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押送犯人十分艱辛,為什麼碰到女犯人,衙役們都要搶著去?

2021-01-13 顏夕侃史

夏商時期,刑罰嚴酷,紂王聽任妲己危言,將比幹之心掏出。而其所作制度,皆使得民不聊生,除商紂王外,史上昏庸無道者多不勝數,然人終究是進化的動物,從原始社會的血腥殺戮,到後來崇尚文明,立定規則。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演變之中,然「刑為盛世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在中國的歷朝歷代裡,一個國家能夠繁榮昌盛,除了商業發達,軍力雄厚,還有就是法治的約束。而刑罰可以說是一個朝代權力震懾的象徵,透過古裝電視劇,我們經常能看見杖刑、笞刑搬上熒幕。其實,中國的嚴刑酷法不下十種,為了文明觀影,電視劇中的刑罰也就簡便化了。而流行、死刑在歷史上記載裡還原得更加直觀。

原始社會之初,各種習俗和制度就不斷確立起來。大秦賦的播出,從側面為觀眾展現一個更為全面的秦國時代。而劇中的商鞅變法,再一次將秦國的嚴刑酷法搬上了熒幕。秦王的腰斬之詞,讓人僅是聯想就為之膽寒。

為了更好地鞏固秦國的統治,商鞅變法的刑罰制度也被沿用了起來。哪知,驚才絕豔的商鞅卻被自己定下的刑罰所處置,落得個車裂之刑。究其原因是觸動了權貴的利益。那問題來了,是否所有犯人都要遭受酷刑?實際上,大部分被處以極刑的犯人,都是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之人。

相對於重大刑罰的犯人,尋常百姓若是沒有犯重大的錯誤,受到的刑罰都較輕。這些刑罰大概就是兩種杖刑或者鞭撻之刑。而古代的刑罰主要分為五大類,分別是杖刑、笞刑、徒刑、死刑、和流行。杖刑和笞刑統稱皮肉之刑,而其他三種可以上升到精神和極致痛苦的刑罰。死刑不多解釋,徒刑也就是指定犯人在一定場所的強制性勞動,而流行嚴格上來說需要重點的說明,因為比起死刑,流行殘忍度僅僅次之。

流行含義上就是將犯人流放到邊遠的地方去服役。從秦之後,流行實施大多數在於流放到邊遠的地方,實施的重心在於勞役,而非流放本身。在四大名著《水滸傳》中的武松,就受過流放之苦,像武松這種身帶鐐銬又能將解差殺之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的。

流行之所以僅次於死刑,是因為在押解犯人的過程中,是極其殘酷的。從精神而言,中國自古以來,人死後就有落葉歸根的說法。對於流行的犯人來說,流放就意味著會長途跋涉,更有甚者,會客死他鄉。從肉體來說,流放的地方大多都是荒涼的地方,嚴峻的氣候環境,再加上犯人都身戴沉重的枷鎖,最後的下場可想而知。最可怕的,路上還要遭受獄卒的鞭撻,長期的飢餓和寒冷的跋涉,讓犯人在不斷折磨中死去。

流行雖不會如死刑要了犯人的性命,但是沒人願意在千裡的流放中,承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煎熬。但好在,若犯人是被冤枉的清白之身,尚且還有翻案的可能。相比死刑,一旦定下,再無翻身的可能。由此可見,流行可以說是一種不見血刃,但依然懲罰重大刑罰之人的刑罰。獄卒押送犯人就是一個苦力活,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押送女犯人反而卻讓衙役們覺得是個美差。這個結論的原因有二。

第一,衙役相較於平民百姓來說,社會地位要略高一些。但是,他們的俸祿不會太高。古代流放女犯人很少有犯重罪的,一般在流刑之地流放幾年,刑滿之後就可以回家。因此,在流行過程中女犯人的家人們害怕她們會受到折磨,會提前打點衙役,以便女犯人可以少受罪。而打點的這個過程,就是衙役大撈油水的時候,甚至會得到超過一年俸祿的額外收入。

第二,古時候的女性比對男性來說身體比較柔弱,對於押送的過程會更加容易。在古代,女性的地位都是比較低下的,三綱五常都約束著女性的行為。由此,若是犯了罪行的女犯人,更會被當地人看不起,女性對於自己的貞潔尤為地看重,而這點會使得女犯人的家人多出額外的擔憂。

為了減少在流行過程中,非必要的侵犯,女性犯人的家人會拿出比男性犯人更多的財物去收買衙役,只為了在流行的途中好過一些。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總的來講,對古時候的衙役來說,女囚犯的押送是個他們爭著領的肥差。

參考資料:《四庫全書·政法類·法令之屬按語》

相關焦點

  • 古代押送犯人十分艱辛,為什麼碰到女囚犯,衙役們都要搶著去?
    早期的流放由於古代交通不便,遷徙要到達的地方生存環境較為惡劣,也算得上是比較重的一種懲罰手段,但那個時候的流放不配以加役,就是說一開始其實遷徙到地方之後是沒有服役的,所以實際上還算不得是十分嚴苛。那個時候的衙役自然也並不十分熱衷於去押送流放的人。
  • 古代押送流放的女犯人,路途艱辛衙役們卻爭著去,原因你意想不到
    古代在刑罰上比如今要嚴苛許多,很多時候犯下重罪要被懲罰流放,這個刑罰最然可以免於死罪,但是活罪可免不了,古代流放的地方一般都是偏遠艱苦之地,氣候極端非常人所能忍受,而且流放這一路
  • 古代如果有女犯人被流放人間煉獄寧古塔,為何衙役都搶著押送呢?
    所以朝廷在選擇流放地點時肯定要考慮兩點:1偏遠 2落後千裡流放最起碼要離京城千裡之上,而且還必須要是落後沒人願意去的地方 。所以朝廷精心選了這六個地方:北方的有河北滄州、黑龍江寧古塔;南方的有湖北房陵、貴州黔州、廣東潮州、海南崖州。這裡面最火的應該是寧古塔了,寧古塔可是清朝的網紅流放地。每當看電視劇大臣們被流放寧古塔時,那都是哭天喊地的求饒啊!
  • 古代衙役為啥喜歡搶著押送女囚犯去邊疆,不嫌勞累?原因不簡單
    但出人意料的是,古代的衙役竟然都爭著押送女囚犯。要知道,女囚犯路途上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押送的衙役肯定也會經受。可是為什麼衙役全然不顧自身安危不嫌勞累,不顧路途遙遠,喜歡搶著押送女囚犯去邊疆,「護送」女囚犯們一程?原因不簡單。首先一點原因,押送人犯去邊疆能獲取許多金錢。在古代,衙役們身份不算高,賺的錢自然也比較少。但若女囚犯家境良好,並且親人可憐她們的話,她們的家人就會給護送的衙役一些金錢,用來保女囚犯一路平安,不讓囚犯在路上受太多的苦。
  • 古代囚犯被流放時,為何衙役經常搶著押送?實情讓人唏噓
    古代的時候,我國有各種刑罰,聽起來令人十分驚恐,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紂王時期的一種特別殘忍的刑罰,叫炮烙,就是把犯人從燒紅的炭塊上放下來,並在旁邊催促他們不要停下來,直到實在走不動,然後整個人都倒進炭塊裡被烤熟。事實上,除了這一殘酷的刑罰,我國古代還有許多酷刑存在,而擁有許多酷刑就是讓人簡直活不成、死不成。
  • 流刑位列古代五刑之一,囚犯流放千裡之外,為何衙役還搶著押送?
    一般情況下,押送流放犯人會派出兩名衙役,以此互相有個照應。在流放途中,衙役們雖然不會像犯人一樣身戴繁重的枷鎖,但數千裡的路程,時常風餐露宿,實在艱苦異常。不僅如此,衙役們將犯人押送至流放目的地後,又要踏上返程,在交通不方便的情況下,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都耗費在此。如此折騰的一件事,為何衙役們卻搶著押送呢?這主要有三點原因。
  • 古代女囚犯被發配邊疆,官兵為何都搶著押送?人性的醜惡暴露了
    這種懲罰兩種,第一種是將犯人發配流放疆外荒涼的地方,並在臉上刻字,寓意是一個流放的犯人。這首詩中描寫的無定河,就是唐朝時期,犯人所被發配流放的地方。寧古塔則是清朝朝廷中,犯了重罪之人流放之地。寧古塔在現位於黑龍江牡丹江市偏北的古城村中,流放之人到達後,每天依舊要在此做苦力,直至死去。
  • 古代流放囚犯來回數千裡,為何衙役們卻爭著押送?原因太現實
    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時代都應該有自己的規則。如果所有人都不按照規則去行事的話,就像一條道路沒有交通法規做約束,很有可能就會亂成一鍋粥。既然有了法律,自然就會有一些犯人存在。話又說回來,古代那些要押往很遠地方的女囚犯們,來來回回讓衙役們跑一趟要行幾千裡路,為什麼那麼遙遠的路程,有些衙役們卻想要搶這一份差事呢?難道這一份差事是美差嗎?
  • 古代士兵搶著押送女犯人,送到邊疆也不嫌路途遠,原因老司機都懂
    對於犯罪的官員來說,最多的就是男子被砍頭,女子全部都送到邊疆。邊疆地區都是環境非常不好的地方,但是對於古代的士兵來說都會搶著押送女犯人,送到邊疆地區也不嫌棄路途遙遠,原因相信老司機都懂。其實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是不高的,女子在出嫁以後都要跟著丈夫生活。女子的一輩子都是和丈夫聯繫在一起的,所以經常會看到丈夫家裡倒臺了,女子也會受到牽連。
  • 古時候被流放的犯人太傻?為何不能偷偷逃回家?犯人:誰逃誰才傻
    相信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對流放應該就很有印象,比如裡面武松在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之後,就被衙役帶著去邊疆服刑。在那個年代流放是常有的事,這其實就跟二戰末期,蘇聯把日軍俘虜帶回西伯利亞幹活一樣,這些犯人一旦被流放,一輩子也沒什麼機會回家了。古代由於交通不便,一般到達流放的目的地,大多都是長年累月的事。
  • 古代流放囚犯時,為啥衙役都喜歡爭搶押送女囚犯?原因讓人唏噓
    但古代法律卻多種多樣,比如流放,鞭刑,杖刑,死刑,這也是古代所運用的大多數刑罰,相比於其他幾類情況來講,流放是非常能折磨人身心,在流放的途中很可能發生一些未知的事情。一般流放的路程非常的遙遠,流放則需要衙門衙役的監督,在現代人的印象中,這樣的苦差事很少會有人去,但放在古代這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美差,尤其是流放女犯人,押送中路途可能長達千裡,為何還是很多衙役去搶著幹?
  • 這種古代刑罰,女犯人寧死也不願受罰,而男犯人想受罰還得花錢!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古代,犯人受到的懲罰是非常嚴厲的,在古代的眾多刑罰中,以「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最為著名,被後人稱之為封建五刑!在這五種刑罰中,最輕的就是笞杖之刑了,雖然這種刑罰最輕,但是在古代,女囚犯寧死也不願意受這種懲罰,而男囚犯卻搶著受,而且還要花錢受!相信很多小夥伴看到這裡會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什么女犯人寧可死也不願意受罰,而男犯人要受罰還要花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 古代被發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明明知道前途無望,甚至面臨生命危險,為什麼這些被發配的犯人,中途不跑呢?為什麼都沒嘗試跑,或者說根本沒想過跑掉呢?是他們太笨了想不到嗎?永遠不要覺得古人笨,被發配的犯人之所以半路上不跑,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因為他們不能跑,當然他們也不敢偷跑。
  • 為什麼古代官府勞神費力,也要將犯人發配千裡,而不是關押?
    我們經常在古代的影視劇和小說中看到,在古時候,有些人犯了法,就會被發配充軍,那麼為什麼要把犯人送到那麼遠的地方呢。成本那麼高,還要派專人押送,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原來在古時候,充軍是僅次於死刑的處罰,被判了發配充軍之後,許多犯人也是並不好受的,如果是死刑,那就簡單直接了。但是如果被判發配充軍,那對犯人的折磨才剛剛開始。被發配的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在古代,科技遠遠沒有現在發達。
  • 女犯人寧願死也不去
    古代有一種刑罰叫流放,意思就是免去犯人的死罪,把犯人押到荒涼偏僻的地方。而這樣的刑罰看起來是體現了統治者仁慈的一面。但實際上,被流放的犯人大部分都會死在路上或者染病去世。因為古代交通不便,流放地在千裡外,犯人必須步行,路上也有可能遭到衙役的虐待。
  • 古代在衙門當捕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為什麼會受到百姓的厭煩?
    地位低下,子孫難從科舉捕快一般是分為兩個工種,捕役和快班,統稱為捕快,先分別說一下捕役與快班的工作職能,捕役一般是偵查案件,尋找證據,追捕盜賊犯人,巡夜,押送官銀之時充當護衛,快班的工作職能是傳喚犯人,逮捕犯人,有時候也會到鄉下去徵收賦稅,同樣也擔任巡夜的職能。
  • 為什麼說犯人都不願意去?真相更容易讓人接受
    但如果讓犯人在「處斬」於「流放」之間做選擇,出於求生本能,多數人還是會嘗試活下去的機會。在古代,被流放之人多數是從犯,或是受主犯牽連。以謀反為例,一般主犯會被滅三族,而那些並沒參與其中的族人、親信則會被流放處置。當然,也有一些罪不致死的主犯也會被流放。而且流放不代表就是死路一條,反而翻身的機會還很大。
  • 為什么女犯人都怕流放到此地?官員:不值得同情
    在古代的諸多刑罰裡面,流放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刑罰了,所謂的流放,就是把犯人發配到偏遠的地方去,或者是充軍做奴隸,或者是強行遷到那裡去。二來這樣才能起到更好的警示效果,總不能把這些犯人發配到富貴溫柔鄉,那他們到底是去服役還是享福的都說不準。寧古塔曾經專門流放女犯人,後來男犯人也被發配過去,那麼這個地方為何會這麼恐怖呢?居然能被稱為地獄,其實最主要的因素,是寧古塔的位置實在很偏遠,這也導致囚犯從起點往這裡走,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有多可怕?
    隨著滿清入關,寧古塔地位一落千丈,康熙年間,寧古塔已經成為了流放犯人之地,雖是軍營,但卻更像監獄。許多影視作品中,寧古塔的大名也是時常出現,寧古塔,不知成為了多少犯人的夢魘,如果可以選擇,被流放者寧願去南方不毛之地。也不願意前往大清龍興之地的寧古塔。
  • 犯人進監獄前,為什麼都要「剃光頭」?女獄警偷偷說出內幕
    2020-10-12 18:15:25 來源: 泊君歷史站 舉報   在監獄中犯人的形象基本都是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