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人知的嶺南古村,孔子後人隱居之地,聖人後裔的廣東後現代生活

2020-12-17 一棵樹的微旅行

聽說佛山南莊有個孔子後裔聚居的孔家村,於是抽了個空去看看。一個小時巴士到南莊,再按圖索驥兜兜轉轉2公裡找到。

進村口左側一路都在維修,在修那些已經破敗的建築,祠堂、家塾、殘破得看不出舊貌的老屋,就像用畫筆勾畫了輪廓一般,色彩豔起來,明亮起來。映入眼帘的還有一些新的路牌,不久的將來,也會像那些開放給遊人參觀的古村一樣,煥然一新。

正在維修的「將軍祠」,為了可以拍得全一點,後退了幾步到河邊,拍完轉身一低頭,河裡的臺階居然看到「舉人」兩個字,走近仔細看,像一塊記載功名的「旗杆夾」,心裡微微一顫,多少人曾踏著它在河裡洗菜滌衣,踩上去的時候可曾有過不忍?

舉人,在古代科舉上地位不低,朝廷每年錄取400名,可以直接做官,官職一般從縣令開始,還享有免稅等一些特權。為何這塊「功名石」卻被丟棄水中成了踏腳石呢?

後來從附近一些痕跡上找到了答案,河邊見道用碎瓷片貼成的幾個字「農業學大寨」,那個70年代熱火朝天的歲月。

沒有經過整修的巷道可以看出村莊原來的模樣,青磚紅磚都已斑駁,牆角生滿青苔,巷名都很古雅,有「文宗裡」、「泗水流芳」等命名的巷子,而村子居住的本就是聖人孔子的後裔,斯文一脈呵。

孔家村的歷史追溯起來,從唐朝元和十三年(公元817年)開始,孔子第三十八代孫來到嶺南擔任節度使兼任廣州刺史,之後,其孫孔昌弼遷到廣東定居,再後來,第四十七代孫孔豪在羅格建起了這個孔家村,算下來,已是快900年歷史了。

在舊村的中心,最氣派的建築便是「天南聖裔祠」了,它是孔家村大祠堂,旁邊還有三支孔氏子孫的支祠。

老人們坐在祠堂門口搖著蒲扇聊天,說起家族都面露榮光:村子是出翰林大學士的地方!還指給我看,那邊有條「翰林橋」的。

翰林大學士,在古代相當於皇帝的秘書,肩負為皇帝起草詔書、批示奏章的工作,是重要的輔臣,而內閣大學士的首輔相當於丞相的位置,向來,村中出了翰林是很榮耀的。

曾經的孔家村是書香之地,家譜中記錄的人雖只有一千多,但僅是近代科舉,就出了一名翰林,還有進士、舉人多名、七品以上文官四十幾人,將軍也有幾位。

能出如此多的人才,據說和祖上建立的一個獎勵機制有關,家族對學業上有建樹的子孫都有一定的經濟獎勵,類似現在的獎學金吧,並且數目很客觀,尤其是考上了舉人或進士,都金額不菲的,以此鼓勵孔家子孫好好讀書求取功名。

往裡走,沿途見到幾個雕塑比如「魁星點鬥」、「麟吐玉書」……我便猜,接下來還會遇到的,該就是「魚躍龍門」和「金榜題名」了吧?

魚躍龍門還真有,但「金榜題名」未見到,但是卻找到了一景來對應。

前方有一文昌塔像極了支筆尖朝上的毛筆,而再看旁邊方形的荷池,也是相對應的修成了形似硯臺的方形,筆墨皆已備好,不就只差「提名」那一刻了嗎?

文昌塔的一側有重修塔時村民的捐款記錄,一眼望過去,絕大多數都是孔姓,修塔對村民而言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現在看來它也已經成為了孔家村的地標了。

「拜文昌」向來是孔家村相當重視的活動,已經沿襲了200多年,後來因塔被毀,一度中斷,直到2013年建了新塔後,每年農曆二月的文昌誕,尊孔重教的孔子後裔們都會帶著小朋友前來「拜文昌」,祈求學業進步。每年中高考之前,想必文昌塔也是相當熱鬧的吧。

其實,孔家村最有名的建築是「嶽雪樓」,為翰林孔繼勳在道光年間所建,藏書數量最鼎盛時有33多萬卷,其內的藏書還入選過《四庫全書》,後來查證,嶽雪樓舊址並未建在孔家村,而是在今日廣州北京路的太平沙附近。

但甚為可惜的是,後來隨家道中落,藏書樓也被毀,書籍也散落無蹤,一大藏書樓了若無跡。

村子分為了新村和舊村兩部分,在文昌塔旁的河湧對岸,一排排漂亮整齊像小別墅的房子,便就是新村了,舊村會慢慢變為保護建築,村民們大部分都搬到新村居住。

繞著河湧走一圈,附近是村民們的田地,田間地頭的蕉樹上掛著串串綠綠的果,年輕人在河湧裡釣魚,翰林橋旁的石桌上,人們圍坐下棋,一個納涼聊天的好地方。

而就在翰林橋不遠處的河湧邊,又看到兩條橫臥的石柱上刻有字跡,鏡頭拉近一看,果然是。雖未能看清具體刻些什麼,但又想起了那塊被拿去墊腳的「舉人」旗杆夾,它們可能都有著相同的遭遇。

從山東曲阜再到嶺南,南遷的孔子後裔們已經繁衍壯大到10萬人之眾,後世子孫也已分布到了世界各地,但人數最多的便就是這個孔家村了,就像一葉中原文化在嶺南文化海洋裡的不沉之舟。

相關焦點

  • 韓國有八萬人竟是孔子後裔,最火的明星都是孔子後人
    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的後人也在不斷的擴大,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了數百萬人之多,其後裔遍布兩岸四地,甚至海外也存在著為數眾多的孔子後裔,今天我們要來聊一聊的就是這支唯一被載入《孔子世家譜》的孔子後裔—韓國昌原孔氏。
  • 廣東有個600年歷史的程姓古村,全是程顥後代,被譽嶺南理學第一村
    渝帆查了一相資料,全國一共有2847個區縣、38773個鄉鎮、691510個村莊,數量不可謂不多,但是,在全國眾多的村莊中,能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卻並不多,截至2020年,一共有七個批次共487個,而廣東20365個行政村中,僅有25個村莊能獲此殊榮,其入選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要沒有真正打動人心的歷史文化,是不可能入選的。
  • 獅山竟藏了個「珠三角最大孔子後裔村」,八成村民都是孔子後代!
    說起孔子,大家肯定都不算陌生 他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 更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但你知道嗎?「闕裡」在歷史詞典的釋義為孔子故裡,因其地春秋時有兩石闕,故名闕裡,後建為孔廟。
  • 孔子後人如何?後代的生活揭秘
    後代的生活揭秘在中國,有一個人被稱為是聖人,雖然有些誇張的感覺,但是孔子對於歷史的影響價值都是有著非常非常大的作用和貢獻,中國流行了千年的儒家文化說到底也是孔子搞出來,而其孔子在教育上思想上對後世教育形成也是有著太多的推動作用,在如今的世界上也被尊稱是十大名人之首,但是作為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孔子距離我們真的是太多遙遠了,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孔子的後代子孫,來講講一些後代的生活狀況
  • 春秋戰國時有11位聖人,儒家就佔了5人,孫武魯班鬼谷子均上榜
    但凡遇到亂世就會湧現出一大批的英雄豪傑,同時也會出現許多有智謀或者非常有才華的人。現在幾千年過去了,這些「術業有專攻」的能人還有的因為過於優秀而被後人安上了「聖人」的稱號。仔細算一算,春秋戰國時期就有11名聖人,其中儒家就有5位聖人,孫武、魯班、鬼谷子均上了榜。
  • 衍聖公府:衰敗的孔府宅第 為孔子後人追憶鄉思
    「衍聖公」是宋仁宗賜予孔子後裔的封號,一直到1920年孔子77代嫡孫孔德成繼承「衍聖公」的封號,總共延續九百年。因孔子在中國古代被尊為「聖人」,因此亦有稱衍聖公府為「聖人府」者。隨著時光更替,這裡已遺蹟全無了。孔子死後200多年,漢武帝劉徹採納了董仲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定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孔子的學說受到重視,孔子的頭上也就有了各種封號。
  • 現在孔子的後人怎麼樣了?還應該受到尊重嗎?
    看看孔子的畫像,幾千年,特徵都不變,現在的後裔遺傳了哪一點?其實早就不知道在哪斷了,現在是官方需要保留這麼一隻聖人家族,需要他們姓孔而已。 我們國家有氏族階級概念,哪怕時代在變,其實你感覺沒有,其實只是變了一種形式存在,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什麼是社會關係?
  • 方案揭曉丨八位建築大師集群設計重塑嶺南傳統古村
    映月閣朱小地團隊 朱小地團隊原建築是場地中現存的一棟混凝土框架樓,是社會發展的某個時間節點與傳統嶺南古村生活的衝突展現。這樣一個充滿矛盾的存在,提供了一個從另一角度感知古村獨特魅力的機會。在稻田之上的「稻宿」,讓遊客領略嶺南傳統民居的古樸之餘,享受美麗鄉村的逸境,回歸自然。
  • 聖人孔子一生的四大「汙點」
    孔子的徒弟子貢曾委婉地問他:「有塊美玉在手,是拿盒子藏起來呢?還是找人賣掉?」(「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貢就是不露聲色地拍師父馬屁,潛臺詞是說老師您滿腹才華,就像這美玉一樣,是做隱士呢?還是出來做官?孔子答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 探村廣東惠州|旭日古村,濃鬱客家特色,羅浮第一古村
    廣東惠州,旭日古村。位於博羅縣龍華鎮北面,前臨東江,右依太平山,北靠羅浮山,諸山環抱,風景秀麗,有著典型的客家宗族聚居特色村落。這個寧靜美好的古村落,也被譽為「羅浮第一古村」。在羅浮山下鬱鬱蔥蔥古樹掩映中,保存完整的旭日古村落古樸民居,美得令人心醉,來到旭日村,古樸的氣息迎面撲來,讓人有一種歲月穿梭的感覺。旭日古村是嶺南地區現存規模較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保存較完好的古村落,匯集了明、清、民國時期建築群於一村的稀缺古建築群,是廣府文化與客家文化交融之地。
  • 孔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孔子雖然不承認自己是「聖人」,但他自以為負有神聖的使命。「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他五十歲時覺知自己負有上天賦予的使命。這個使命,是延續文化的使命。孔子的這個覺悟,有人也感知了。儀封人在見了孔子之後對孔子的學生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篇》)「木鐸」,喻號召、引導。
  • 號稱「嶺南小蘇州」!佛山這個嶺南版的世外桃源,人少又免費...
    點擊播放 GIF 0.6M小編特意為大家找了號稱「嶺南園林小蘇州」的玩樂地還有就在佛山周邊的其他玩樂打卡地其中小鎮唯美得讓人根本不想離開~!有這麼一片充滿歐陸小鎮風情的背景,還愁拍不出好看的照騙嗎!據悉不少情侶會來這裡拍婚紗照哦~是不是光看圖就有點小心動呢!三水丨長岐古村長岐古村始建於明代,至今遺存有上百座明清建築,古屋棟棟雕梁畫棟、刻簷飄脊。
  • 孔子如今是聖人,為什麼戰國時,他週遊幾十個國家卻沒人待見他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件事非常有趣,它跟孔子有關。千年來孔子一直被後人尊稱為聖人 ,儒家思想也是各朝各代的統治思想。但是在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孔子本人以及他的思想根本不受諸侯王的待見,甚至是諸侯國王的抨擊對象。
  • 孔林最新的墓地是孔子的幾世?今後孔子後裔能否再入孔林?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就連人死後的葬墓也得按尊卑來稱呼,帝王之墓稱「陵」,王侯之墓稱「冢」,百姓之墓稱「墳」。 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墳墓稱「林」——即聖人之墓。 自古至今,出過三位公認的聖人:文聖孔子、武聖關羽、亞聖孟子。 於是,就有山東曲阜孔林、河南洛陽關林、山東鄒城孟林。 不過,世事無絕對。 河南安陽又出了一個袁林。
  • 王陽明為何有資格與孔子並稱為聖人?曾國藩夠資格稱半個聖人嗎?
    【孔子之後的兩千多年後,聖人隊伍為何又王陽明和曾國藩?】阿拉伯世界稱默罕默德為先知,漢文化圈稱孔子為聖人,聖人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一個專有名詞。在漢文化圈,孔子是公認的第一位聖人,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說法,擴編了聖人的隊伍,人們為孔子又找了兩個伴兒:一個是王陽明,一個是曾國藩。
  • 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那儒家其它四位聖人都是誰?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國的國君送來鯉魚祝賀。孔子因此給兒子命名為孔鯉。對於兒子孔鯉的教育,孔子非常上心,這是孔子一手抓起來的。孔鯉小時候從院子裡走過,孔子看到後馬上問他讀過《詩經》沒有。孔鯉說沒有。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探訪:珠海鬥門排山村,感受嶺南古村風韻,一起去看看
    排山村,位於廣東珠海市鬥門鎮黃楊大道側。 如果對珠海古村熟悉的人還會想到另外一個古村,那就是乾務鎮網山村。同樣是在珠海,都是極具嶺南特色的古村落,黃泥牆,村前的這座夯土碉樓,在網山村也有一座。仁山譚公祠。
  •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少為人知的典故,文昌帝君在孔子之先振興儒學
    本文講述文昌帝君在周朝的故事(上部),世人都知道孔子在周朝衰落時振興儒教,卻不知道帝君在孔子之前,周朝興盛時振興文教,帝君的功績和孔子一樣都流芳百世。【帝君降生,振興儒學】帝君說:我死了後,我的魂魄飄遊人間,來到會(kuai)稽山北,看見一個隱居的人(聖父),年紀五十歲左右,正燒香拜天求子。此時是春中三更夜,星光燦爛,張宿星座清晰地掛在天空,而這位隱居的人正好姓張,我於是就投胎託生到他家裡。我鄉剪髮文身,盛行落後民族的陋習。
  • 女性首入《孔子世家譜》孔子後裔增至180萬
    孔子後裔歷代都有譜牒詳細記載,《孔子世家譜》以其延時之長、族系之明、體例之備、保存之全,素有「存世譜牒之冠」的稱號。自明以來,《孔子世家譜》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定約,但受歷史條件限制,世家譜只大修了四次:明代天啟年間、清代康熙年間和乾隆年間,最近一次是19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