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楚辭》,在之前的幾天我們將《楚辭-九歌》裡的內容都大致瀏覽了一遍,今天是「王庶文講壇」關於《楚辭》內容的最後一篇,這一篇我覺得很有必要將內容留給《楚辭》最重量級的作品-《離騷》。
《離騷》是什麼意思?
《楚辭》最早的注本是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後人研究《楚辭》也大多是從這個版本開始。在《楚辭章句》中王逸將《離騷》選為《楚辭》的第一篇,但是不單純的叫做《離騷》,而是叫《離騷經》,王逸煞有介事的說:「離」就是離別,「騷」就是憂愁,「經」的意思是路徑,所以「離騷經」是說,屈原被放逐後,很苦悶,但是還在不斷地循著正途來勸諫楚王。
王逸的這套作法在注釋家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增字解經」,雖然每一個字都能夠解釋正確,但是太主觀。「離騷」究竟是什麼意思?各朝各代的人都有各自的說法,並沒有標準答案,司馬遷認為「離騷」是離愁,這個解釋無論是詩歌本身還是創作背景都很貼切,但是「騷」為什麼會是「憂愁」的意思呢?這就無法考證了,或許這是當時楚國的方言也不一定。
不管怎麼樣,《離騷》是一部非常偉大的作品,以至於」騷「這個字不但可以指代全部《楚辭》,還可以作為詩與文人的代稱。《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大部分,其中以「風」的文學性最強,所以「風」可以代稱《詩經》,與《楚辭》合在一起就是「風騷」。
《離騷》名句
《離騷》雖然是一首長詩,但是總體來說更像是一部架空小說。全文是主人公用第一人稱在講述自己的經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一開始就介紹自己顯赫的家族背景:我是高陽大帝的後人,伯庸的兒子。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chóng)之以脩(xiū)能(tài)。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我不但有好的出身,還很重視自己的打扮,重視自己的修養,我喜歡用江離、闢芷和秋蘭這些美麗的香草來裝飾自己。
汩(gǔ)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zhāo)搴(qiān)阰(pí)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這是一段很經典的感嘆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話,您可以將它背下來,再很多時候可以用得上。
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dǎo)夫(fú)先路。
「撫棄穢」說的是我們要保持美好的東西,丟掉不好的東西。正因為時間過的太快,所以我們要隨時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那麼要如何改變呢?簡單來說就是改變不合時宜的古老制度,讓我們的國家每天都能煥發神採。那麼誰來改變呢?「我」騎著俊發飛奔,為大家開道。
接下來的內容就是赤裸裸的針對當時楚國的時政了,在屈原眼裡楚國的朝廷裡都是鼠目寸光的人,他自詡為高潔之士費盡苦心規勸楚王,卻遭到了災禍,屈原真正悲傷的並不是被疏遠,而是對楚國的沉落感到心痛。
接下來的一段也是千古名句:
餘既滋蘭之九畹(wǎn)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sì)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這段話是說:我種下蘭花、蕙草、留夷、揭車、杜衡、芳芷。我希望他們能夠茁壯成長,等成熟以後再來收割。。香草就算枯萎了又有什麼關係,最令人傷心的是香草被雜草淹沒。
從前邊「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到這裡的「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這就是《離騷》最著名的「美人香草」。
好了,關於《楚辭》的內容就到此結束吧,「王庶文講壇」花了很大篇幅為大家介紹《楚辭》但是總避免不了掛一漏萬,如果您對《楚辭》有興趣、有研究,那麼歡迎隨時討論。從明天開始我們將進入另外一部國學經典《搜神記》的學習。#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