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活到80歲,我沒想到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丨安龍縣招...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現在80歲了,在黨的好政策及村幹部的幫扶下,日子過得那是一天比一天好。

我叫李擴倫,家在安龍縣招提街道冗講村冗講組,現在一家人吃、穿、住房、飲水安全都不愁,廚房也改好了。經過遍訪、核實、公示等程序,我家5口人都拿到了低保,養老金一年也有2000多元,孫子上學也有教育資助,兒媳也在村裡面當保潔員,我們一家人在家種了十多畝地,養了兩頭豬。

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我們趕上了好時代啊!

幫扶幹部到李擴倫戶宣傳扶貧政策

四五年前,全家幾口人住在一間不到70平米的爛瓦房中,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多年失修的老房子牆體開裂,電線老化,屋裡燒柴,不安全又不衛生,外面路還是黃土路,外出都要走好幾十分鐘。

因為我年事高,無法承擔重體力活,就靠種幾畝地和搞點養殖來維持生計,沒有油,吃菜也買不起,兩孫子上學到處借錢,家裡沒有一樣值錢的東西,日子很不好過。

包保責任人到李擴倫戶開展遍訪

就當我一籌莫展時,幫扶幹部來了,他們多次到我家了解生產、生活的情況,和施工隊、村組幹部,幫扶單位等好多人一起到我家,我心裡想他們還不是來照照相,露個面走了,沒什麼用的。可日子一長,他們開始給村裡修路,拉自來水,給我家打地基,蓋房子,改廁所,光修房子就花了好幾萬。

如今,孩子上學不用花錢,每年還有資助,看我們沒有勞動能力,沒有工作,給我家全家都納入了低保,光一年的低保金就有16000多元,兒媳婦還在村裡打掃衛生,一個月工資800元,這幾年我家添置了洗衣機,摩託車。

李擴倫健康檢查中

現在還有家庭醫生幫我們看病,交了醫保,還報銷,自己住院基本不花錢,村裡和鎮裡面的醫生時常來我家給我們做體檢。我做夢也沒想到有今天,我家吃穿不愁,住房、醫療、教育都有保障,關鍵是收入也穩定增長,日子好過了,和城裡人沒什麼兩樣。

我活到80歲,什麼日子都過過,但做夢也沒想到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劉朝富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種菌增收致富有秘方丨安龍縣篤山鎮雲上村蘇正栩
    我叫蘇正栩,今年37歲。我們祖輩於100多年前遷徙到安龍縣篤山鎮雲上村青槓林組居住,祖輩世代刀耕火種,土裡刨食,窮苦的日子像日出日落一樣恆定。  因為家窮,我沒讀完小學便綴學,16歲到周邊村寨攬修路、建房等苦活幹,也沒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幫扶鋪富路丨安龍縣篤山鎮坡老村脫貧攻堅...
    我叫李光銀,安龍縣篤山鎮人民政府職工。2017年8月,我到坡老村任駐村幹部,成為工作隊的一員,2020年5月擔任坡老村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李光銀(右四)入戶走訪李光銀(右三)通過院壩會宣傳扶貧政策擔任一線指揮長後,團結和帶領53名包保幹部用「四逐四準」的工作方法,排風險補短板、強弱項、化風險,2020年零問題通過脫貧攻堅大普查和省脫貧成效考核項目組考核
  • 「我的扶貧故事」幸福之路不遙遠丨安龍縣招堤街道漁浪村包保責任...
    我叫劉洪芳,是一名小學教師,根據組織的安排,我成了安龍縣招堤街道漁浪村下漁浪二組的包保責任人。初次來到韋永武家,詢問情況後,對他的家境情況有所困惑。常年打零工,維持著家裡的生活。劉洪芳(右)在給群眾宣傳講解生產安全及生活用火用電安全知識回校的時候,我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記了許多關於韋遠武的情況,心裡也由此產生了怎樣幫扶他的一些想法。一有時間我就去探望他,和他一起研究和探討脫貧的計劃。
  • 「我的扶貧故事」「火車頭」解決「頭疼事」丨安龍縣海子鎮車頭村...
    我叫王芝富,是安龍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職工。2016年4月,安龍縣委選派我到海子鎮車頭村擔任第一書記。駐進車頭村,我就遭遇了「頭疼事」。車頭村是安龍縣85個貧困村之一,距離縣城60餘公裡,居住農戶301戶1326人。因地理條件差,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落後等原因,2014年識別出貧困戶85戶301人。全村只有一條通村水泥路,戶戶飲水困難……這「頭疼事」讓我感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艱難。我第一次來到新寨組貧困戶唐勇剛家走訪。
  • 「我的脫貧故事」幹勁大 信心足|安龍縣春潭街道久長村田榮倫
    我叫田榮倫,家住安龍縣春潭街道久長村下寨組。我主要是在家種植水稻、玉米,發展養牛、養蜜蜂等。由於交通不便,缺少發展資金,經濟發展相對困難,但是國家政策好,幹部群眾會想,2014年我家評為精準扶貧戶。為了我家早日順利脫貧,幫扶幹部可謂是盡心盡責,不遺餘力。他們時常到我家宣傳國家的脫貧攻堅政策,聽取我的想法,幫助我家脫貧致富奔小康想辦法、出主意。2018年以前,我家的房子一遇下雨天,房頂就會漏水,受雨水的長期浸泡,有好幾棵檁子和椽皮都有點腐爛了,兩邊的牆體也有點傾斜。
  • 「我的扶貧故事」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丨安龍縣萬峰湖鎮江坡村...
    我叫王功益,2017年10月,受組織安排,我成為了安龍縣萬峰湖鎮江坡村江坡組前沿工作組組長。  面對陌生的群眾,一切從零開始,我的心裡十分忐忑,甚至惶恐。  作為幫扶幹部,首先了解基本情況作笫一手資料,做到心裡有底,再逐戶入戶開展深入細緻的調查,找準致貧原因,因戶施策,擬定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確保未脫貧戶如期脫貧,已脫貧戶鞏固提升。王功益(右一)入戶走訪了解群眾生活萬峰湖鎮江坡村座落在天生橋二級電站旁,全村僅26戶102人,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 「我的脫貧故事」菌菇香 日子紅丨安龍縣龍山鎮納賴村村民王元軍
    看著大棚裡的菌一天比一天長勢好,我和妻子不禁相視而笑,想想這幾年家裡翻天覆地的變化,感激之情泛泛湧起。我叫王元軍,是安龍縣龍山鎮納賴村納賴五組的村民,家中2口人,2014年通過申請評為低保貧困戶,2018年底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這些年,那些事丨安龍縣海子鎮古裡社區幫扶幹部王燕
    2018年再次回到學校,繼續我的教學教育工作,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同事、教材,陌生的是新的任務,脫貧攻堅的任務。我一頭霧水,讓我自己選擇一戶進行包保?我根本弄不清楚我到底要進行什麼樣的工作,我不得不向網絡新聞、同事、組長等求助,做任何一件事,必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叫王燕,安龍縣海子鎮初級中學一名教師。2018年9月底,我成為古裡社區喬地坡組馮玉琴戶的包保責任人。
  • ...的脫貧故事」擺脫困苦迎接新生活丨安龍縣普坪鎮納利村村民賀朝東
    我叫賀朝東,今年40歲,是安龍縣納利村納磨組的村民,家庭成員有2人,分別是我和我女兒賀蝶。  之前我也和別人一樣,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是因一次意外,我左腳受傷嚴重,甚至被截肢,妻子離去。那些年我和女兒相依為命,生活真不容易。
  • 「我的脫貧故事」年入50萬 抓住機遇謀發展丨安龍縣篤山鎮大坡村...
    我叫邢仁芬,是安龍縣篤山鎮大坡村五組村民。這段時間,寨子裡娶妻嫁女的人家多,我家的肥豬,最近一個月來,賣了20頭。數著紅彤彤的票子,我和丈夫趙富立欣喜不已,不禁感嘆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為此,我和丈夫都慚愧不已,但又力不從心。這樣的日子,我們一度覺得沒有希望。不曾想,才過一年,脫貧攻堅政策就像一陣春風,吹開了我和丈夫緊鎖的眉頭。篤山鎮大坡村五組邢仁芬在扶貧攤點經營百貨2014年,我們經過申請、評議、公示等程序,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對象。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融化「麻姑石」丨安龍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就業...
    我叫唐勇,是安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名職工,我的幫扶「親戚」是李廷昌,住招堤街道山岔居委會上壩組。2018年9月2日,我接到包保李廷昌戶的任務。經過走訪我了解到,李廷昌戶共有6口人,2014年識別為一般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付出是為了帶給他們希望丨安龍縣普坪鎮講埂...
    我叫韋富森,是安龍縣科協的一名幹部,2017年10月,被縣委派任安龍縣普坪鎮講埂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韋富森(左一)開展衛生打掃2018年8月,普坪鎮講埂村講埂組陳永造戶的包保責任到了我這,我的幫扶徵程又有了新的延伸。起初,由於陳永明及妻子常年外出務工,兒子女兒在外讀書,僅能通過電話詢問他們工作生活情況,介紹村中發展等。
  • 「我的脫貧故事」一搬天地寬|安龍縣五福街道村民吳成國
    我叫吳成國,今年55歲,原來住廷必村,得到幫扶幹部安龍縣編辦陳吉超同志的幫助,2018年2月搬遷到五福街道福苑21棟3單元501號,現在我一家人有吃有穿有錢用有房住,最為高興的是我們已經是新市民了!搬遷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遠離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父老鄉親,也有些不舍,看到幫扶幹部陳吉超著急的樣子,一有空就往我家「鑽」,56歲的人了一直掛念我家的事情,我也能理解他的好心。陳吉超反覆給我說,我們搬過去後承包的責任地、林地還是我家的,可以回來繼續耕種、也可以流轉給政府,政府按每畝一定的金額給予補助。
  • 「我的脫貧故事」我和老伴的幸福生活丨黃平縣新州鎮沙井村秦廣國
    我叫秦廣國,家住黃平縣新州鎮沙井村,今年73歲,老伴69歲,我們有一個48歲的兒子。以前家裡條件差,住的泥巴房,屋頂用草搭起來的,家裡唯一值錢的就是那頭母牛。那時我還有點勞動力,就在家一邊陪著老伴,一邊放牛種莊稼。兒子雖然在外打工,但沒給家裡帶來什麼收入,還常常管家裡拿錢。
  • 「我的脫貧故事」精準幫扶頂呱呱 小康生活到我家丨安龍縣招堤街道...
    我叫岑啟波,是安順學院歷史學專業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家住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社區刷把寨組。我母親身體一直不好,去醫院檢查了一次又一次,藥品盒子有一大堆,為了治病花了不少錢,她身體不好也做不了重活,家裡負擔全靠父親一人承擔。那時候我們就想著好好學習,快點長大替家裡減輕負擔。
  • 「我的扶貧故事」找準路子加油幹 生活越過越甜蜜丨安龍縣龍山鎮下...
    我叫賀立山,是安龍縣龍山鎮下壇村一組的組長,今年46歲,在村裡當組長已經有好幾個年頭了。以前村裡沒有什麼產業,年輕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婦女也沒有什麼收入。那時候,我們的工作就是協調鄰裡矛盾。「蜂糖李屬於精品水果,品種獨特、口感好,價格遠遠高於其他水果,有很大的發展前景!」考察情況令人振奮,這或許能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但蜂糖李種植周期較長,要3年才能收穫,不少農戶猶豫不決。我率先種植了將近60畝,跟大家說不要怕,只有幹起來,才有可能富起來。
  • 「我的脫貧故事」政策幫扶暖心窩丨安龍縣灑雨鎮堵瓦村村民楊麗
    我叫楊麗,是嫁到科香的媳婦,曾經的科香交通條件非常差,多少年來「只聞喇叭聲,不見車影子」是外界對這個寨子的真實印象,人挑馬馱是這個寨子的「風景線」。近幾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苗寨終於通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燈。基礎設施的改善,讓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增強了我家必須改變生活面貌的信心和決心。我和丈夫暗下決心,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艱苦幾年,實現自己的夢想。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一貧如洗到幸福小康丨安龍縣龍山鎮丫科村村民...
    這是政府幫我修的110平方米的嶄新平房,這裡還有新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電磁爐、電飯煲,乾乾淨淨的衛生間。」只要人有來我家,我都會迫不及待地分享我的幸福。我叫梁登華,家住安龍縣龍山鎮丫科村小丫薅組。如今,房前屋後道路硬化了,你可以開車直接到我家門口。  為什麼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會這麼強?
  • 「我的扶貧故事」走心的脫貧攻堅最為溫暖丨冊亨縣巧馬鎮副鎮長王勇
    2015年11月至今,我同尾賢村結伴而行已有5年。回首過往,從幫扶責任人、駐村幹部到黨建指導員,再任脫貧攻堅指揮長,對尾賢從陌生到熟悉,從相識到相知,5年時間,我見證了尾賢的父老鄉親搬出大山過上好日子。
  • 宋智孝:我最大的幸福,是成為「40歲還未婚的大齡女子」
    從「蒙智」、「不良智孝」到現在的「水泥牆智孝」,宋智孝在《RunningMan》裡,真性情地陪我們走過十年,明年就要滿40歲的她,身邊一直沒有伴,除了屏幕男友Gary以外,連一個能拿來炒新聞的緋聞都沒有,身邊幾位哥哥們都為她操碎了心,但她自己卻一點都不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