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進階:專家教你心電圖長QT間期的鑑別與處理|臨床必備

2020-12-18 醫脈通心內頻道

長QT症候群(LQTS)可導致症狀性室性心律失常並增加心臟性猝死的風險,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特徵性心律失常。近日,在第31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0)虛擬會議上,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的王祖祿教授針對基層醫生,介紹了心電圖長QT間期的鑑別診斷及處理策略。

醫脈通整理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什麼是LQTS?

LQTS指心電圖上QT間期延長、T波和/或U波形態異常,臨床多表現為暈厥、猝死的一組症候群。

1.LQTS的分類

根據有無繼發因素分為先天性LQTS和獲得性LQTS;

根據臨床症狀有無家族傾向分為家族遺傳性LQTS和散發性LQTS;

根據突變基因分類分為13+2;

根據尖端扭轉型室速(TdP)發作的誘因分為長間歇依賴性LQTS、腎上腺素依賴性LQTS和中間型LQTS。

2.LQTS三種基因型與心電圖表現

三種基因型有一定的重疊:

LQT 1和LQT 2之間重疊較小:各約3%重疊;

LQT 3和LQT 1之間重疊較大:33%的LQT 3有LQT 1的ST-T波形。

有的患者可能攜帶不止一種基因異常,這種重疊患者風險更高。

通常LQT1較為常見,心電圖表現為T波寬大;LQT2的T波寬但振幅低有時有切跡;LQT3間期延長且T波基底部很窄,這裡通常是晚鈉電流在起作用。然而臨床上分型遠不止這三種,各型表現也互不相同。

如何進行LQT診斷?

1. 診斷方法

靜息心電圖+臨床症狀:約1/3的病例是「隱匿」的;

基因檢測:耗時、昂貴。

QT間期具有隨心率變化而變化的特徵,有文獻報導運動試驗可檢出隱匿性LQTS。下圖為苯腎上腺素(新福林)激發試驗,QT間期沒有縮短反而明顯延長,QTc增至530 ms,即運動相關的LQTS表現。

2.2015國際LQTS心電圖診斷指南推薦

表1 Schwartz評分表

12導聯心電圖證實患者QTc≥480ms,或LQTS風險評分(Schwartz 1995)≥3分;

無論QTc多長只要發現明確的LQTS相關致病基因突變;

排除繼發因素,多次12導聯心電圖均提示QTc≥460ms,並伴有無法解釋的暈厥。

以上滿足一項就要考慮LQTS。

3.如何正確分析一份心電圖?——QT間期容易被遺忘

看圖順序:(1)計算心率;(2)看P波,定心律;(3)看QRs波;(4)看ST-T;(5)測量2個間期(P-R,Q-T)。

專家指出,基層醫生經常只關注心率和ST-T,P波形態、QRs波形態等尤其是P-R、Q-T間期是最常被遺忘的,這裡要引起重視。

4.是否所有LQTS患者QT間期都延長?

約70%患者的QT間期或QTc間期明顯延長;

約30%患者的QTc為臨界值(0.45s-0.46s);

基因攜帶者中12%QTc正常(<0.44s)。

LQTS的危險分層

QTc≥500ms:猝死的風險顯著增加,Schwartz等研究顯示隨著QTc逐漸延長,長QT症候群患者的生存率顯著下降。

暈厥:5-15歲患者中最常見,首次事件常發生於12歲;到40歲時發生率可高達90%;暈厥是預測猝死最強的因素,超過QT間期延長的程度和基因型。

長QT症候群不同亞型風險不同:

KCNQ1突變攜帶者97%的心臟事件發生在體力增加或精神應激時;

HERG和SCN5A突變攜帶者約50%的心臟事件發生在休息時;

KCNQ1羧基末端的突變大多數與輕度的臨床表型相關;

LQT3風險最高,但置入ICD後放電最少(Mayo研究)。

性別差異:男女風險不同,在成年LQT2女性猝死的風險顯著高於男性,而12歲以下LQT 3男性風險更高;

多基因突變風險增高,新近研究顯示具有多基因突變的患者,ICD放點治療室速/室顫的機率顯著升高;

上述危險因素並存時,心臟性猝死的風險更高。

LQTS的治療策略

1.LQTS的治療示意圖

2.原發性LQTS的治療

(1)有複雜室性心律失常或早發猝死家族史的無症狀患者,應服用最大耐受劑量的β受體阻滯劑;

(2)伴顯著心動過緩或竇性停搏的LQTS患者,可考慮植入心臟起搏器(雙腔、心房或心室);

(3)反覆發生TdP和室顫的LQTS患者,可聯合應用β受體阻滯劑、ICD和左頸胸交感神經節切除術治療。

3.繼發性LQTS的治療

目前繼發性LQTS在臨床上比原發性LQTS常見得多,部分患者會在抗腫瘤、抗感染等治療期間突發QT間期延長,此時一定要排除繼發性LQTS。

4.常見發病危險因素及促發TdP條件

藥物如抗心律失常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鬱藥物、抗感染藥物等超過200多種都有可能與LQTS有關;

性別、年齡:女性,年齡大於65歲;

心臟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衰、二尖瓣脫垂;

心室周期延長:竇性心動過緩、完全或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或突然發生長間歇,早搏後代償間期;

其他臨床疾病伴QT間期延長:常見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卒中、蛛網膜下出血,代謝性疾病如高血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發熱、酗酒等;

電解質紊亂/代謝性:低鉀、低鎂、低鈣;飢餓/減肥。

總結:

獲得性LQTS和TdP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惡性心律失常,如正確識別處理,可避免發生嚴重心律失常;

增加TdP易感性的因素:高齡、女性、心臟疾病、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鉀、低鎂)、肝腎功能障礙、亞臨床遺傳性LQTS、聯合應用延長QT間期的藥物;

了解所應用藥物對心臟的安全性:延長QT間期並不一定發生TdP,也不意味著臨床禁用,應進行風險-效益評估;

對有潛在危險的患者應在用藥前後監測QT間期;

嚴格觀察TdP的預警心電圖:QTc較基礎延長60ms以上,QTc>500ms(胺碘酮引起者除外),長間歇後T-U波畸形,宏觀可見的T波電交替,新出現的單個、成對、或連發的室早,長間歇後出現非持續性多形性室速。

相關焦點

  • 一文匯總,6種QT/QTc間期延長的心電圖
    QT間期(QRS波開始到T波結束的時間)是判斷心臟動作電位的可靠指標,可通過心電圖進行測量。動作電位紊亂是預測心臟急症的關鍵因素,因此在臨床上常通過QT間期進行監測。本文匯總了6種QT/QTc間期延長的情況,以饗讀者。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長程動態心電圖檢測臨床價值分析|卡帕奇心電貼臨床應用分享
    心電圖檢測是診斷心律失常的一大重要手段,「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作為常用的心電圖檢測項目,可檢測出大部分持續性心律失常,但針對陣發性、偶發性、無症狀性心律失常,這兩項檢測手段的檢出率大大降低,此時長程動態心電圖監測發揮了重大價值。
  • 實例解析,心動過速的鑑別診斷|臨床必備
    心動過速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疑難心律失常,快速鑑別心動過速,不僅有利於及時選擇正確的處理措施,也利於對心律失常的長期治療。在本文中,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內科李菊香教授就心動過速的鑑別診斷進行了匯總。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乾貨丨長QT症候群的這些知識點,你都掌握了嗎?
    心電圖上QT間期反映心室除極及復極的總時間,Q-T間期隨心率而變動。正常人的QT間期最高值為440 ms,超過450 ms者屬於QT間期延長。
  • 長QT 症候群,你了解多少?
    長QT間期症候群(LQTS)在心電圖上表現為QT間期延長,易誘發惡性心律失常,導致暈厥、心臟驟停、猝死等。LQTS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兩類。體表心電圖中QT間期的測量。 QT間期的長度與心率有關,最好的做法是用經校正的QT間期(QTc),可採用Bazett公式(QTc=QT/RR0.5)校正。通常,QTc正常上限為男性440 ms,女性450 ms。 對於獲得性LQTS患者,平時心電圖的QT間期常是正常的,僅在室性心律失常發生前才出現明顯的QT間期延長。
  • 左心室肥大心電圖特點及臨床處理 - 心電圖劉醫生
    長期高血壓控制不良,會導致左心室肥厚,從而出現一系列臨床心電圖改變。相反,從一系列特徵性的心電圖改變,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也可以推測患者左心室是否發生了肥厚,從而輔助臨床診斷及治療。心電圖診斷1·竇性心律2·左心室肥大伴勞損心電圖解析及臨床分析長時間心室收縮負荷過重(如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等),可導致心臟發生向心性肥厚。
  • 關於長QT症候群,不可不知的四點
    長QT症候群(LQTS)是一種潛在的致命性心臟病,必需謹慎處理,如不重視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文本對LQTS進行了匯總,或可提供借鑑。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LQTS可分為哪幾類?LQTS是指以心電圖QT間期延長,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心臟性暈厥和猝死為表現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可以分為先天性遺傳性LQTS和獲得性LQTS兩大類,獲得性LQTS更為常見。1.
  • 運動與心電圖
    建議  早期復極是年輕人和運動員普遍存在的一種生理和良性心電圖模式,不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評估。對於暈厥或心臟驟停的運動員,經過詳細的臨床檢查後仍然無法解釋心臟原因和神經介導的機制時,下壁導聯和/或側壁導聯早期復極的心電圖模式,尤其是與顯著的終末QRS頓挫相關時,應高度懷疑潛在的特發性室顫。
  • 主任教你心電圖怎麼讀,「粗、細、結合臨床」
    心電圖檢查百年應用久盛不衰,心電圖技術已普及到各級醫院,臨床醫師掌握心電圖知識,提高結合臨床分析心電圖的能力已成為現實和工作的需要。QRS時限; QRS電軸; QT間期。
  • 多變的T波,如何鑑別診斷
    正常情況下T波形態呈圓頂型,正向T波升支緩慢,降支陡峭,兩支不對稱,升支稍長於降支;負向T波降支稍長於升支,其方向與同一導聯的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導聯直立,aVR導聯倒置。
  • 急診心電圖快速解讀|心動過速|心電圖|竇性|導聯|-健康界
    病態竇房結症候群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緩慢性心律失常,心電圖表現為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竇房阻滯、以及各種類型的緩慢性心律失常。①陣發性房顫可無明顯器質性心臟病,而持久性房顫多有器質性心臟病或甲亢;③心電圖特點是:P波消失,出現f波,頻率350bpm~600bpm;QRS波群呈室上性,RR間期絕對不規則;④房顫合併預激時危險性高,需緊急處理;⑤房顫合併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滯時
  • ST段抬高不一定是心梗,這8張心電圖必須鑑別!
    ST段抬高的心電圖在我們的臨床工作非常常見,如何進行快速的鑑別診斷也是我們經常需要面臨的問題。「卷首語」《讀心術:學習心臟病診療的真功夫》,是「醫學界心血管頻道」和「哈特瑞姆心臟之聲」聯袂推出的精品欄目。
  • 動態心電圖診療規範及要求,你了解嗎?
    記錄盒故障檢修完畢後應用模擬心電信號發生器記錄24 小時,待確定故障排除後再應用於臨床。二、崗位要求1. 操作和分析人員須具有從事心電圖檢查的資質且專業工作經驗應≥3 年的醫技人員。2. 熟悉和掌握計算機作業系統和動態心電圖分析系統。三、檢查前準備1.檢查前必須做臥位靜態(定位)心電圖一份,作為動態心電圖分析參考備用。
  • 醫生兩分鐘給你說清楚
    臨床表現1、症狀:一般無症狀,因竇房結功能減退引起者由於室率過於緩慢且心臟有器質性病變,導致心排血量減小,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發生在老年患者可因動脈粥樣硬化使得供血不足更為明顯,可有乏力、頭暈胸悶,甚至發生暈厥、心絞痛或缺血性腦血管病發作。
  • 盧喜烈:高聳T波的九種情況及心電圖特徵
    病因不同,其臨床治療和預後並不完全相同。心電圖可為臨床提供及時而重要的信息。對心電圖上出現的高聳T波,應與臨床結合,特別是動態觀察T波的變化,及時對高聳T波作出準確判斷。作者:王晉麗 盧喜烈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T波與心室肌動作電位3相曲線相一致,代表快速心室復極末期的電位變化。正常T波形態平滑呈半圓形,兩肢不對稱,前半部平緩後半部陡峭。
  • 動態心電圖報告不會看?掌握這 8 點就夠了!_騰訊新聞
    動態心電圖自 1957 年發明,1961 年應用於臨床,1978 年引入我國,經歷了最初的單通道、雙通道、三通道、12 導聯動態心電圖到目前的數位化 12 導聯同步動態心電圖發展過程。
  • 心電圖報告怎麼看?心電圖報告常見名詞
    心電圖是健康體檢中經常會遇到的一項檢查,它醫生發現和診斷心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平時我們在拿到心電圖報告後,如果沒有醫生的解讀,很難知道報告到底在說什麼。
  • 診斷窄QRS波心動過速,這種「萬無一失」的心電圖方法你需要知道
    其表示,臨床醫生可能非常忙碌,對於一些不穩定的患者,我們需要迅速進行診斷,而這是一種萬無一失的診斷方法。該方法主要包括詢問12導聯心電圖相關的3個問題。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心率>100bmp有助於進行鑑別診斷。二、節律是否規整?QRS波可以是規則的,也可以是不規則的,RR間期可變且不一致。通過判斷節律是否規則,可將診斷可能性分為兩欄,如下表。如果節律不規則,則看右欄,規則時可看左欄。
  • 診斷窄QRS波心動過速,這種「萬無一失」的心電圖方法你需要知道!
    其表示,臨床醫生可能非常忙碌,對於一些不穩定的患者,我們需要迅速進行診斷,而這是一種萬無一失的診斷方法。該方法主要包括詢問12導聯心電圖相關的3個問題。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一、心率是多少?
  • 6 步法速判心電圖,別再傻傻不會看!
    心電圖是臨床常規檢查之一,在診斷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對於臨床醫師來說掌握心電圖的判讀極為必要。 順鐘向轉位(如下圖):當探查電極的位置不動,心臟沿其長軸作順時針方向轉動,即稱順鐘向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