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藥性猛烈,善走不守,入藥有宣通十二經絡之功

2020-12-23 養生巷子

在人們的印象之中,中藥大都是藥性溫和之品,服之並不會對人體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這也是很多人信賴中醫藥的原因之一。但其實在諸多的中藥材裡面,也不乏一些藥性峻猛之品,而這些中藥材雖然藥性峻猛,若是使用得當反而能顯良效。

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藥性相對峻烈的中藥---威靈仙。

威靈仙從其名字之中就能感受到一股威猛之氣,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之中介紹威靈仙之名的時間則是這樣說到,「威者,言其性猛也,靈仙言其功神也」,可見威靈仙在古代醫者的心目中還是佔據很重要的地位的。

而且歷代的醫者在記載威靈仙的時間都是讚譽有加,比如在《新修本草》之中記載,威靈仙入藥,對「腰、腎、腳膝、腸內諸冷病,積年不愈者,服之無不立效」。《開寶本草》之中則說威靈仙能「宣通五臟,去腹內冷滯,心膈痰飲,腰膝諸冷痛及折傷」。

更有一些古代的醫者還認為威靈仙乃是「藥性猛烈之品,其性善走而不守,有宣通十二經絡之功」的良效。

不過經過中醫數千年的用藥經驗總結來看,威靈仙入藥主要具有下面這3方面的應用:

1、威靈仙可祛風除溼,緩解各種寒溼痺痛證。

威靈仙屬於藥性辛溫之品,其性善於行散,且行散之力頗為峻猛,故而對於人體之臟腑、各經絡之寒溼、風邪等有較好的宣散之功。

比如在中老年人群之中較為多見的風邪、溼邪等引起的痺症,多伴有經絡瘀阻,行動不便、麻木,骨節部位紅腫、疼痛等情況,此時以威靈仙入藥是較為對症的。

古人緩解此類症狀的時間只用威靈仙一味藥研磨成細粉,然後以溫酒衝服即可有效緩解;而傳統中醫裡面則常會用威靈仙配伍當歸、五靈脂、桂枝、川烏、蒼朮、防風、川芎等藥材同用,對於常見的寒溼痺症皆有很好的效果。

2、威靈仙可通絡止痛,緩解多種疼痛證。

威靈仙善於宣通經絡之氣,對於體內諸瘀阻有較好的宣散之效,從而也能起到不錯的通絡而止痛的效果,對於常見的一些疼痛情況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比如生活中較為多見的跌打損傷之疼痛,痺症瘀滯之骨節、手足疼痛,風邪上擾之頭痛牙痛等情況,使用威靈仙就可起到一定的止痛之效。

像跌打損傷之疼痛,以威靈仙配伍當歸、紅花、沒藥等同用皆可;而至於風寒溼邪之痺痛,用上面提到的配伍也是可以的;而對於風寒之邪內擾引起的頭痛等,則可以配伍羌活、柴胡、川芎等藥材,效果也是較好的。

3、威靈仙可軟化較小的骨鯁、魚刺等,對於咽喉骨鯁有緩解作用。

威靈仙辛散之力可起到宣通壅滯的作用,而且威靈仙還具有一定的鹹味,可起到軟堅散結、軟化較小的骨鯁、魚刺的效果。

比如我們在吃飯的時間不慎被一些細小的骨鯁、魚刺卡住喉嚨,就可以用威靈仙加醋煎湯,然後小口慢慢吞咽,就可以軟化卡在咽喉的骨鯁魚刺。

古方之中一些醫者則是用威靈仙配伍砂仁、草果等同用,然後再加砂糖一起煎湯內服,小口慢咽,也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消除骨鯁的作用的。

當然,中醫藥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不同的地區對於威靈仙的藥用價值可能也有不同的認識,或許你的身邊就有很多關於威靈仙在其它方面的應用,歡迎朋友們在下方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此物通十二經脈,李時珍說它「疏宣五臟、四肢輕健,手足溫暖」
    此物通十二經脈,李時珍說它「疏宣五臟、四肢輕健,手足溫暖"。要說中草藥的特點,無疑就是它獨有的性味歸經之說,也就是四氣五味結合升降浮沉,由此決定了每一味中草藥的實際功用。尤其就「歸經」來評價的話,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中草藥都可以歸三兩條經絡。但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人體有十二經絡,中草藥裡,也有能入十二經絡的品類。比較公認的能入十二經的中草藥,大致以甘草、艾葉、附子、大棗最為出名。但是,這四者之外,還有好幾種名氣可能略有不如、但實際卻又另有其「神奇」之處。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威靈仙就是其中之一。
  • 十二式經絡養生健身功
    十二式經絡養生健身功陳文徵傳李平授呂金富、葉遠國整理十二經絡健身功是溫州市前武術協會主任李平老師的密傳修身養性功法,得自前浙江省體委副主任、省武術協會主席陳文徵師公口授身傳,長期以來珍慎自愛,為教徒健身之法。
  • 芝味本草——第32期(牛膝)走而不守,以通為補,引血下行
    牛膝之性:以通為補,引血下行早在《神農本草經》就記載:「寒溼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久服輕身耐老。」清代徐大椿的《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分析牛膝的藥性功效十分形象:「凡物之根皆橫生,而牛膝獨直下,其長細而韌,酷似人筋,所以能舒筋通脈,下血降氣,為諸下達藥之先導也。
  • 中國傳統文化中藥藥性(寒、熱、溫、平)
    茵陳主黃疸而利水;瞿麥治熱淋之有血。 樸硝通大腸,破血而止痰僻;石膏治頭痛,解肌而消煩渴。前胡除內外之痰實;滑石利六腑之澀結。天門冬止嗽,補血涸而潤心肝;麥門冬清心,解煩渴而除肺熱。又聞治虛煩、除噦嘔,須用竹茹;通秘結、導瘀血,必資大黃。宣黃連治泠熱之痢,又厚腸胃而止瀉;淫羊藿療風寒之痺,且補陰虛而助陽。茅根止血與吐衄;石葦通淋與小腸。熟地黃補血且療虛損;生地黃宣血更醫眼瘡。
  • 常用中藥藥性——老鸛草
    【分類】祛風溼常用藥【功效】祛風除溼,通經活絡。清熱解毒,止瀉痢,通活經絡【功效特點】本品辛能疏散,苦能燥溼,故能祛風勝溼、通經活絡,多用於全身諸關節疼痛之證。【功效作用】祛風除溼,通經活絡:用於風溼痺痛、肌膚麻木、筋骨酸痛,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 天人合一:人體五臟六腑和十二經絡
    「五臟六腑」和「十二經絡」是中醫的專用名詞。而中醫與西醫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西醫注重人體病變的局部和細節,而中醫不但將病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還講究天時地利,讓一個人的「五臟六腑」和「十二經絡」的互通有無,保持平衡,便是「人和」。那「十二經絡」又是如何聯結「五臟六腑」的呢?
  • 一味身邊常見,卻又被人們忽略的良藥,入藥善「清肺痰、除心煩」
    竹茹保留著竹子特有的清香甘冽之氣,其藥性微寒,入藥具有很好的「清肺痰而止咳、除心煩且止嘔」的作用,由此可見竹茹的適應症還是比較多的,在實際應用之中也是非常有實用價值的。竹茹入藥的適應症:1、肺熱有痰且咳喘不止等情況,可用竹茹。
  • 民間中醫傳承人~~善解(自介)
    善解一名來源於廈門著名的大愛音樂人悟明老師的發心,起名善解。意思是希望我在中醫道路上能夠善解人意,善解百病,善解人間病疾,希望能夠有一番作為。善解從事中醫啟蒙於生命中的貴人,嶽父。二十多歲剛結婚,老嶽父用雙卡錄音機,自己口述,自己翻錄十二盤磁帶,騎自行車送給我,讓我反覆聽,以接受醫學知識的薰陶和教育。可惜的是當時年輕氣盛,坐不住,靜不下,沒有仔細詳聽,便已經搞得不知道磁帶去了何處。
  • 經絡重在疏通!十二經絡這樣記憶超簡單
    中醫認為,經絡影響著人體氣血的運行和各個臟腑的正常運作,身體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經絡不通身體就會有疼痛。3十二經脈這樣記憶很簡單在人體經絡系統中,以十二經脈為主幹,又稱為「十二正經」。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十二經絡上面有三百多個穴位,我們沒必要都去記住。重點要弄明白12經脈的運行原理。
  • 專業篇:附子超量不中毒的秘密、附子配伍運用匯粹
    ……夾陰傷寒,內外皆陰,陽氣頓衰,必須急用人參建脈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溫經散寒,舍此不用,將何以救之。」《本草正義》曰:附子「其性善走,故為通行十二經重陽之要藥,外則達皮毛而除表寒,裡則達下元而溫痼冷,徹內徹外,凡三焦經絡,諸髒諸腑,果真有寒,無可不治。」附子是中醫臨床的一味要藥、峻藥和猛藥,因其能起沉痾、拯垂危而受到古今眾多名醫的推崇。如明代名醫張景嶽把附子列為「藥中四維」之一。
  •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藥性賦、藥性歌括四百味、六陳歌
    前胡除內外之痰實;滑石利六腑之澀結。天門冬止嗽,補血涸而潤心肝;麥門冬清心,解煩渴而除肺熱。又聞治虛煩、除檅嘔,須用竹茹;通秘結、導瘀血,必資大黃。宣黃連治泠熱之痢,又厚腸胃而止瀉;淫羊藿療風寒之,且補陰虛而助陽。茅根止血與吐衄;石葦通淋與小腸。熟地黃補血且療虛損;生地黃宜血更醫眼瘡。
  • 香文化 78:爨(cuan)松柏之火,焚蘭麝之芳
    麝香與宗教《法苑珠》林卷五十一中佛陀以麝香等香味比如善知識,人與之接觸必然人格提高,得到廣大名聞的利益:「若有手執沉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須臾執持香自染,親附善友亦復然。」 【名家論述】:①李杲:"麝香,凡風病在骨髓者宜用之,使風邪得出,若邪在肌肉用之,反引風入骨。"②《濟生方》:"中風不省者,以麝香清油灌之,先通其關,則後免語蹇癱瘓之證,而他藥亦有效也。"③朱震亨:"五臟之風,不可用麝香以瀉衛氣。
  • 常用中藥藥性——蜈蚣
    【功效】熄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經活絡。【功效特點】本品性善走竄,截風定搐作用強烈,故為熄風止痙要藥,並能攻毒散結、通經活絡,對驚癇抽搐、中風口眼歪斜、瘰癧結核、瘡瘍腫毒、風溼痺痛、毒蛇咬傷,內服外用功效均佳【功效作用】1.熄風止痙:用於中風中經絡,肢體活動不靈、語言障礙,中風中臟腑,人事不知、痰閉抽搐及高熱抽搐、小兒驚厥、破傷風、顏面神經麻痺等證,都可與僵蠶、全蠍等熄風藥同用。
  • 一味祛風溼中藥既能祛風溼又能通經脈,號稱「大能通十二經穴」
    我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味號稱能通十二經脈的中藥,它的名字叫路路通。那觀其名字我們也可以記住它的主要功效,路路通,大致可以理解為全身各路都能通。在祛風寒溼藥裡有好多常見常用的藥,如獨活,威靈仙,川烏,蘄蛇,烏梢蛇,伸筋草等等。臨床中這些常用藥效果也不錯。
  • 此物顏色金黃,入藥善清下焦溼熱,能「瀉腎火,退虛熱」
    黃柏苦燥寒瀉之功極為有力,溼熱邪氣見之往往煙消雲散。尤其是對於人體下焦部位之溼熱邪氣,服之多能奏效。傳統中醫裡面認為黃柏其味苦寒,善入下焦膀胱、腎二經,有「瀉腎中伏火、退體內虛熱」的良效。此物對於緩解常見的溼熱流注於下焦的疾病,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講051:瓦楞子、棕櫚子、冬葵子、淫羊藿
    鹹味有什麼特點?三大特點。鹹能潤下。鹹味藥它是往下走,像你吃飯不能夠下飯,嘿蘿蔔乾鹹菜呀,吃下去它就潤下,能往下走。所以老年人為什麼越吃越鹹,因為他不納氣了,淡的他下不了。但是過鹹呢?過鹹傷血脈,血管就會硬化。所以又不能過鹹,適當的鹹呢,能潤下,潤下火熱就不上延。什麼能克火?水能克火。上火了,什麼髒它是火的?心,所以說心火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