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東風第一枝:詞牌名,又名「瓊林第一枝」。雙調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後段八句五仄韻。另有變體。
2、甲:草木萌芽的外皮。
3、碧瓦:青綠色的琉璃瓦。
4、信知:深知,確知。
5、行天入境:唐韓愈《春雪》「入鏡鸞窺詔,行天馬度橋」,以鏡和天來喻地面、橋面積雪的明淨。
6、重簾:一層層簾幕。
7、素麵:不施脂粉之天然美顏。
8、「舊遊」句:晉王子猷居山陰,曾雪夜泛舟訪戴安道,至其門,未人即返,人問他什麼原因,他說:「乘興而來,興盡而去,何必見戴。」
9、「後盟」句:司馬相如參加梁王兔園之宴,因下雪而遲到。上苑即兔園。
10、挑菜:挖菜。多指挖野菜。
11、灞橋:橋名。本作霸橋 。據《三輔黃圖·橋》: 霸橋 ,在長安東,跨水作橋。 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譯文】
雪巧妙地沁入蘭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擋住了春風送來的溫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時的寒意還很淺。橋面上行走,像漫步白雲浮天。池沼澄淨如明鏡一般,雪花把萬物打扮得輕柔細軟。我想故鄉必是落雪天寒,那裡的層層簾幕四垂未卷,阻誤了初歸的雙燕。
楊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葉都變成千萬隻白眼,剛開的杏花也由紅臉變成粉妝素麵。當年的王徽之雪夜間去訪舊友,到門口卻又不見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見與不見。雪路難行,司馬相如遲赴了兔園的高宴。深閨中又把燻爐點燃,趕製春衫的針線也開始放慢。只怕那穿鳳紋繡鞋的佳人挑菜回來時,在灞上再與你相見。
【淺賞】
「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慾障新暖。」開頭便緊扣節令,寫春雪沁入蘭心,沾上草葉,用蘭吐花、草萌芽來照應「新暖」。
「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二句引申前意。春雪落在碧瓦之上,只是留下了薄薄的一層。
「行天入鏡,做弄出、輕鬆纖軟。」二句,是全詞中唯獨正面描寫春雪的句子。以鏡與天,喻池面、橋面積雪之明淨,這裡即藉以寫雪。
「料故園、不捲重簾,誤了乍來雙燕。」以「料」字領起,展開想像。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麵。」過片續寫春雪中的景物。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紅,以雪見素,狀物擬人,筆意精細。
「舊遊憶著山陰,厚盟遂妨上苑。」筆意一轉,連用兩典:王徽之雪夜訪戴逵,至門而返和司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園之宴遲到的故事寫人。
「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春天已來臨,春雪卻意外降臨,使閒置不用的「燻爐」重又點起,春雪推遲了季節,冬裝還得穿些時候,做春衫的針線且可放慢。
「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該結拍二句補足前兩句。唐代風俗,二月初二日曲江拾菜,士民遊觀其間,謂之挑菜節。宋代沿襲了這種風俗。「灞橋」句又用一雪典。暗示即使到了挑菜節,仍是寒氣未褪。
此詞詠雪在立意上雖無特別令人稱道之處,卻給人以美感,而成為梅溪詠物詞中又一名篇,其妙處全在於其精工刻劃。此詞題為「詠春雪」,卻無一字道著「雪」字,但又無一字不在寫雪,且全詞始終緊扣春雪纖細的特點來寫,情致婉約,清空脫俗。
【作者】
史達祖(1163~1220?),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其詞以詠物為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
【附詞】
《東風第一枝·壬戌閏臘望,雨中立癸亥春,與高賓王各賦》
宋代:史達祖
草腳愁蘇,花心夢醒,鞭香拂散牛土。舊歌空憶珠簾,彩筆倦題繡戶。黏雞貼燕,想立斷、東風來處。暗惹起、一掬相思,亂若翠盤紅樓。
今夜覓、夢池秀句。明日動、探花芳緒。寄聲沽酒人家,預約俊遊伴侶。憐它梅柳,乍忍俊天街酥雨。待過了一月燈期,日日醉扶歸去。
《東風第一枝·傾國傾城》
宋代:吳文英
傾國傾城,非花非霧,春風十裡獨步。勝如西子妖繞,更比太真澹濘。鉛華不御。漫道有、巫山洛浦。似恁地、標格無雙,鎮鎖畫樓深處。
曾被風、容易送去。曾被月、等閒留住。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從柳妒。不教歌舞。恐化作、彩雲輕舉。信下蔡、陽城俱迷,看取宋玉詞賦。
《東風第一枝·癸亥元旦喜雪,邀紉蘭同作》
清代:楊芸
鳳蠟燒殘,鵝笙炙罷,豔雪瓏瓏催曙。畫闌玉戲爭妍,粉鏡梅妝添嫵。裁雲剪水,才幻出、滿庭花霧。怪謝家、摹擬難工,喚作因風吹絮。
正百福、香奩索句。更七寶、琳華堪賦。壓枝瓊蕊齊開,按拍霓裳試舞。銀篝斜倚,恰一縷、麝薰微炷。認迷離、空外春痕,只在六花多處。
公眾號主頁回復「白香詞譜」,查看合集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間風月如塵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國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