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的起源及其發展

2021-01-09 楊教練說運動

傳統武術源遠流長,它起源於我們的祖先與野曾的搏鬥和人類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到了原始部落戰爭時期開始快速發展,尤其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那時群雄逐鹿、硝煙四起,戰爭連年,此時使武術達到到了巔峰。各種拳法、腿法和刀槍棍棒,招招都是殺人技,沒有半點的花架子。

古時冷兵器作戰

著名的《孫子兵法》也是誕生於這個時期。也只有在這種不停的戰爭與動亂,才會產生武術和《孫子兵法》,並使之得到快速發展,當到了和平時期,武術基本上就用不上了。此時,它就會演變成一種表演和健身,尤其是民間的武者,為了生活去耍把子賣藝,使武術越來越好看、越來越精彩、越來越花架子,並逐漸形成了各個門派和各個種類的武術套路。

武術套路表演

從此練武之人天天練套路,去學武術也是學套路,不練實戰,即使練了實戰也無戰爭可用,還不如練花架子去耍把子賣藝掙錢,久而久之武術的實戰本領就越來越差,基本上就喪失了格鬥的能力,所以才會有武術大師一上擂臺就被打敗,

切磋武藝

而且敗的非常慘,這些武術大師幾乎連出拳出腿都不會了,還不如小孩子打架,但叫他打套路卻非常漂亮、非常精彩!目前很多人已經不相信傳統武術了,尤其是練拳擊和現代格鬥的人更是看不起武術。

格鬥比賽

現在各種格鬥比賽和拳擊比賽如火如荼,獎金從幾十萬到上億更有,練武者完全可以以此為生,以此為職業。這麼好的環境,練傳武的人應該抓住機會使武術重回格鬥、重回巔峰,即使只用一隻手也可以把拳擊打敗,到那時,全國人民都會為它鼓掌。

武術戰西洋拳擊

那麼武術怎樣才能重回古時戰場的實戰本領呢?完全拾回已不可能了,但是拾回三分之一還是可以實現的,即使是三分之一也可以橫掃擂臺,打遍天下無敵手,雖然擂臺格鬥有各種規則,但是武功高強者指哪打哪,點到為止,完全可以不受規則的影響,

關羽關雲長

但練傳武的人,首先必須停止練花架子和套路,放棄各種武術表演,改練實戰,並利用現代的高科技產品,如人形沙包、速度球和槓鈴等等,來提高自己的訓練效果。其次要尋找古籍,挖掘古時的格鬥術,勤學苦練、相信經過若干年後,一定會誕生出類似於古人的武林高手,到那時,他一走上擂臺就像關羽和呂布一樣威風凜凜,一拳就把對方打飛……

相關焦點

  • 中華傳統武術起源探討:「生存互鬥」乃謬論,「戰爭演武」是臆測
    中華武術,是中國歷史社會發展之中個人對個人之間技術性鬥爭留下的產物,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然而縱觀中國古史,卻沒有一本史書專門書寫關於中華傳統武術的歷史起源與發展。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的「武術史」到底去什麼地方了呢?
  • 中國武術的起源與發展
    原始社會末期,部落戰爭頻繁發生,在部落戰爭中,遠距離的使用投擲器等武器,近距離的使用棍棒等武器,這極大的促進了武術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戰火不斷,在這亂世之中,武術的重要性也凸顯了出來。尤其是鐵器的出現,又把武術帶到了一個高度。人們開始裝備精良的武器,不斷操練,各種戰術與攻防技術,此時武術比賽開始普遍起來。秦、漢、三國時期正處於封建社會的上升期。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都很快,在這樣的環境中,武術從之前的單純的軍事技能衍生出競技,從而使得武術向表演方向發展。
  • 揚鎮泰傳統武術交流研討 揚州這項武術拳種正在申遺
    西涼掌昨日上午,2020年揚鎮泰傳統武術交流研討會暨揚州市第二屆傳統武術展演大會舉行,來自揚州、鎮江和泰州三市的38名傳統武術拳師展演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套路與傳統器械近40項。同時,記者從大會獲悉,揚州市「仇志剛名師工作室」正在牽頭為揚州傳統武術西涼掌申遺,這也是揚州首個申遺的傳統武術拳種。在當天的展演大會上,三地的老拳師們展演了近40項具有三個城市地方特色的傳統套路與傳統器械。為更好地發掘和傳承揚州的傳統武術,揚州市「仇志剛名師工作室」正在牽頭為揚州傳統武術西涼掌申遺。
  • 簡單對比就可以理解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的差別
    一直以來,那練武術是為了套路表演還是實戰技擊,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有的認為武術一定要實戰,否則只能稱為「舞術」;有的認為武術已經發展為套路表演,不在適合擂臺實戰,那還有很多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那誰對誰錯?那舉一個小例子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別了,也能有清晰的認識!
  • 中國傳統文化——武術
    中國武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停止(止)戰鬥(戈)的技術;是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技術;是物質文明的保障和導向,帶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方式。武術演進宋朝以前(陝西紅拳)紅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秦 。
  • 「弘揚傳統 開拓創新」傳統武術國家集訓隊成立暨傳統武術搏擊項目...
    為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促進武術運動更加規範、健康、有序發展,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於2020年11月1日至30日在江蘇省南京市仙林體育中心進行傳統武術國家隊集訓和傳統武術搏擊項目研製工作。
  • 中華傳統武術進校園
    2010年,為讓學生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力量,學會團結合作,凝聚自強精神,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組建了一支50多名聽障學生組成的人龍舞社團,其後在體育藝術組老師的建議下,加入南拳、醒獅等項目,更名「湛江特校龍獅團」。到2018年底,這支龍獅團已發展到70多人,成為該校藝術職業教育的一大亮點,也是我市特殊教育的一大品牌。
  • 現代武術散打與傳統武術技擊
    任何事物的發展進步,都離不開理論的指導。武術散打不可能例外。為了能夠儘快地塑造出武術散打賽的理想形象,武術散打的理論研究必須科學地闡明下列問題:1·挖掘、繼承同改造、發展的關係;2.現代武術散打與傳統武術技擊的區別和聯繫;3.現代武術散打的民族風格究竟是什麼;4.散打在國際賽臺上的形象和地位。
  • 太極「大師」馬保國30秒被打倒3次,傳統武術是真是假?
    這幾天,一個視頻在網上瘋傳讓傳統武術再次成了討論的焦點,這個視頻內容就是全國形意太極大師王保國,被一位業餘搏擊愛好者30秒內打倒3次。這次太極「大師」的慘敗,不僅將他帶上了風口浪尖,同時也讓傳統武術受到了大家的質疑。馬保國是誰?
  • 極簡中國武術史,一篇文章帶你看懂中國武術的起源發展和變革
    正式登場再後來,國家出現,軍隊出現,作為國家的暴力機構,軍隊形成了統一的管理和訓練制度,武術就成了軍隊戰鬥能力訓練的第一主角,本著有傢伙使就絕對不空手的原則,軍隊的武術訓練以各種兵器為主,尤其是長兵器,民間流傳的十八般武藝和十八般兵器都是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兵器和鎧甲的鑄造也促進了冶金行業的發展。
  • 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武術文化規範引導賽事活動健康發展
    7月8日,中國武術協會向廣大武術習練者、愛好者、工作者發布《關於加強行業自律弘揚武術文化的倡議書》,號召全體武術人團結起來,恪守武德、遵守規則、加強自律,大力弘揚優秀中華武術傳統文化,對損害中華傳統武術形象的行為予以堅決制止。
  • 傳統武術的詆毀,難道武術真的存在問題麼,你怎麼看
    最近看見很多人對傳統武術的詆毀,有很多朋友問。朱老師,你怎麼看。其實對於我來說,武術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他的價值和格鬥遠遠超於現代搏擊等運動。雖然說現代的人很少專業的去練習格鬥,也有不少人在擂臺輸給自由搏擊等。其實這些什麼都不能證明,只能說明他們沒有對手強,沒有對手專業而已。
  • 搭建平臺助力 傳統武術教育發展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陳士奇)近日,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在泉州華光職業學院舉行。 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所成立的「福建省大學生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旨在進一步促進傳統武術教育,促進傳統武術的發揚,為傳承創新武術教育開闢新思路,為弘揚中華武術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 未央區武術協會表彰傳統武術優秀傳承者
    「健康中國絲綢之路」第三屆傳統武術精英大賽日前在西安圓滿落幕,在本次大賽上,未央區武術人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西安市未央區武術協會近日對參加本次傳統武術精英大賽並取得優異成績的未央區武術協會代表隊、大明宮傳統拳武館代表隊的獲獎人員進行了表彰。
  • 勁力是傳統武術的本質追求
    文章從勁力是傳統武術發展的需要、勁力是傳統武術技擊價值的保障、勁力是傳統武術文化的重要載體、勁力是傳統武術門派追求的核心幾個角度論述了勁力在傳統武術習練、傳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得出勁力是傳統武術本質追求的結論。
  • 中國傳統武術和現代武術有什麼區別?
    傳統武術的名氣越來越大,武術的精髓在於,練習現代武術的人往往用「」字來踩傳統武術,可以打「」字,「XX大師」的消息和對抗KO的玩家越來越受歡迎現代武術是近代國外流傳下來的一種現代武術。因為有目標和戒指的練習,很多人認為它可以用來保護自己。
  • 馬保國「破圈」,傳統武術亟待「破困」
    這場視頻惡搞的集體狂歡,看起來是網民以娛樂為主的「群嘲」,但嘲弄的對象已不僅僅是馬保國及其門派,無形中更與中國傳統武術掛鈎。馬保國早年就在英國開館收徒,號稱「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馬保國自稱大師、自立人設,之後又被KO「打臉」,其人「名聲大噪」的同時,也使整個中國傳統武術行業遭到嚴重的汙名化。早在馬保國之前,「最強太極推手」閆芳之流,已經讓傳統武術引來了巨大的質疑,他們或是以障眼法矇騙觀眾,或是以「大師」等高大而具有神秘感的稱號自稱,但實質卻是「花架子」甚至「江湖騙子」。
  • 安徽亳州:「武術之鄉」傳統武術大比拼
    11月28日,在安徽亳州市體育館,參賽選手在亳州市傳統武術比賽上表演武術。當日,2020年「華佗杯」亳州市傳統武術比賽在安徽省亳州市體育館舉行,共有42個代表隊近900名武術愛好者參賽,比賽項目包括傳統拳術和傳統器械兩大類,比賽項次包括刀、劍、棍、詠春拳、太極拳等。近年來,亳州市通過弘揚傳統武術,全力推進全民健身建設,傳統武術事業不斷發展壯大。
  • 傳統武術實戰家少?把拳練出功夫有多難?
    在我們當地武術界原來一直有傳言,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心意一年打死人。這雖然只是對兩個拳種的比較,但是也是真實地反映了傳統武術練拳者出功夫快慢與自己所練的拳法本身是有一定原因的。武術流派的產生這是武術發展的歷史問題,各流派拳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這就造成了練習者的練功內容的不同。既然大家的練功方法都不同,那麼拳法本身的是側重於身體的局部實用能力,還是側重於身體整體的能力平衡,所需要練出功夫運用的方法和所花費的時間肯定是不同的。
  • 論傳統武術的技擊功能 ( 吳維叔)
    中華傳統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幾千年的發展,使它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娛樂、審美等多種社會功能,它屬於體育但又高於體育。在世界歷史上,各個國家的搏擊術通過幾千年的發展,也只有中國傳統武術發展成為一種綜合性文化。技擊功能是傳統武術多種社會功能中的重要的一種。武術的定義是以技擊動作(踢、打、摔、拿)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運動形式的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而技擊是指以制死或戰勝對方為目的的攻防搏擊技能,他不受體育競賽規則的限制。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講傳統武術的技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