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建國後的一個決定,影響了中國王朝兩千年,沿用至今

2020-12-15 你陪我到白頭

何謂郡國並行制?看看這個二字,「郡」與「國」,意思一目了然,郡國與封國並立。在某種程度上,這應該算是漢代的創舉。

西周共分封了71個諸侯,大部分是同姓異姓的諸侯國。這是一種很好的設想,周天子管各諸侯,各諸侯管各自的領地,大家各得其所。這一體制的前提是:各諸侯必須絕對忠於周天子。但歷史告訴後人,這一觀念有點簡單,後來,周天子被廢,諸侯國開始瓜分天下,再後來,秦統一天下。

自商鞅變法以來,秦自商鞅強調「控制」,統治者必須擁有絕對權力。這一時期是秦始皇登基後,徹底拋棄了原來的分封制,開創了郡縣制。低級向上級負責,最後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中,就是嬴政。看看這套體系,只能讚嘆秦始皇的眼界,但,放在那個時候,很多人都不能接受,老祖宗用了千年的東西,怎麼說扔就扔了?

項羽在立國之初,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他深知郡縣制絕對有利於國家集權,但是,他必須安撫同他一起打過江山的那些功臣,這些人心中卻惦記著分封。

其中之一,其實就是劉邦對分封異姓王的厭惡。韓信破齊後,傳令給劉邦,說齊國在楚國,官位不能太低,最好是「假王」,否則,就很難治理這個地方。項羽見此時氣得馬上要廢韓信,還是在張良的勸說下,把韓信立為齊王。

後世分析這件事,一般都是從韓信「討官」的角度來看的,其實,以劉邦後來對異姓王的態度來看,很清楚的顯示他是極排斥分封的,甚至聽到「王」這個字,也會極不舒服,所以,當時才會對韓信這句話反應如此激烈。

項羽不明白韓信對他的忠心嗎?秦帝國的所作所為給了劉邦一個前車之鑑,天下大勢當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對劉邦來說,韓信的所作所為就是臣子應該盡的義務。不過,劉邦也明白,天下剛定,他要是也照秦始皇那樣做,那絕對是找死的節奏。

因此,就把它折成兩半吧,自家人當然是有好處的,至於異姓王也分了,其餘的呢,直接接過了秦朝的位子。他這樣做,大家都很高興。在此,我們再來看一下郡國並行制度的優缺點。

世上沒有一種絕對無缺陷的制度,只能說,這種制度與其所處的時代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合,那麼,就像秦朝急促咆哮的上郡制,一定會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狀。在政治上為劉氏家族的統治奠定基礎。

異姓封王無疑發出了一個信號:只要我建功立業,王侯將相似乎是垂手可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被世襲。別小看「世襲」,當時沒有科舉,普通百姓要取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其實很難,所以也就有了許多人留戀周朝的舊制度。

對劉氏子弟而言,事後找個地方結盟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天下一家,你劉邦當皇帝,你哥幾個當國王,才真正體現出「共享幸福」。在劉邦建立政權之初,最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這是他最看重的。

在經濟上保證了漢代的迅速復興。人們對唐朝經濟為什麼能如此迅速地恢復表示懷疑,但對漢初為何如此窮困表示懷疑的卻寥寥無幾。這兩個朝代別看差了幾百年,但在許多地方還是挺像的。最起碼,嬴政和楊廣對於擴張疆土都相當的心悅誠服。

一支五十萬大軍南徵,一支十萬突厥遠徵高句麗,看看後來漢武帝如何對付匈奴,其中的道理就很清楚了,別看項羽爭霸的時間不長,但是,民生經濟已經被嚴重破壞。漢代初期實行郡國並行,相當於把國家的很大一部分分給各諸侯。

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吧,所以,對於國家經濟大家都很擔心。但有時候錢多了並不一定是好事。由於此時諸侯是「有名有姓」的,有兵權,可以養兵。漢文帝後來做了一件事,將齊國拆毀為六國,將淮南拆毀為三國。

這一意圖如此明顯,只是想削弱諸侯的力量嘛,遠在廣陵的劉濞卻沒有這樣做。他非常富有,在漢景帝即位不久,就拉上幾個王造反。七國集團衝突平定後,景帝下令取消諸侯王的治民權,並削減諸侯王的統治機構,將王國降為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級地方行政單位,從根本上解決了劉邦實行諸侯王制度的弊端。

漢朝雖大吃一驚,但,也給了漢武帝很好的借鑑,既然朝廷主動介入效果太差,那就用家族勢力來瓦解吧。漢武帝的做法是:只要是這些諸侯王的子孫,都有封號和封地,不過是按原來的分封,國家不會再給他們分封。此時,還是那個郡國並行不悖,只不過諸侯的實際領土越來越小,以確保中央的統治,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

可以說,劉邦建國後的一項決定,直接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至今仍然如此。

相關焦點

  • 劉邦稱帝後,為了不讓父親下跪,想出一個辦法,後人沿用兩千年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邦依舊我行我素,他的父親沒少為他操心費神,也時常勸說他應該奮勇上進,但是劉邦並不著急,因為他知道人想要成功,往往需要一個機遇,只要能及時抓住,便能扶搖而上,平步青雲。青年時期的劉邦非常敬仰信陵君,投入他門下發揮自己的長處是自己的的夢想,於是徒步行至大梁。
  • 劉邦建國後做了三件事,誅殺異姓王為其一
    漢高祖劉邦是一個傳奇帝王,其建立的漢帝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劉邦一生主要的功績就是建立漢朝。公元前209年劉邦正式起兵反秦,三年後攻入鹹陽滅亡秦朝,此後四年與楚霸王項羽展開楚漢之爭,最終在垓下之戰中徹底擊敗項羽奪取天下稱帝建國。
  • 劉邦稱帝後,為防止他爹下跪,想一辦法,一直沿用至清朝
    文/劉邦稱帝後,為防止他爹下跪,想一辦法,一直沿用至清朝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當劉邦稱帝後,他的父親劉太公自然而然的被接入到宮中,成為尊貴之人。劉邦雖然經常受到父親的教訓,但是他是個孝子。
  • 秦始皇給中國取了個十分霸氣的名字,這個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秦始皇建立秦朝的時候,給當時的中國起了一個十分獨特的名字「中華」,直到現今社會,這個名字還一直被使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結束了戰火不斷的局面,統一了當時的六個國家,中國首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就此形成。嬴政33歲時建立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稱「始皇帝」。
  • 【贈書】看大漢王朝四百年,如何奠定中華文明兩千年!
    這些充滿自豪感的詞語,都與中國最強大的封建王朝——漢朝有關。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本《大漢興亡四百年》,帶你在四百年精彩絕倫的興亡故事中,看漢朝如何奠定中華文明兩千年之基!大漢王朝四百年的沉澱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 秦隋短命漢唐強盛,一統天下的偉大王朝為何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在分裂與統一的交替循環中,中國經歷了無數次王朝更迭,其中,僅大一統王朝就有九個,依次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縱觀歷史,最受推崇的古代王朝無外乎強漢與盛唐,大漢王朝的威震四海,大唐王朝的繁榮昌盛,向來是中華兒女引以為傲的資本。先說漢朝。
  • 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為何沒有一個能夠決定自己接班人?
    數遍中國古代所有大一統王朝,漢唐宋明清,再加上2個短命的一統王朝,二世而亡的秦和隋,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一個歷史規律,那就是開國皇帝的接班人,必然經歷了一番慘烈的鬥爭,這個過程伴隨了無數的陰謀和詭計,數不清的人頭落地,帝國的二代皇帝們,登上大位時沾滿的鮮血,一點也不比開國皇帝少。
  • 越南剛建國就廢除漢字,為何地名依舊照搬中國?原因很無奈
    越南剛建國就廢除漢字,為何地名依舊照搬中國?原因很無奈 越南歷史上叫佔城、安南等,這是一個中國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越南自從秦朝開始,直至清末,數千年時間基本上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是中國的一個郡,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可謂是深厚不已。
  • 華夏文明四千年,秦朝之前是前兩千年,清朝結束是後兩千年
    假如把這四千年當作一個線段,那麼中點便是秦朝,秦朝之前是兩千年,秦朝之後也是兩千年,而我們現在則是下一個階段的剛剛開始。1、秦朝之前,便是上三代——夏商周秦朝之前的兩千年只有三個朝代,即夏商周。2、秦朝之後,是兩千年帝制時代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華夏。之後,秦始皇南徵百越,北伐匈奴,將華夏文明的主體範圍劃定在了長城~陰山以內,奠定了之後歷代王朝版圖盈縮的基礎。
  • 劉邦稱帝後,父親見面要向他下跪,為此想出一計,被後世延用千年
    有意思的是,在我國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幕,兒子稱帝以後,父親每次見面都要下跪,為此兒子想出一計,被世代沿用。 劉邦出生在一個貧苦人家,他的父母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早年的劉邦遊手好閒,從來不幹正事,這也使得他的父親對他頗有微詞,甚至到後來壓根就不管他了。
  • 劉邦和李淵全都一統天下,建立新王朝!為什麼曹操卻做不到呢?
    每逢亂世,總有一代雄主橫空出世,結束亂世,建立大一統的王朝。比如說秦朝末年,劉邦建立漢朝,隋朝末年,李淵建立唐朝!不過有一個亂世比較特殊,那就是三國亂世,李夫子經常會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劉邦、李淵全都成功的創立新江山,而三國的曹操卻沒有完成一統呢?今天李夫子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 盤點歷史上被中國賜國名並沿用至今的四個國家 日本本來叫倭奴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是亞洲唯一的超級大國,影響著周邊各國,而在歷史上曾有四個國家的國名是中國賜予的,並且沿用至今
  • 魯班妻子突發奇想發明1神器,歷經千年沿用至今,人人都用過!
    魯班妻子突發奇想發明1神器,歷經千年沿用至今,人人都用過! 提起魯班,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他是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一位優秀的發明家和建築家。我們應該都從課本上學過魯班被草葉割傷,隨後發明了鋸子的小故事。這位木匠界的鼻祖,發明了斧頭、曲尺、刨子等一系列的常用工具。
  • 商鞅變法的一條內容,被後世沿用兩千年,定下了後來中國的國運
    商鞅變法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如果問起細節,商鞅變法變了哪些內容,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了,所以大部分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為看了一部電視劇,所以對這方面的內容很感興趣,所以有去專門看了一些書籍,更加的敬佩商鞅和秦孝公,商鞅變法其中的一條變法內容,被後世沿用兩千年,甚至不斷加深,它的影響已經深入到中國的骨髓。
  • 日本哪支貴族是劉邦後人?
    日本貴族原田氏至今保存著代代相傳的族譜,註明自己是劉邦的後裔,而且按照傳統的禮節到太公廟對劉邦等劉姓遠祖進行定期祭祀。漢獻帝劉協的後裔主要分為兩支,一支留守山陽延續至今,現在位於山陽故城內的牆南村還有一條當地人稱為劉巷的街道;另一支則選擇了萬裡迢迢、乘風破浪的遷徙之路。據日本史書《日本書記》、《古語拾遺》、《續日本紀》記載,在第四任山陽公劉秋及其同輩劉阿知(他們均是漢獻帝的玄孫)時期,執掌政權的己是篡魏自立的西晉王朝了。一日,頗有遠見的劉阿知對其舊臣說:「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
  • 河北從未改名的城市,沿用3000年至今,卻因一個成語家喻戶曉
    我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這上千年的時間裡,有很多地區都經歷過不斷的更換名字,其中也不乏一些名字從很早之前就一直沿用至今的地方。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城市,它的名字就3000千年的時間內都沒有改過一次。
  • 河北未改過名的城市,沿用3000年至今,卻因一個成語家喻戶曉
    我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這上千年的時間裡,有很多地區都經歷過不斷地更換名字,其中也不乏一些名字從很早之前就一直沿用至今的地方。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城市,它的名字就3000千年的時間內都沒有改過一次。
  • 武則天醉酒時,隨口給一國賜名,沿用至今,曾被中國人視為笑話
    為了獲得中國古代王朝的庇護和先進技術,他們也紛紛選擇向我國稱藩納貢,接受中國的冊封,並由中國賜予印璽。可以說古代的中國與周邊國家存在的宗藩關係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歷史資料顯示,中國從西漢王朝就開始有藩屬國,而且中國歷代王朝對藩屬國多採取懷柔政策,厚往薄來很少幹預其內政,給其提供無償保護。歷史上對中國稱藩也不在少數,比如像朝鮮、越南、琉球、緬甸等。
  • 唯一存活的蘇維埃國家,全盤沿用蘇聯體制!建國30年依舊窮困潦倒
    比如我國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後建立新朝,試圖復闢貴族奴隸主制度,結果導致天下大亂,本人也死於亂軍之中;辛亥革命後溥儀試圖在日本支持下復闢清朝,但「偽滿洲國」存在不久也被打倒。再看國外,法國大革命期間,波旁王朝也試圖復闢,結果斷斷續續存在不久便被徹底推翻;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在1660年藉機復闢,只存在了不到30年就悽慘落幕。
  • 該朝只存在了38年,但留下的四個工程卻令後世承恩至今,還在沿用
    然而,在這兩朝的傳說之下,人們卻似乎忘記了,還有一個朝代也不遑多讓,甚至猶有過之,而這個朝代便是隋朝! 在歷史中,隋朝無疑是一個「短命」王朝,它的壽命只有短短38年,而在史書的書寫下,這更成為了一個荒淫無道的王朝,似乎給唐朝提鞋都不配。但事實上,隋朝卻極為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