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為何寫下《離騷》?《離騷》又為什麼成為經典?

2020-12-23 夜下讀青史

端午節原先是南方吳越先民用來拜祭龍祖的節日,後來成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的節日。說道屈原,不得不提起他的長篇浪漫主義抒情詩《離騷》。

《離騷》幾近敘述了屈原的生平,從中可以窺見屈原的思想和情感,因而評價屈原的時候,是離不開《離騷》這篇長詩的。

《離騷》到底是什麼意思?

《離騷》兼有「遭遇憂愁」和「離愁別緒」之意,也有「牢騷」之意。

這三個意思都和當時屈原寫下《離騷》時的情景有關。據考證,《離騷》可能作於屈原被楚襄王流放江南之時,因此在《離騷》中表達了自己仕途不順的哀嘆、對國家未來的擔憂以及自己堅韌不拔的志向。

屈原之所以仕途不順還被流放,是因為他當時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然而楚襄王聽信讒言,將屈原流放於江南,最終楚國被秦攻破後,屈原以身殉國,投汨羅江而亡。

(1)屈原的「美政」及其愛國精神

屈原在《離騷》中表達出了自己的治國理念——美政。他借用堯舜湯禹,融合儒法兩家,表達出自己的治國方略及憂國憂民的情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寫出他為百姓的艱苦而慟哭。

「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則表達了屈原的治國理念,想要任選賢能的人才來建設國家。

然而這樣優質的理念不僅沒有被楚王任用,反而讓屈原遭受了流放之災。

即便是被流放於江南,屈原的愛國之心都沒有被磨滅,最後仍是以死殉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和「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兩句,不僅表達了屈原積極樂觀的態度,還表達了屈原深厚真摯的愛國情感。

(2)屈原堅韌的品格及其批判精神

《離騷》一方面採用「香草美人」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堅韌的品格,從另一方面來對奸佞進行了無情地斥責及抨擊。

其愛憎分明的精神品格讓人回味無窮,難以忘懷。

(3)獨立不屈的主人公形象及奇幻的想像

屈原出生於貴族,其崇高的理想和真摯熱烈的感情塑造出了《離騷》主人公超凡脫俗的完美形象。

其表現了《離騷》的精神實質,具有一定的象徵意味。

身為楚人的屈原,在其作品中也脫離不了楚人好幻想這個特點。《離騷》虛實結合,運用獨特的香草美人手法,讓整個作品浪漫而又賦有奇幻瑰麗的想像。

(4)比興手法的拓展與獨特的語言結構

屈原繼承了《詩經》所開創的比興手法,還在其基礎上加以創新。不僅運用了更豐富的喻象(隱喻)、喻體(對本體特徵的有效並極形象的修飾),還將二者合一,讓其具備了象徵的意義。

司馬遷稱《離騷》為「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證明了《離騷》拓展出了寄情於物與託物抒情的表現手法。

除了比興手法的拓展外,《離騷》的形式和語言都是承舊革新。

其篇幅最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全詩共373句,2490字。

前半部實寫,寫了自己的生平和遭遇;後半部虛寫,寫了自己美好的理想和堅韌的品格。兩部分虛實往復,跌宕起伏,讓思想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離騷》既有民歌的形式,也有散文的筆法,形成了一種旬式長短不拘、韻句散語相間的新文學形式。讓作品能夠容納更多的內容,也有利於激情的抒發。

相關焦點

  • 屈原•《楚辭》•《離騷》
    明德主編《讀點經典大全集》中引用《屈原列傳》全文,並對該段用現代語譯為(以下簡稱《明德譯文》):屈原,名平,是楚國王族的同姓,楚懷王的左徒。(《辭海》釋:左徒,官名。戰國時楚國設置。參與議論國事,發布號令,出則接待賓客)。他博聞強識,深明治理亂世的道理,並能嫻熟地運用外交辭令。對內與楚懷王商議國家大事,以發布政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楚懷王很信任他。
  • 離騷 | 屈原
    離騷(節選)作者:屈原 【原文】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簡介】《離騷》是一篇宏偉壯麗的政治抒情詩,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現代表了「楚辭」的最高藝術成就,在我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關於詩題《離騷》的解釋,歷來不盡一致。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離騷者,猶離憂也。」他釋「騷」為「憂」,於「離」字無解。班固《離騷贊序》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
  • 離騷-屈原
    纕=糹+襄②唯:魯人版教材為「惟」(微信公眾號:古典詩詞曲賦)【本篇理解性默寫及真題檢測】屈原在《離騷》中表現為了堅守自己崇高的美德萬死不辭的句子是「           ,         」。屈原在《離騷》中表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難生活,並因此流淚嘆息的名句是「         ,        」。
  • 屈原《離騷》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全詩長達二千餘字,是一首光芒四射的抒情自序詩。標題的意義為「遭逢憂患」,是詩人遭逢憂患以後的作品。通過自序身世、陳述節操、訴說理想等幾個重點,詩人痛斥了昏庸王室與反動貴族陷害賢良、誤國殃民的罪行,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
  • 離騷-屈原(戰國)
    纕=糹+襄②唯:魯人版教材為「惟」【本篇理解性默寫及真題檢測】屈原在《離騷》中表現為了堅守自己崇高的美德萬死不辭的句子是「           ,         」。屈原在《離騷》中表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難生活,並因此流淚嘆息的名句是「         ,         」。
  • 漵浦的山水風情、流風民俗成就了屈原的代表作《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家喻戶曉的經典名句,冠絕古今,與日月齊光,鑄成了中國的民族魂。作為中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凝結著詩人的審美理想和生命激情,是古典詩歌的高山幽谷。它以神奇的語言和浪漫的音律,用悽婉、沉鬱、柔綿、曠達、灑脫、迷狂、悲哀、痛苦、欣悅、華麗、空靈、豪放等多重的情緒和風格,吟唱出千古不朽的絕句。
  • 經典誦讀《離騷》作者:屈原 | 朗誦:方明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蕩,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
  • 屈原投江是殉情?細品離騷幫你找出答案
    「離騷」本意是什麼意思? 答案在司馬遷寫的史記《屈原列傳》中闡述的很清晰,屈原因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翻譯過來:離騷就是遭受迫害的意思,因為屈原遭受同僚的打擊、排擠、妒忌、迫害,楚懷王聽信讒言而疏遠屈原,屈原憤而作《離騷》。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 【屈原《離騷》】原文、譯文及賞析
    你為何事事百言又喜歡高潔啊你為何偏偏要堅持美好的品節?屋子裡堆滿了普普通通的花草啊,你卻不肯佩帶與眾有別。對眾人的誤解不能挨家逐戶去解說啊,誰會將我們的本心詳察關切?世人都在成群結黨啊,你為何偏要孤獨不聽我的勸戒?」
  •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很多生僻字卻常被後世引用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等詩句,這些詩句都出自戰國屈原的《離騷》。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詩詞朗讀與賞析:屈原《離騷》
    文/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 《離騷》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楚辭章句》中王逸將《離騷》選為《楚辭》的第一篇,但是不單純的叫做《離騷》,而是叫《離騷經》,王逸煞有介事的說:「離」就是離別,「騷」就是憂愁,「經」的意思是路徑,所以「離騷經」是說,屈原被放逐後,很苦悶,但是還在不斷地循著正途來勸諫楚王。
  • 請放開《離騷》:於冷僻處發現屈原不一樣的光芒
    端午節=吃粽子=祭屈原=講述屈原投汨羅江的故事=《離騷》的創作背景。可是,屈原的光芒和文化影響,豈止一部《離騷》。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屈原其他的優秀作品,以及歷朝詩人關於屈原的詩詞。(二)別人筆下的屈原端午即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 古文中的「離騷」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何屈原要以此為詩名?
    在華夏民族數千年的歷史天空中,屈原這名字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個明星。端午節這個節日的起源,最初就是為了祭奠屈原,傳頌他的愛國精神。當然除了愛國,屈原留給我們的還有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他所開創的「楚辭」乃是唯美詩歌文化的先驅,而《離騷》無疑是其聲名最盛的代表作!可與《詩經》並稱「風騷」!
  • 《離騷》——屈原
    何不利用盛時揚棄穢政,為何還不改變這些法度?乘上千裡馬縱橫馳騁吧,來呀,我在前引導開路!從前三後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賢都在那裡聚會。雜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豈止聯繫優秀的茝和蕙。唐堯虞舜多麼光明正直,他們沿著正道登上坦途。夏桀殷紂多麼狂妄邪惡,貪圖捷徑必然走投無路。
  • 路漫漫其修遠兮,感受屈原《離騷》中的百折不撓
    一曲離騷,寫盡屈原滿心幽憤的家國情懷,他理想遠大,希望能夠救人民於水火之中,他身上背負著堅定的使命,想要興國圖強,願意為了這場戰鬥上下求索。曾經的他多麼雄心壯志,可是後來的失意和落魄卻讓他漸漸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他不是沒有經歷過迷茫失望,可他依舊沒有被現實打倒,就算最後他依舊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他也會是一個無比偉大的詩人,用自己的生命去謳歌的詩人。或許曾經還抱著一絲期待,期待著君王有朝一日能夠幡然醒悟,可是被一次又一次的現實擊倒後,他終於看清了現實,知道這一切希望渺茫,空留一身傷心失望。
  • 朗誦︱《離騷》節選 作者 屈原 朗誦 周志立
  • 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屈原《離騷》思想內容藝術特色
    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屈原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內政上主張舉賢授能,修明法度;外交上堅持連齊抗秦,統一六國。後遭小人讒言被流放,投汨羅江殉國。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主要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風格:作品想像奇特,感情奔放,韻律鏗鏘,地方色彩濃鬱。其浪漫主義風格對文學發展有深遠影響。漢代劉向輯錄屈原和其他楚辭作品,編成《楚辭》。
  • 易烊千璽獻上一首《離騷》紀念屈原,永遠銘記這位偉大的詩人
    屈原應當是每個端午節都能被人記得的詩人了,當年縱身一躍只為國,這種情懷,從古至今也難有幾人。《離騷》是詩人屈原的代表作,而在如今,被歌手配曲,更成了一首古風音樂。易烊千璽是這首《離騷》的首唱者。易烊千璽可謂是新生代的佼佼者,雖然長了一張冷峻的臉,但參加綜藝的效果也是沒差,而這首《離騷》也是被易烊千璽首次演唱,帶到世間。這首《離騷》並沒有採用原文,在詞上的改動更顯得通俗易懂。
  • 屈原《離騷》中的赤水即丹江,崑崙即秦嶺中某山,舊鄉或即丹陽(夷屯)
    屈原的《離騷》正是這樣一篇偉大的作品。《離騷》很有可能作於丹淅流域。今人知道屈原的《離騷》,多會背誦其中的名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欲深度解讀屈原坎坷而悲壯的生命歷程和《離騷》的深邃內涵,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