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首詩火遍了大家的朋友圈,作者是一名年僅8歲的孩子,他在詩中寫道:「你問我出生之前在做什麼?我在天上挑媽媽,覺得你特別好,於是想成為你的孩子,本以為是種奢望,沒想到已經在你肚子裡。」
這看似簡單的話語中,卻飽含了兒子對母親的愛,一份純粹而且真摯的情感,相信媽媽看到之後,會為之動容,為之落淚。
但孩子真的是在「挑媽媽」嗎?或許很多父母認為這只是個比喻,剛出生的嬰兒又沒什麼能力和記憶,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嬰兒可能是個「神奇的物種」,比成年人要想像得更加複雜,其中寶寶的兩種能力,就很難用科學的角度解讀。
一、嬰兒的視力—在寶寶眼裡,父母就是全部
孩子是否真的在「挑媽媽」呢?他們的視力可能是個「佐證」,或許很多父母知道嬰兒是「近視眼」,而且比較嚴重,甚至不會「調焦」。也就是說他們遠的看不清,近的也看不清,所以和成年人還有些不同。
即便在這種「視力」下,他們依舊能準確找到自己的媽媽,用最溫暖的目光投入母親的懷抱。
科學研究表明,嬰兒能夠看清楚的距離是30釐米前後,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就是當你抱起孩子的時候,寶寶與你的臉的距離,恰恰在30釐米左右。
因此,對於母親而言,不要辜負了孩子對你的愛,要時長不短地抱抱他們,因為在他們眼裡,媽媽就是「整個世界」,此時的愛也只屬於你一人。
二、嬰兒的模仿能力,很是神奇
總所周知,嬰兒的模仿能力很強大,只要你稍微做下示範,他們便會「複製粘貼」過來,那這種能力是天生的嗎?
曾經一位科研人員專門針對嬰兒的模仿能力進行了研究,研究對象是出生3個月的嬰兒,如果他們能夠實現「模仿」,就說明這可能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實驗結果表明,即便是出生後24分鐘的嬰兒,也同樣擁有模仿能力,因此也進一步說明了,這項能力可能是與之俱來的。
還有一點,嬰兒如果模仿,會選擇與自己面孔相似的人,可他們沒有照過鏡子,那咋知道自己和媽媽的面孔有相似之處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孩子能模仿大部分人的動作,那為何更多人會強調原生家庭,是因為和父母相處時間長的原因嗎?
似乎並不是,因為老人帶大的孩子也很多,但他們卻存有著不同的心理狀態,而孩子對母親的羈絆也會更加深刻,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孩子真的是在「挑媽媽」,因此對於成為母親的人而言,偉大的同時也很幸運。
在分析嬰兒「與生俱來」的兩種能力時,你是否會有「又喜又怕」的感覺?喜是因為嬰兒或許真的是上天賜給媽媽的禮物;怕是因為這2項能力,連科學都很難給出明確的解釋。
就像泰戈爾在詩中寫道的那樣:只要孩子願意,他們便可以飛向天空;但寶寶並沒有,他們選擇了不離不棄,這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還記得在《急診科醫生》這部電視劇中的一段場景,小男孩被查出絕症,生命已經到了最後時刻,臨終時,他告訴媽媽:「媽媽不要哭,我不疼,你要是再婚,一定要生個兒子,這樣他也能替我保護你。」
而這位母親在孩子3歲時與丈夫離異,從此以後,兒子就告訴自己「要保護她一輩子」,但是這個願望卻不能實現。
作為一個母親,或許你現在認為孩子淘氣、搗亂,給你製造了不少麻煩,但等到他們「花開」的時候,會用更純粹的愛來報答你的養育之恩,還請媽媽們能夠珍惜被「選擇」的幸福。