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2020-12-16 川北在線網

今日大暑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時間:2020-07-22 15:39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今天16時37分,迎來大暑節氣。大暑表示炎熱至極,即夏天最熱的時候。此時陽光猛烈、似火驕陽,居高臨下地籠罩著,活生生造出了個桑拿的環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今天16時37分,迎來大暑節氣。「大暑」表示炎熱至極,即夏天最熱的時候。此時陽光猛烈、似火驕陽,居高臨下地籠罩著,活生生造出了個「桑拿」的環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 的時期。

  高溫酷熱,雷雨繁多,是大暑節氣兩大明顯特點。大暑期間,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的活躍期,時常盤踞在中國東部地區,強盛的時候,可西進控制到中國西南地區東部。同樣,在夏季,中國大陸許多地區常常受大陸高壓控制,同樣是下沉增溫,晴空少雲,滾熱的地面,烘烤著大氣,使氣溫居高不下。

 

  而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長江中下遊地區,驕陽似火,風小溼度又大,更令人感到悶熱難當,整個長江中下遊地區就是一個大「火爐」。

 

  大暑期間雖然高溫是常事,但很多地方雨水也十分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當然,有些地方也會遭遇「伏旱」。除長江中下遊地區需要防旱外,陝甘寧、西南地區東部、特別是四川東部、重慶等地也要防旱。

 

  大暑氣節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腐草為螢:盛夏時節的螢火蟲,因產卵於枯草上,孵化以後從枯草中飛出,被古人誤會為是腐草變成的。土潤溽暑:大暑時節,天氣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大地猶如一個巨大的蒸籠。大雨時行:自入伏以來,風雷暴雨時而大作,大暑時節更加肆掠,然而到大暑後期,每一場雷雨之後,大地的燥熱似乎都會悄然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今日大暑,不覺間已到夏季最後一個節氣。走過揮灑汗水的夏,才會迎來碩果纍纍的秋。辛姝怡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大暑】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大暑】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2020-07-22 12:0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今日大暑:欣賞十首與大暑有關的古詩詞,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因為其炎熱程度勝過小暑,故稱為「大暑」。顧名思義,大暑中的「暑」是指炎熱的意思,而大暑,即炎熱之極,炎熱之盛,在一年裡面,大暑是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到達頂點。大暑的氣候特徵總結幾點為:高溫、酷熱、雷暴。
  • 【節氣】今日大暑2017年7月22日
    今日23時15分,迎來大暑節氣。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節氣的到來,往往意味著「蒸煮模式」的開啟,極端高溫天氣有可能經常出現,大家要當心身體和情緒「中暑」。在這個全年最熱的時節裡,更要保持心平氣和。
  • 【大暑◎詩詞】大暑節氣古詩詞精選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 慢讀丨大暑:海天雲蒸幽趣生
    7月22日16時37分我們迎來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每年公曆7月23日前後,太陽位於黃經120°為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是一年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往往是一年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時候。
  • 『今日大暑』有關大暑詩詞經典詩句 描寫大暑的古詩諺語
    關於『今日大暑』有關大暑詩詞經典詩句 描寫大暑的古詩諺語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今日大暑』有關大暑詩詞經典詩句 描寫大暑的古詩諺語,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大暑,大暑詩詞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來,一起讀讀古詩詞裡的炎夏吧!
    今年大暑時間是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 (戊戌年六月十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時節天氣悶熱潮溼,卻也是農作物生長最快的時刻。我們借古詩詞窺見古人世界,看他們如何度過這「難耐的」大暑。
  • 今日大暑!暑溼之氣嚴重,如何養生食療面對「烤」驗?
    大暑宋 曾幾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北京時間7月23日5時零分「大暑」節氣將正式登場。今日為二十四節氣之大暑。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為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在南方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大暑時節,養心祛溼要雙管齊下,飲食宜味苦甘偏酸偏寒,冬瓜、苦瓜最佳。在廣東,有吃仙草,喝老冬瓜鮮荷葉湯等習俗。
  • 大暑丨除了高溫,還要預防「情緒中暑」
    「俯人間、大暑少清風,多炎熱。」今天上午10時50分,我們將迎來夏季最後一個,也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的氣候特徵為:「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三候
  • 大暑節氣必讀的詩詞十六首‖雲霄非濁世,竹樹有清陰
    水風鼓炎熱,如坐蒸炊上。幽林隤山谷,弛楫沒清曠。行矣難少留,白雲在吾望。次韻俞希賢大暑家居寄天寧二老宋·李之儀靜退陶彭澤,風流支道林。論歡雖暫阻,投分本來深。客舍汗如洗,僧軒雲正陰。莫因俗眼礙,終負勝遊心。夏日懷友人 明·屠隆松風消大暑,長日坐高林。
  • 今日大暑!祝君夏安!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今日(7月22日) 16時37分 我們將迎來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暑
  • 最美十首大暑詩:何以解夏熱,心靜自然涼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藝術品收藏 | 茶道 | 文學 | 視覺觀自ほら足元を見てごらん これがあなたの步む道 ほら前を見てごらん あれがあなたの未來 母がくれたたくさんの優しさ 愛を抱いて步めと繰り返した あの時はまだ幼くて意味など知らない そんな私の手を握り 一緒に步んできた 夢はいつ空高くあるから 屆かなくて怖いねだけど追い糹殼けるの 自分の
  • 今日大暑丨時至大暑,一日熱三分。你準備好了嗎?
    今日大暑丨時至大暑,一日熱三分。你準備好了嗎? 2020年7月22日16:36:44,太陽到達黃經120°,大暑至
  • 大暑將至,「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啥意思?大暑下雨有啥說法
    導讀:大暑將至,「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啥意思?大暑下雨有啥說法?進入7月中旬以後,入伏也有幾天的時間了,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最近幾天的天氣更加悶熱了。而在7月下旬馬上就要迎來另外一個節氣——大暑。大暑是在小暑後面的,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 「土潤溽暑聞荷聲」 最熱的大暑來啦,用這幾招和孩子一起消夏
    接天蓮葉,映日荷花  16:46大暑  知了~知了~  但惜夏日長今日16時46分,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沒想到吧這時節沒有比臥席聽雨更愜意的了。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三侯』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 今日大暑,「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錯過今天又要等一年!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後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由此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
  • 【2020今日大暑】 今日大暑節氣發朋友圈一句話說說 文案句子
    關於【2020今日大暑】 今日大暑節氣發朋友圈一句話說說 文案句子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2020今日大暑】 今日大暑節氣發朋友圈一句話說說 文案句子,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2020今日大暑,大暑的祝福語,今日大暑的說說相關的信息
  • 小暑 | 汀花溪柳散炎蒸
    小暑之物候為「溫風至、蟋蟀居壁、鷹始擊(《禮記》作鷹乃學習)」,《逸周書·時訓解》:「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螅蟀居闢,又五日,鷹乃學習。溫風不生,國無寬教,螅蟀不居闢,恆急之暴,鷹不學習,不備戎盜。」宋代《月令解》卷五:「小暑為六月節者,此見暑之漸也。」俗語亦謂「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雖此時並非最熱,但近期之高溫,亦足令人深感非必要足不出戶。
  • 【今日大暑 】經歷酷暑 終得清涼
    【今日大暑 】經歷酷暑 終得清涼 2020-07-22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