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的一句話,他愛生活,愛自己,愛李銀河。王小波的一生,活過,愛過,寫過。他是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真正用力活過的人。王小波生時寂寞,死後成為「教父」,流氓小說卻在23年後登上神壇。」王小波也是這樣一個人。王小波在文壇封神也是21世紀的事情了。王小波生前並沒有聲名遠播,甚至在我們眼中如此有想法的「精神教父」活的卻十分落魄。其《黃金時代》一度被認為是一部流氓文學作品。
  • 45歲深夜離世的王小波,幾小時前還在給朋友解釋《沉默的大多數》
    45歲深夜離世的王小波,幾小時前還在給朋友解釋《沉默的大多數》1997年4月的晚上,王小波給他的好朋友劉曉陽發了一封電子郵件,提到自己要出版一本雜文集的事情,即《沉默的大多數》。在郵件中他解釋了這本書,對劉曉陽說道:「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面,始終有個沉默的大多數,既然精神原子彈在一顆又一顆地炸著,哪裡有我說話的份?
  • 一輩子「玩」文學的王小波,死前完成一部巨作,成為文壇「寵兒」
    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裡就很高興。——王小波23年前,世界上少了一個有趣的人。曾有人這樣說過,王小波將會和魯迅一樣地影響幾代人,他的作品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經典。
  • 王小波的一生,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名聲鵲起!他究竟有何本事?
    1997年4某天,水木年華的前成員姚勇,哭著聯繫遠在英國學習的舅媽李銀河,告訴她舅舅王小波不在了!23年前,當王小波離開這個世界時,很少有人聽說過這位作家,他病逝幾天後,南方都市報導的編輯想以《著名作家王小波去世》為題目將消息見報。然而發表之前,同事卻再三確認,王小波真的著名嗎?
  • 性描寫太露骨,小說被無情駁回,臨死沒賣完的書,王小波死後火了
    說起王小波,在中國近當代作家中,絕對是最特立獨行的一個,時至今日,仍然被很多人懷念。他當過電影編劇、編過程序、教過課,還寫過小說,是個實打實的「多面手」。然而,這麼全能的一位作家,卻一生孤獨,少有朋友,連死後的葬禮上都沒有作家圈的朋友來送行,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 《黃金時代》王小波:「有趣,是一個人最大的魅力」
    長相其貌不揚,卻憑實力脫單「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這句話旨在告訴我們,戀愛時不要只注意對方外在,要清楚內在也是很重要的特質。王小波就完美詮釋了有趣靈魂的重要性,畢竟他長得實在太醜了,用其貌不揚來形容都不過分,這是王小波妻子對他的第一印象。李銀河回憶丈夫王小波,然後說出了這樣一番話:「見到本人的時候,我當時真是嚇了一大跳,聽說過此人其貌不揚,沒想到這麼醜。」
  • 如果說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那麼王小波就是不容錯過的唯一
    初識王小波,還是那句「你好哇!李銀河」,後來讀書才發現王小波的靈魂可謂是萬裡挑一。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說李誕是幽默的,那麼王小波就是幽默的祖師級人物」。不錯的,王小波的確是一個真誠有趣可愛的人。天生自帶幽默「元素」王小波的一生可謂是「荒誕的一生」。先天發育不良的他一度嚴重缺鈣,小時候看上去呆呆傻傻的;青年時期,由於幼時營養不良,後背有點佝僂,甚至還有些「醜陋」。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是一個有趣的靈魂。劉心武曾說:「兩杯茶過後,竟覺得他越看越順眼,也許是因為,他逐步展示出了優美的靈魂。」
  • 紀念王小波|23年過去,我們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數?下集
    當時也許李銀河自己也沒想到,她庇護的不只是自己的愛人,還有中國的文學。事實證明,不論她對王小波的愛,還是她對中國文學的期待,都沒有讓她寒心。到了1992年初,《黃金時代》終於在臺灣發表並獲獎,獲得了聯合報25萬臺幣。在過去的十幾年,王小波好像是個在黑夜裡趕路的人,前方沒有一點燭火,只有他一個人,孤孤單單地走。
  • 王小波寫了大半輩子「黃色小說」,有趣的靈魂把欲望寫得淋漓盡致
    可是王小波這個人,不僅看破了性,還說得很透徹。有趣的靈魂浪漫至極,卻還是擁有和常人一樣的苦痛王小波這人長得不咋地,骨子裡卻很有趣。都說有趣的靈魂太少,王小波用他的文字證明了自己。但誰又想到,在他生前的日子裡,他寫的書一本都未曾出版,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 王小波之後,她愛上變性人23年:真正的愛情,無關年齡與性別
    但李銀河一直看好王小波,覺得他有文學才分,全力支持他。如同李銀河在《我的編年史》中寫道的:「我早就看出,我的這個『灰姑娘』天生麗質,他有一顆無比敏感、無比美麗的心,而且,還是一個文學天才。」結婚後,李銀河和王小波曾一起去美國匹茲堡大學深造。那段日子,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王小波在家讀書寫作,完成自己的文學夢想;而李銀河全身心投入到社會學研究、性研究中,樂此不疲。
  • 23年前,王小波撞牆病亡,葬禮冷清無一同行相送,死後卻被封神
    王小波的願望是大多數人的願望;王小波的人生是被誤解的人生。 王小波的本人和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他不但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特立獨行的思考者。 有人說: 「他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了不起的開端。」
  • (黃金時代)45歲的王小波痛苦離世,葬禮無一人送行,世態炎涼
    可是在二十多年前,王小波一直到去世時候,也沒有多少人認識,而且還有他手中的的那些書還沒有賣完,很遺憾就這樣離開這個世界。當王曉波離世的那個晚上也是在痛苦中度過,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獨自一個住在郊區,身邊沒有一個親朋友好友,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來。
  • 被「封神」的王小波,偏偏給只豬寫了本書,活成了我們希望的樣子
    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高曉松在我國的文學歷史長河中,有一個特殊有趣的存在,可以說有趣的靈魂說的就是他。如果說王小波還在世的話,那他很可能會先於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王小波,有人說他的長相確實不盡人意,他的妻子李銀河也曾因為長相差點和他分了手。在那個稍微表示一點親暱就會被說成流氓的年代,他雖嬉皮笑臉但卻充滿了真誠,從不套路,臉上寫滿了純真,他也用他的幽默話語文字打動了身邊的人,他用他最有趣優美的靈魂收服了所有人。
  • 王小波「性文學」贏文壇,馮唐:我發現了快樂,差點提了褲子狂奔
    王小波說過,以顏值為條件的戀愛就是沒才華。如今被顏值把控的死死地時代,所有人都開始看臉識才。認為好看的面目就有豐富的內涵和有趣的靈魂,其實並不然。王小波是世人皆知的醜,並且自己也贊同自己是醜的。雖然醜但他的靈魂卻是最獨特的,他所創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最亮眼的存在。從初中就懵懂的看王小波的作品,當時看書並不看作者的我,喜歡的是他的文字和句式,樸實真誠,簡單明了,直言不諱毫不遮掩。他的文字會隨著你的心態去變化。當你過分喜歡他的靈魂時,看那張醜臉都會越發的覺得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