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拒絕承認侵華罪行的原因,150年前明治維新就已經給出答案

2020-12-12 思達米格物

你知道為什麼日本人一直不肯承認自己的侵華罪行嗎?

除去中國人自己的自說自唱自圓其說之外,觀點未免有些偏頗。試問一下,你問過日本人真實的想法沒有呢?

真實的日本人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明治維新「脫亞入歐」接受歐洲生活方式

日本人拒絕承認中國戰爭失敗的真實想法和原因(如下):

一,我們是被食肉的美國人打敗的,不是被吃草的中國人打敗的。

二,中國人現在做的事情,一百年前我們就已經在做了。而且中國人很多沒做的事情,日本人很早就已經在做了。

三 ,日本國與中國不一樣。我們食肉的習慣和觀念與食肉的西方國家是一樣的。

四,150年前明治維新時,日本就已經完成「脫亞入歐」,也就是「食肉不食草」的飲食革命。日本真正地徹底地脫胎換骨了,而中國依舊是個純吃草的國家,兩者相差150年。中國的國民素質和日本人的國民素質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五,日本60年代的經濟就已經達到現在中國的水平,日本20年代就擁有自己的航母,40年代就與美國硬鋼,中國還差得遠呢

總之,150年前明治維新一開始,不承認敗給亞洲敗給中國人就已經是我們日本人的「國民精神」了。從根上日本人就不會承認。因為那是日本人「優越」的本源。

福澤渝吉「脫亞入歐」論

為什麼日本人要脫亞?

一,飲食上。

中國人吃草,吃豬肉,吸菸草,嚼檳榔,毫無違和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吃草的人笨,吃豬肉的人蠢,吸菸草的人命短,嚼檳榔的人患癌症。

這些中國人不知道?

愚昧無知

二,文化上。

中華文化毫無禁忌,沒有底線。中國人的劣根性中國人不管,這種不管叫「不得罪人」,美其名曰「中庸之道」

曾經有位國人跟這麼評價道「一個精神有問題的大和民族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是的,大和民族沒什麼值得驕傲的,但是作為一個問題,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我們不防以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把問題看全面了不是很好嗎?而且人家150年前明治維新就有許多值得中國人借鑑之處。

最大面值一萬日元上是福澤渝吉

為什麼說脫亞入歐,強大絕非偶然

一,改變飲食,強壯體魄——食肉不食草(脫亞入歐)

脫亞入歐主張的首倡者是福澤諭吉(最大面值的一萬日元紙幣上的那人)。其脫亞入歐、改良人種等改革主張,成為明治維新的主導思想。特別是脫亞入歐更是日本人的精神根基

二,設備=工業化,人員圍著機器轉。設備是第一生產力,或者說工具決定效率

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沒錯,然而科技的載體就是設備,沒有設備就沒有科技。

三,教育。沒用的文化全部擱置不用,包括儒教佛教,甚至文字。為機器設備準備和培養有用的工人。

四,練軍備戰——男人必須軍訓和練劍,女人必須知道醫護。日本人辦事向來認真嚴謹,不是來玩的。

五,弱肉強食為宇宙法則,日本人作為強者需要生存空間。

以上是總結的「明治維新」總體的政策導引,日本人的政策很準確,強大絕非偶然。

食肉不食草,設備服務,男練武女醫護。

脫亞入歐的成功實施

歐洲的生活方式是以食牛肉為主,而亞洲的生活方式是食草(米麵)

吃肉還是吃草?這是個問題。這是一場草類和肉類的較量。歷史給了你我答案:日本人選擇了肉食!

明治5年(公元1872年),明治天皇帶頭吃了牛肉,支持歐洲的生活方式。

明治6年(公元1873年)《東京日日新聞》發表了稿件《豬肉不利於健康,大家不要食用》。

明治10年(公元1877年)天皇宮中的正式料理改為西餐。同時東京的牛肉屋也達到560家。

到了明治中後期,西餐已經普及到家庭料理了。

明治17年(公元1884年),海軍省醫務局長高木兼寬建議把海軍的軍糧改為西餐,理由是海軍人員因蛋白質不足,易患腳氣病,而且問題很嚴重。

隨後陸軍也開始對軍糧進行改革,夥食加入大量肉食和西餐。日清戰爭時《戰時陸軍給與規則》規定1日基準的魚和肉不低於150克。

明治37年(公元1904年)日露戰爭開始後,牛肉罐頭、牛肉乾作為戰場軍糧大量使用。

明治43年(公元1910年)制定的《陸軍公式食譜集》《軍隊料理法》《明治43年陸普3134號》等文件裡都列舉了大量以牛肉為基礎食材的西式料理

那問題來了「日本的牛肉產能少吧?也是靠進口維持吧?」。是的,答案是肯定的。

大正12年(公元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後,鹹牛肉罐頭的進口急增。

雖然二戰以後,日本人的飲食改變不少,對待肉類依舊如故。牛肉其實不夠用,用魚肉代替也是不錯的選擇。

脫亞入歐原來是食肉不食草呀

結語:「脫亞入歐」已經成功150年了。日本如今依舊「脫亞入歐」絕不回頭。

日本如今依舊「脫亞入歐」

福澤諭吉:「所奉行的主義,惟在脫亞二字。我日本之國民精神卻已脫離亞細亞之固陋,而轉向西洋文明」「確定它為一切議論的標準,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這是日本精神之根呀!

相關焦點

  • 日本右翼為何否認侵華歷史,竟敢把「侵入中國」換為「進入中國」
    在日本侵華過程中,屠殺、強姦、放火、搶掠等侵華暴行並不是哪一個日本士兵的特殊行為,而是從上層軍官到普通士兵所有日本侵略者的共有行為。那麼在這種集團行為的面前,所有的日本侵略者都將自己的責任縮小,以至形成了一種「無責任的集團」。因此侵華日軍在犯下滔天罪行時並不會有強烈的罪惡感和責任感,那麼在戰後也就不會承認侵華事實,為自己的罪行進行懺悔。
  • 日本侵華時一共大概來了多少人,死了多少人?
    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這些重要的戰爭都對中國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要說起史上最刻骨銘心的戰役,那就一定會提到抗日戰爭。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比中國先走上工業化,在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分到一杯羹。國內大肆奉行軍國主義,野心膨脹的日本決定稱霸亞洲,把佔領中國作為其計劃的第一步。
  •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私立大學為什麼興起?
    日本作為亞洲的彈丸小國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成為亞洲經濟強國,要歸功於十九世紀的明治維新,而明治維新之所以能夠成功,離不開新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除了原有的國立大學之外,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大學等私立大學紛紛在這一時期湧現並逐漸壯大,成為日本教育界的主力軍,為什麼私立大學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能夠興起呢?
  • 《浪客劍心》: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激烈爭鋒
    其實,《浪客劍心》電影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高度還原漫迷心目中的緋村劍心,更在於不遺餘力地展現出日本維新變法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  維新變法貫穿主人公緋村劍心坎坷波折的前半生,劍心的個人經歷也成為激烈變法中武士的真實狀態。
  • 歷史上明治維新時期「維新三傑」的下場
    小編最近在讀《日本史》,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維新三傑」的結局,「維新三傑」分別是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他們的結局和歷史上主持維新變法的人物一樣,有喜有悲。
  • 百日維新和明治維新都自上而下,為何明治成功了,光緒卻失敗了
    光緒帝的「百日維新」和明治天皇的「明治維新」一比的話,那毫無疑問就是一個假冒偽劣產品。光緒的百日維新為什麼不能像明治維新一樣成功?原因就在於雖然百日維新和明治維新都是自上而下的變革,但是光緒的「上」和明治的「上」卻有天壤之別。
  • 日本九十一歲老兵來我國下跪,為侵華罪行認罪,反對日本否認歷史
    在2005年,曾有一位91歲的日本老人來到中國,在全球記者的見證下,為日本侵華罪行謝罪。這位名叫本多立太郎的日本老人是在1914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在1939年5月應招參軍,當時隸屬日軍第15師團,並在這一年的八月被派往我國,之後在1941年回國。
  • 日本軍國主義者妄言再次侵華!想篡改歷史,對戰爭罪行仍無悔意
    1931年,隨著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日本對我國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拉開了帷幕。在那不堪回首的十多年間,日軍在我國燒殺掠奪,無惡不作。傷害我國平民百姓,侵佔我國領土。一系列暴行,令人髮指。然而最終是邪不勝正。在我國人民頑強抵抗下,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 光緒帝和明治都是年輕即位,主導維新變法,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兩個國家都進行過維新變法,但是卻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最後日本通過甲午戰爭,把中國打敗了。在研究晚清和日本的近代史時,會發現明治天皇和光緒帝都是年輕即位,都曾主導過維新變法,但是一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其中原因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光緒帝和明治天皇都是年輕即位,為何晚清和日本會相差如此之大。
  • 村上春樹:因父親是侵華日本軍,於是拒絕生育以及吃中國菜
    根據村上春樹的說法,他的父親是一位侵華士兵,而他則堅決反對戰爭,他對父親侵略行為深感不恥,他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實際上是為了表達一種對中國的愧疚。 不僅如此,在村上春樹看來,父親不肯承認自己侵略中國的罪行,這更讓他的內心覺得非常的痛苦。侵華行為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為什麼自己的父親卻還不願意承認並為之懺悔。 村上春樹的內心無比的矛盾,一方面自己的父親給予了自己生命,將他撫養長大,給了他相應的生活條件,不讓他流落街頭。
  • 日本戰犯的侵華罪行自供(38)—(45)
    輸送囚徒 用作實驗 志村行雄筆供提要 據志村行雄1954年6月筆供,他1902年出生,日本兵庫縣人。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曾任海拉爾日本憲兵隊隊長等職。 重要罪行有: 1944年6月左右,逮捕了四五名企圖破壞扎賚諾爾煤礦及發電所的,「一部分按特殊輸送處理了,一部分送檢察廳處刑。」
  • 洋務運動為何成不了明治維新?
    日本人就把這種學問稱為「蘭學」。從1633到1639年,幕府連續五次發布「鎖國令」,限制日本與外國的一切往來,只剩下長崎這一個地方與中國及荷蘭維持著微弱的聯繫。但是蘭學的傳播,已經使日本人開始意識到漢學的不足之處,也開始認識到西方科學文化的先進之處。到了1720年,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終於解除了「不準許輸入荷蘭書籍」的禁令。
  • 日本人為什麼不肯為侵華道歉?日軍老兵說出了真相,兩個原因
    日軍侵華長達14年,對中國造成的傷害罄竹難書,中國人付出了巨大犧牲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可是至今幾十年來,日本主流社會卻不肯為侵華道歉,甚至還百般狡辯開脫罪行。全世界都知道日本曾在二戰期間入侵中國,對中國侵害長達14年,即使在事實面前,可是日本卻依然狡辯,不肯認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日本人如此頑固,始終不肯為侵華道歉呢?
  • 「以毒養戰」:日本侵華又一項罪行被揭露,滔天罪行,罄竹難書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自此之後的14年,日軍在我國境內大肆殘殺我國同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每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近代中國的恥辱,我輩當自強。
  • 為什麼日本明治維新比清朝末年的改革成功
    日本的明治維新,取得了傑出的成功,成為唯一一個晉升為列強的非白人國家,並且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成為當時唯二的擊敗了白人列強的國家,另一個就是著名的衣索比亞。 但是,日本取得的成績更被人欽佩,因為日俄雙方是一場牽扯到百萬人級別的大戰,參戰雙方日軍40萬,俄軍50萬。
  • 8年前,火燒日本靖國神社的那個中國人,如今生活過得如何
    無論我國抑或著包括韓國在內深受其害的諸多亞洲國家,念及日本的諸多惡行依舊觸目驚心、深惡痛絕。除卻仇恨本身的根深蒂固之外,造就這一切的更在於日本人拒絕道歉、拒絕承認歷史的態度。他們醜惡的嘴臉以及對於歷史的狡辯令無數人為之憤恨不已。其狼子野心不死從靖國神社之事便可窺見一二。
  • 從「藩民」到「國民」,明治維新後,為何日本民族意識迅速覺醒?
    日本民族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民族意識覺醒,就是典型的例子。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內外交困的社會背景,是日本民族意識覺醒的催化劑我們常說,中國近代史上國家民族意識的覺醒,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日不落帝國」以堅船大炮打醒了沉睡的雄獅,開啟了中國近代史上轟轟烈烈的民族革命之路。
  • 日本延續四百年的侵華戰略
    儘管日本軍國主義作為國家制度的可能性被「和平憲法」所限制,但並不表明作為意識形態的軍國主義「幽靈」已徹底消失。如今,日本出現右翼及一些保守勢力違背「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謀求海外永久派兵的同時,日本國內否認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罪行的「歷史修正主義」言論也不斷高漲,這說明日本國內有些人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否認軍國主義侵華罪行以及對中日關係的負面影響。
  • 日本明治維新先驅 -- 吉田松陰的一生 | 塑造日本人心性的陽明學
    吉田松陰在明治維新中起到了先驅的作用,尤其是他奠定維新思想。1830 年,吉田松陰出生於長州藩【1】荻城松本村,是杉百合之助的次子。和大多數長州藩的下級武士一樣,吉田本家實際是貧農家庭。11 歲時他就給藩主毛利敬親講授兵學,並受到了嘉許,年紀輕輕就展現出非凡的才華。 21 歲時吉田去平戶遊歷學習。這個時期他的學習量十分驚人。他的家學是山鹿流兵學,本以朱子學為中心,但在這次遊學期間他遇到了葉山左內【4】,第一次接觸到了陽明學。 據說在荻城時,吉田松陰就已經受到村田清風、飯田豬之助影響,而這些人本身對大鹽中齋的思想就頗為心儀。
  • 明治維新150周年:日本改革開放,教會了中國什麼?
    我們幾乎已經走完了日本式的成功道路,目前已經到了暴露日本式問題的階段。所以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看到日本在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危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對此,小巴想的則是另一件事。前不久,代表人類最高智慧的諾貝爾獎頒獎,世界再度看到了日本的身影。這已是最近的18年來日本人第18次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