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如何引用參考文獻?

2021-01-10 老劉博客

論文中過多引用參考文獻,給人的感覺不是治學嚴謹,而是作者對論文內客極度地不自信。

——William C. Roberts

1 要遵循規則

就像致謝一樣,參考文獻部分也有需要遵守的特定規則。

第一,只列出已發表的有影響的參考文獻。儘量不要引用未發表的數據、摘要、論文或其他間接材料。如果實在需要引用這類材料,可以用括弧標註出來,或像一些期刊允許的那樣在正文中用腳註標註出來。已被接收、將要發表的論文可以引用,但要在將發表該論文的期刊名後註明「In Press」或「Forthcoming」(即將出版)。

其次,在投稿前要對照所引用文獻的原始出處,仔細檢查參考文獻部分。在投稿被接受後,也最好對校樣再做檢查。有經驗的圖書管理員知道,論文裡出現錯誤最多的部分就是參考文獻。

還要記住的是,檢查的時候要確信在論文正文中引用的文獻都確實列在參考文獻部分中,也要確信列在參考文獻部分的文章都確實在正文中被引用到。

2 參考文獻的格式

各種期刊在引用參考文獻的格式上有很大不同。有人查閱了52種科技期刊,發現這些期刊使用了33種不同的參考文獻格式(M.O'Connor,Br.Med.J.1[6104]:31,1978)。有些期刊會給出所引用文獻的全名,有些則不會;有些期刊要求論文給出所引用文獻的頁碼範圍,有些則只要求給出所引用文獻的首頁頁碼。聰明的作者會搜集好所引用文獻的所有相關條目,這樣在撰寫論文的時候就具備所有必要的信息。要對已有的信息做刪減和編輯是很容易的;但要重新搜索二十多篇甚至更多的論文,用來將參考文獻的題名和頁碼補齊,卻非常費勁。即使知道欲投稿期刊通常採用精簡的參考文獻格式(比如,不給出題名),最好還是為所有引用的參考文獻做完備的記錄。這種做法可取是因為

(1)當前選定的投稿期刊可能會拒絕錄用該投稿,到時可能將論文做修改,另投其他期刊(這家期刊的要求同以前的投稿期刊的要求很可能不同);

(2)很有可能在以後撰寫科技論文、評論性論文或者書籍的時候會再用到這些參考文獻,而很多類型的寫作經常要求給出所引用文獻的完整條目。在向一家期刊投稿前,最好對照該期刊的《作者須知》來檢查論文的參考文獻格式。如果投稿中參考文獻格式與期刊要求的格式有很大出人,期刊編輯和審稿人有可能認為這份投稿是被其他的期刊拒稿後才轉投過來的,也可能認為論文作者粗心大意,敷衍了事。

儘管有很多種參考文獻引用格式,大多數期刊還是使用三種常用格式中的一種。這三種常用格式是:「著者姓名-出版年」(name and year)格式,「字母-數字」(alphabet-number)格式和「引用次序」(citation order)格式。

2.1 署者姓名-出版年格式

著者姓名-出版年格式,又稱哈佛(Harvard)格式,已經流行多年,很多期刊和書籍都使用這種文獻引用格式。這種格式很大的一個優點就是方便作者。因為參考文獻不用編號,所以作者可以隨時添加或刪減參考文獻。不管作者對參考文獻書目做多少次修改,正文中引用文獻的標註--如「Smith和Jones(2005)」--不受影響。如果引用Smith和Jones在2005年發表的兩篇論文,那麼只要做簡單變動即可,即第一篇標註為「Smith and Jones(2005a)」,第二篇標註為「Smith and Jones (2005b)」。這種格式的缺點是對讀者和出版商不方便。當讀者閱讀論文時,特別是在閱讀論文的導論部分時,會發現一個段落甚至一個句子裡大量引用參考文獻,這導致讀者經常要跳過多行引用文獻的標註才能繼續閱讀下面的正文。接連引用幾個參考文獻會對讀者閱讀和理解論文造成一定幹擾。對出版商來說這種格式的缺點很明顯,就是增加印刷成本。如果「Smith,Jones,and Higginbotham(2005)」可用簡單的引用文獻標註「(7)」來代替,那麼出版商就可以降低印刷成本。

由於一些論文的署名作者人數太多,很多採用著者姓名-出版年參考文獻格式的期刊都採納了「et al.」(等)的規則,這個規則是這樣使用的:如果所引用的論文作者人數只有一到兩位時,引用文獻就標註成「Smith(2005)」或「Smith and Jones(2005)」;如果所引用的論文有三位作者,在第一次引用該論文時應該標註成「Smith,Jones,and McGillicuddy(2005)」,以後在文中再引用到該論文時就可標註成「Smith et al.(2005)」這樣的簡短形式;如果所引用的論文有四位或四位以上的作者,在第一次引用該論文時就應該用「Smith et al.(2005)」來標註。在參考文獻部分,有些期刊要求把文獻的所有作者都列出來(不管有多少名作者);有些期刊僅將文獻的第一作者列出,並在第一作者後註明「et al.」。對於按照「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2004)準備的論文,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ions (2003)指出,如果參考文獻的作者人數超過六名,要將前六名作者姓名全都列出來,之後的作者一律用「et al.」指代。

2.2 字母-數字格式

這種格式是著者姓名-出版年格式的一種變體,它在論文正文中用數字來標註引用的文獻,而數字是根據文獻中的字母順序編排出來的。使用這種文獻引用格式可以降低出版費用。對論文作者來說,編輯論文時也會容易一些(特別是當論文參考的文獻非常多時)。對於讀者,特別是對於圖書管理人員來說,閱讀和理解論文也很方便。

習慣了使用著者姓名-出版年格式的作者可能不會喜歡字母-數字格式,他們認為字母-數字的文獻引用格式有欺騙讀者的嫌疑,因為讀者根本無法從一個表明順序的數字看出被引用文獻的作者和被引用文獻發表的年份。而所引用文獻的年份,比如是1N4年還是20幟年,對於讀者的意義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好在上述的不足有辦法彌補。在論文正文中引用文獻時,要多想想文獻的作者名或文獻發表的年份是否重要;如果不是那麼重要(其實大多數情況正是如此),就可以直接使用數字來標註要引用的文獻:「Pretyrosine is quantitatively converted to phenylalanine under these conditions (13).」如果想註明所引用文獻的作者名,可以將作者名加插在句子中:「The role of the carotid sinus in the regulation of respiration wa discovered by Heymans(13).」如果想註明所引用文獻的發表年份,同樣可以將年份加插在句子中:「Streptomycin was first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in 1945(13).」

2.3 引用次序格式

引用次序(citation order)格式按照引用的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順序來為文獻編號。這種格式避免了像著者姓名-出版年格式那樣浪費版面。讀者在閱讀論文正文時如果遇到引用文獻,通常能很快在參考文獻部分找到對應的文獻。所以,讀者一般都很喜歡這種引用文獻的格式。如果論文篇幅較短,引用的參考文獻較少,這種格式非常有用。如果論文篇幅較長以致論文中大量引用參考文獻,這種格式就未必那麼合適。這對作者來說不方便,因為如果要添加或刪減參考文獻,就要重新排列文獻在論文正文的引用次序;對讀者來說也不好,因為參考文獻是按在論文正文中引用的次序來排列的,這會導致幾篇由同一作者發表的論文在參考文獻部分被分隔開來。

本書第一版裡提到字母-數字格式「看來正日漸盛行」(「seems to be slowly gaining ascendancy),然而此後不久,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生物醫學期刊投稿統一要求》)的第一版發行,提倡在生物醫學期刊上採用引用次序的文獻引用格式。這種統一要求已經為好幾百種生物醫學期刊接受。所以現在還不好說到底是哪種文獻引用格式正「日漸盛行」。《生物醫學期刊投稿統一要求》在諸多方面都闡述得不錯,所以很有影響力,它與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1977年公布的一個標準有很多共同之處。不過在文獻引用方面,其他引用格式也使用得很廣泛。比如生物編輯委員會,也就是現在的科學編輯委員會,於1則年決定在它發行的格式指南第六版中使用著者姓名-出版年的文獻引用格式。在格式指南正文中,Scientific Style and Format 部分認可「著者姓名-出版年」和「引用次序」這兩種文獻引用格式。《芝加哥格式指南》(Chicago Manual of Style)一貫被視為學術發表中的「聖經」,在2003年發行第15版的時候,為了保持與以前版本的一致,建議作者在撰寫物理學、自然學和社會科學論文時採用「著者姓名-出版年」的文獻引用格式。

3 文獻題名和頁碼範圍

在參考文獻部分是否應該給出文獻的題名呢?通常要遵守期刊的格式要求,如果欲投稿期刊對參考文獻的格式沒有強制要求,最好還是給出完整的文獻信息。指出文獻題名,能幫助有興趣的讀者決定是否有必要去閱讀論文引用過的文獻。

在參考文獻部分給出文獻的頁碼範圍(第一頁頁碼和最後一頁頁碼)能讓讀者知道引用的文獻到底是l頁長的短文還是50頁長的評論性文章。顯然,參考文獻的頁數不同,讀者或圖書管理員為獲得文獻的副本所花的費用也將不同。

4 期刊縮寫

儘管各種期刊格式不盡不同,但近年來各種期刊都在參考文獻部分對文獻所屬期刊規定採用縮寫形式。白1969年美國國家標準協會推出投稿標準以來,幾乎所有主要期刊和文獻索引服務都使用相同的縮寫規則。以往,大多數的期刊都會縮寫參考文獻部分的期刊名(採用期刊縮寫形式可以節省不少排版費用),但那時沒有縮寫方面的統一規則。像「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這樣的期刊就有好幾種縮寫:「J.Amer. Chem. Soc.」,「Jour.Am.Chem.Soc.」、「J.A.C.S.」,等等。這些不同的縮寫給讀者和出版商都帶來不少麻煩。而現在已有了統一的縮寫規則:「Journal」縮寫為「J.」(有些期刊把縮寫後的小圓點也進一步省略掉)。只要熟知一些縮寫規則,無須查閱其他縮寫列表就能給出許多期刊(包括不熟悉的期刊)的縮寫。比如,所有以「ology」結尾的詞都可縮寫成以「l.」結尾(「Bacteriology」可縮寫成「Bacterio1. 」,「Physiology」可縮寫成「Physiol.」 所以,如果記住期刊名中常用的縮寫規則,就可以很容易地用縮寫裡給出的大多數期刊題名。這裡有一個例外,如果期刊名只有一個詞,那麼就不要採用任何縮寫(例如,Science和 Biochemistry )。附錄A給出了很多期刊名的正確縮寫形式,也可以從文獻資料庫中查找期刊名的正確縮寫。

5 正文中的引用

許多作者在論文正文中引用文獻時都有些漫不經心。常見的錯誤就是「隨意引用」(handwaving reference),即作者僅告訴讀者可以參閱「Smith的重大貢獻」(Smith's elegant contribution),而不告訴讀者Smith到底做了什麼貢獻或Smith的貢獻同當前論文有什麼聯繫。如果真有必要引用文獻,就應該讓讀者知道為什麼要引用這篇文獻。

更糟的是,有些作者在論文中對文獻作者出言不遜。絕對不可以這樣寫:「Smith (2004) totally overlooked…」或者「Smith (2004) ignored…」;應該用公正而謙遜的口吻寫為:「Smith (2004) did not study…」。

有些作者習慣於把所有文獻引用都放在句子末尾,這樣做是不對的。文獻引用應該放在句子中合適的地方,而不論是在句首、句中還是句尾。Michaelson(1990)列舉了這樣一個例子:We have examined a digital method of spread-spectrum modulation for multiple-acces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for digital mobile radiotelephony.1,2

如果我們把上面的句子修改一下,文獻引用就會明顯好很多We have examined a digital method of spread-spectrum modulation for use with Smith’s development of multiple-acces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1 and with Brown's technique of digital mobile radiotelephony. 2

6 不同參考文獻格式的實例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三種文獻引用格式,我們給出三個參考文獻在三種不同文獻引用格式下的表達方式。(在有些期刊裡,這三個參考文獻的表達方式可能略有出入,因為不同期刊在使用粗體和斜體時規則有所不同。)

6.1 著者姓名-出版年格式

Gastel,B.2005.Health writer’s handbook.2nd ed.Ames(IA):Blackwell Publishing.

Gilden, D.H. 2004. Bell’s palsy. N.Engl. J. Med.351:1323-1331

Yuan, X., S. Xiao, and T.N. Taylor. 2005. Lichen-like symbiosis 600 million years ago. Science 308:1017-1020

6.2 字母-數字格式

1.Gastel, B. 2005. Health writer’s handbook. 2nd ed. Ames(IA):Blackwell Publishing

2. Gilden, D.H. 2004. Bell’s palsy. N.Engl. J. Med.351:1323-1331

3.Yuan, X., S. Xiao, and T.N. Taylor. 2005. Lichen-like symbiosis 600 million years ago. Science 308:1017-1020

6.3 引用次序格式

1. Gilden, D.H. 2004. Bell’s palsy. N.Engl. J. Med.351:1323-1331

2.Yuan, X., S. Xiao, and T.N. Taylor. 2005. Lichen-like symbiosis 600 million years ago. Science 308:1017-1020

3.Gastel, B. 2005. Health writer’s handbook. 2nd ed. Ames(IA):Blackwell Publishing

除了不是按首字母順序來排列文獻之外,引用次序格式對應的參考文獻中還省略掉縮寫後的句點(比如期刊名後的縮寫句點),以及作者名首字母後的句點和作者姓之後的逗號。

7 引用電子文獻

由於Internet的飛速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適於引用的電子文獻。現在有大量的科技論文發表在電子期刊上,或是同時以印刷版本和電子版本發行。此外,很多網上的科研報告、資料庫及其他科技文章都可以作為參考文獻被引用。

因此,引用電子文獻應該遵守的格式也日漸發展起來。最近的格式指南和期刊的《作者須知》中都會給出電子文獻的編排格式。如果在論文中要引用電子文獻,應先查閱欲投稿期刊的《作者須知》,其上可能直接給出電子文獻編排格式,或者是告訴作者從哪裡可以獲得電子文獻編排格式指南。此外,也可以查閱該期刊上已發表的論文,參考這些論文對電子文獻的引用格式。

8 引用文獻時的電子輔助工具

常用的文字處理軟體都提供創建腳註(footnote)和尾注(endnote) 的功能,並可以為腳註和尾注進行編號。這些功能可以輔助作者引用文獻,以及在參考文獻部分編排文獻。(但是有些期刊建議不要使用文字處理軟體中的這些功能,因為這些功能反而會妨礙出版進度。欲知詳情,可以查閱期刊的《作者須知》。)此外,一些文獻管理軟體(比如,EndNote、ProCite、Reference Manager)可以幫助建立文獻資料庫,以生成適用於不同期刊的文獻列表。還應向同事請教,看他們是如何使用電子輔助工具來引用文獻的。同事的建議可以幫助你充分利用輔助工具,並以科研領域慣用的方式來引用文獻和撰寫參考文獻部分。

本文節選自《科技論文寫作與發表教程》(第六版)

相關焦點

  • 如何在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
    論文寫作過程中,我們除了要寫好論文的正文論文的參考文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在論文中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我要說兩個方面:一、參考文獻的格式之前我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現在再貼出來論文寫作時,在最後部分參考文獻中,總會有部分同學出現自己手打參考文獻或者自己複製文獻的情況,這樣做不僅效率低,而且會出現參考文獻不規範的情況
  • 第一次寫論文,不知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怎麼辦?
    第一次寫論文,不知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更不知參考文獻的格式,怎麼辦?下面給大家寫一個教程方法:平時大家一般查找參考文獻資料,都會到知網和掌橋科研上去找,其時找到論文時,在其論文的詳情頁上有引用參考文文獻的方法。中國知網介紹:國內知名論文檢索下載平臺之一,擁有近2億篇中外文獻,中文文獻最多。
  • 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是錯誤的?
    參考文獻部分是論文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跟論文引用的內容息息相關,而論文引用的內容跟論文重複率有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正確的去引用參考文獻,不僅可以使自己的論文更加科學、嚴謹,還能保持較低的論文重複率,但有些作者在創作論文時,會莫名其妙的被系統標記為論文抄襲,反正,多多少少會在無意中涉及到抄襲的行為
  • 科技論文中正確引用參考文獻應重視的幾個方面
    科技論文中的參考文獻可以反映論文的科學性、繼承性和發展性,充分展示前人的研究背景、發展過程和工作成果。因此,達晉編譯在這裡提醒大家,在撰寫科技論文時,必須正確引用參考文獻,這就要求寫作者應當重視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視引用參考文獻的時效性和公開性。
  • 論文怎麼添加引用參考文獻(附word添加引用標註教程)
    第一步:登錄「掌橋科研」,掌橋科研是專業檢索下載論文的網站,能找到各個學科專業的中外學術期刊和論文(1.3億多篇)地址: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81101第二步:在網站首頁的檢索框中輸入你要檢索的論文名稱,條件選擇題名,然後進行檢索,如圖:
  • 科研乾貨丨一分鐘學會如何快速引用參考文獻
    科研工具丨作圖丨實驗丨SCI丨統計分析丨國自然昨日,有小夥伴後臺留言希望推送一篇關於如何引用文獻的文章,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該如何正確的引用論文,其中又有何注意事項。當讀者閱讀論文時,特別是在閱讀論文的導論部分時,會發現一個段落甚至一個句子裡大量引用參考文獻,這導致讀者經常要跳過多行引用文獻的標註才能繼續閱讀下面的正文。接連引用幾個參考文獻會對讀者閱讀和理解論文造成一定幹擾。對出版商來說這種格式的缺點很明顯,就是增加印刷成本。
  • 參考文獻的編號和引用插入技巧
    論文寫作完畢之後,我們還需要在word文檔中進行格式排版。如何在word中將參考文獻的編號和引用插入?小編為大家帶來論文word排版技巧:參考文獻的編號和引用插入技巧,希望對大家論文排版有所幫助。當然,我們把論文排版都處理好之後,還需要進行論文查重,為了避免在學校熬夜排隊進行論文查重檢測修改。參考文獻的標註本不是一件麻煩的事情,但是對參考文獻編號後就成了一件麻煩的事情,產生的問題和圖表公式編號的問題是一樣的。手工維護這些編號是一件費力而且容易出錯的事情,我們的目的是讓Word自動維護這些編號。很幸運,它可以做到,方法跟圖表公式的做法相似。
  • 論文的參考文獻怎樣標註?
    首先,論文先根據自己學校的要求,其次本文作為參考。論文必須要列參考文獻,以說明著述內容的科學根據和出處,進而方便讀者擴展性閱讀的查找。若引用他人成果,應列出引文出處,以尊重他人的科學研究成果。參考文獻的重要性參考文獻反映論文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也反映論文的起點和深度。方便論文作者與前人的成果區別開來,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方便讀者檢索和查找有關資料。有利於節省論文篇幅,有助於科技情報人員進行情報研究和計量學研究。
  • WORD畢業論文參考文獻添加上標標註,交叉引用功能應用,完美格式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WORD畢業論文參考文獻添加上標標註,交叉引用功能應用,完美格式。メ大家請看範例圖片,右側為參考文獻,左側為部分正文,我們要在正文中標記處參考文獻序號,如何製作呢?メメ首先,我們把參考文獻列舉出來後,選中參考文獻添加序號,點擊定義編號格式。メメ然後將編號格式更改為統一的[1]序號格式,點擊確定。
  • 如何在英文論文中翻譯和引用中文文獻
    如何在英文論文中翻譯和引用中文文獻寫論文之前要明白究竟學界對你要研究的問題已經進展到什麼程度,還要儘可能了解是否有人的研究方向、分析方法、甚至結論與你的研究有交集面,如此才能區分出你的貢獻與他人的不同研究者本身的語言訓練是否紮實,是否擁有閱讀不同語言的能力,這些將會決定他的研究內容和文獻引用的廣泛度,進而也會決定這位研究者的發展上限。隨著中文語境的研究者和研究環境水平提高,已經有相當大量的研究是用中文發表的。中國各大學的研究所也每年固定生產出相當可觀的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其中不乏優秀且值得引用的研究成果。
  • 論文的文獻引用,這幾個要點需要注意!
    在現實學術生活中,界定在學術論文這個具體層面,學術研究主要突出在論文寫作和論文發表兩個方面,其中論文發表更難以讓人去把握,但是它們對文獻的引用有著同樣高的要求。今天,本推文主要來介紹一下學術論文文獻引用中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以及,為什麼它們顯得這麼重要?作為學術研究者,這是必須要引起注意和重視的。
  • 科技文章著錄參考文獻的重要性及引用原則
    參考文獻是為寫作論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關文獻信息資源。按規定,在各類型出版物中,凡是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都要對它們在文中出處予以標明,並在文末列出參考文獻表。可見,參考文獻著錄是學術論文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 學術論文為什麼要有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術傳承和學術倫理的載體,它不僅是作者嚴謹的學術精神的體現,而且是評價論文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尊重參考文獻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參考文獻,也體現了學術發展的脈絡。任何一篇論文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別人工作的基礎上,因此需要恰當引用別人的工作,以滿足學術規範。
  • 關於科技論文的引證和參考文獻標註(二)
    凡是在論文中把別人的創新性成果拿來(包括翻譯,編寫等)裝作自己的創新都屬於「抄襲」。論文中直接引用了他人論文中的文字,而沒有用引號或使用大段引文格式,即便在參考文獻中註明了,也會被認定為抄襲。也包括不是自己深入研究的成果,只是把參考文獻的研究工作改頭換面,把別人的觀點、思想或結論,用自己的文字描述出來,並當作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註明出處。
  • 編輯如何從參考文獻中考察你的論文創新性?
    可以肯定的是:一方面,參考文獻表達的是已有的科研成果,之所以被引用是因為它們在新的學術文稿中對論證、闡述新的學術研究成果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否則就沒有必要引用;另一方面,新的學術文稿所表述的成果絕不僅僅是參考文獻中已有的成果,否則,學術文稿就不具有創新性而毫無發表的價值。
  • 英文SCI論文參考文獻的規範表達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參考文獻必不可少,參考文獻的引用體現作者對所研究領域的熟悉程度,作者的學術眼光以及對他人學術成果的尊重。根據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參考文獻類型的有:專著,論文集,報紙文章,期刊文章,學位論文,報告,標準,專利,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而在英文論文的寫作中引用最多的參考文獻主要是期刊文章。
  • 了解最常見的論文引用格式與參考書目格式
    撰寫學術論文的時候,我們都要借鑑有名的作者和研究者的作品,而且必須明確地標註我們參考了什麼資料和觀點。這類標註就是所謂「引用(citation)」。不過,論文引用格式與類型眾多,因此留學生經常會感到迷惑不解。 那麼引用類型(citation)到底有哪些?如何選擇合適的引用格式(reference style)?
  • 關於科技論文的引證和參考文獻標註(一)
    在撰寫與發表研究成果時,有些作者往往忽略在文獻引證、樣本製備、數據處理、署名與貢獻對等的誠信責任問題。閱讀和標註參考文獻是科學研究和論文撰寫中一項重要工作。參考文獻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即為作者的論點提供支撐,也表明作者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還為審稿人鑑別論文價值提供了依據。
  • 醫學論文中標註參考文獻的基本原則
    在醫學論文中標註參考文獻,一是尊重他人或自己以前的研究成果,強調自己研究的繼承性;二是引發問題,旁證觀點,聯繫比較,推理分析,使研究和討論不斷深化;三是省略文字,避免重複;四是供讀者查考。有不少人認為,標註參考文獻是醫學論文寫作中最容易不過的事情。
  • 醫學論文中參考文獻存在的問題及選取原則
    參考文獻是醫學論文不可或缺的內容,是構成完整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考文獻對提高醫學論文質量,促進醫學科學的交流和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提高醫學論文中參考文獻使用的規範化程度,保證參考文獻的質量,賽恩斯編譯認為,除嚴格按照參考文獻的著錄標準和要求去做以外,在參考文獻的選取時還應遵循下列原則。1.客觀性原則。參考文獻的選取應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凡在文中引用他人或自己已明確提出的方法、觀點、數據、結果等作為論文的依據時,均應將其列為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